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學技術概論》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本書作為普及現代科學技術基本知識的教材,適合非理工科大學生及一般幹部閱讀,也是社會青年走進科學技術殿堂的嚮導。

基本信息

簡介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現代科學技術概論

本書回顧了科學技術的起源和發展歷程,介紹了現代自然科學和高技術的各個領域取得的最新成果以及發展的特點與趨勢,分析了現代科學技術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影響,論述了知識經濟的來臨及我們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最後概述了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書作為普及現代科學技術基本知識教材,適合非理工科大學生及一般幹部閱讀,也是社會青年走進科學技術殿堂的嚮導。

作者簡介

姓名:趙祖華著
作者簡介:
作品:《現代科學技術概論》《現代科學技術概論》


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科學技術的基本概念1
一、科學是什麼1
二、自然科學的特徵和屬性2
三、什麼是技術3
四、技術的特徵和屬性4
五、科學和技術的關係6
第二節用現代科技知識武裝青年7
第二章科學技術的起源與發展
第一節古代科學技術的起源與形成11
一、古代科學技術的起源11
二、古代科學技術的形成13
第二節近代科學技術的興起和發22
一、近代科學技術的背景22
二、近代主要成就與特點25
三、近代技術的形成、發展與特點37
第三章現代自然科學的發展
第一節物理學革命及其影響48
一、物理學革命的北景48
二、物理學革命的歷程53
三、物理學革命的意義62
第二節現代物理學的深入發展63
一、對物質精微結構的探索63
二、重核裂變與輕核聚變66
三、基本粒子的研究71
第三節20世紀化學的重大成就75
一、日新月異的現代化學75
二、現代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77
三、現代化學結構理論化學鍵概念80
四、晶體結構的測定及胰島素的合成82
第四節現代生命科學的重要進展及其前景84
一、遺傳學的進展84
二、分子生物的奇蹟88
三、對生命活動的再認識與改造生物的新技術93
第五節20世紀天文學和地質學的進展95
一、20世紀天文學的重要進展95
二、20世紀地質學的重要進展101
第六節控制論、資訊理論和系統論105
一、控制論的建立及其套用105
二、資訊理論與信息科學的形成與發展109
三、系統論與系統科學114
第七節複雜性問題和非線性科學120
第八節現代自然科學發展的特點與趨勢122
一、學研究縱深化122
二、科學發展加速化123
三、科學知識整體化125
四、科學活動整體化128
五、科學交流國際化129
第四章當代高技術的發展與成就
第一節高技術簡介132
一、高技術概述132
二、高技術產生和發展的北景136
三、高技術的社會影響141
第二節微電子與信息技術144
一、微電子技術144
二、計算機技術147
三、信息技術154
第三節生物技術165
一、生物技術的特點165
二、遺傳工程167
三、細胞工程170
四、酶工程175
五、發酵工程176
六、生物技術的發展177
第四節新材料技術179
一、材料技術的發展與理論研究179
二、新材料技術的特點180
三、金屬材料182
四、高分子合成材料183
五、無機非金屬材料185
六、複合材料187
七、超導材料188
八、新材料技術的競爭189
第五節新能源技術190
一、能源結構的變化191
二、煤炭能源191
三、原子能192
四、其它能源197
第六節航天技術201
一、航天技術的歷史和套用202
二、三大支柱技術204
三、航天技術展望和中國狀況211
第七節光電子技術213
一、光電子技術的原理213
二、雷射器技術214
第八節高技術發展的特點與趨勢226
一、技術形態的科學化226
二、技術結構的整體化228
三、技術手段的智慧型化229
四、技術變革的加速化231
五、技術活動的社會化233
六、技術作用的普遍化235
第五章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第一節科學技術進步與經濟發展237
一、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237
二、科技進步是經濟成長的源泉241
三、科技進步是經濟結構變革的動力245
第二節科學技術進步與社會變革252
一、科技是推動社會變革的動力252
二、科技推動人類精神文明的發展257
第三節科學技術進步與可持續發展263
一、人類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263
二、產生生態環境問題的原因267
三、走可持續發展之路272
四、科技進步與可持續發展275
第六章知識經濟與科教興國
第一節知識經濟時代已經來臨278
一、知識經濟概念的形成278
二、知識經濟的內涵284
三、知識經濟的產業結構286
四、知識經濟的主要特徵289
五、知識經濟和新增長理論297
六、國家科學系統在知識經濟中的作用300
第二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304
一、科教興國戰略提出的背景304
二、科教興國戰略的內涵和任務311
三、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312


書摘

第一童緒論
第一節 科學技術的基本概念
一、科學是什麼
科學是什麼?怎樣理解它?這是首先應當搞清楚的基本問題。人類最早是用拉丁文“scientia”表述科學概念的,其本義為學問、知識。中國古代與其相對應的概念就是《中庸》上的“格物致知”,意思是實踐出真知。日本明治維新時期,著名科學啟蒙大師,教育家福澤瑜吉把英文“science”譯成“科學”。1893年,康有為從日本引進“科學”概念,此後,在中國得到廣泛套用。
科學的內涵和外延是隨著科學本身的發展和人們對科學的認識的不斷深化而發展變化的。所以,要給科學下一個固定不變的定義是不行的。只能用廣泛的闡明性的敘述來作為唯一的表述方法。現在,可以把對科學的理解概括為以下三點:首先,科學是一種特殊形式的社會活動,即知識生產活動,是一種創造性智力活動。第二,科學是知識體系。我國編的《辭海》給科學下的定義是:“科學是關於自然界、社會和思維的知識體系”。這是科學概念的最基本內涵。科學知識體系是一個動態系統,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第三,科學不僅是知識生產活動和知識體系,而且是社會發展的實力量。科學作為實踐力量,通過被人們掌握、利用而發展著,起到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所以說,“知識就是力量”。
在英語中,“科學”主要指自然科學。在漢語中,“科學”既指自然科學,也指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本書講的現代科學主要指現代自然科學。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