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誅邪碰上洗冤》

《當誅邪碰上洗冤》

慧能當時就叫別人帶他去看這個畿子,這裡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慧能是個文盲,他不識字。 於是他自己又做了一個畿子,央求別人寫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邊,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是禪宗的一種很高的境界,領略到這層境界的人,就是所謂的開悟了。

《當誅邪碰上洗冤》《當誅邪碰上洗冤》
《當誅邪碰上洗冤》是一部非常優秀的網路文學作品。碰上方諾言只不過是一個巧合,可往往莫名的巧合就造就了故事的開始。一左一右,兩人同時到了校門,葉曉風抬頭看看那扇...

作者:一手不遮天

作品類型:靈異推理

內容簡介

碰上方諾言只不過是一個巧合,可往往莫名的巧合就造就了故事的開始。天灰濛濛的,沒亮,淺淺的霧透著濕氣,安安分分的靜。一左一右,兩人同時到了校門,葉曉風抬頭看看那扇...記得老爸說過,看一個男人的心術要看他的眼睛,可是看氣質則是舉手抬足,我大概是還沒有到那種可以通過人的眼睛來看透心術的道行,不過這氣知道是顯而易見的,眼前的這個男生,溫和的像流沙一樣,細膩到讓人沉醉。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明亮的鏡子也並非是台,本來就虛無一物,那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首先說一下這首詩的出處

南北朝的時候,佛教禪宗傳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師,弘忍大師當時在湖北的黃梅開壇講學,手下有弟子五百餘人,其中翹楚者當屬大弟子神秀大師。神秀也是大家公認的禪宗衣缽的繼承人。弘忍漸漸的老去,於是他要在弟子中尋找一個繼承人,所以他就對徒弟們說,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禪意的詩),看誰做得好就傳衣缽給誰。這時神秀很想繼承衣缽,但又怕因為出於繼承衣缽的目的而去做這個畿子,違法了佛家的無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來,在院牆上寫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時時刻刻的去照顧自己的心靈和心境,通過不斷的修行來抗拒外面的誘惑,和種種邪魔。是一種入世的心態,強調修行的作用。而這種理解與禪宗大乘教派的頓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當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這個畿子的時候,都說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時候,弘忍看到了以後沒有做任何的評價。因為他知道神秀還沒有頓悟。
而這時,當廟裡的和尚們都在談論這首畿子的時候,被廚房裡的一個火頭僧—慧能禪師聽到了。慧能當時就叫別人帶他去看這個畿子,這裡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慧能是個文盲,他不識字。他聽別人說了這個畿子,當時就說這個人還沒有領悟到真諦啊。於是他自己又做了一個畿子,央求別人寫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邊,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有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個有大智慧的人(後世有人說他是十世比丘轉世),他這個畿子很契合禪宗的頓悟的理念。是一種出世的態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來就是空的,看世間萬物無不是一個空字,心本來就是空的話,就無所謂抗拒外面的誘惑,任何事物從心而過,不留痕跡。這是禪宗的一種很高的境界,領略到這層境界的人,就是所謂的開悟了。
弘忍看到這個畿子以後,問身邊的人是誰寫的,邊上的人說是慧能寫的,於是他叫來了慧能,當著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說:寫得亂七八糟,胡言亂語,並親自擦掉了這個畿子。然後在慧能的頭上打了三下就走了。這時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於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時候去了弘忍的禪房,在那裡弘忍向他講解了《金剛經》這部佛教最重要的經典之一,並傳了衣缽給他。然後為了防止神秀的人傷害慧能,讓慧能連夜逃走。於是慧能連夜遠走南方,隱居10年之後在莆田少林寺創立了禪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這件事以後,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沒有追到。後來神秀成為梁朝的護國法師,創立了禪宗的北宗。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是宗教最精典的一句話,用這一句話,就包含了這個世界的起因和發展和進化的歷史時空角色的作用。:)說明,這個世界,是朝著它自已的發展路線前行的,任何人都無法捉住它。同時,用這個世界作用於人,關係也是這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