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飄飄》

《瑞雪飄飄》

《瑞雪飄飄》是由陳雨田導演的一部中國劇情片。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導 演:陳雨田

編 劇:李龍雲

主要演員:

徐 濤、牛 莉、吳 剛、夏和平

故事梗概

《瑞雪飄飄》《瑞雪飄飄》

為人正直卻又迂腐的那老大,酷愛書法與養鳥,對老北京的文化掌故意如數家珍;痴迷於古舊家具收藏的那老二,連做夢都扛著一張八仙桌不知該往哪兒放;永遠身著黃軍大衣的那老三,天生反對繁文縟節,甚至改名叫“丁一夫”。能說會侃的吳家駒,幽默風趣、機智圓滑;農村考來的田老二,身背兩辮大蒜走進大學校門,用樸素樂觀的精神戰勝了自己的軟弱;用自己的婚姻作賭注的穀雨,媽終相信只有靠自己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善良賢惠的於姍,不能忘情於死在北大荒的丈夫,但她也並不缺乏走向新生活的勇氣……

影片簡評 

《瑞雪飄飄》《瑞雪飄飄》

日前由湖南電廣製作的京味電視劇《瑞雪飄飄》,塵封近一年後終於要和廣大電視觀眾見面了,最近該劇在北京舉行了小範圍的試映,最讓人感到驚奇的是凡是看過該劇的觀眾,都豎起大拇指連聲稱好,難怪連主辦方都驚訝的表示,舉辦過這么多次看片會,但反響這么統一的、反映這么好的還是頭一回。

那一代人才是真正主角

由於這部作品是由“京味大王”人藝作家李龍雲執筆的,所以整部作品的特點除了人物語言上的京腔京韻外,無論畫面構圖還是敘事節奏上也都還特別的透著股子皇城根下的“京氣兒”。昨天,記者拜訪了該劇的編劇李龍雲。創作過《小井胡同》等一系列經典話劇的李先生表示,這部作品是自己為數不多的影視劇作品,對劇中每個人物自己都傾注了很大的心血。但由於地域性的差異,有些記者也對該劇濃厚的京味提出了質疑。對此李先生認為,其實京味只是這部作品的一個外殼或是一種包裝,“電視劇的內容所反映那一代人的經歷才是該劇的根本,也是這部電視劇真正的魂魄。”

作為70年代末恢復聯考時那代人的心路里程,李先生很有感慨,“他們所經過的世事變遷,他們所品嘗過的苦痛、享受到的歡樂,絕對不是發生一兩個人身上的,那是整整一代人集體的體驗,京味在這裡面可能只是一個縮影,無論天南地北,相信如今還記得那段歲月感受的群體的思想是共通的,是不受任何地域時間限制的。”問起李先生這部作品主角最後的命運,李龍雲笑道:“其實何謂主角和配角,這是部寫小人物的作品,但反映的是大時代、大變遷,我認為劇中每個人都是主角,而且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能看到他們的影子,我寫的不是一個主角,而是一批群像。”

吳剛成“話癆”李丁最較勁

記者發現,在這部作品中特別是小配角極為搶戲,劇中扮演吳家駒的是人藝演員吳剛,吳剛可以說是人藝現在活躍的演員中實力最強的一位,雖在影視上露面不多,但近年人藝的舞台劇幾乎他全都參與了,他先後在《茶館》中演唐鐵嘴,在《非常麻將》中演老大,在《風月無邊》中演老太師,在《日出》中演李石清。對於演戲,吳剛認定了一點,“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劇中吳家駒是個特別“貧”的人,總是在人前誇誇其談,而且還非常愛慕虛榮,一直說在胡同口賣菜的爸爸是“東歐間諜”。為了演好這樣一個角色,平時里不愛說話的吳剛在劇組裡成了“話癆”,見誰跟誰貧,久而久之劇組裡人一看到吳剛,都遠遠的躲著:“快走快走吳家駒來了。”而劇中吳家駒的老爺子,由著名演員李丁扮演,雖然老爺子在整部劇中戲份不多,但亮相的幾場得到的都是觀眾的碰頭彩。在劇中吳家駒因為怕賣菜的老爺子丟人,管親爹叫大爺,老爺子氣得到學校“揭發真相”,拍這段戲時李丁可是動了真氣,幾遍下來累得氣喘吁吁,吳剛看著不忍,“李大爺您別真急呀,這不是演戲嗎!”誰知李丁雙目一瞪:“好小子還不管我叫爹,看來對你是不打不成啊。”

