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力》

《瓦力》

《瓦力》,導演:安德魯·斯坦頓,主演:本·貝爾特 艾麗莎·奈特 佛萊德·威拉特,2008年6月27日上映。影片講述叫WALL· E的機器人大批送往地球撿垃圾,但WALL· E並不適合地球的環境,大批量地來也大批量地壞,最後只剩下一個機器人還在日復一日的按照程式收拾廢品。

基本信息

演職員表

瓦力瓦力
瓦力瓦力

演員 John Ratzenberger .....John (voice) Kathy Najimy .....Mary (voice) 西格妮·韋弗 Sigourney Weaver .....Ship's Computer (voice)

製作人 Jim Morris .....producer

原創音樂 托馬斯·紐曼 Thomas Newman

剪輯 Stephen Schaffer

藝術指導 拉夫·埃格爾斯頓 Ralph Eggleston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皮克斯動畫工作室 Pixar Animation Studios [美國]

發行公司 博偉國際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阿根廷] ..... (2008) (Argentina) (theatrical)

博偉國際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新加坡] ..... (2008) (Singapore) (theatrical) Walt Disney Studios Motion Pictures Japan ..... (2008) (Japan) (theatrical) Walt Disney Studios Motion Pictures ..... (2008) (USA) (theatrical) Buena Vista Sony Pictures Releasing (BVSPR) ..... (2008) (Russia) (theatrical) Walt Disney Studios Motion Pictures ..... (2008) (Netherlands) (theatrical) 其它公司 Entertainment Clearances Inc. [美國] ..... rights and clearances

中文配音

國語版製作群體 主要配音演員 王磊……………………瓦力 吳曉蕾……………………伊娃 李立宏……………………船長 其他配音演員 任亞明 吳凌雲 張雲明 張瑤函 鄧小鷗 韓 晴 譯製職員 高增志……………………翻譯 李平……………………導演 魏曉罡……………………錄音 李英……………………編輯 製作公司 李平工作室………………譯製 迪士尼國際配音公司……監製 這是迪士尼中國公司官方監製的中國大陸配音版本,只在電影頻道播出。目前市面上的正版DVD使用的是台灣配音版本。

首映日期

哥倫比亞 Colombia 2008年6月27日

巴拿馬 Panama 2008年6月27日

美國 U.S.A. 2008年6月27日

巴西 Brazil 2008年6月27日

以色列 Israel 2008年7月3日

俄羅斯 Russia 2008年7月3日

比利時Belgium 2008年7月4日 ..... (威利金森美國電影日)

墨西哥 Mexico 2008年7月4日

阿根廷Argentina 2008年7月9日

冰島Iceland 2008年7月16日

英國G.B.K. 2008年7月18日

匈牙利Hungary 2008年7月24日

比利時 Belgium 2008年7月30日

荷蘭 Netherlands 2008年7月30日

法國 France 2008年7月30日

中國香港 Hong Kong China 2008年7月31日

韓國 South Korea 2008年7月31日

埃及 Egypt 2008年8月6日

西班牙 Spain 2008年8月6日

委內瑞拉 Venezuela 2008年8月8日

葡萄牙 Portugal 2008年8月14日

愛沙尼亞 Estonia 2008年8月15日

新加坡 Singapore 2008年8月28日

挪威 Norway 2008年8月29日

保加利亞 Bulgaria 2008年9月5日

芬蘭 Finland 2008年9月5日

瑞典Sweden 2008年9月5日

澳大利亞Australia 2008年9月11日

紐西蘭New Zealand 2008年9月18日

希臘 Greece 2008年9月18日

德國 Germany 2008年9月25日

土耳其Turkey 2008年9月26日

瑞士 Switzerland 2008年10月2日 ..... (德語版)

義大利 Italy 2008年10月17日

日本 Japan 2008年12月20日

中國 China (本片未在中國大陸公映) 2009年6月14日 .....(上海國際電影節) 2009年9月26日 .....(電影頻道)

劇情介紹

“WALL· E”是Waste Allocation Load Lifters - Earth(地球廢品分裝員)的縮寫,這種職業出現在2700年,因為地球的垃圾多到爆炸,整個星球幾乎被垃圾掩埋了,罪魁禍首-人類-只得移居到太空船上,並且請一家叫Buynlarge公司清除地球的垃圾,待萬物更新時再飛回地球安居。Buynlarge公司把這種叫WALL· E的機器人大批送往地球撿垃圾,但WALL· E並不適合地球的環境,大批量地來也大批量地壞,最後只剩下一個機器人還在日復一日的按照程式收拾廢品。就這么過了幾百年,僅存的WALL· E還在垃圾堆里淘到不少人造寶貝,它也開始有了自我意識,懂得什麼是孤獨。有一天一艘飛船突然降落,一個女機器人夏娃來到地球執行搜尋任務,撿垃圾的機器人“愛”上了Eve,但是它面臨著兩難的抉擇,是跟夏娃飛離地球,還是繼續按照身體裡的程式撿一輩子的垃圾……

