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領導要有好口才》

《當領導要有好口才》

領導者如戰場上的將軍,是激勵手下的核心人物,也是決定事業勝敗的關鍵因素。相信《當領導要有好口才》能幫助各個行業的領導幹部提高自身的講話水平,並對促進他們事業成功起到應有的作用。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當領導要有好口才》從如何使語言更具魅力、掌握提升說話能力的技巧、巧妙運用口才的態勢語言、領導如何說下屬才願意聽、領導如何聽下屬才願意說、讚美的話要說得恰到好處、貶責要有藝術與分寸、如何把拒絕的話說得委婉、應酬時如何左右逢源、如何巧妙地說服他人、和級別比自己高的人說話要有方法、輕鬆主持會議的用語技巧等方面,用生動的事例、典故,一一詮釋了口才在各種工作環境中的重要性,並提供了切實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導方法。

目錄

第一章怎樣讓語言更具魅力
語言要簡潔,不拖泥帶水
語言要淺顯易懂,不過分修飾
張弛有度,注意語言節奏
講話不宜帶口頭禪
讓語言通“電”帶“磁”,講話形象、生動
不說惡語多說良言,要修煉好的“口德”
得體地運用禮貌語,切忌粗俗、輕浮
給語言加一點“調料”,使言辭更具力量
注重談話氣氛,不說不笑不熱鬧
妙用俗語,巧用諺語,少用專業術語
善用比喻,使深奧的話題變得淺顯易懂
幽默的言辭,能夠使語言歷久彌香
嫻熟地運用幽默技巧,才能打造出好口才
開玩笑不可過火,要注意規則
詼諧打趣,自嘲談吐四兩撥千斤
活潑、富有生趣的語言更能征服人心
吐詞要清楚流利,切忌磕磕絆絆
第二章領導練好口才必備的素質
良好的思想素質
過硬的心理素質
淵博的知識
成熟的情感
具有遠見卓識
超強的記憶能力
較強的應變能力
能夠駕馭自己的情緒
正確地認識自己
第三章掌握提升說話能力的技巧
提高綜合說話能力的四個技巧
談話時要克服的七種不良語言習慣
追求自然,採用適當的口語節奏
不該說的不說,不要衝撞語言的禁忌
直接介入,尋找共同話題
把握說話時機,重視決定性的瞬間
突出中心,把話說明白
不說沒頭沒腦的話,要注意前提
機動靈活,提問的時機要恰當
頭腦應冷靜,回答問題要慎重
摸透人心再開口,發表意見有講究
掌握電話溝通的技巧
第四章巧妙運用口才的態勢語言
學會識別人體語言信號,洞悉對方心理
動“嘴”還需動“手”,巧妙運用手勢語言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講話時要注意“行為美”
注重形象,良好的儀表是無聲的語言
眼神也是一種“語言”,要注重目光交流
運用面部表情傳情達意,微笑是一句世界語
千言萬語只在一握中,握手語應自然得體
適量的頭部運動,首語運用有技巧
放鬆情緒,表情要自然
掌握非語言溝通的幾種接觸方式
第五章領導如何說下屬才願意聽
不居高臨下,說話要有親和力
平易近人,不擺“官架子”
放低說話的姿態,滿足對方的心理需求
畫蛇不添足,避免語言中的功利色彩
少講大道理,多用“現身說法”
該說的就說,不該說的不提
用事實支持觀點,怎么說比說什麼更重要
與其強硬命令,不如模糊暗示
態度要真誠,動人心者莫先於情
學會給情緒“降溫”,得理也要讓人
不說狂語,多說謙虛的話
以柔克剛,嚴肅的事不妨用幽默方式表達
巧妙地給他人提意見,說話要不深不淺
切忌“強攻”,要儘量使用軟語
不爭論,少為自己辯解
多建議,少命令
靈活運用談話方式,“請”不如“激”
針對不同特點的下屬用不同的方式說話
第六章領導如何傾聽下屬才肯說
閉上嘴巴,支起耳朵,交出說話權
多聽對方說,不要急於表現自己的能說會道
對說話者的需要表示出興趣,做一個安靜的聽眾
以關心的態度傾聽,讓對方打開話匣子
消滅官僚主義,讓下屬有說話的機會
