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企業經營》

《直擊企業經營》

書刊名字,主講人是李強,出版社是北京樂知信達圖書有限公司。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基本

現任清華中旭商學院副院長
中國十大優秀管理培訓師,享“中國啟智訓練第一人”之美譽,
李強李強

北京巨思特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國際華商聯合會秘書長,
北京卓達經濟管理學院執行校長,北京卓達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奧康大學教授,鈺泰集團教育長,奧康集團高級顧問,
奧康集團、蘋果集團、河北承啟集團、北京俏江南、河北曙光集團、貴州茅台集團北京王胎酒業、北京安慧子皮草等諸多企業培訓顧問。

擅長領域

基於深厚的知識底蘊和豐富的工作經驗,能夠為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組織管理提供專業性的指導。

內容簡介

一、 組織架構不完善

董事局(會)——高管層——經理層——主管——員工。

圖書圖書

家族式企業靠企業家個人魅力(人格魅力的理解有三種:自信加負責、道德加操守、犧牲加奉獻)經營,不可盲目移植EMBA方法,否則會把企業搞垮。
投資型董事長不可擁有太多決策權;創業型董事長因熟悉流程和產業鏈,必須擁有決策權,而且要對企業實行鐵碗治理,否則,企業走不遠。

二、 企業戰略不清晰

戰略決定企業壽命和未來。
①.企業是否具備可持續增長空間;②.企業能否超越自己的持續發展;③.企業能否引領行業之風氣之先、擁有創新的思維格局和戰略高度;④.企業是否具備全球思維格局和戰略高度;⑤.你的競爭方向在哪裡?

三、 管理執行無系統

人之初、性本懶,要想不懶制度管。
小企業靠魅力,大企業靠制度。企業用人策略是“廣攬、慎用、嚴管、勤教”。遇到訓斥往往有感謝和不服兩種反映,要在日常工作中向員工灌輸“批評你的人是你的貴人”理念。
企業越大就越知道學習的重要,所有困惑都可以通過學習解決,培訓是企業最好的福利。學過商務禮儀,出去就有了風度。

四、 系統執行不到位

中國5000年的文明積澱是“固執”,如何治理企業必須熟悉了解中國的習慣、人文和風俗。一切以結果說話,落實不到位是因為不夠痛,所以要提倡“日清日結”、勤檢查、勤總結的習慣,經常到事發現場“現場辦公、現場解決”以加強印象,突出重點開短會,常開會、勤開會,看一遍、做一遍,一遍一遍成習慣。通過強化養成習慣。自上而下要形成“喇叭式”(級級放大)開會習慣,千萬別養成“倒喇叭式”開會習慣。
不在於制度執行難與不難,關鍵看員工養成了什麼習慣,辦法只有一個,就是勤教。
人有四個境界:①.自我滿足期(體現生命價值);②.家族滿足期(惠及家屬成員,體現親情);③.追隨者滿足期;④.社會責任感使命感期(慈善,為官不可貪、為商不可奸,為人多行善、行善先有錢)。
讓員工了解和理解老闆在做什麼。樂業才能安居。

五、 領導不懂財務

企業資金就像人體的血液,企業財務就像人體的心臟和體檢中心,而且現金流在戰略調整中將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領導必須懂得和關注財務。
財務做帳的標準是能一眼看明白,最好又有前期報表作對比。從中可以讀出投資效率、業績好壞、費用構成變化、企業運行質量,甚至員工的人品好壞。大方不等於沒數,大氣不等於不注意細節。

六、 領導不懂人力資源

企業取得營業執照後,CFO和人力資源部門是企業首要必須健全的。所以,企業必須建立自身的人力資源標準和系統。能崗匹配、挑選種子、培訓上崗都是人力資源的職能範圍。
①.選用適合的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在規範企業有5年以上的工作閱歷,有從事員工、主管、部門經理閱歷,熟知選人流程);②.功能——招聘標準(應屆畢業生中的學生會成員、班長、黨員是首選),三個月崗前培訓(學習班是個好地方,在學習班可以發現和解決許多問題,培訓內容包括文化、禮儀、企業發展、需求和結業考試);③.防止跳槽和離職的辦法是,在每一個關鍵崗位幹部後面安排一個後備幹部(保持鰻魚新鮮的好辦法是在鰻魚群中人為擱置少數鯰魚,將狼與羚羊合養有利於保持羚羊群的健康繁衍);④.解決好企業的“老”問題(老員工、老科長、老領導等“老字號”十分可怕,必須通過針對性培訓培育激情和更新觀念);⑤.借用“外腦”、聘用專業幹部提升管理水平(發現差距才能知道自己不足);⑥.培訓高職人員配偶和經銷商(提升品牌質量);⑦.建立人力資源信息系統(區分評估“精品、成品、次品、廢品”四種人,對“性格、人際、表達、執行”等建立信息庫,保證適合的人做適合的事,定期淨化組織和裁處廢品以保證機體健康)。
打造團隊從增進感情和信任入手,溝通時儘量不在辦公室,或上茶樓、或帶下屬回家包餃子吃飯,在親近、溫馨的氛圍中進行溝通;日常工作中讓下屬了解自己,尤其是左膀右臂、合作夥伴、未來接班人。企業文化是企業家文化,必須由企業家自己主動、有心去營造企業文化氛圍。

