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實驗史》

《瘋狂實驗史》

《瘋狂實驗史》是一本以輕鬆的筆調講述的科學實驗史,這些實驗有喜有悲。有的實驗者因此斷送了婚姻,結束了科學研究生涯;有的實驗儘管從來沒有進行過,卻引來了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宣傳。有的實驗令人作嘔,有的實驗堪稱恐怖,有的實驗具奇幻色彩,有的實驗引發了社會倫理問題。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瘋狂實驗史》瘋狂實驗史

作者:(瑞士)施奈德著,許陽譯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09-10-1
版次:1
頁數:299
字數:230000
印刷時間:2009-10-1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印次:1
ISBN:9787108032270
包裝:平裝

內容提要

本書是一本以輕鬆的筆調講述的科學實驗史,這些實驗有喜有悲。有的實驗者因此斷送了婚姻,結束了科學研究生涯;有的實驗儘管從來沒有進行過,卻引來了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宣傳。有的實驗令人作嘔,有的實驗堪稱恐怖,有的實驗具奇幻色彩,有的實驗引發了社會倫理問題。

不管怎樣,瘋狂本身不是目的,它只不過說明了人類的求知慾。無論何時何地,無論什麼樣的人,都有通過自己的方式了解未知世界的願望。

作者簡介

雷托·U·施奈德(RetoUSchneider),1963年出生,獲電氣工程碩士學位後入靈吉爾新聞學校學習,以科學方向通訊員身份供職於瑞士及德國媒體。現為《新蘇黎世報》的期刊編輯,同時在該報開闢專欄“實驗”,其文章屢獲殊榮。著書《行星獵人》(比爾克懷澤出版社,1997年),講述太陽系外首顆行星的發現。

編輯推薦

“只要與敵人一開打,再周全的作戰計畫也沒用”。

讀者評論

一本讓人了解世界、了解自我的好書。像“怪誕心理學”一樣啟人心智,給人一個愉悅的閱讀過程。

雖然現在很多書或片子為了抓人眼球,愛取“瘋狂實驗史”“怪誕心理學”“搞怪實驗室”這類噱頭作書名,但閱讀的過程總體是讓人心平氣和、饒有興致的,因為人類就是一個啥都敢吃、啥都敢想、啥都敢做的社會動物,否則就難以僥倖成為地球霸主。要知道,早期的哺乳動物還生活在恐龍陰影下,是靠機緣巧合,一路跌跌撞撞才進化成人的,幸運和冒險是致勝的法寶,而非進化史上的必然選擇。猴子脫毛變人後,只是礙於社會法則,許多豬狗不如的事都做在台面下,較為隱秘而已,只欠一縷陽光將陰暗曝光出來。

本書例舉的有趣實驗在1990年以前的多為物理生理類,1900年以後以社會、心理體裁為主,原?可能是近百年來,人類社會科學昌明、物質較為豐裕,有閒心、有閒錢去探討在核能、核彈這類科技雙刃劍下,如何在刀尖下討生活,更好地組織協調人與人、國與國的關係。

本書雖然以編年體的形式,彙編人類科學實驗的種種趣事,但我感覺書里蒐集的材料還不夠全面,算不上小百科,比如1626年培根在一次實驗,為觀察冷凍在防腐上的作用,在冰天雪地中殺了一隻雞,把雪填進雞肚,導致自箇中風寒而死。又如,流傳甚廣的富蘭克林在大雨天放風箏取電。還有據說是中世紀醫生或納粹軍醫曾做過一個心理暗示的殺人實驗,將人綁住,把眼蒙上,跟他說“我要把你的血放乾,讓你死得痛苦不堪”,然後用一根針他一下,實際上也沒啥傷害,但旁邊用水製造滴血的聽覺效果,把人活生生給嚇死。諸如此類,本書沒編進去,哪怕做個幾行的小貼士也好,這樣才全嘛。

書里的“在核磁共振儀里做愛” “你願意跟我上床嗎”“”汗液提取物” 等,在BBC的 “人類本能” “人體科學” “人體漫遊”系列中都有提及,而BBC里有的本書卻無,像一位科學家對人類的“視而不見”作過實驗,找一堆人看錄像,指定他們數籃球場上?一運動員的運球數,畫面上跑出一個大猩猩的扮像做比劃,這么醒目的境頭大家竟無一人注意到,可見人類確實是一心難以二用。

不過瑕不掩瑜,本書的優點還是很明顯的,資料翔實、觀點嚴密。如“猴妺妺” 一篇,實驗者把7個月大的雌黑猩猩與自己10個月大的兒子,按照家庭成員一樣的標準一起教養,本想把猴子教育成人,結果自己的孩子卻被“帶壞” 成猴,好玩的實驗還有“性之漂流筏” 等,都是我未曾見過的。

一些心理學史上的經典實驗,很多教材只提個概述和意義,本書把這些實驗過程中精彩或突出的問題娓娓道來,如本書披露“服從到底” 的米爾格拉姆實驗是廣為人知的,倒沒想到這個實驗為當時的世人所不容,米爾格拉姆為此付出高昂代價; “教授的監獄” 里,扮演 “囚犯”“獄卒” 的實驗者太入戲,沒想到組織者津巴多也沉迷其中,還津津有味地讓未來的妻子看監控錄像,結果倆人大吵一架,津巴多幡然醒悟,終止實驗,活脫就是德國電影“浪潮” 的現實版。還有法醫實驗強姦時是否會有陰毛轉移,著名的“郵包炸彈手” 跟受挫實驗有關,“靈魂重21克” 等,在國內出版物中都算新鮮爆料。

因為素材蒐集得紮實,所以本書可信度高。如點明愛斯基摩人關於“雪” 的說法屬都市神話類的誤傳,這點跟平克“語言本能”(汕大版)的觀點一致,還有“閾下意識” 對人的影響沒有傳說中的那么神乎等,都證明本書作者絕非僅知其一,不知其二。信哉,誠不欺我也!

可惜本書翻譯欠佳,如人名譯法不按標準統一,行為主義的掌門人華生譯成“沃森” ;“有效的搭訕” 中有一句“相比之下隨意型搭訕最不足取:有80%的女性?此很不感冒”,“對此很不感冒”似改為“對此感冒”為妥,更準確點,應改為“沒興趣”,還有一些拗口的地方,有待更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