正面刺激,讓悶葫蘆型的下屬開口
不當“話霸”,會說不如會聽
善於聆聽,不輕易發表意見
第七章讚美的話要說得恰到好處
不信口開河,讚美的話要恰到好處
讚美的話要說到點子上
恭維話要針對對方的心理說
好話也要會說,掌握讚美他人的技巧
學會另類表揚,行為激勵必不可少
物質鼓勵也是激勵他人的一種手段
不吝嗇讚美,養成表揚的習慣
讚美要真誠,對方才會接受
不露骨、不肉麻的讚美最有效
第八章貶責要有藝術與分寸
褒貶有節,把批評的話說得悅耳動聽
批評要一針見血,切忌喋喋不休
方法是關鍵,掌握有效的批評方式
多一點鼓勵,少一點批評
批評的話語要不露痕跡地說出口
打一巴掌揉三揉,發火不忘善後
就事論事,不翻陳年老賬
完善語言,把批評的話說得生動、有趣
巧用幽默,使人在笑談中接受批評
少用苛責,多用暗示
選擇對方喜歡聽的話來責備對方
講究技巧,合理運用批評語言
把批評隱含於嬉笑怒罵之間
不當面指責,巧妙暗示他人的錯誤
批評他人時,先給對方戴一頂高帽子
第九章如何把拒絕的話說得動聽
巧妙拒絕,讓對方心悅誠服地接受“不”
善用修辭方式,拒絕才有藝術
有的放矢,根據對方的個性說“不”
語氣要平和,把“不”說得和“是”一樣從容
一開始就截斷話頭,不給對方可乘之機
語氣要友善,委婉比生硬更容易讓人接受
巧踢“回傳球”,妙拒對方
拒絕而不冷漠,在言詞中加一些感情色彩
注重態度,理智的拒絕最得體
不留餘地,把“不”字說得斬釘截鐵
無聲勝有聲,用肢體語言否定對方
擊中要害,反駁要有力量
禮貌回絕邀請,言語要得當
第十章應酬時如何左右逢源
看人說話,不要哪壺不開提哪壺
洞悉對方心理,隨機應變方能化險為夷
尋找感情觸發點,使雙方一見如故
巧妙說話,拉近雙方距離
與人交談時要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
在正式談話前叫出對方的名字
閒談也要有趣,掌握寒暄的藝術
應酬時應掌握的六大語言技巧
根據時間、氛圍選擇表示謙虛的方式
第十一章如何巧妙地說服他人
說服他人必備的八大關鍵
掌握說服他人的語言藝術
妙語能屈他人之心,說服他人要講究方法
站在對方的角度說話,才能讓對方心動
提問的方式要更有說服力
有針對性地責難
反向誘導,順著對方的話說
別出心裁,誘使對方自覺地接受信息
以誠感人,用真誠的語言使對方折服
借別人的“嘴”,表達自己的意思
繞個彎子,側面說服能夠歪打正著
避免衝突,說服反對者要講究方法
第十二章如何和級別比自己高的人說話
把握分寸,先揚後抑巧勸諫
到什麼山唱什麼歌,說話要注意對方身份
旁敲側擊,避開語言的“雷區”
不卑不亢,亦剛亦柔最得體
打迂迴戰,把見解“移植”到上級頭腦中
面對挑剔的上級,偶爾不妨直言不諱
巧用心思,正話反說
運用對比,讓上級自願選擇答案
不說違心的話,該出口時就出口
機敏、善變,說話時不能有口無心
和上級交流時要注意細節
謹言慎行,不要對上級指手畫腳
適當保持沉默,不要口無遮攔
說話要繞個彎,避開上級敏感的話題
勸說時要話中有話、話外有音
談話時要適當抬高上級,貶低自己
和糊塗型的上級說話要講究藝術
用典故、史實去打動上級
準備書面材料,加大說服力度
不正面反對上級的意見
不認死理,不向上級發牢騷
與上級爭辯時要遵循的原則
勿逞口舌之強,不要寸理必爭
第十三章輕鬆主持會議的用語技巧
掌握會議開場白的技巧
減少會議開場白失誤的方法
成功主持會議的基本技巧
主持會議時應該注意的細節
在重要會議上發言要遵守的原則
即席發言要注意的關鍵環節
即席發言時要克服的壞習慣
掌握提高會議效率的秘訣
主持周一晨會的技巧
提升訓話口才的秘訣
主持座談會的注意事項
傳達上級會議精神的要領
會議中插話的訣竅
主持會議時說好介紹辭的技巧
第十四章如何煉就高明的演說口才
演講者要具備的素質
演講獲得成功的基本要求
決定演講稿質量優劣的四個關鍵
掌握好演講的四個步驟
語言要富有個性色彩,才能人耳人心
