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通信網技術》

《現代通信網技術》

《現代通信網技術》是由穆維新所著的一本通信類書籍之一。

基本信息

《現代通信網技術》現代通信網技術
【作者】穆維新[同作者作品]
【叢書名】高等學校教材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書號】7115141932
【出版日期】2006年1月
【開本】16開
【頁碼】381
【版次】1-1
【所屬分類】通信>有線通信>綜合教材>研究生/本科/專科教材>工學>電工電子

本書以現有通信網技術為基礎,對各類信息網及系統的組成、結構原理、關鍵技術、套用和發展等進行了較為全面的闡述。全書共分為16章,主要內容包括:電話和移動通信網的PSTN、IN、CPRS、2G及3G等;計算機通信網的區域網路、寬頻IP網及IPv6等;數據通信網的PSPDN、FRN及DDN;傳輸通信網的SDHWDM微波通信衛星通信ASON等。另外介紹了電信支撐網、接入網多媒體增值業務網、廣播電視網、B-ISDN/ATM網、NGN及軟交換等,最後一章是通信網的故障案例分析。本書可作為大專院校通信、信息及電子等專業的教材或學習參考用書,也可作為相關專業的培訓教材或專業技術人員的自學參考用書。

目錄

第一章 概論 1
第一節 通信網技術的概念及分類 1
一、通信網技術概述 1
二、信息網的大體分類 4
三、中國通信網目前的分類 4
第二節 通信網的基本構成 5
一、終端設備 5
二、傳輸系統 6
三、交換節點 6
四、信道 7
第三節 現代通信網技術的發展趨勢 8
習題 14

第二章 電話網 15
第一節 PSTN 15
一、電話網路的結構 16
二、電話網路組織和路由計畫 18
三、電話網的傳輸質量 19
四、專用通信網 20
第二節 電路交換 22
一、交換節點 22
二、時分復用 22
三、交換原理 23
四、交換機 24
五、呼叫接續過程 26
第三節 IN 27
一、智慧型網概述 27
二、智慧型網的模型 29
三、智慧型網套用協定 33
四、綜合智慧型網 34
第四節 ISDN 35
一、ISDN概述 35
二、ISDN用戶—網路接口 36
三、N-ISDN提供的業務 39
習題 39

第三章 支撐網 40
第一節 數字同步網 40
一、同步網的概念 40
二、滑動及對通信的影響 41
三、同步方法及方式 42
四、滑動性能指標及分配 43
五、同步時鐘的操作 44
第二節 信令網 45
一、信令的基本概念 45
二、訊息傳遞部分 50
三、電話套用部分 53
四、信令連線控制部分 54
五、事務處理套用部分 55
六、綜合業務數字網部分 57
七、信令點編碼 58
第三節 管理網 59
一、管理網的概念 60
二、電信網路管理系統 61
三、傳輸網的監控與管理 64
四、No.7信令網的維護監控系統 66
五、數據同步網的網管系統 67
六、數字數據網(DDN)網管 68
七、行動電話網網管系統 69
習題 70

第四章 移動通信 71
第一節 第二代移動通信 71
一、GSM系統 71
二、CDMA系統 73
三、公共陸地移動網(PLMN) 75
第二節 GPRS 79
一、通用分組無線業務(GPRS)概述 79
二、GPRS網路 80
三、GPRS工作原理 85
四、GPRS管理 86
第三節 無線市話系統 88
一、無線市話網路結構及組成 89
二、無線市話系統的技術 92
第四節 第三代移動通信 94
一、3G概述 94
二、TD-SCDMA 96
三、cdma2000 98
四、WCDMA 105
五、3G的比較及問題 113
習題 114