電影評價

皮克斯加盟迪斯尼後動作頻頻,《WALL· E》是明年最新、也是最用力的作品,《海底總動員》導演安德魯·斯坦頓第二次掌控大局,迪斯尼對這個項目也給與極高重視,科幻、童話加極棒的角色造型,皮克斯要給好戲你看了! 英國的電影雜誌《Total Film》在4月號上刊登了介紹迪士尼·皮克斯2008年電腦卡通片《WALL·E》的文章,其中有不少首度曝光的劇照和概念藝術設計圖,你可以到這裡觀看雜誌掃描的大圖。

導演介紹

《WALL·E》由《海底總動員》導演安德魯·斯坦頓(Andrew Stanton)執導,講述了一個孤獨的在荒涼的地球上撿垃圾的機器人(有一隻蟑螂小強的陪伴)愛上來地球考察的女機器人夏娃,追著她進入茫茫宇宙冒險的故事。

導演安德魯·斯坦頓袒露說,“Wall·E”這個主意早在1995年就開始醞釀了,但直到2002年他才有機會開始真正著手創作。他自稱是聽著傑瑞·高德史密斯(Jerry Goldsmith)《星際旅行》(Star Trek)的音樂和約翰·威廉士(John Williams)《星球大戰》(Star Wars)的音樂寫出這個故事的。

本片主角Wall·E從頭到尾沒有一句台詞(整部影片還是會有一些對話的),只能發出機器聲(如同“星戰”中的R2-D2)。為了賦予它靈性,編導專門找到了曾負責《星球大戰》(Star Wars)和《ET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的奧斯卡獲獎音效師本·伯特(Ben Burtt)給它製作音效。

影片特色

作為一部卡通片《Wall·E》中卻會有真人的鏡頭,比如Wall·E最喜歡看的電影是芭芭拉·史翠珊主演的歌舞片《你好,多莉!》(Hello, Dolly !),這就決定了《Wall·E》里動畫和真人的結合比《快樂的大腳》(Happy Feet)會更加複雜。

作為一部科幻片,《Wall·E》里的未來人類設計也很獨特:由於太懶,那個時候的人類長成了大肉球。

談到Wall·E的來源,導演安德魯·斯坦頓否認了“ET”或者“霹靂五號”(Short Circuit)的說法(儘管外形很像),他只承認自己創造“Wall·E”受到了“小檯燈”(Luxo)、雙筒望遠鏡、R2-D2、迪士尼樂園“星空之旅”的機器人、卓別林(Charlie Chaplin)以及伍迪·艾倫(Woody Allen)的影響。

儘管《Wall·E》的故事背景有些發人深省——“2700年,由於人類無度的破壞環境,地球此時已經成為漂浮在太空中的一個大垃圾球”,但整部影片其實是一個愛情故事:一個傻乎乎的土老冒機器人(WALL.E)愛上了一個時髦的高科技女機器人(Eva)。

影片片名“WALL·E”是一個縮寫,全稱為“Waste Allocation Load Lifters -- Earth”,就是片中被派往地球撿垃圾的那些機器人的官方稱呼。《WALL·E》已於2008年6月27日上映。

幕後製作

作為皮克斯首次嘗試的太空科幻片,《WALL-E》將勾畫出一幅前人沒描繪過的全新人類未來圖景,影片的前三分之一沒有對話和音樂,只有WALL-E發出的機器聲和反覆播放的《你好,多莉》電影裡的聲音。這些音效將由曾負責《星球大戰》(Star Wars)和《ET》(E.T.the Extra-Terrestrial)的奧斯卡獲獎音效師本·伯特(Ben Burtt)操刀。