說得多不如說得好,用詞貴精不貴長
說好第一句話,開場白要有新意
在高潮處打住,結尾要充滿感情
注重語氣,要有急有緩,高低交錯
儘量避免“撞車”,演講風格要獨特
要善於借景生情,借題發揮
善用修辭手法,使演講更引人人勝
一語千金,簡單的文字勝過冗長的辭藻
與聽眾一起感受自己的演講
找到共同點,是說服型演講成功的關鍵
字斟句酌,演講時不宜說過頭話
製造懸念,“吊”起聽眾的“胃口”
言詞幽默,是演講充滿情趣的關鍵
演講時要自然,颱風決定演講成敗
發表長篇演講時的注意事項
第十五章如何善用辯論之術
掌握語言技巧,是辯論制勝的關鍵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故作糊塗,用假象堵住對方的嘴
辯論中要克服的小毛病
告別害羞,用自信的語言辯論
學會造勢,以勢奪人
單刀直入,一語擊中要害
控制情緒,以冷靜的言詞應對
由此及彼,用其他的事類比眼前的事
借力打力,利用對方的話反擊對方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舌利如刃,靈活運用仿擬術
巧言相對,借題發揮
巧設二難,使對手進退維谷
綿里藏針,巧妙回應對方
臨場應變,巧言詭辯
避其鋒芒,戳穿對手的詭譎之詞
善用攻心之術,擊中對方要害
投其所好,摸透對方心思再說
理直氣壯,義正詞嚴地駁斥對方
第十六章如何成為談判桌上的贏家
說你該說的,掌握談判的人題語言藝術
注重細節,陳述時要把握好語言技巧
提問要有學問,要敢問、會問
應答要講分寸,必須三思而後答
進退自如,談判中要把握好攻與守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堅守談判的基本原則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籌劃周密,不打無準備之仗
制定談判戰略,巧用非常規方式
誰能把握時間,誰就可能笑到最後
繞個彎子,把直接討論變為迂迴說服
適當冒險,採用進攻式語言
以弱擊強,以虛克實
離開談判桌,也能達到目的
善用心計,隱藏談判目的
巧用“激將法”,使談判朝著利己方向發展
處變不驚,冷靜應對談判中的突發事件
慎用最後通牒,避免矛盾升級
重視情報,巧用信息助談判成功

前言

關於口才,古人曾說:“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雄兵”,“片語可以興邦,一言可以辱國”,等等。這些經典的名言都彰顯了身為領導擁有好口才的重要性。很顯然,身為領導,如果沒有出色的溝通能力,就不可能進行出色的管理。
無論在哪個國家,無論在什麼年代,無論在哪個行業,從那些成功的領導身上,我們都不難發現這樣一個共同特點:他們擁有良好的口才,能夠在工作和社交場合中口吐蓮花,把話說得悅耳動聽,使聽者如坐春風,溫暖無比。因此,可以這樣說:好口才,是一個領導智慧和修養的體現,它能夠深刻地影響領導的事業、人脈、仕途,等等。
在現代社會,一個領導的溝通能力,常常被當做考察領導綜合能力的重要指標,所以,在相同條件下,能言善辯,口才卓越的領導往往比不善言辭,溝通能力欠佳的領導更能夠獲得擔當重任的機會。
在任何一個單位里,領導講話是其行使主管職能和相應政務活動時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權重和言威更多時候是相互依託、幫襯的,而不是獨立不相干的。領導者立權立威的過程其實就是立言立行的過程。如果離開了講話,領導的思想、觀點等就無法和人交流,也就更談不上有人去執行了,所以,不善於談話的領導,其工作能力、交際能力等都會大打折扣。
