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情操,精神生活》

一九六二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理想,情操,精神生活》(簡稱《理想》),就是我們展開大批判極好的反面教材,它們是黑《修養》的“姊妹篇”,活龍活現地刻劃出陶鑄這個修正主義者的反動而醜惡的靈魂。

簡介

隨著陶鑄同志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所受的冤抑得到平反昭雪,恢復了名譽,他的《理想,情操,精神生活》一書也已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再版了。我把全書再次細讀了一回,感到它仍然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仍然是向民眾,特別是青年人進行共產主義理想和實事求是風格教育的好書。陶鑄同志飽受林彪、“四人幫”迫害,已經不在人間,但是為人民解放事業鞠躬盡瘁的這位前輩革命家,將永遠為人們所懷念。這本書是他留下的寶貴的革命遺產之一,是應該向還沒有讀過它的讀者推薦的。

正文

文化大革命中陶鑄同志的遭遇怎樣,內部始末如何,我知道得很少,因此,這篇文章是不打算也不可能談這么一些事情的;他的女兒陶斯亮同志在報上發表的文章已充分說明了這一切。我這篇讀後記,不過是就書論書,因事論事,最多涉及我對陶鑄同志的一些印象罷了。
廣州解放初期,葉劍英同志負責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工作的時候,陶鑄同志擔任他的副手。那時我們這些南方幹部還都不認識他。某日,在一次集會上,一個留著濃鬍子的老頭兒登台演講,他對於事物分析的深刻銳利和對於共產主義理想的強烈感情很快就吸引了我,使我從內心深處感到折服。事後一打聽,這人就是陶鑄同志。這之後不久,他把胡全颳了,年齡仿佛輕了許多,象箇中年人。但是每次聽他演講,那種熱情洋溢和鞭辟入裡的言辭給我的印象仍然和第一次聽到的一樣。在多次的接觸當中,我觀察到,民眾對他是十分敬愛的。他和民眾在一起的時候,態度也很平易隨和(在作報告,批判嚴重不良現象的時候,那又是非常猛烈凌厲的)。一九五九年夏,我在韓江流域一個農村參加勞動。陶鑄同志率領省委一些同志前來視察,把我從田野里叫了回來,問這問那。午餐時,那個大隊設了有些兒豐盛、但也不算浪費的飯菜歡迎他們,其中有一樣菜是番薯蘸蜜糖。陶鑄同志笑著說:“番薯蘸蜜糖?這恐怕不是農民的吃法,是地主的吃法。”他又要大家算一算,辦這么一頓飯菜招待省里來的一批人,這個大隊每一個農民要負擔多少。接著,又穿著拖鞋在村頭村尾到處瞧,到處問,這事情也給我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我覺得,他是律己頗嚴的。
以後,我在《羊城晚報》工作的時候,和陶鑄同志接近的機會更加多了一些,為了改進晚報,黨委委員們常常被召集到一起開會。陶鑄同志抓工作抓得異常之緊,會議常常開到深夜;有時把許多報紙鋪在地下,他就蹲在地上對照著來看,邊看邊議。我覺得,陶鑄同志是相當重視社會主義民主的。有一次他寫了一篇文章,我們對其中的一句有意見,直率地提出要修改,他考慮後就完全按照大家提的改了。文化大革命之前,他做報告時,常常講到希望自己一生的努力,能夠無愧於共產黨員的稱號就好了,死後能夠真正有資格在墓碑里題上“共產黨員陶鑄之墓”就好了。若干年後的今天,這些話竟成了讖語。在本書里《高度發揚革命的自豪感》一文中,陶鑄同志寫過這樣的話:“史達林說過,共產黨員是特殊材料製成的。這句話很有意思。那么我們究竟是‘特殊材料’製成的,還是‘普通材料’甚至是‘假的特殊材料’製成的呢?在嚴重的鬥爭考驗中,在熾熱的熔爐中,是鋼是渣,自然立見分曉。”這段話,經過了濃霧漫天、風雨晦冥的那些日子以後,讀起來格外令人感到新鮮和震動。當我們黨的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一切從前如墜五里霧中的人物和事件逐漸呈現出他們清晰輪廓的時候,陶鑄同志終於得到了歷史公正的評價,我們讀他的書,對照這段話來看,是別有一番深長感受的。
