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固原鎮鼓樓》

(16)鳴金:即鳴鐘。 (24)蒼生:指百姓,眾民。 (25)臥鼓:息鼓。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登固原鎮鼓樓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姓名】王恩培

【文學體裁】七言古詩

作品原文

登固原鎮鼓樓(1)

我本華山一樵者(2),無端策馬至蕭關。

丈夫當學班定遠(3),書傭豈肯蒼吾顏(4)。

蕭關道,何岧嶢(5),南望崆峒西馬髦(6)。

中有一樓雄且傑,俯瞰萬壑凌窮霄。

大開此樓納宇宙,雲霞斂生風雨(7)。

標明鎮鼓問何年,漢營宋壘渾難語。

惟聞父老走相告有明御虜嚴河套(8)。

防秋歲歲轉軍書(9),塵沙士卒悲秋老。

秋馬肥,秋鷹飢,裹甲長征動鼓鼙(10)。

奫奫(11),兵行先,鼓坎坎(12),兵行緩。

元戎樓上若指揮(13),龍泉在腰弦應腕(14)。

雄獅百萬攖鋒鏑(15),鳴金進伐增於邑(16)。

忽聞蒼頭報捷來(17),鐃歌驀地歡聲洽(18)。

凱歸犒士饗椎牛(19),旌旗風勁森戈矛。

試與抽毫題柱(20),乃以鎮鼓名其樓。

噫嘻!此樓距今五百年,巍然矗立蕭關前。

豈少登臨賢豪客,茫茫雲樹含蒼煙。

張將軍(21),王太守(22),今日相逢笑攜手。

我且酣歌且飲酒,醉余潑墨在樓頭(23),好為蒼生書大有(24)。

邊庭臥鼓誰之功(25),功與此樓同不朽!

作品注釋

(1)這首詩選自《宣統固原州志》。固原鎮鼓樓,亦即鐘鼓樓,該鐘鼓樓始建於何時,無從稽考。據明代《嘉靖固原州志》載:“(鐘鼓樓)在州城大街中,僉事楊勉修築。歲久傾圮。正德八年,總制右都御史張泰、兵備副使景佐重修,極雄壯。取安定縣古寺巨鍾置樓上。”《萬曆固原州志》亦有大致相同的文字:“(鐘鼓樓)在制府前,僉事楊勉修,正德八年,總制張公、副使景佐重修。上有巨鍾,識雲‘宋靖康元年鑄’。”據史志載,楊勉,四川安岳人,進士。明成化初任固原兵備道,五年(1469年)增築固原城,同時修築鐘鼓樓。照此算來,固原鐘鼓樓距今也有530多年的歷史了。正德五年(1510年),都察院右都御史張泰任陝西三邊總制大臣,他駐節固原時,因遍覽城雉、鐘鼓樓及文武署衙,慨然興懷曰:“敝者不更,則來者無眠,非所以振軍威、明節制、廣教習之道也。”張泰遂決定於正德七年(1512年)秋動工重修鐘鼓樓,他把這個任務交給兵備按察司副使景佐負責。歷時1年,即正德八年冬竣工。重建後的鐘鼓樓,“重樓七楹,東懸鼓,西懸鐘”。樓高9米,樓下高台廣76.6米(一說43.3米),厚18.6米,台墩皆以磚石圍砌。樓東懸掛的鼓,已失考;樓西懸掛的安定古寺鐘,現存固原博物館,鍾高2.36米,口徑1.7米,重約6噸,鐘聲可傳20公里。整個鐘鼓樓形制宏大,雄偉壯觀,憑空增添了固原三邊總鎮的幾分威嚴。鐘鼓樓下部因用磚石圍砌,形成了特有的共鳴牆,敲擊時鐘鼓發出的聲音洪亮而悠遠。鐘鼓樓重建後,著名文學家、戲曲作家、翰林院修撰、明代前七子之一的狀元康海撰寫了《固原鎮鼓樓記》,並刻石留存後世。

(2)華山:陝西華山。一樵者:一個打柴的人。意謂山野之人,並非真的是樵夫。

(3)班定遠:即班超,東漢名將。永平十六年(73年),從竇固擊北匈奴貴族,旋奉命率吏士36人赴西域。他攻殺匈奴派駐鄯善、于闐的人員,又廢親附匈奴的疏勒王,鞏固了漢在西域的統治。從章和元年(87年)到永元六年(94年),陸續平定莎車、龜茲、焉耆等地貴族的變亂,並擊退月氏的入侵,保護了西域各族的安全,以及“絲綢之路”的暢通。永元三年,任西域都護。後封定遠侯。

(4)書傭:東漢班超隨母至洛陽,家貧,受僱官府,以抄檔案維持生活。後來文人生活清苦,賣文或授徒自活,常以“書傭”自稱。

(5)岧嶢:高聳貌。

(6)崆峒:山名。在甘肅平涼。馬髦:山名。在固原州城西南25里,海子峽北口。

(7)歕:同“噴”。

(8)明:指明朝。河套:指今內蒙古自治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賀蘭山以東、狼山和大青山南、黃河沿岸地區,統稱河套。因黃河由此流成一個大彎曲,故名。

(9)防秋:古代北方每至入秋,邊塞經常發生戰事,屆時邊軍特加意警衛,稱為防秋。軍書:軍事文書。

(10)鼓鼙:大鼓和小鼓,古代軍中常用的樂器,因藉以指軍事。

(11)奫奫:原意為水波深廣貌,此為象聲,指鼓聲渾重深遠。

(12)坎坎:象聲詞,原指伐木聲,此指清脆的鼓聲。

(13)元戎:主帥。若指揮:猶指揮若定。

(14)龍泉:良劍名。

(15)攖:迫近;觸犯。鋒鏑:鋒,刀口;鏑,箭頭。猶言刀箭,泛指兵器。又引申指戰爭。

(16)鳴金:即鳴鐘。古代以鳴鐘鼓為聲討罪行之舉。邑:此處指固原州。

(17)蒼頭:頭戴青巾的軍士。

(18)鐃歌:樂府《鼓吹曲》的一部。用於激勵士氣及宴享功臣。洽:周遍,到處。

(19)椎牛:殺牛。《史記·馮唐轉》:“五日一椎牛,饗賓客軍吏舍人。”

(20)抽毫:作書以前先去筆套。猶抽筆。

(21)張將軍:指固原直隸州守備張廷棟

(22)王太守:指固原直隸州知州王學伊

(23)潑墨:中國畫的一種技法。後世泛指筆勢豪放,墨如潑出的畫法為“潑墨”。此指題詩。

(24)蒼生:指百姓,眾民。大有:豐收。

(25)臥鼓:息鼓。示無戰爭。

作者簡介

王恩培,清代詩人。字崇九,陝西韓城人。與出生於安徽的清代正一品右常侍卿王恩培並非同一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