老舍精髓的人文關懷

很多媒體對這部劇的評價是“對底層人民生活狀態與生活細節的展示、尤其是小人物台詞的魅力征服了很多人。這也是老舍精神在編劇創作境界中的再一次延續。”李龍雲表示,之所以大家喜歡老舍,除了他那京味語言格外的俏皮和富有生活氣息外,更動人的就是字裡行間那種笑中含淚的人文關懷。“小人物何時何地都有,怎么寫怎么拍其實是很大的學問。”李先生透露,整部作品創作的視角就是這些人物中的一員,既不是仰視更不是俯視,而是作為劇中人的朋友,來看他們的生活,聽他們的聲音。這樣的生活是否會成為流水帳,李先生認為,只要態度端正,自然地就會發現流淌出來的劇情充滿了鮮活本真的東西。“這也許就是大家所說的老舍創作的精神,更是該劇的立劇之本。”

幕後故事

《瑞雪飄飄》《瑞雪飄飄》

故事要從1977年冬,北京一個充滿沒落的八旗遺風的那氏家庭說起。那老大在文革中受了刺激,終日鬱鬱寡歡、那老二天天沉浸在自己收藏古典家具的興趣中,那家老三卻是一個純粹的理想主義者,他大刀闊斧地將自己的姓兒給改了,並為自己取筆名叫丁一夫,立志要通過自己來改變社會觀念。當年剛剛恢復的聯考制度同樣在那家掀起了不小紡波瀾,聯考報名的第一天,那家老三正在報名現場演講時,突然發現自己的二嫂也挺著六個月的身孕來報名了,關於這一代人悲歡苦樂而又意味深長的講述開始了。

這部20集的電視劇《瑞雪飄飄》是北京人藝著名編劇李龍雲的最新作品,熟悉話劇的朋友一定對去年火爆京城舞台的兩部話劇《萬家燈火》《叫我一聲哥,我會淚落如雨》非常熟悉,這兩部作品都是出自李龍雲的手筆,而這部《瑞雪飄飄》更是李龍雲伏案數月、嘔心瀝血創作的全新京味電視劇。在製作完成的樣片中,那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更是活脫欲出。讓看到樣片的記者和專家門無不拍案叫絕。

由於這部《瑞雪飄飄》的台詞是李龍雲精心打造的純粹的京味語言,更有不少段落被專家稱之為是繼老舍《茶館》後京味語言的“極品”。而該劇匯聚的牛莉、徐濤、岳秀清、吳剛、李丁、雷恪生、宗平等大量實力派演員又都是人藝舞台的一線班底,所以特有的人藝語言經過人藝演員的加工,那種相得益彰的效果,更讓觀眾產生了一種渾然天成的感覺。難怪有人表示,看這部電視劇有一種特別的緊張興奮,每個大腕都是妙語連珠,而且對接十分流暢,“平均兩三分鐘就有一句特別出彩而且讓人印象深刻的台詞。”用老話講是在練嘴皮兒,用時髦的話說,演員就是在互相飆戲。

主演牛莉向記者表示,其實自己在這部戲裡是名副其實的小字輩,“當初聽說要和這么多老藝術家們合作,心裡還真是打過退堂鼓。”不過看過劇本後,牛莉認為,《瑞雪飄飄》是近年來電視劇創作中少有的精品。其故事跨度大約20年,而這20年中的每個家庭的分分合合,人物內心的變化和更新,對於文革後的第一批大學生來說,也許是生命中永遠難以忘記的。“這是一代人的生活史,同時這更是一代人的心靈史!”牛莉認為,自己的成名完全是靠兩年前的那部《空鏡子》,“如果我沒猜錯,這部《瑞雪飄飄》播出後,收視率應該不會低於《空鏡子》,從表演上來說,我覺得自己要比《空鏡子》時期更成熟了。”