講話是領導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部分,無論在哪裡,他們都得和下屬溝通,和周圍人交流,作報告,進行演講,主持會議,談判,辯論,等等,無一不是運用口才才能進行的工作,從這方面來說,掌握說話的藝術是每個領導必備的素質和能力。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怎樣讓語言更具魅力
語言要簡潔,不拖泥帶水
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生不外言動,除了動就只有言,所謂人情世故,一半兒是在說話里。”可見,具有高超的說話能力,是一個人獲得社會認同的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
對於領導者來說,好口才是他們智慧和修養的體現,是影響他們事業和人際關係的重要因素,更是他們開展日常工作所必備的素質。作為21世紀的新型領導,面對瞬息萬變的工作環境和複雜的人際關係,就必須擁有良好的口才。
遺憾的是,有些領導並沒有意識到口才的重要性,在講話中他們要么用詞深奧,或者特別專業,讓人聽不懂;要么平鋪直敘,乾巴巴的,使人聽得索然無味。顯然,這樣的談話方式是不理想的。要改變這一現象,就要掌握說話的藝術,運用技巧去使自己的語言更生動,更有魅力。
很多單位的領導都有過這樣的經歷:開會時自己在台上滔滔不絕、慷慨激昂,台下的人則有的在竊竊私語,有的在閉目養神,能夠真正聽自己講話的沒有幾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領導講話的方式不吸引人,如有的講話拖拉,有的脫離開會的主旨,有的廢話連篇……
那么,領導如何講話,才會更具魅力呢?說話簡潔、乾脆利落就是一個重要方面。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用簡單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決定。
美國總統哈里·杜魯門一生中最推崇簡潔的語言,他曾說過:“一個字能說明問題就別用兩個字”。
而這同樣是許多政治家所認同的方法。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人擔心日本夜間空襲,於是政府部門頒布了燈火管制命令:“務必做好準備工作。凡因內部或外部照明而顯示能見度的所有聯邦政府大樓和所有聯邦政府使用的非聯邦政府大樓,在日軍夜間空襲時都應變成漆黑一片。可通過遮蓋燈火結構或終止照明的辦法實現這種黑暗。”
當富蘭克林·羅斯福獲悉這項指令後,他換上了自己的命令:“要求他們在房屋裡工作時必須遮上窗戶;不工作時,必須關掉電燈。”
哪一種說法聽起來更有說服力呢?第一個命令廢話連篇,給聽者增加了理解的負擔,只有在刪掉那些官樣文字後才能明白這條命令。羅斯福的話簡短明了,並以談話的方式表達。更妙的是,羅斯福讓活生生的人參與具體的工作,通過這種方式使這條命令更加具有活力。
第二,表達的語言要“精而準”。
在社交場合,人們在交流思想、陳述觀點、發表見解時,為了使對方能夠很快了解自己的說話意圖,領會要領,往往使用高度概括、凝練的語言,提綱挈領地把問題的本質特徵表達出來,以達到一語中的、以少勝多的效果。不少領導都具有這種能力,他們善於高屋建瓴地把握形勢,準確地抓住問題的癥結,且能用精當的語言加以概括表達,充分體現出KI語表達的魅力。
林肯任總統期間,在一次視察途中與同船的船員們握手時,有一位工人卻縮著手,面對總統靦腆地說:“總統,我的手太髒了,不便與你握。”
林肯聽後笑道:“把手伸過來吧,你的手是為聯邦加煤弄黑的。”
這句聽似極為平常的話,卻高度概括了這位船員的工作性質和他為工作作出的貢獻,而且充滿了感情。試想,這樣的話語從領導口中說出,即使是鐵石心腸的人聽後也會感動不已,誰又不會為這樣的領導竭盡全力工作呢?
