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之星吳天際》

《發明之星吳天際》

《發明之星吳天際》通過對吳天際成長經歷的描述,深度剖析了家庭對孩子好奇心的培育與引導、學校創造教育和研究性學習的深入開展在吳天際身上起到的神奇的作用。特彆強調的是,在基礎教育階段激發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性。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吳天際,2006畢業於人大附中,現為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學生。吳天際是一個突出的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科技創新人才。在他的學習生涯中,憑藉其突出的發明創造能力和創造成果,曾獲得“第25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項目一等獎”“華漢青少年獎”,贏得了“明天小小科學家”的稱號。因其出色的表現,他最終被保送清華大學

吳天際所取得的成績離不開人大附中的通用技術課,這門課程開設於20世紀90年代初,多年的發展已經使它形成了集通用技術教育與創造教育、研究性學習於一體的教育機制。正是在這門課程上,吳天際深入研究“圓弧半徑測量尺”,由此贏得了“明天小小科學家”等一系列榮譽,開啟了他的創造發明之路。

編輯推薦

《發明之星吳天際》告訴我們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使他們能夠始終保持對未知世界的熱情與樂趣,是每一個父母都要學習的功課,因為好奇心是學習和探索的最根本且持久的動力。

每一個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具有創造的潛能,要使這種創造的潛能轉化為創造力卻需要後天的培養。

科學發明是一條充滿荊棘和坎坷的路。那些帶著靈感和熱情上路的人並不一定都能走到終點。而那些走到終點的人一定具有堅定的信心,非凡的毅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吳天際是幸運的。他走進了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研究的人大附中。學校有供學生使用的實驗室,有各種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選修課,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去體會創造的樂趣。

他是“明天小小科學家”稱號的獲得者,他在高中時便得到了5萬元的獎金,他順利地被保送進入清華大學。智慧開拓明天,創造成就未來,他用發明開啟了人生新的篇章。

目錄

引言/1
第一章好奇心開啟創造之旅
一、學習,樂在其中/4
“小小問題簍”/4
在物理世界遨遊/6
實驗室中的科學啟蒙/7
二、家教哲學/10
成績不是硬指標/10
為孩子樹立榜樣/12
三、小圓打開大世界/14
9歲結緣程式設計/14
“學就要學紮實”/17
四、堅持不懈是一種精神/19
從20人到4人/19
練習才是硬道理/21
音樂廳中的獨奏/22
五、閃爍的發明之光/25
小小方便課程表/25
讓城堡亮起來/28
第二章踏上超常教育快車道
一、教育無定勢/34
超常兒童,超常教育/34
仁華學校的計算機課/36
別人遊戲我來編/37
慈祥的校長,緊張的面試/40
二、授人以漁,培養自主能力/41
自己出題自己解/41
“非典型性”中考複習/43
走進虛擬科學實驗室/45
三、多彩的實驗班課堂/47
特殊的班委會/47
迴響在課堂上的掌聲/50
班主任的別稱/52
四、思維碰撞的大舞台/54
自娛自樂裝電腦/54
破譯“萬用密碼”/56
博弈論問題共探討/58
實驗中的快樂體驗/61
五、探索學習的方法/64
不超前,但紮實/64
模組法中得自信/66
實驗之中獲真知/68
第三章打開創造力之門
一、滋養創新的課堂/74
勞技課上的他山之石/74
思考從動手開始/76
有缺點就改進/78
二、獨立的成果/80
從極限拓展開來/80
差點兒夭折的測量尺/82
製作事事皆親為/85
三、寶馬還須伯樂鑒/88
創造團隊造英才/88
為學生鋪路搭橋/91
第四章百鍊方能成鋼
一、機會只給有準備的人/96
從北京走向全國/96
“明天小小科學家”/99
《新聞聯播》顯身影/102
二、脫穎而出顯精神/106
優中選優的市長獎/106
有思想的答辯者/110
過來人的微笑服務/112
三、走在自己的軌道上/114
做專才,也要做通才/114
找準定位,輕鬆應對/117
四、自主源於尊重/119
和顏悅色的教育/119
不以成績論英雄/121
給孩子的一封信/123
五、收穫的不只是榮譽/126
參賽是一种放松/126
收穫人生第一桶金/128
保護創新的專利/131
紛至沓來的邀請/133
照片掛進了高中樓/138
第五章捕捉生活中的靈感
一、“文曲星”上顯創新/144
5號電池置換紐扣電池/144
讓“文曲星”人性化/147
為我所用的“紅外”/150
二、創造從生活中來/153
自製PPT遙控器/153
表姐的生日禮物/156
選修課上的發現/159
三、科技服務生活/161
改進的畢業照/161
兩天變成論壇管理員/164
風采杯”上展風采/166
校園裡的免費維修工/169
第六章走進科學殿堂
一、一路走來,延續夢想/176
去上最好的電子系/176
輕鬆面試,保送成功/178
熱門不是我想要/181
去香港上大學/183
二、永遠都是上滿弦/186
高考是一次成人禮/186
英語四級先通過/190
獨立之後的人生課/192
三、優秀是一種習慣/195
第一個交上設計方案/195
登上清華主樓的講台/197
托起夢想的心靈港灣/200
跋/203

