《社會語言學概論》

《社會語言學概論》

《社會語言學概論》本書敘述了套用語言學的歷史、發展,和套用語言學的研究問題。作為一門獨立的實驗性學科,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社會、科技、文化、教育等的發展,對語言在各方面的套用提出了諸多課題,於是一門多學科結合的套用語言學才作為獨立學科建立起來。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社會語言學概論》社會語言學概論

《社會語言學概論》套用語言學事實的存在源遠流長,而作為一門獨立的實驗性學科其歷史則較短。1870年波蘭語言學家J.N.博杜恩·德·庫爾德內提出“套用語言學”這一術語,經過近百年的醞釀、探索,到20世紀40~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社會、科技、文化、教育等的發展,對語言在各方面的套用提出了諸多課題,於是一門多學科結合的套用語言學才作為獨立學科建立起來,60年代開始進入發展時期,其標誌是1964年第一屆國際套用語言學大會在法國召開和國際套用語言學協會的成立。弗賴斯(C.Fries)、拉多(R.Lado)、弗格森(C.Ferguson)、里弗斯(W.Rivers)等對套用語言學的建立、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20世紀60年代以來,國外在語言信息處理和計算語言學、社會語言學、語言規劃及語言教學理論、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比較先進。語言信息處理和計算語言學是隨著語言學與計算機的緊密結合而迅速發展起來的,沃古瓦(B.Vauquois)、伍茲(W.Woods)、維諾格拉德(T.Winograd)、海斯(D.G.Hays)、巴希勒(Bar―Hillel)、馬丁·凱依(MartrnKay)等貢獻很大。社會語言學在歐、美一些國家先發展起來,拉波夫(W.Labov)、甘柏茲(J.J.Gumperz)、海姆斯(D.H.Hymes)、羅曼(S.Romaine)、特魯吉爾(P.Trudgill)等人很有貢獻,他們以其研究成果及方法論為支柱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在社會上影響較大。語言規劃方面,美國、法國和俄羅斯也比較領先,威因里希(Vreilweinrich)、費什曼(S.Fishman)、克洛斯(kloss)等發揮了重要作用。從總體上看,國外套用語言學發展很快,但在理論上還比較薄弱,這有多方面原因:一個是學科形成到現在的時間還不太長,學科基礎不夠深厚,理論研究自然比較薄弱;另一個是套用語言學涵蓋的內容繁多,不容易進行總的理論概括和總結。加強套用語言學各分支學科方法論的綜合梳理與總結,加強套用語言學基本理論研究,將是套用語言學今後在理論建設方面的重要任務。中國套用語言學形成於20世紀80~90年代,其標誌是1984年語言文字套用研究所的成立和1992年《語言文字套用》雜誌創刊。1995年召開“首屆全國語言文字套用學術研討會”,會上的學術成果豐富多彩,充分顯示我國的套用語言學已經有了一定基礎。我國套用語言學能在20世紀80~90年代成為獨立學科,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二是受國外的影響。這時,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強調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的建設,更加重視套用,強調科學研究與現代化建設緊密結合,而國外的套用語言學已經比較成熟,並成為熱門學科,我們引進了這門新興、實用的學科及國外的先進成果。我國套用語言學自建立以來,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相繼成立了一批專門的研究機構,創辦了語言套用、語言教學和語言信息處理等專業刊物,籌備成立學術團體,建立了一批碩士點和博士點,並逐步建立了學科基地,在高等院校開設了專業課程,培養了一批專業人才,建立了專業隊伍,取得了不少有價值的成果。進入新世紀,我國套用語言學在研究、解決語言套用的實際問題,正確引導我國語言生活,滿足社會、文教、科技的需求等方面,應當做出更大的成績,同時為世界套用語言學的發展做出貢獻。

