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第8版)

《社會心理學》(第8版)

我們這些教授、編寫心理學著作的人都被這樣一種情感所推動:那就是不僅傳播心理學,而且希望能幫助學生擁有更好的生活——更睿智,更有價值,更激情充溢的生活。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就像其他領域中的教師與作者一樣。神學家羅伯特·麥卡菲·布朗曾問道:“我們為何要寫作?”“我承認,除了我們可以獲得的獎賞之外……我們寫作是因為我們希望改變什麼。我們寫作因為我們有這樣的信念,我們能夠改變些什麼。這種‘改變’可以是一次對美的全新感知,可以是一次對自我的全新洞察,可以是一次對喜悅的全新體驗,也可以是一種投身變革的決定。”的確,我寫作是希望我能夠用批判的思維制約直覺,用判斷力提純情感,用理解期待幻想。

基本信息

書籍信息

《社會心理學》(第8版)《社會心理學》(第8版)

作者:(美)戴維·邁爾斯 著

譯者:張智勇/樂國安/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6-1-1

版次:1

頁數:504

字數:1092000

印刷時間:2006-1-1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ISBN:9787115138804

包裝:平裝

內容簡介

《社會心理學》這本書被美國700多所大學或學院的心理系所採用,是這一領域的主導教材,已經成為評價其他教材的標準。

這本書將基礎研究與實踐套用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以富有邏輯性的組織結構引領學生了解人們是如何思索、影響他人並與他人建立聯繫的。是人們了解自身、了解社會、了解自己與社會之間關係的最佳的指導性書籍

作者簡介

戴維·邁爾斯自從獲得愛荷華大學博士學位之後,就在密西根州霍普學院工作,成為那裡的JohnDirkWerkman心理學教授,並且開設了多門社會心理學的課程。霍普學院的學生邀請他在畢業典禮上發言並評選他為“最傑出的教授”。

推薦語

邁爾斯曾在30多種科學書籍和期刊上發表過多篇論文,包括《科學》、《美國科學家》、《心理科學》和《美國心理學家》等。除了學術著作和教科書,同時他還致力於把心理科學介紹給廣大民眾。他在許多雜誌上發表過科普類文章,如《今日教育》和《科學美國人》。

我從1994年開始相繼在美國密西根大學和加州大學教授社會心理學,使用的一直就是戴維·邁爾斯的這本教材。在美國,如果一本心理學教科書能夠再版3次以上的話,這本書就堪稱經典教材了,而戴維·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在過去的20年中連續再版了8次。隨著版本的更新,我能不斷領略作者修改增訂的精妙所在,並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該書將基礎研究與實踐套用完美結合的風格。戴維·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已經成為該領域的一個典範,是美國心理學教科書市場上評價同類教材的一個標尺,因此我很高興向國內的同行推薦這本書。我相信我們的讀者拿到這本書後,也會和我一樣捧讀再三,不忍釋卷

彭凱平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教授

該書討論的研究對象是我們很多人都感興趣的問題。它把少數幾本真正把各個學科的相關論述與社會心理科學的有關理論和發現結合了起來,即使是沒有心理學背景的讀者也會發現,這本書的內容和描述引人入勝,發人深省。

書評

她是一本產於美國,流行北美,享譽全球的名教科書!她被全球許多高校選作教材

對於我國傳統教材而言,她關注現實,她的理論分散,社會現狀的述評多於理論闡述,理論闡述聯繫實際,理論概括精要而社會現實案例述論豐富細膩,深入淺出,不缺理性但卻更顯得感性;她關注過去更注重現在,不乏社會縱深研究,但卻更注重社會斷面剖析;她多視角分析社會問題,在對一社會現狀進行分析時,往往從功能論、衝突論、互動論等多種理論角度進行分析評論······

單就此書而言有這么幾點特點:

賞心悅目的外觀。譯文流暢,文通字順,版式精美,圖文並茂編排美觀,紙質較好,全文多色印刷

出類拔萃的內容。主題廣泛,內容充實,取材精緻,貼近生活,具有較強的廣泛性、時代性、新穎性、現實性、趣味性、全球性,有的還具有超前性,述論涉及非婚同居、賣淫、克隆等社會熱門問題,圖畫、表格、照片緊扣主題,讀她原來是一種享受!