一次冒險的嘗試

將一個反傳統的故事概念融入到一部傳統的電影當中,這就是由迪斯尼和皮克斯聯手製作的最新卡通片《機器人總動員》所遵循的理念,講述了一個與寂寞和孤獨為伴的科幻故事,主角是當人類遺棄了地球之後、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後一個機器人WALL·E。然而,製作這樣一部非常規的科幻影片,卻讓皮克斯承擔了前所未有的風險,因為WALL·E不僅不會說話,也沒有辦法做出任何明顯的面部表情,也就是說觀眾只能通過他的行為或發出來的電子聲響,來猜測他到底在想些什麼——這樣的設定,不知道會不會讓觀眾產生一種正在觀看默片的無聊感,不過影片的編劇兼導演安德魯·斯坦頓卻認為,這可以讓整個觀影過程具備更多的潛在樂趣。

早在安德魯·斯坦頓還在製作《海底總動員》的時候,就已經在腦海里初步構思出了《機器人總動員》的故事雛形,但是到了具體搭建結構的這一個步驟,卻花去了非常長的時間,斯坦頓覺得在打電話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製片人之前,應該再豐富一下影片的內容,這樣才能更具有說服力,畢竟他想講述的這個故事,對於任何一家電影公司來說,都是百分之百的風險投資,因為影片中的主角WALL·E就像《星球大戰》系列中的R2-D2一樣,擁有著自己的電子語言——可問題是,咱們聽不懂這種電子語言,斯坦頓說:“對於一部傳統的電影作品來說,這個想法足夠驚世駭俗了,早就已經超出了製片人所能承受的範圍。”作為地球上的最後一個機器人,WALL·E在一種孤獨的環境中獨自清理著垃圾,這種寂寞讓他開始質疑自己的存在是否合理……這對於一部將客群群體主要對焦在兒童身上的卡通片來說,無疑是一個太過沉重的話題,但皮克斯卻堅持認為,他們製作的任何一部卡通片,都沒有什麼特定的觀眾類型,斯坦頓說:“我們從來不假設走進電影院的到底是什麼年齡段的人,我們只確保拍出讓自己滿意的作品。”

確實,看看皮克斯公司之前的作品,你就會發現他們所追求的藝術風格的自由化完美地促進了動畫工業的發展,幾乎每一部影片都會拿回來一堆電影獎項或提名,這無疑給他們在自信的天平上增加了更多的砝碼,在特別而又意義非凡的CG動畫領域裡獨領風騷……至少從表面上看,《機器人總動員》似乎正在以一種獨有的離奇方式,再一次幫助皮克斯獲得更大範圍的成功,安德魯·斯坦頓說:“這裡的每一個人,包括我在內,都為拍攝這部影片承擔了一定的風險和壓力,因為我們將故事中的主角WALL·E首先定位成一台機器,其次才是一個角色。”他期待著觀眾能夠在觀景的過程中為WALL·E設計出性格和人物特徵,就像對待自己的寵物一樣。即使沒有任何面部表情和語言做幫襯,我們仍然可以從預告片中窺探一二,切身感受到WALL·E比皮克斯所創造的任何一個動畫角色都更加可愛、更招人喜愛。

皮克斯幾乎每年都會有一部動畫長片上映,每一部都會立刻成為那一年的經典之作,被人爭先效仿,穩坐好萊塢動畫領域的頭把交椅,所以《機器人總動員》從製作之初,就受到了萬眾期待,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當成功變成了家常便飯的時候,壓力自然也在成倍地累積,尤其是要拍攝這樣一個風險過大的故事,安德魯·斯坦頓說:“說沒有壓力那是騙人的,只能自己去調整心態……通常情況下,我就把它當成是一年一次的足球聯賽,而我能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位置,認真踢球。”

將語言抽象化

如果說WALL·E與《星球大戰》系列中的機器人R2-D2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那么他的戀人伊芙,在設計上則很大程度借鑑了“蘋果”系列的產品,安德魯·斯坦頓表示:“我們一直用類似的比喻去形容《機器人總動員》的兩個機器人角色——WALL·E是一台髒兮兮的拖拉機,而伊芙則是汽車中的梅賽德斯……所以,伊芙在形象上代表的是電子產品最先進的科技,我們在她身上使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平滑、無縫、能夠隱藏所有運動部件的銜接技術。而‘蘋果’作為這個世界上最尖端的科技品牌之一,出現一些與伊芙相似的形態,屬於沒辦法避免的‘共享’,並非有意抄襲。”