第五章 傳輸系統 115
第一節 傳輸技術概述 115
一、PCM基礎 115
二、PDH技術的缺陷 117
三、SDH技術的特點 118
四、傳輸技術分類及傳輸介質 118
第二節 光纖通信 120
一、光纖通信系統組成 120
二、光纖通信的優點 121
三、光纖通信的套用 122
第三節 SDH 123
一、SDH的基本概念 123
二、SDH幀結構 124
三、SDH的復用原理 125
四、映射和同步復用 127
五、SDH傳輸網 130
第四節 WDM系統 134
一、WDM概述 134
二、WDM系統的功能結構 136
第五節 微波通信 137
一、數字微波通信概述 137
二、微波通信系統 138
第六節 衛星通信 140
一、衛星通信基本概述 141
二、衛星通信系統 142
三、衛星通信網 144
第七節 ASON 146
一、ASON體系結構 147
二、ASON連線 149
三、ASON組網 149
習題 150

第六章 接入系統 151
第一節 接入網 151
一、光纖接入技術 151
二、銅纜接入技術 153
三、乙太網接入技術 154
四、混合接入網 155
五、電話接入網 156
六、無線接入網 157
七、綜合接入技術 158
第二節 智慧型社區網 158
第三節 電纜配線系統 161
一、電纜配線系統的組成 161
二、電纜配線法 161
三、電纜配線原則 162
第四節 綜合布線系統 163
一、綜合布線系統的組成 163
二、綜合布線系統的安裝 164
習題 167

第七章 多媒體增值業務網 168
第一節 多媒體概述 168
一、多媒體定義 168
二、多媒體系統 169
三、多媒體業務 170
第二節 多媒體通信網 172
一﹑多媒體通信網的結構及要求 172
二、現有的通信網與多媒體通信 174
三、多媒體通信問題 175
四、多媒體通信的關鍵技術 176
習題 177

第八章 廣播電視網 178
第一節 廣播電視網概述 178
一、線纜調製解調 178
二、有線電視數字機頂盒 180
三、分配器和分支器 182
四、廣電網的數位化 182
第二節 HFC網 184
一、HFC網的基本概念 184
二、hfc網路結構及頻率分配 185
三、HFC組建寬頻網 185
第三節 有線廣電網的套用及發展 186
一、CATV-HFC網路的IP電話 186
二、CATV-HFC網路的VOD 187
三、多媒體在CATV中的套用 187
四、IPTV系統 188
五、有線電視網的發展趨勢 190
習題 192

第九章 分組交換數據網 193
第一節 數據網概述 193
一、數據網的概念 193
二、分組交換數據網結構 196
第二節 分組交換 197
一、分組頭 198
二、分組格式 199
三、分組交換虛電路 200
第三節 X.25協定 202
一、X.25的物理層 203
二、X.25的數據鏈路層 203
三、X.25分組層 205
第四節 分組網的套用 206
一、分組網業務 206
二、網路互聯及終端接入 207
習題 209

第十章 幀中繼 210
第一節 幀中繼概述 210
一、幀中繼的特點 210
二、幀中繼協定 212
三、幀中繼交換機 213
第二節 幀中繼網 214
一、幀中繼網路結構 214
二、幀中繼的套用 215
三、幀中繼的組網技術 217
習題 219

第十一章 數字數據網 220
第一節 DDN概述 220
一、DDN介紹 220
二、DDN的組成 221
三、DDN的特點 223
第二節 DDN的基本原理 224
一、DDN節點的復用和交叉連線 224
二、DDN的同步及網管 225
三、DDN的網路結構 225
第三節 DDN的套用 226
一、DDN提供的業務 226
二、DDN的套用 228
三、DDN的發展 228
習題 229

第十二章 寬頻綜合業務數字網 230
第一節 B-ISDN概述 230
一、B-ISDN發展起因 230
二、B-ISDN體系及結構 231
三、基於ATM的B-ISDN 231
四、B-ISDN主要業務套用 232
第二節 ATM技術 233
一、ATM的定義 233
二、ATM的特點 234
三、ATM信元結構 235
四、ATM的通信連線 236
五、ATM的統計復用 237
六、ATM的VP交換和VC交換 237
第三節 ATM協定模型 238
一、ATM協定參考模型 238
二、物理層 239
三、ATM層 241
四、ATM適配層(AAL) 242
第四節 ATM交換及信令 244
一、ATM交換 244
二、ATM信令 247
第五節 ATM組網 252
一、ATM/B-ISDN的網路環境 252
二、ATM網路結構 252
三、ATM主要接口 253
四、基於ATM的套用 255
習題 257