書摘

這套叢書講述的是人大附中八名學生的成長經歷。我熟悉這八名學生中的每一位。他們都離開中學不久,多數人還在大學讀書。他們的人生剛剛開頭。為一群還充滿未知數的學生寫傳記,出一套叢書,肯定會引起各種討論,肯定是在冒險。我曾是他們的校長,我有責任面對可能出現的各種議論,有責任承擔潛在的風險。所以,這套叢書的主編,也許只有我來當:這套叢書的序言,也許只有我來寫。
我們編寫出版的這一套叢書,主人公雖然是中學期間的學生,但我們預期的首要讀者不是中學生,而是中學生的老師和家長。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我們不是在編寫一套青少年勵志叢書,而是在編寫一套教育學叢書。以往的教育學著作,主人公幾乎都是教育者。其實,評價教育的成功與否,關鍵是看培養出了什麼樣的學生;衡量教學效果好不好,最有發言權的是學生。我們編寫這套以學生為主人公的教育叢書,也許有點“另類”,但也有可能因這種不同而精彩。我們是在做一件有意義也有意思的事。
透過這套叢書中的學生主人公,我們來看他們背後的老師、家長,至少可以得出三個結論:其一,教育工作者應該是一個“發現者”——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潛質和特點。沒有發現,培養只會事倍功半;有了發現,培養才會事半功倍。其二,教育工作者應該是一個“點火者”——點燃每個學生體內蘊藏的能量。教育工作者絕不僅僅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他的更重要的職責是通過“點火”讓學生的能量充分發揮出來。其三,教育工作者應該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和完美主義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各有特長。能不能做到,能做到什麼程度,那是男一回事,但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取法乎上”,必須有這樣的境界和追求。
在這套叢書出版之際,我們要為中國的超常教育說幾句話。對父母而言,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對教師而言,學生都是自己的好。為了避嫌,我在這裡不說這套叢書所寫的八名學生,而說一個與我與人大附中無關的學生。他叫胡鈴心,是福建省的一名學生,在中學階段就表現出在航空航天方面的超常知識與技能,2003年高考後,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通過自主招生破格錄取。四年期間,胡鈴心的情況怎么樣了?胡鈴心從一個本科生到碩士生,再到博士生,在學業與科研上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功。幾年來,他獲得的主要榮譽有:首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第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第四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畫競賽金獎、第九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飛向未來——國際太空探索創新競賽”第一名、第二屆全國未來飛行器設計大賽專業組一等獎、中國航天50周年知識大賽一等獎、全國三好學生標兵、中國航空學會會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等獎學金、美國聯合技術公司特別獎學金、江蘇省高校優秀畢業設計一等獎、江蘇省十佳青年學生、江蘇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標兵、南京市好市民。2005年12月,胡鈴心被評選為全國時代先鋒。2006年11月,胡鈴心高票當選江蘇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並成為本次大會江蘇省最年輕的代表和惟一的學生代表。2007年5月4日,胡鈴心又被評為全國五四青年獎章十佳標兵。“胡鈴心現象”實際上就是超常兒童教育現象。胡鈴心的成功,實際上就是超常兒童教育的成功。我們不能保證每個超常兒童都能和胡鈴心一樣,但有一點必須明確:對超常兒童不實施超常教育,肯定是巨大的人才浪費,肯定是教育工作者的嚴重失職。我們一直在呼籲,要打破用一個模式培養學生的“鑄造式教育”;我們一直在提倡尊重個性、挖掘潛能的”因材施教”。開展科學有序的超常兒童教育,不就是打破“鑄造式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嗎!不就是“因材施教”的一個重要渠道嗎?
最後,我還要表達兩個心愿:一是希望這套叢書所寫的八名學生,在今後的人生路上,能有更好的狀態,能有更好的環境,能有更好的成就;二是希望五十年後,還有人為這八名學生編寫一套叢書,用他們後來的表現反觀中學教育對他們一生的影響,如果能這樣,再將兩套叢書合在一起,那將是一套很有價值的教育學研究資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