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蔣山開善寺(一作李嘉祐詩)》

至:一作“食”。 ⑷朝:一作“期”。 ⑸送目:遠望,遠眺。

作者

崔峒

詩詞正文

山殿秋雲里,香菸出翠微。客尋朝磬至,僧背夕陽歸。
下界千門見,前朝萬事非。看心兼送目,葭菼暮依依。

注釋

⑴蔣山:即鐘山,又名紫金山,在江蘇南京市北。此詩一作李嘉祐詩。
⑵尋:隨著,循著。磬:寺院中召集眾僧用的雲板形鳴器,也指誦經用的缽形打擊樂器。至:一作“食”。
⑶下界:佛教用語,稱凡人所居之地。千門:猶千家。見:通“現”。
⑷朝:一作“期”。
⑸送目:遠望,遠眺。
⑹葭菼:指蘆與荻,均為水生植物名。依依:輕柔貌。

作品譯文

青山古寺,隱藏在秋日雲霧之中;山上香菸繚繞,從青綠色的山林中裊裊升起。早晨,香客循著寺院的磬聲而至;傍晚,寺僧依著殘陽從山裡歸來。從寺中望去,遠處千家萬戶,歷歷在目;居此清淨之地,前朝多少是非事,皆置之腦後。我收起心緒,極目遠望,只見蘆葦暮靄,輕柔浩渺。

作品鑑賞

這是一首登臨之作。詩中描寫了一幅清幽閒靜的山寺圖,表達了詩人的虛無思想與隱逸之思。首聯寫開善寺遠景,寥寥數語,勾畫出一幅絕妙的山寺美景圖。頷聯二句一客一僧,一朝一夕,一至一歸,對仗工穩,聲色並茂,而又回味無窮。頸聯二句分別從空間和時間、眼觀和心感等角度,敘寫了山寺的不染俗塵,乃佛家勝地。最後表現詩人目之所見與心之所感融為一體,天地萬物,歸於寧靜。全詩將夕陽西下、暮色蒼茫、深山古寺等一併淡筆寫出,顯得幽寂蒼涼,韻致清絕。

作者簡介

崔峒,唐代詩人。博陵(治今河北安平)人。登進士第,為拾遺、集賢學士,終於州刺史。《藝文傳》雲終右補闕,大曆十才子之一。《全唐詩》錄其詩一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