製作《機器人總動員》時所面對的最大挑戰,自然是如何在沒有對白的情況下清晰地表述整個故事的發展,安德魯·斯坦頓認為:“首先,我覺得‘無對白’這種說法本來就是一種錯誤的認知,因為這裡始終都有對白貫穿著影片的始終,只是他們使用的是一種你所不知道的語言而已……我希望這裡講述的故事具備相應的邏輯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人們確信,這個機器人真的在地球上獨自生活了幾百年的時間了,他擁有獨立的思考體系以及交流方式,雖然我們聽不懂他在說些什麼,但並不代表他就不能表達自己。”

安德魯·斯坦頓的上一部作品《海底總動員》,是從他和兒子的相處模式中獲得的創作靈感,沒想到隨後他就拿出了這個與人類生活沒有一點相干的科幻故事……其實斯坦頓一直秉承著一個信念,那就是電影不僅僅來源於生活,還與浩渺的宇宙有關,他說:“不同的作品,擁有不同的支撐,《機器人總動員》中所講述的關於一個機器人孤獨地生活在地球上的故事,則有點像‘魯賓遜漂流記’中所突出的環境氛圍。我還記得和我製片人彼特·道格特曾就這個想法爭論了好長一段時間,即使到了飯桌上也沒有停歇過,最終,我們一致認為,影片中應該出現的是一個真正的機器人,而不是那種過於擬人化的實體——說實話,這個決定著時讓我們興奮了好長一段時間。”

另外,《機器人總動員》還首開皮克斯作品的先河,在內容里加進了一段由真人出演的電影膠片,安德魯·斯坦頓解釋道:“這種做法完全出於非常符合邏輯、經過了精細地計算的結果,從一開始,我就知道我要為影片加入一段與音樂有關的片斷,內容則是從一部真人電影中節選出來的。好在這部影片所展現的人類的未來,本來就是一種有點奢華的進化,所以我們並不擔心,在影片中穿插真人畫面,會不會有突兀的感覺……而這部分內容的出處,就是1969年的歌舞影片《你好,多莉!》。”

至於為什麼在眾多歌舞片中獨獨選中了《你好,多莉!》,原因遠沒有外界猜測得那般複雜,安德魯·斯坦頓表示:“估計這樣的回答要令好奇心重的人大失所望了,這樣的選擇確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思,只因為《你好,多莉!》是我最喜歡的一部作品,所以當《機器人總動員》需要被安插進一段真實的電影片斷時,我第一個想起來的就是它……我相信這可能是我一生中產生的最古怪的想法了,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實影片中的WALL·E在音樂品味方面簡直可以用糟糕透頂來形容,雖然他的內心是非常浪漫的,可是他沒有足夠的信息去辨別鏇律的好壞。《海底總動員》正式公映那會兒,《機器人總動員》早就已經進入製作流程了,尤其是開頭部分,幾乎接近於完工的狀態了。我還記得我特別為影片安排了差不多30秒鐘的擺舞音樂場景,然而與《海底總動員》在同一年上映的一部法國卡通片《瘋狂約會美麗都》卻打亂了我的計畫。當然,我很喜歡這部作品,可不幸的是,它也使用了搖擺舞場景,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或抄襲之嫌,我只好忍痛去掉了那30秒已經做好的音樂片斷。”

為了能夠從科幻當中捕捉到強有力的現實主義,安德魯·斯坦頓以及和他一起製作影片的工作人員,都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斯坦頓說:“《機器人總動員》是繼《怪獸電力公司》之後製作工序最為繁雜的一部作品,從《玩具總動員》開始,我們就已經建立了動畫領域的一個電影流派,然而會有這樣的結果,並非因為我們是那類知識淵博、很有見識的電影人,而是採用了一種‘蠢人有笨招’的土方法,有的時候同一樣東西不得不嘗試幾千遍甚至幾萬遍,然後再找出其中最完美的方式。我們的進步,來源於不停地學習和努力,比如說,在製作《海底總動員》的時候,我對於攝影還不甚了解,所以我們特別請來了著名攝影師羅傑·迪根斯,就攝影技術給我們辦了一個速成班……知識,就是在不斷地學習當中積累起來的,正是因為如此,我們製作的雖然是動畫作品,可給人的感覺卻好像真的是由攝像機拍攝出來的,從角度到燈光都非常地講究。

語言表現方式

環保和科幻只是本片講述愛情故事的附屬品,在片中只作為"背景"起到鋪陳,不是導演要展現的重點.尤為一提的是影片中對太空的呈現,當小Wall-E用手滑過水晶般的璀璨流星,當他用滅火器噴出的白色泡沫在深藍色的太空中用畫出愛的"形狀"時,很難不讓人沉醉於這些美麗的畫面中.這時候,無論你有多大年齡,都會多少羨慕他,能在宇宙中遨 游.Wall-E其實是每個人心中那個殘存的孩子,我們也曾像他一樣,作為小孩子,對任何事都好奇,但是,從某天開始,當我們知道了每件事情本來的作用,就開始失去了那份探索的心態,代替的是想像力的一天天流失.這部影片通過Wall-E也帶出了每個人曾經對這個世界的幻想和憧憬.