套用語言學是一門獨立的交叉學科,分廣義、狹義兩種。狹義的套用語言學研究語言教學。中國一般取廣義的,也有取狹義的。我們取廣義的,包括語言套用的各個方面,範圍是開放的,具體包括四大部分:一是語言教學,主要研究第二語言教學或外語教學;二是語言規劃,主要研究語言地位問題和語言文字規範化、標準化;三是廣義的社會語言學,研究語言同社會的關係和語言的社會套用;四是語言本體和本體語言學同現代科技的關係,例如語言信息處理和計算語言學。套用語言學是語言本體和本體語言學同相關學科發生關係的學科。作為交叉學科,它和本體語言學具有交融性。如,語法學談語法結構屬於本體研究,而談語法運用就跨界了,談語法規範基本上屬於套用語言學了。套用語言學既注重語言套用規律和基礎理論的研究,更著眼於語言的實際套用研究;既注重思辨性的探討,更立足於自然觀察、社會調查和科學實驗。

正是由於套用語言學的理論比較薄弱,所以過去國內外有些人認為,套用語言學沒有什麼理論,它只是對語言學理論的運用。這種認識顯然是不全面的,沒有理論怎么能成為一門學科?事實上套用語言學有自己的理論,如交際理論、動態理論、中介理論和人文性理論,儘管這些理論還不夠成熟,也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交際理論是居總綱位置的理論,是本體語言學和套用語言學結合的紐帶。交際是一種活動,語言存在於交際活動之中。因此,語言是動態的,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動態性是語言的本質。其實人們早就看到了語言的動態性,問題是如何看待語言的動態和靜態的關係和地位。由於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影響,很長一個時期里,人們習慣於把靜態看作是語言的本質特徵,認為動態是對靜態使用的表現。語言的動態理論則認為,物體運動速度不同,速度相對比較慢的叫穩態,速度相對比較快的叫動態,動態是語言的主導方面。而所謂的靜態只是為了研究、說明、解釋的需要而提出的一種狀態。中介理論一開始是從語言教學中來的,現在不僅語言教學講中介,社會語言學也重視中介。還有人文性理論。這三者都是語言交際理論下位層次的理論,此外還有層次理論、潛顯理論等。與理論相關聯的是方法,套用語言學的方法有綜合的,也有本學科常用的,總體上是兼容的;其實有些方法很難截然分開是屬於本體語言學或其他學科還是套用語言學的,只是在研究中有時會有所側重。另外,方法和方法論也有層次,在一個層次里是方法,在另一個層次里它可能又是方法論。套用語言學的交叉學科性質,決定它的方法主要是兼容綜合的。有傳統語言學和其他學科的方法,如比較法,它從本體語言學中來,在套用語言學中也非常重要。套用語言學也有自己比較常用的方法,比如實驗法和計量法,這些方法在傳統語言學和有些學科中也使用。現在就我國來看,實驗法在套用語言學中用得不夠好。計量法在我國套用語言學中有的用得比較好,但總體上用得還比較少,而國外這方面用得很好。還有調查法,在傳統語言學和有些學科中也用,但套用語言學中用得更多一些。可以說,實驗法、調查法和計量法是套用語言學的基本方法。套用語言學的方法論主要是實證論,特彆強調使用的方法要受到實踐的檢驗。

圖書目錄

第一章什麼是社會語言學
第一節社會語言學研究的對象
第二節社會語言學的興起
第三節社會語言學在語言學中的地位
第四節社會語言學的發展
第二章語言的性別、年齡變異
第一節語言的性別變異
第二節語言的年齡變異
第三章語言與階級、階層
第一節語言的全民性與階級差異
第二節階級(階層)與語言變異
第四章語言與行業、職業
第一節社會集團和語言社團、語言社群
第二節行話
第三節語域
第五章跨境語言的變異
第一節什麼是跨境語言
第二節研究跨境語言的意義
第三節跨境語言的變異
第六章語言接觸與語言演變
第一節語言影響
第二節語言兼用
第三節語言轉用
第四節語言瀕危
第七章語言的文化變異
第一節語言與文化的關係
第二節稱謂與文化
第三節宗教與語言
第八章語言規劃
第一節語言規劃的性質、意義
第二節語言規劃的對象、內容
第三節語言規劃的理論、原則
第四節語言規劃的方法、步驟
第五節當代中國的語言規劃
第九章社會語言學的研究方法
第一節社會語言學的語言觀和方法論
第二節社會語言學的研究程式和方法
第三節社會語言學研究者的素質和要求
附錄一《中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問卷》例選
附錄二社會語言學研究報告中的圖表示例
術語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