系統性與獨立性兼備。作為教科書,當然不缺整體性和系統性,但同時卻又不乏獨立性,章與章之間獨立並存而非按序銜接,可順讀可倒讀可跳讀,盡隨心意。

貼近生活,適合大眾。她貼近生活講學問,面向大眾傳知識,所以封底陳列建議為:社會學、學術教材、大眾讀物。

幾點缺憾:一是刪減過多,刪減了原書政治與政府等5章,雖方便了教學,卻抑制了學而不厭、多多益善的求知慾。希望今後再版時儘量貼近原貌。二是理論不像國內傳統教材那樣嚴整,恐怕好學不好考(本人不考試)。建議出版社在網上贈送配套練習題(怎就只贈送教師呢?)。三是雖然本書才新出版(2008年7月出版),但是又出更新版了(插圖雙語第10版/~2008年10月?),本版顯得不新不舊?何不直出漢語第10版呢?難道就這么看著現在要買漢語版的大眾將就著或是等待著?

讀者評論

要談讀這本書的感覺,就不能不談一下我是如何與這本書結緣的。2008年初,我因為工作關係調入一個新的單位,在原來的單位我只是一個小職員,我生於那裡,長在那裡,然後又工作在那裡,一切都非常熟悉?加上我天性樂觀,和周圍的同志們相處得很融洽。而到了這個新單位之後,一切都變了。雖然前後兩個單位的性質完全一樣,但在機關的內部風格上還是有很大的差異,再加上個人職務的變化,我的社會角色變了,從一般同志變成了班子成員;工作任務變了,從主要是自己乾變成了領著同志乾;面對的人也變了,一個個熟悉的面容被陌生的臉孔取代……而我卻是一個不善交際、不喜熱鬧的人,在這個全新的環境裡,我無法適應,總感覺自己被邊緣化了,總害怕他們對我的議論,總懷疑自己的能力,我時常感到緊張和焦慮,無所適從,害怕上班,害怕與他們對面溝通?流,甚至造成心理抑鬱……我有意識的做出了一些改變——主動接近他們,竭力理解他們——但卻是被動的、無力的,也是不成功的:到現在已經一年多了,我仍然沒有完全融入到這個新的群體中去,新單位的風格也沒有能夠成為我身份的符號。這一年多來雖然我備受煎熬,卻始終保持了一顆積極的、清醒的頭腦,無時不刻在思考著我自己,思考著周圍的人,思考著我與他們的關係。同時,我也對我個人的心理變化過程感到奇怪——並不內向的我我怎么會主動封閉自己,天生自信的我怎么會懷疑自己的能力,一向與人為善的我又怎么會妖魔化我的同事……對這些問我一直懵懵懂懂,百思不得其解……而正當其時,我在噹噹網上看到了戴維·邁爾斯教授的《社會心理學》這本書,僅僅是從書名來看,似乎可以解決我的難題,回答我的困惑,我便毫不猶豫就下單買入了。

從4月初收到書之後,我就一直在認真的讀,甚至連註解都不放過,用咀嚼來形容一點也不算誇張,可以說,這是我有史以來讀得最細、最深的一本書,雖然還遠未得其真味,但我對很多東西已經如醍醐灌頂一般,有了更為清醒的認識和更加深刻的理解。所以,我決定把自己的一點心得寫下來:

第一,這本書提供了一個認識自己的全新視角。老子說自知者明,說自勝者強,國外一個先賢更是把本身形容為自己最大的敵人,可以說一個人如何正確認識自己直接決定著自己一生的命運。認識自己,從而決定自己的人生定位,明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甚至決定個人的行為方式,也就成為人生一世最最重要的事情。這本書的第一編里詳細解釋了我們是如何認識自己,如何控制自我,如何展示自我,又是如何解釋這個世界的。讀到這些內容的時候,對每一個概念和每一種現象,我都對照自己的親身體會來驗證正確與否,我為自己的自我服務偏見感到羞愧,也為秉持正確的自我判斷感到自豪,更令人驚訝的是,書中分析的現象真的在我身上全部存在,而且分毫不差!通過閱讀,我竭力來擺脫自我中心的窠臼,讓自己的思想游離於我的軀殼之外來反觀自身,讓我看到了自己身上如此之多自己所從來都不知道的東西!這打破了我原本對自己的看法,讓我更為客觀的來評價自己,也為自己如何看待世間萬物,如何正確處理人際關係找到了依據。