我所以寫下這些事情,是想有助於讀者更好地理解這本書。因為這書,也相當深刻地顯示了他的個性。這本《理想,情操,精神生活》,是陶鑄同志從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七、八年間,一些談論思想、修養的文章的紜集,它們一共十篇。六十年代初這本書出版的時候,受到廣大青年熱烈的歡迎,在短期間內,就印刷了二十六次,發行一百五十萬冊。現在,它重版出書,意義不但絲毫不減當年,而且更增添了重量。因為陶鑄同志的剛正不阿、凜然正氣為林彪、“四人幫”所不容,受迫害致死,這就使這本論述共產主義品德的書更加煥發光輝。再說,“四人幫”橫行十年,對老一輩革命家固然是肆意迫害,而對年輕一代的敗壞,不如說在範圍、規模方面更加廣泛。此輩人面東西,慣於顛倒黑白,混淆是非,推行文化專制主義,施展兩面三刀手法,在他們的影響之下,就在廣大青年當中造成了一批批混沌愚昧的分子、刑事犯罪分子,以及懷疑一切的虛無主義分子。對於這部分人來說,什麼叫做共產主義理想?什麼叫做社會主義公德?對這方面的道理,真象是“山在虛無縹緲間”。他們不是茫然不知,就是在偶爾聽到幾句的時候,憑著自己的一知半解,立刻在嘴角掛上一絲哲學家般但實際是市儈主義者的微笑,搖頭了事,表示自己早就“看破紅塵”,不再理會這一套了。自然,當年殘酷的現實也從反面教育了大批青年革命戰士,因此而有轟轟烈烈的“四五運動”。但是,前一種人物相當大量的存在仍是有目共睹的事。打倒“四人幫”之後,情形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革命的青年更加迅速在進步,自不待說了,不革命的,懷疑革命的,以至當過流氓阿飛的青年在新形勢的教育下,也有不少人渴望汲取新知,改造自己。廣大讀者對於青年修養讀物需求的殷切情況是異常感人的。常常有些作者,發表一篇這樣的文章,就收到幾百封來信;人民廣播電台廣播一篇這樣的稿件,青年聽眾在深夜裡就從四面八方,也從邊疆海岸上迫不及待地寫信向作者表示共鳴和感謝。在當前情況下,陶鑄同志這本《理想,情操,精神生活》重版出書,將在廣大青年讀者中間引起強烈的反應,並將對他們產生巨大的影響,可以說是必然的事。
陶鑄同志在本書中的各篇文章,主要就是寫給青年人看的、或者對青年人講演後整理出來的作品。他曾經大聲疾呼:“不僅黨、青年團要關心青年,而且全社會都應該關心青年,要在各方面造成關心青年、熱愛青年的空氣。”“我們要把各階層各方面的青年都當作是關心、愛護、培養的對象”。寫這本書,就是他在這方面的重要實踐之一。他諄諄教導青年人應該具有共產主義的理想,無產階級團隊精神的情操,具有充實豐富的革命的精神生活。他不斷闡明,要成為真正的共產主義者,必須努力學習和實踐,樹立高度的團隊精神思想,樹立強烈的勞動觀點,養成自覺遵守紀律的習慣。“我們要使青年養成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勞動、熱愛科學和愛護公共財產的良好的思想品質;要使青年認識社會的發展規律,是一定要最後消滅剝削、消滅階級的;靠剝削吃飯是可恥的,靠大家共同勞動來過美好幸福的生活才是我們新社會的唯一出路。”這些語言是響著共產主義的強音的。
讀這本書,有一種“娓娓道來,中肯動人”的感受,原因就在於它既有很高的思想性,又有強烈的感情,豐富的材料,而且,文采燦然,相當生動活潑。例如其中《松樹的風格》一篇,就曾經多次被選入學校語文教材和全國散文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將要出版的建國三十周年散文選也把它選進去了。
共產主義理想的強烈嚮往,對無產階級革命導師的深厚感情,對人民的熱愛,對階級敵人的深仇大恨,使本書的許多語言噴射著火花,因而也就給人一種強烈的感受。
全書貫串著一種實事求是的辯證唯物主義的精神,這就使得它既切合實際,又經得住時間的考驗。例如,書中有這樣的言語:“在工作中沒有缺點和錯誤的人是沒有的。除非他不做工作。一個政黨也是如此。”“總起來講,敵特和一切現行反革命分子一定要堅決打擊,而人民內部的正常的民主生活則一定要繼續加強。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對敵人的鬥爭。”“我們將要建設許多成千上萬人的大工廠,要根本解決長江黃河的水患問題,要把祖國地下的各種礦藏開發出來;所有這些,光喊幾句空口號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要根本解決問題,必須要依靠現代的高度的文化科學技術來徹底改造與建設我們的國家。”這些話分別說於二十年前左右,而今天看來,卻象新打刀劍,熠熠射出它的光輝。這就可見,一個共產主義的革命家,一個辯證唯物主義者,從生平事跡到言論文字處處可以示人以本色,總是經得住時間的考驗的。
階級異己分子姚文元曾經對陶鑄同志的這些作品橫加污衊,說什麼這書宣揚了“資產階級反革命的‘理想’”“叛徒加奴才的‘精神生活’”。姚文元所運用的手法無非是歪曲割裂、造謠中傷。這套花招在這個無恥文痞看來,是他平生扣帽子和打棍子的起家絕招和得意之作,其實不過是一套流氓本領罷了。在鼠輩們看來,真理象是一團泥巴,可以任由他們隨意捏來捏去,改變形狀。但是歷史無情,這些想隨意踐踏真理,塗改歷史的小丑終於被拋到歷史垃圾箱去了,陶鑄同志這本書重版發行,也是對於萬惡的“四人幫”的又一有力批判。
讀這本書,我不禁想起了陶鑄同志的音容笑貌,重溫二十多年前第一次聽他演講時的深刻印象。掩卷凝神,寄慨遙深。我寫下這些,既表達自己對這位前輩革命家的懷念和哀思,也向廣大青年讀者推薦這本好書,這是陶鑄同志留下的一份寶貴的革命遺產。這裡面,也顯示了作者松樹般的風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