Wall-E與EVE的個性塑造和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是影片的敘述重點.在通過Wall-E每天的行為展現他的好奇後,再用他看電視時的陶醉眼神和伸展的手指去表現他對"愛"的渴望和內心的寂寞.EVE出現後,他一系列傻乎乎的行為則生動體現愛戀時的不知所措.而對於兩個只會叫對方名字的角色來說,"談情說愛"看似不那么容易,Wall-E剛好證明機器人需要的是"行動"而不是"甜言蜜語".在表達愛意的同時,創作者始終沒忘記他們在描繪的是兩個"少年",角色會做很多年輕人的典型舉動,比如Wall-E開心和興奮時會像孩子一樣坐在沙發上,抱住腿(輪子)前後搖晃,十分生動.在卡通片中講一個愛情故事,其實語言並非關鍵.在過去的Disney童話中,公主與王子往往用歌聲和舞蹈表達愛產生的喜悅,Wall-E也不例外.影片中他與EVE在 太空中利用滅火器翩翩起舞的段落,配合上浪漫的音樂,在絢爛深邃的太空背景下,顯得格外浪漫.而Wall-E強於以往愛情童話的一點就是,它更善於通過角色的眼神去展現愛,當Wall-E與EVE相互對看時,他們的眼睛都會向下呈陶醉的"八點二十"形狀,一個眼神就足以傳出千言萬語.

總結

本片很好的平衡了具有的多種電影元素,在編劇方面體現出不同於一般卡通片的思想深度上的複雜性和講故事的新穎角度.但同時又因缺少語言,將一切都用最直接最平時的手法展現,並激發了觀眾的參與感,因為當面對嬰兒或小動物等不會說話的生物時,人們傾向於去猜測對方的要表達的內容並融進自己的感受.本片在突出表現一個愛情故事、塑造出一個情感豐富的角色同時,也給人類上了一堂環保課,引起觀眾對自身行為,對地球未來的思考.然而這一切都做得潛移默化,但效果明顯,讓成人比孩子能領悟到更多信息.太空世界的科幻色彩則是卡通片中較少觸及的,對兒童來說可以有利於開發他們的想像力,釣起他們探索未知的興趣.而愛情故事本 身,則可以打動各個年齡層的觀眾.

不過,因為本片中的幽默並非《功夫熊貓》中那般誇張搞笑,而是以溫情感人為主,再加上偶爾的心情沉重,觀眾恐怕無法像看《功夫熊貓》那樣看得沒心沒肺地開心.從娛樂性來說,可能不如《功夫熊貓》,因此對票房上超越熊貓信心不足(若在中國上映).不過從藝術性和觀賞性及其帶來的深遠意義來說WALL-E都是難得的佳作.

可惜的是,有知情人士透露今年將無緣引進----因為在中國,針對迪斯尼今年的兩個引進指標已經用完,所以只能引進一些其他電影公司相對大眾的片子.我表示無法理解的同時,也只能對無法前往影院欣賞此片的觀眾們表示同情了。

影片段預告絮

1、為紀念20年代製作人哈爾·羅奇(Hal Roach)和《2001:太空漫遊》中的電腦HAL,片中WALL·E的寵物蟑螂被命名為哈爾。

2、片段預告版預告片裡包含有麥克·卡門為《Brazil》做的配樂。他本來要為另一部皮克斯公司的電影《超人總動員》作曲,但不幸早逝。

3、吉姆·瑞爾登(《辛普森一家》的導演,為《機器人總動員》寫了台詞劇本)1989年推辭了《辛普森一家》的導演一職,來做《機器人總動員》的卡通片。1989年的《辛普森一家》等片DVD版隨片評論音軌裡面,瑞爾登透露了他在做的電影的名字,同時也稱此片將在2008年最終完成。

4、WALL-E的名字其實是首字母縮寫,全稱為Waste Allocation Load Lifter-Earth-class(廢品裝載分配回收機器-地球片區)EVE為Extraterrestrial Vegetation Evaluator(外太空植被評估機器),M-O(那個可愛的神經兮兮的垃圾清掃小機器人)則是Microbe Obliterator(微生物清除器)的縮寫。