七、 情感與原則不清

有情管理、無情制度、絕情處理。任人唯親不等閒,擋親避賢同樣不公平。不注意處理好情感與原則的關係,最終結果是:留下庸才、走掉人才。
事在人為,休言萬般皆是利(命、名);境由心造,退後一步自然寬。寬容的性格就是以寬闊的胸懷和包容的性格去面對人和事。寬容的性格不僅能夠與人和諧相處,還能夠吸納他人長處,充實自我價值。
不了解屬下需求,所有的愛都可能變成傷害。隨人心、隨人願,得民心者得天下。要把權力轉化成威望,讓追隨者個個心甘情願。企業文化到底就是老闆文化。如果員工都嫌一伙食不好,只要老闆與員工一起用餐,就誰也不會抱怨了。
“正興”語錄:“當你抱怨企業之時,就是你離開企業之日”,不能選擇做兄弟,只能選擇做朋友,多數情況下抱怨和混日子可以劃等號。
(煉獄——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能受苦乃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痴人。敬君子方顯有德,怕小人不算無能。退一步天高地闊,讓三分心平氣和。事臨頭三思為妙,怒上心忍讓最高。切勿貪意外之財,知足者人心常樂。若能以此去處事,一生安樂任逍遙。事在人為,休言萬般皆是命;境由心造,退一步天地寬。欲求寡慾,定要先無我;為所欲為,不必再有他!人生最大的失敗就是知道得多、會做的太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名師開路。忘名,忘利,忘我。信用是堅持出來的。忍奈、忍奈、再忍奈,忍人之所以不能忍,將忍奈培養成習慣。永抱學習的態度,努力著讓別人開心。錢不夠很緊張,錢剛好最開心,錢多了很煩惱。生活的態度決定一切。有境界自成高格。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者不知。感恩,惜福,大愛。之前做事不後悔,之後不做後悔事。對家庭負責,對自己負責,對工作負責)。

八、 不了解競爭對手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了解對手等於了解行業,同時清醒自己企業在行業中地位。如果自身處於行業末位,別猶豫——向後轉,放棄也是學問、也是收穫。必須了解自身不足和客戶需求,以及行業發展趨勢,尋找自身出路。

九、 不懂如何打造長期的團隊熱情

“待機王”再好也得充電。企業要建立充電型機制。①.樹立榜樣(表揚先進、批評後進、帶動中間人);②.為企業描繪美好未來(人有追求快樂、逃避痛苦的天性,讓員工充滿希望);③.營造進取氛圍(事業與環境相關,“等男人回家、等孩子放學、等電視劇開場、等麻將攤開始”四等夫人就是不思進取的結果,身邊人不如你,你才是老大,看不清自己就認識不到後果,不要給自己理由放縱自己,不要用他人的錯誤懲罰自己);④.未來無止境(掙大錢的宗旨:找賺到錢的人合作賺錢、到有錢的地方賺錢、做品牌才能做有錢人的生意)。
十、不能讓員工擁有對企業價值觀的認同感、歸屬感
水淺無大魚,林稀無猛獸。只有希望才會讓員工去迎接明天,失去希望,員工就沒有動力,看不到希望,員工會選擇離開。
聘用外腦,可以豐富文化、完善戰略。
人在職場都必備三大法寶:推崇(企業員工是企業的銷售員和喉舌、人敬人敬成神、人踩人踩成紙、寺廟旁的豬都會念經,推崇他人就是推崇自己,推崇企業就是推崇自己)、原則和部門交叉不影響。
企業文化不是文字,而是人的行為符號。所以,不要把文化只停留在圖版、標語等形式層面,必須將文化融入員工的血液里,不做語言巨人和行為侏儒。營造公平環境使員工心理平衡,是企業家每天必修的功課。標準再好,顧客不滿意就不好。
掌聲只代表認同,不代表對錯。

十一、 不了解市場需求

了解顧客需求,發現產品新的賣點,抓住他人不理解的盲點。

十二、 缺少改變創新能力

建設學習型企業。成功只能借鑑,不可複製。要分層次進行內訓——上層要聽好自己的課,可以往下接著聽課;下層則不可往上聽課。上司為下屬服務,下屬為上司負責。愛學習的企業與不愛學習的企業壽命相差30倍。

十三、 缺少危機應對機制

廣東因西瓜注水危機,300萬瓜農血本無歸。所以,領導不能官僚、企業信息溝通要暢通;企業必須設立危機處理部門,為企業構建法律防火牆
領導對契約簽字前,先經聘用律師審核,以確保不打官司(失控當原告,無能當被告,打官司的結果必然是兩敗俱傷)。
企業經不起折騰,日常工作中,要注重處理好“政府關係、法律把關和媒體關係”。一旦發生危機,第一時間啟動危機處理機制,與事發地政府溝通、與受害消費者溝通、主動與媒體溝通。
十四、信息落後,不知道適合企業的經營模式
了解行業第一手信息,明確自身發展空間、品牌地位價值。朝陽產業和夕陽產業是相對的,具有時間效應,太超前不行,太落後也不行。任何產業不形成規模是沒有出路的。
推薦企業管理流程和管理要素:
①.團結、務實、高效的領導團隊;
②.人力資源管理與培訓;
③.市場調研與商情系統的建立;
④.市場研發領先對手;
⑤.產品質量塑造品牌;
⑥.企業文化建設(作為企業靈魂,在管理中導入“同化、感化、教化、強化和規範化”等五化,使全體員工對企業價值觀的認同和忠誠);
⑦.企業品牌戰略;
⑧.企業行銷管道與銷售網路建設;
⑨.安全穩健的財務系統(關注資金鍊、成本);
⑩.產品售後服務及服務系統(增強用戶信心和信任,引導客戶認可,夯實與客戶間的感情基礎,幫助客戶購買他所需要的產品,提供超出顧客期望值的服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