這部《瑞雪飄飄》的劇本出來後,本來被京城諸多具有實力的影視公司看中,但最後卻被湖南電廣取訪了攝製權,曾經製作過《非常公民》等一系列大戲的湖南電廣,這次獨闢蹊徑,選中了一個純粹的京味故事,看來是“野心不小”,據湖南電廣負責人介紹,其實拍攝這部《瑞雪飄飄》,更多的想法是希望建立一種京味電視品牌化的概念,而李龍雲的精彩的故事更有讓那一代人圓夢的感覺。

相關報導

《瑞雪飄飄》《瑞雪飄飄》

湖南電廣傳媒節目分公司拍資拍攝的《瑞雪飄飄》描寫了一群體執著追求人生理想的群體的感人歷程。劇中飽經磨難的主人公們以飽滿的生活熱情,在激情年代青春勵志的人生足跡,正映射出了大時代的偉大變遷。記者獲悉,該劇已經通過有關部門審批,即將與全國的電視觀眾見面。這部被譽為“現代《茶館》”的電視劇將吸引大家的眼球。

回憶苦難青春故事

本劇的故事起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截止到90年代末期。時間跨度大約有20年。該劇以獨特的視角書寫了一批對人生理想執著追求的人,在特殊的年代裡,他們尋找與追求著自身價值的實現,他們有對人生與理想的痛苦追求,有在婚戀動態中的沉浮起落。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有著北大荒的知青生活史,在本劇中的出場年齡大多都在25歲以上,這代人的青春期曾被無情地踐踏過,但這是一群集憂患與覺醒、苦難和歡樂為一身的特殊社會群體。他們的有著不同於以往任何一代人的獨特魅力。在特殊的年代裡,他們尋找與追求著自身價值的實現,有對人生的痛苦選擇,有在婚戀動態中的沉浮起落。

復活了老舍創作精髓

《瑞雪飄飄》的劇本創作出來之後,許多人褒獎這部作品稱得上現代《茶館》。劇本以作者對底層人民生活狀態與生活細節的展示、尤其是小人物台詞的魅力征服了很多人。這種喜中含淚的創作是人們久違了的,也是編劇成功地續寫了老舍先生的《正紅旗下》後,老舍精神在編劇創作境界中的再一次延續。這個作品不是一部商業片,但卻是一部難得的、有雄厚生活底蘊和獨到表現手段的作品,是一個作家掏心掏肺地對他所熟知的生活和他所鍾愛的人民的精到描寫,它的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也正在此。

小角色大舞台原汁原味京味戲

該劇所有主要人物都是北京人,甚至可以說是一群被北京文化浸透了的人。他們的言談舉止、思維方式、表達感情的方法、情趣嗜好無不體現出天子腳下的平民百姓所獨有的特色。為了使演員能夠傳神似地活化劇中的人物,我們對演員的選擇有兩個基本要求:首先他必須是一個北京人,有深厚的舞台表演經驗、台詞必須過硬。所以,劇中的主要人物是以北京人藝的演員為班底來選擇的。其次,劇中有名有姓的人物過百,個個要求會演戲,個個都是那一段戲的華彩人物,我們又確定了一個小角色大舞台的方針。就是讓很多京味戲的標誌性演員,李丁雷洛生等大牌老演員亮相,給小角色一個大舞台。正是由於這些演員的良好敬業敬神和對所飾演的角色的熱愛,才使這部京味大戲得以原汁原味地製作出來。

實力演員搶灘

劇中著名演員牛莉飾演老二的媳婦,這是她在繼《空鏡子》之後的又一大戲。她本人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這部戲更能體現她的演技,也希望能夠再次得到觀眾的認可。劇中其他徐濤、吳剛、夏和平等人,其中主要人物是以北京人藝的演員為班底來選擇的,雖然他們在電視圈中知名度不大,但豐富的舞台表演經驗、過硬的台詞都格外搶眼,用業內話說,“個個會演戲,人人都出彩”,其中京味戲的標誌性演員,如李丁、雷恪生等也紛紛亮相,在一個大舞台上扮演了個小角色。可以說,該劇是人藝群星捧出的又一部電視精品。該劇的編劇李龍云為創作該劇,伏案數月、嘔心瀝血,劇本創作出來之後,許多人褒獎這部作品稱得上是現代《茶館》。

該劇的另一特色就是台詞絕不低於《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 ,人物群像的刻畫也和《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不分上下,不少先期看過該片得記者們紛紛表示:這是這兩年來拍得最好的一部京味電視劇,播出必大“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