第十三章 計算機網路 258
第一節 計算機網路概述 258
一、計算機網路功能 258
二、計算機網路設備 258
三、計算機網路指標定義 261
四、計算機網路拓撲結構 262
五、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264
六、計算機網路設備的安裝設定 267
第二節 計算機網路組成 269
一、乙太網及IEEE802.3 269
二、環形網及IEEE802.5 271
三、無線區域網路及IEEE802.11 273
四、VLAN及IEEE802.1Q 277
五、WiMAX及IEEE802.16 282
第三節 計算機網路協定 283
一、TCP/IP協定族 283
二、網路接口層協定 284
三、網路層協定 286
四、傳輸層協定 293
五、計算機網路舉例 294
第四節IPv6 296
一、IPv6介紹 296
二、IPv6數據報格式 298
三、IPv6的地址 299
四、IPv4向IPv6的過渡 302
習題 303

第十四章 寬頻IP網 305
第一節 寬頻IP網概述 305
一、寬頻IP網的優勢 305
二、寬頻IP網模型 306
三、寬頻IP網的類型 306
第二節 IP與ATM技術的融合 308
一、重疊模式 308
二、集成模式 309
三、兩種模型的比較 309
第三節 傳統的IPoverATM 310
一、CLIP的基本原理及工作過程 310
二、CLIP協定 311
三、網路連線 313
四、CIPOA的特點 314
第四節 IP交換 315
一、IP交換概述 315
二、寬頻IP交換機 316
三、寬頻IP交換網 318
第五節 IPoverSDH/WDM/DWDM 319
一、IPoverWDM 320
二、IPoverDWDM 321
三、幾種傳輸方式的比較 322
第六節 標籤交換IP網 323
一、標籤交換的原理 323
二、標籤交換網結構 324
三、標籤交換網的套用 325
四、標籤交換的優缺點 325
第七節 MPLS 326
一、MPLS概述 326
二、MPLS的網路結構 327
三、MPLS的基本原理 328
四、標籤分發協定(LDP) 329
五、MPLS的套用 329
習題 331

第十五章 NGN及軟交換技術 332
第一節 NGN概述 332
一、對NGN的理解 332
二、NGN的特點 333
三、NGN結構 334
四、NGN協定 336
五、NGN的主要技術 337
第二節 軟交換技術 338
一、軟交換技術的基本要素 339
二、軟交換的功能 339
三、軟交換的網路結構及實現 340
四、軟交換的對外接口 342
五、軟交換網路基本協定 343
第三節 NGN組網及發展 345
一、傳統網路向NGN的演進 345
二、NGN的進展 346
習題 349
課外活動 349

第十六章 故障案例分析 350
第一節 傳輸系統的問題分析及案例 350
第二節 計算機網路故障分析 357
第三節 信令網案例分析 361
第四節 電信網案例分析 363

縮略語 368
參考文獻 381

【前言】

本書以現代通信網為主線,分別對當今的通信網、計算機網、廣播電視網等作了較為全面的闡述,並對組成網路的各種傳輸系統及支撐網等也進行了充分的講解。本書從實際出發,跟蹤網路技術的最新發展動態,儘可能地將與信息網路有關的計算機、通信、交換、組網及傳輸等技術綜合在一起,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信息網路及系統體系。

本書主要講解目前的通信網路及系統技術,對以後較具發展潛力的技術也進行了適當的介紹。其宗旨是通過對本書的學習,使讀者能夠理解什麼是現代信息網路的寬頻化、數位化、智慧型化和綜合化,並能懂得各種網路的概念和定義、結構和組成、業務和套用、信令和協定以及以後發展動向等基本內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