5、Ben Burtt通過他的特殊機械音效為本片製作了各種音效。(他是《星球大戰》系列中給R2-D2配音的人) 1)本片的聲效天才Ben Burtt為本片錄製的很多聲音都是在一個破舊垃圾場錄下的。 2)電影中電子昆蟲的聲音實際上是手銬上鎖的聲音。 3)電子蟑螂的唧唧聲,是把浣熊聲音加快音速後合成的。 4)伊娃的雷射槍聲音來自於一根被拉到到二米開外的沙發彈簧,輕輕觸碰最底部,就會發出啾啾的聲音。 5)在輪船爆炸引來沙塵暴的音效,是工作人員拖著一個沉重的沙袋在賓館過道里製造出來的。 6)瓦力履帶的聲音則是來自一台軍用無線電的發電機,音效師貝爾特為了這部電影特意網購了這樣的老古董。

6、瓦力的世界裡的風聲來自於尼亞加拉瀑布。

7、製片者們向一個真人版電影的攝影導演Roger Deakins 求教,以了解Deakins是如何在一部真人版電影中設計燈光和拍攝場景的(該片是皮克斯公司第一次用真人實景效果製作的動畫電影)。

8、該電影包涵了和蘋果公司的多重聯繫: 1)當瓦力在太陽下充電充滿之時,他發出的聲音其實是1996年之後大多數Mac電腦的開機音。 2)瓦力每天晚上都是從一個iPod上看他最喜歡的那部電影。 3)Auto的聲音實際上是蘋果公司的文本語音合成系統MacInTalk發出的。 Auto的造型來自《2001太空漫遊》中的HAL。 4)伊娃流線型的設計是在瓦力外形上的設計突破,這同蘋果電腦的升級類似——蘋果公司最初四四方方米黃色的Apple IIe型號電腦,後來被白色的光滑流線型的iMac所代替。

史蒂夫·賈伯斯,蘋果電腦的創始人、領頭人和CEO,一直是皮克斯公司的CEO,直到它2005年被迪士尼收購。他是迪士尼董事會的成員和股份持有者,依然和該公司有很多交往。

9、伊娃在獲得綠色植物之後出現在胸前的標誌,是迪士尼公司的Epcot科技遊樂園裡供遊人休息涼亭上的標誌,直到2005年被替換。

10、瓦力收集了1960到1980年代的不少物品。包括:一盤1969年的錄像帶Hello Dolly(片中出現的那部電影,有三個奧斯卡獎)一個匈牙利魔方,甚至一個1972年上市的Atari 2600家用遊戲機。儘管該片發生在這些東西發明800多年之後,這些東西居然都還可以使用。

11、瓦力離開地球大氣之時,從他身上掉下來的最後一塊碎片是仿前蘇聯的衛星Sputnik I。它是人類史上第一顆地球軌道人造衛星(1957年發射)。

12、電影部分是獻給Justin Wright的,他是皮克斯公司一個27歲的動畫製作者,近期死於心臟病突發。

13、人類居住的飛船名為Axiom,在邏輯學和數學中,它的意思是“公理”。

14、本片前30分鐘都沒有任何對話。

15、在Axiom飛船的船長控制室,有一個點亮的古董收藏櫥,裡面放著一個1980年代、白底紅藍相間花紋的NASA太空梭發射頭盔。

16、瓦力眼睛的製造想法源於導演在看球時兒子的望眼鏡和照相機里對焦時鏡頭扭動的啟發。

17、瓦力追逐的飛船的光點,其實是飛船用來測量哪裡有平地適合降落的。

18、市購物車撞倒的畫面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伊娃模糊的身影出現在鏡頭面前。

19、在瓦力追伊娃的過程中,他搭了一個簡易的娃娃頭,其實那是《怪獸電力公司》里大眼仔的邁克·華斯基。伊芙尋找植物時那破舊的小黃卡車也是《玩具總動員》里的人物。

20、本片受到卓別林和基頓的很大影響,學習這兩位喜劇大師如果在沒有台詞的情況可以深入劇情當中,為了學習這兩位大師,他帶領團隊把市面上所有能買到的關於他們的DVD都看了一遍。