第二,這本書打開了一扇理解他人的嶄新視窗。中國人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西方人也說,他人即地獄。?是社會性的,生活在社會中,我們每天的生活就是判斷他人各種行為的動機,然後做出自己的判斷並採取行動。我們如何認識他人,如何解釋他人,如何理解他人,甚至如何影響和改變他人以至於最終改變自己就構成了個人生活的最重要內容。該書的第二編詳細解說了我們在社會中生存而存在的各種心理現象,分析了從眾、說服,以及民眾影響等理論,說明了一個人採取行動的動機既取決於個人的生理性格這樣的內在因素,更取決於個人所處的情境、所在的團體,僅此一點,我們對每個人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表現就有了正確的理解。所謂推己及人,也就是這個意思?。在想不通的時候,想像一下自己如果處在相同的環境中會如何行動,一切就迎刃而解了。這其中最讓我觸目驚心是,當一個人隱匿在一個群體之中的時候是如何喪失個人的思維能力的,群體的盲動,時常會造成混亂。這也警示我,理解他人,不是盲從他人,而是要時刻保持個人的獨立性以保證頭腦清醒,保持個人的控制力以保證行動正確。

第三,這本書指明了一條獲取幸福的終南捷徑。心理的健康是決定我們是否幸福的最根本因素。而在這個世界上,在形形色色的人群當中,我們必然要與他人發生聯繫,而這個他人,代表的就是社會,我們既身處其中,混沌未覺;它也黑然矗立於我們面前,不能盡然可知。正是與他人的關係,既是我們幸福的源泉,也是我們不幸的原因,正所謂成也關係,敗與關係。該書的第三編社會關係分五章對偏見、攻擊他人、吸引和親密、利他以及衝突與和解進行了解讀,這也正是我們在社會關係中所面臨的五種基本現象。這編讀完之後,我最深的感觸就是:偏見,源於歸因錯誤和刻板印象,不但傷害他人,而且蒙蔽自己;攻擊,源於自我喚醒和攻擊線索,不但危害社會,而且懲罰自己。所以,我們獲得幸福的最根本途徑?就是努力調整個人的心理狀態,正確評判他人與社會,充分理解競爭與合作,及時解決衝突與和解,儘量減少偏見,杜絕攻擊,儘可能多的去廣交朋友,增進友誼,多做利他之事,幫助他人,在心態的調整中實現平衡,從他人的快樂中愉悅身心,於人際關係的和諧里體會幸福。

這本書作為一本心理學經典教材,確實名符其實,非常有特色,內容編排合理全面,翻譯語言自然流暢,事例運用生動活潑,讀來一點不象是一本大學教材,絲毫不給人以生澀之感。特別是書中隨處可見的名人名言和引用文章,不但印證了作者的觀點,增強了可讀性,更是給本書增色不少。

當然,這本書也並非沒有缺點。總體上看,作者更注重從第三者的角度來講述這門科學,書中羅列了很多種心理學理論,以使讀者對這門學科的發展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卻很少評述,沒有融會作者個人的看法與思想,這樣就削弱了整本教材的思想性和系統性。另者,在第四編套用社會心理學中,感覺在面對社會現實的時候,作者對現象的解釋與前三編的理論好象並沒有很好的結合,讓人很懷疑這門科學的現實套用還處在摸索階段,目前好象只能用來調整人際關係一樣。同時,個別地方個別段落翻譯的不好,語句?澀不通,但對整本書來說,這也算不得什麼大毛病吧。
看了這本書之後,我對心理學產生了深厚的興趣,立即從噹噹網購買了好幾本相關書籍,也一度有考取心理諮詢師的打算,一本可以影響人生選擇的書肯定是好書,而我也準備開始讀第二遍啦。希望大家家裡都能常備一本,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認清自己,善待他人,理解社會,最終實現人生的自足與幸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