當然,精而準的語言要從實際效果出發,“精”要適當,恰到好處,否則,如果生硬地掐頭去尾,只能適得其反,得不償失。
第三,長話短說
明代有個“朱元璋怒打茹太素”的故事。茹太素寫一份公文,開頭竟用了3張紙,因而遭到皇帝的責打。這個故事無非告訴人們這樣一個道理:講話要長話短說。事實上,講短話已成為當今世界上的一種風氣。像申辦奧運會那么浩繁的工作,申辦陳述也僅有半小時;聯合國一些會議的發言多數被限定在數分鐘之內。上海承辦《財富》全球論壇年會,會議發言就規定時限為90秒。
但是,有些領導習慣了“你方講罷我登台”的講話方式,儘管內容大同小異,甚至脫離了主題,還要說上幾句,強調幾句,補充幾句。但是,雖然言者滔滔,費盡口舌,換來的卻是聽者懨懨,苦不堪言。事實上,如果領導者就把話說得短些,並不影響講話的效果,因為講話時間長,並不意味著講話效果好。講短話,是在追求效率,是懂得珍惜時間的表現,也是對聽眾的尊重。更為重要的是,這樣的講話與會者才有可能聽進去,並認真執行。
在和下屬談話的過程中,為了加強說話的效果,領導者要注意不能夠犯以下幾大禁忌:
其一是連篇累牘、語無倫次、無的放矢、文不對題的廢話;
其二是顛三倒四、七拼八湊、文理不通是非混淆的胡話;
其三是荒謬絕倫、子虛烏有、裝腔作勢、故作高深的玄話;
其四是濫用辭藻、自鳴得意、吟風弄月、華而不實的俏話;
其五是牽強附會、大言不慚、含糊其辭、模稜兩可的混話
其六是張冠李戴、不著邊際、平淡乏味、冗詞贅旬的空話;
其七是言不及義、陳詞濫調、千篇一律、人云亦云的套話;
其八是無中生有、低級趣味、風花雪月、鬥雞走狗的俗話。
『語言要淺顯易懂,不過分修飾』
作為領導,不管是在哪個行業,也不管你是單位的“一把手”,還是“二把手”,如果想讓自己的話被下屬“全盤吸收”,就要講一些技巧。如果下屬是基層的普通工人,或者是農民,那么在和他們講話時,即使你的文化水平再高,也不要“之乎者也”,不要用特別專業的辭彙,更不要在講話中夾雜著英語或其他讓人聽不懂的語言。否則,下屬會由於聽不懂而影響你的講話效果,甚至會心生反感,認為你是故意炫耀,根本聽不進去,這樣就會嚴重影響談話效果。下面這個小故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有一個秀才去買柴,他對賣柴的人說: “荷薪者過來!”賣柴的人聽不懂“荷薪者”(擔柴的人)三個字,但是聽得懂“過來”兩個字,於是把柴擔到秀才前面。
秀才問他:“其價如何?”賣柴的人聽不太懂這句話,但是聽得懂“價”這個字,於是就告訴秀才價錢。秀才接著說:“外實而內虛,煙多而焰少,請損之。(你的木材外表是乾的,裡頭卻是濕的,燃燒起來,會濃煙多而火焰小,請減些價錢吧。)”但這句文縐縐的話,賣柴的人完全沒有聽懂,於是擔著柴走了。
可見,領導平時最好用易懂的言辭來傳達信息,而且對於說話的對象、時機要有針對性,有時過分的修飾反而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即使下屬都是“精英”,講話也不宜用深奧的語言,因為每個人的理解能力不同,對同樣的一句話執行起來的效果就會不一樣。如果講話中多用樸素、易懂的辭語,有時能使語言更具感染力。
毛澤東主席在講話中就善於用一些最樸素、最常見的辭彙去闡述深奧的道理,雖然講話中沒有運用多少華麗的辭藻,但卻能平中見深,讓人聽了感到非常實在、親切。
1947年蔣介石派胡宗南“進剿”延安,企圖進占我中央蘇區。在沙家店,我軍給胡部以狠狠打擊,取得了勝利。在一次大會上,談及這一勝利時,毛澤東主席首先不是用深奧、華麗的辭彙來表達自己喜悅的心情,也不是用激昂的話語來激勵軍民再接再厲,而是替胡宗南遺憾,帶著同情的語氣嘆息:“哎,有什麼辦法呢?我們怎么想,他就怎么辦。”接著,毛澤東主席掐指數道:“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沙家店……整個湊起來,我們吃掉他六七個旅。胡宗南說他有四大金剛,我看他的金剛不如老百姓的醃菜缸。他們四口缸被我們搬來三口:何奇、劉子奇、李民崗。只剩下一口缸叫什麼——對了,叫李日吉,這次沒有抓住他,算他一吉,下次也許還抓不住,再等一吉,第三次就跑不了啦!”
毛澤東主席這段話連用口語,既樸實無華,又妙趣橫生,真正做到了淺顯易懂,老幼皆宜。
作為領導,要想把話說到對方的心窩裡,在注意用詞淺顯易懂的同時,還要做到:說話時多用貼近人們現實生活的自然輕快、通俗易懂的語言,如到了某地方,可以用有當地地域特色的語言,或是用一些大眾熟悉的諺語等,這樣更容易使人感到親切,聽者自然就容易接受了。
……
·查看全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