21、本片製作的起初兩年,主創人員每天都在哼唱《Put on Your Sunday Clothes》很讓人崩潰。

22、本片共費時四年,超過二百人參加進來,如果只讓一個人完成這些工作的話,大概需要442年

角色一覽

主要角色

WALL·E(瓦力) 地球上的最後一個機器人,用於收集和壓縮地球上的垃圾。WALL·E是一款太陽能機器人,雙眼之間裝有雷射切割儀。當出現故障時,他會從其他報廢機器人身上獲取替換零件。當感知到危險時,他會將頭部和四肢收回軀體從而形成一個立方體。700年後,WALL·E遇到了一個無法解決的小麻煩,那就是開始具有自我意識,變得極其好奇並覺得有點孤獨,只好與他的寵物蟑螂哈爾相依為伴。WALL·E每天都在勤勤懇懇的處理垃圾,並沿途發掘和收集人類物品。一次他通過音樂,了解到愛情和與情感交流的存在及表達方式。因此,他開始有了自己的夢想,就是找到這種感情互動的對象,並牽到她的手! 外型設計基礎:望遠鏡+方形垃圾箱,害怕時可縮進四肢變為方塊. 外型特徵:髒髒的,混身是泥;土土的,沒見過世面;功能單一,構造落後和繁瑣,外型設計粗糙,代表老式機器人特色,只有一雙大眼睛,幫助他傳情達意. 個性特徵:純真、善良、執著、膽小. 語言能力:很差,只會念自己名字和模仿。 功能:每天定時起床到太陽下充電,然後開工,到垃圾場把垃圾放進肚子裡,一使勁,壓成方塊"吐"出來,再把這些方塊都摞在一起.晚上按時下班回家(一個集裝廂)。 愛好:每天上工時帶一個"小背包",專門收集自己覺得有趣的垃圾,並把它們都帶回家分類放好. 寵物:一隻電子蟑螂,生活在WALL-E為他準備的奶油麵包里,喜歡跟著主人,很聽話。 畢生理想:牽手

EVE(伊娃) 光滑而精巧的會飛行的探測機器人,她的任務是勘測地球上的植物,以確定是否適合人類生存。她的右臂上裝有掃瞄器和可收回式電離槍,後者可以讓她應對一些小麻煩。EVE一直無暇他顧專心工作,直到有一天,她邂逅了WALL·E,兩個機器人在朝夕相處間萌生了情感。 外型設計基礎:雞蛋 外型特徵:白色,光滑,流線形,一體化設計,可以飛行,攻守兼備,最先進的探測機器人.EVE表達感情主要通過一雙電子眼睛,嘲笑WALL-E的時候眼睛會變成向下彎的月牙狀,哭的時候月牙則倒過來向上彎,無奈的時候變成直線型.喜歡捂嘴笑,具有外剛內柔的女性氣質. 個性特徵:機警、敏捷、膽大、做事乾淨利落. 功能:到地球上探測植物存在與否,一旦找到植物就會自動將植物收起來後發出信號, 然後轉為"休克"狀態等待救援飛船來接 語言能力:比Wall-E強點,發音準確.

AXIOM(公理號) 供人類逃離地球後在太空居住的飛船,是完全由電腦控制的超級現代化生存空間。為飛船電腦配音的是西格妮·韋弗。

M-O(微生物清潔工) ,負責清理登上AXIOM飛船的外來污染物,當WALL·E登上飛船時,M-O如臨大敵,因為WALL·E是他見過的最骯髒的機器人。為了清除掉WALL·E身上的垃圾殘留物,M-O緊追不捨,一場貓鼠遊戲也隨即上演。

Captain McCrea(船長) 飛船上的唯一指揮官,每天都在按部就班的例行公事,反覆檢查飛船狀態。和WALL·E一樣,他也希望擺脫這一成不變的乏味生活。得知探測機器人的新發現之後,他內心中作為船長的勇氣終於被喚醒,隨即帶領人類踏上了新征程。值得一提的是,船長的卡通形象與其配音演員傑夫·格爾林如出一轍。

AUTO(自動駕駛) AXIOM飛船的自動飛行儀,已經駕駛飛船在太空中飛行了700年。AUTO向來是謹慎小心的機器人,冷靜、機械並看上去效忠船長。AUTO的程式中存在一些隱秘指令,所有船員都一無所知,它為執行這些指令會不惜任何代價。

REJECT BOTS(故障機器人) 原本是一群在飛船上為人類服務的機器人,雖然幾百年後的科技已經相當先進,但故障依然在所難免,於是問題機器人會被印上紅色標記送進廠房維修。WALL·E和他們成了朋友,其中包括無法為顧客美容的美容機器人PR-T、誤吐髒物的清潔機器人VAQ-M和不能正常開合的雨傘機器人BRL-A等。他們同WALL·E一起改變了飛船的命運。 其他機器人(簡要翻譯)

