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電影]

《理由》[電影]
《理由》[電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理由》是一部日本劇情片,由大林宣彥導演,2004年12月18日上映。

基本信息

劇情

1996年6月2日,東京都荒川區某高級住宅樓的2025室發生了一起兇殺案,根據管理員所提供的名單,死者是姓小系的一家四口人。然而警方深入調查後,卻發現這四名被害人根本沒有血緣關係,是假扮成一家人的樣子住進大樓的。

買下這套房子石田直澄成了重大嫌疑人。但石田一直不肯開口,直到3個月後才說出了實情。根據他的供詞,殺人犯是被害人之一八代祐司。但又是誰殺了八代?其實除了石田還有一個人目擊了兇殺案,那就是八代的情人寶井綾子。行兇後的八代發現綾子在場,想要殺她滅口,卻在扭打中被綾子退下樓梯摔死。

在紛雜的證詞中,一場離奇兇殺案的真相終於得以明了,然而隱藏在這場悲劇背後的卻是現代社會所帶來的無奈……

幕後製作

全片共有107人參加了演出。

本片改編自宮部美幸獲得直木獎的同名小說。宮部美幸與高村薰、桐野夏生一起被譽為日本三大推理女王。她是一位多產的作家,幾乎每年都有幾部新作問世,而拿文學獎對她來說也如同家常便飯。《理由》最初於96年9月開始連載於《朝日新聞》之上,小說單行本的累積銷量已超過160萬冊。有趣的是,這部名作在宮部冬粉中間卻並不受青睞,在人氣投票中只獲得了第15的席位。許多人認為《理由》構思巧妙,尖銳地指出了現代社會的弊病,堪稱宮部的代表作,但小說那種報告文學式的特殊風格卻很難招來通俗讀物愛好者的喜愛。

在《理由》之前,宮部美幸已經有兩部作品被搬上了大銀幕,分別是金子修介導演的《走火入魔》和森田芳光導演的《模仿犯》 。這兩部電影褒貶不一,有人非常喜歡,而有的宮部冬粉卻表示大為不滿。《理由》的電影化自然也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在上映之前就成了熱門話題。

小說出版以來,有過不少製作人和宮部接觸,提出要將之改編為電影或者電視劇。但由於登場人物眾多,推進情節的方式又是依靠人物的證詞,改編必須經過大刀闊斧的刪改,宮部一直不願點頭答應。

有“影像魔術師”之稱的大林宣彥導演獲得了宮部的青睞。宮部表示,如果由大林導演坐鎮她就完全放心。而非常熱愛原作的大林導演並未辜負原作者的期待,他集結了107位演員,完成了這部近三小時的記錄片式的懸疑電影。演員陣容中不乏重量級的大腕,有岸部一德、柄本明、古手川祐子這樣的老戲骨,有當年的“國民美少女”寶生舞,也有宮崎葵等嶄露頭角的新人。

其實根據最初的計畫,《理由》只是一部為WOWOW電視台製作的電視片,但大林導演執意用35mm膠片將之拍成了電影。04年4月,該片在WOWOW播放時創下了原創連續劇類最高收視率的記錄。同年年底,《理由》進入了各大影院,讓更多人有機會得以一飽眼福。

這不是一部通常意義上的懸疑片,在兇殺案水落石出的過程中,人的欲望和掙扎也得到了出色的刻畫,由此引人深思,發人深省。原作者宮部看完電影后大加讚賞,認為好得讓人流淚。雖然有人不喜歡它,但入選日本電影旬報年度十佳的成績充分說明了該片的成功。

導演介紹

大林宣彥作為長子出生於一個醫生世家。他從小愛好電影,六歲時就自己製作小卡通片,十五歲時曾至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拍攝現場見習。1956年,大林來到東京,就讀於成城大學文藝學院。在學期間,他發表了一些8mm作品,成為自主製作電影的領潮人。1960年,大林退學專心從事電影創作。他受美國實驗電影風潮的影響,接連推出了幾部自主影片,引起了電影界的反響,其中1963年的16mm作品《吃過的人》比利時國際電影節上獲獎。60年代後期,正值日本電視廣告影片的草創時期,大林開始進入該領域。他在十年中拍攝了近兩千部廣告作品,其中不乏膾炙人口之作。他還率先邀請海外巨星拍攝廣告,成為當時的一大熱點話題。1977年,大林推出了兩部商業電影《HOUSE》和《眼中的訪問者》,獲得了當年度藍絲帶獎中的新人獎。大林是一位多產且多才多藝的導演,尾道三部曲(1982的《轉校生》 、1983年的《穿越時光的少女》以及1985年的《寂寞的人》)、 《和幽靈在一起的夏日》 (1988)、 《青春搖滾》 (1992)、 《她不結婚的理由》 (1992)都是名作。1998年,大林的《SADA阿部定實錄》一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獎。大林有“影像魔術師”的美譽,是日本電影界和廣告界的先驅人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