BRL-A — Mobile umbrella robots, one of which has trouble keeping himself closed. (雨傘機器人) BUF-R — A robot that polishes the EVE probes. (清洗EVE探測器的機器人) BURN-E — A robot who welds and makes repairs on the Axiom. (飛船上的維修,焊接機器人.) COM-T — A secretary robot who types and organizes files; he learns how to wave thanks to WALL-E. (打字機器人,跟wall-e學揮手的那個) D-FIB — Defibrillator robots, one of which cannot control the voltage in her paddles. (電擊除顫機器人) GEL-A — Robot stewards who oversee security on the ship. (監視飛船安全的機器人,聽從AUTO的命令) GO-4 — Head of security and Captain McCrea's second-in-command, but is entirely subservient to Auto. (負責飛船安全,是船長的副官,完全服從AUTO的命令) HAN-S — Robotic masseurs, one of which is overly energetic with little control over his arms. (按摩機器人) L-T — Flashlight robots, one of which likes to play in the dark. (手電機器人) NAN-E — Nanny robots who teach and watch over the children on the Axiom. (教育飛船中兒童的機器人) PR-T — beautician robots who makes mindless small-talk, one of which tries to give a makeover to anything nearby. (美容機器人) SERV-A — Service robots who carry other robots from place to place. (提供運輸服務,運送其他機器人) SPR-A — A cleaning robot that sprays the EVE probes with water. (用水噴淋洗滌機器人的清潔機器人) VAQ-M — Vacuum-like robots, one of which is prone to sneezing fits. (吸塵器機器人) VN-GO — Painting robots, one of which tracks paint wherever he goes. (噴繪機器人) WALL-A — (Waste Allocation Load Lifter Axiom-Class). Trash-compactor robots used aboard the Axiom. They are essentially an industrial-sized WALL-E with searchlights for eyes.(大型垃圾壓縮機器人,用於清理真理號上的垃圾) 事實上,影片中所有來自"電視或錄像"等媒體記錄的資料內容都是真人出現,可見是為了展現"過去"與"現在"的區別.從片中機器人的造型設計上就能看出,創造者讓他們具有接近人類的感情,主要通過眼睛和微小的肢體來表達,但又要讓他們具有機器人的主要特徵,人們越相信他們是機器人,越容易被這個機器人感動,因為他們是如此的真誠,不像傳統意義上的機器人被系統化,而是帶有生命力,讓人相信他有一顆人類一般的心。

電影原聲

專輯名稱:機器人總動員 (WALL·E) 藝 術 家:Thomas Newman 等 唱片公司:Walt Disney Records 發行日期:2008年6月24日 專輯語言:英語 專輯曲目: 1. Put On Your Sunday Clothes - Michael Crawford & Company 2. 2815 A.D.- Thomas Newman 3. Wall-E - Thomas Newman 4. The Spaceship - Thomas Newman 5. EVE - Thomas Newman 6. Thrust - Thomas Newman 7. Bubble Wrap - Thomas Newman 8. La Vie En Rose - Louis Armstrong 9. Eye Surgery - Thomas Newman 10. Worry Wait - Thomas Newman 11. First Date - Thomas Newman 12. Eve Retrieve - Thomas Newman 13. The Axiom - Thomas Newman 14. BNL - Thomas Newman 15. Foreign Contaminant - Thomas Newman 16. Repair Ward - Thomas Newman 17. 72 Degrees and Sunny - Thomas Newman 18. Typing Bot - Thomas Newman 19. Septuacentennial - Thomas Newman 20. Gopher - Thomas Newman 21. Wall-E's Pod Adventure - Thomas Newman 22. Define Dancing - Thomas Newman 23. No Splashing No Diving - Thomas Newman 24. All That Love's About - Thomas Newman 25. M-O - Thomas Newman 26. Directive A-113 - Thomas Newman 27. mutiny! - Thomas Newman 28. Fixing Wall-E - Thomas Newman 29. Rogue Robots - Thomas Newman 30. March of the GELS - Thomas Newman 31. Tilt - Thomas Newman 32. The Holo-Detector - Thomas Newman 33. Hyperjump - Thomas Newman 34. Desperate Eve - Thomas Newman 35. Static - Thomas Newman 36. It Only Takes a Moment - Michael Crawford 37. Down to Earth - Peter Gabriel 38. Horizon 12.2 - Thomas Newman。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