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少年夢》

《玫瑰少年夢》

《玫瑰少年夢》講的是性別錯置的故事,一個想變成女孩嫁給同學的小男孩,一段曲折的生活過程。影片流露出幾分無奈感傷的情緒,卻毫不沉重,輕快歡愉的法國歌曲不時帶動起喜悅的氣氛,壓低了情節中劍拔弩張的對立。滿是童趣的可愛純真幻想,一個又一個的美好夢境,舒緩了現實世界的挫敗感,也帶給影片狂想曲般的氛圍。

基本信息

劇情

《玫瑰少年夢》劇照《玫瑰少年夢》劇照
主要講述的是一個生為男兒身卻懷女兒心的小男生-呂多維克的心路歷程。在他看來,轉換性別是再理所當然不過的事情了。他是一個滿懷希望又情感特別細膩的孩子,因而真的相信終有一天,奇蹟會降臨。毫無疑問,呂多維克想變成女孩子,而且他還戀上了自己的同學-同時也是他老爸同事的兒子-熱羅姆。故事由兩個小男孩被家人發現打算結婚開始展開劇情,當然這事無疑在他們那個平靜的市郊小區掀起軒然大波。逐漸的,呂多維克的家人驚訝地發現他想變成女生的念頭並非兒童的異想天開。於是他們想方設法改變他的傾向,但是絲毫未見成效。影片生動而又真實地展現了鄰居及其老師面對這等離經叛道的激烈反應,但最終還是回復到皆大歡喜的結局上來。

影片介紹

玫瑰少年夢 劇照玫瑰少年夢 劇照
“《玫瑰少年夢》其實講述了一個情節老套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在意鄰里街坊的閒言碎語,也不要因為自己異於常人而感到羞恥。”第一次執導故事長片的導演阿萊納·貝利內概括說。
劇中小男主人公由成穩且招人喜愛的新人Georges du Fresne扮演,他扮演的呂多維克生為男孩,卻認為自己其實有著女孩的心思,並且天真的以為犯下這錯誤的上帝一定會改變他的性別。滿懷希望的他,再經由看過的那些童話故事的薰陶,堅信會有神力幫助他實現縹緲的願望:回復成他一直想要成為的女兒之身。當呂多維克說:“我現在是男孩,但是總有一天我要變成女孩的。”這句話對他來說理所當然。就好比說:“我總要長大的。”是一個道理。

電影劇照導演貝利內解釋說:“通常,很多影片都將性取向當作笑料處理。但我拍《玫瑰少年夢》,是想通過反映呂多維克的童真以及他那(對自己性別取向的)決絕,來讓觀眾對他的困惑有所觸動進而去理解這些異常的行為。電影中有很多搞笑的場面,但也不乏精心設計的戲劇衝突。”
當今的流行文化無疑反映了社會的變遷,就像Berliner分析的那樣:“性別概念的區分已經跟過往不太一樣了。”但即使兩性之間的界限再模糊,甚至於說異於通常意義上的性別特徵已經能被大眾接受甚至某些人引以為榮,但是針對個人性質的性別錯位-尤其是發生在兒童身上時-卻仍然是個禁忌。導演說:“據我所知,沒有人在這個年紀之前談及這個話題,就說性別意識產生的年紀。”但他同時表示這部電影並非要指出對於幼童來說哪種行為是正確的,哪種又是錯誤的。“拍攝該片的時候,我們並不關心呂多維克的將來會變成怎樣。可能影片中的某些情節會引發一些事情,也可能什麼都不會發生。”

而取而代之的,貝利內、編劇Chris vander Stappen以及女性製片人Carole Scotta試圖想證實得是兒童怎樣去影響父母、鄰里甚至於他/她所處的社會群體。“對做父母的人而言,要接受他們孩子性取向的異常需要擁有莫大的勇氣-因為最使人害怕地是想像他們自己與常人有異或者說被他人視作異類會怎樣。”本身就是兩個孩子父親的Berliner指出,“鄰里街坊就像n面鏡子:當它們中的一面反映出扭曲的圖像,你就會盡你所能將它展現出來。”為了保持事先預設的故事主線基調,導演找來了法國演員Michèle Laroque跟Jean-Philippe Ecoffey,分別出演劇中的媽媽與爸爸,在拍攝的過程中,前者還一直提醒自己:“我不停地對自己說,如果這種事情發生我身上,我還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影片講述的正是主角與普通成長期的小孩不同的經歷:一個孩子怎樣去發現自己中意的舉動在別人眼中卻有悖倫常。呂多維克就發覺自己跟其他人不一樣,結果去遭到成人社會的冷遇。這種冷遇並非是肉體上的,但卻更加令人痛苦。兒童在一個充滿各種可能的世界中成長,在他們眼中這是個詩意的、開放的世界,在這個小世界裡面,夢想與現實幾乎混為一團。沒有什麼是絕對的,也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另一方面,成年人的思維定時已經深受外表、社會道德以及固有的什麼是正確的、什麼又是錯誤的觀點所影響。大人總是固執地認為,男孩就該喜歡藍色,只有女孩才愛粉紅。
玫瑰少年夢玫瑰少年夢
正因為女生裝扮成假小子比男生男扮女裝更容易被人接受,編劇Chris vander Stappen才要選擇從小男孩的視角展開這個故事。“男性對這種行為(性別錯位)付出的代價無疑更高。一個認為自己其實是個女生的小男生在其他堅信男人就該陽剛的男性群體中會引發恐慌,”他解釋說。“vander Stappen的劇本之所以吸引我就在於成功描繪了一個無拘無束、夢幻神奇的兒童天地,在那片天地之中萬物皆有可能,”製片人Carole Scotta評說,他創辦的“Haut et Court”電影公司就是靠短片製作及發行起家的。她那希望同他人分享發掘電影天才的熱情指引她找到貝利內跟vander Stappen來合作拍攝她的首部長片。電影拍攝資金一度周轉困難,一個當然是因為影片本身涉及的話題相當敏感,二個則是因為為營造片中小主人公呂多維克的夢境所做的特效花費頗多,儘管如此Scotta卻將拍片比作結婚,說道:“你一旦結婚總希望婚姻能白頭偕老,所以當然得找個合適的對象。”
很多觀眾後來都會發現Veronique Melery為該片設計的布景所採用的艷麗色彩被攝影師Yves Cape恰如其分地拍攝下來。影片開頭,呈現在觀眾眼前的是一片明亮的顏色跟展現城市繁榮生活的一場慶祝活動。但是當呂多維克意識到自己跟這個世界格格不入且其他人開始對他及他的家人評頭論足的時候,現實世界的顏色於是黯淡下來。事實上《玫瑰少年夢》的視覺效果符合故事主線,像及蒂姆·波頓的《剪刀手愛德華》(Edward Scissorhands,1990年)。戲一開場,什麼東西都是明亮的,開放的,愉悅的和色彩斑斕的。然後,之前被許可的行為後來被指明是禁忌,結果呂多維克的世界就逐漸黑暗起來了。影片前半部分選用的艷麗的暖色系與後半部分採用的以藍跟灰為基色的冷色調截然相反。當呂多維克一家中產階級的平靜生活被打破的時候,影片的結構逐漸鬆散。導演貝利內:“我大量使用高角鏡頭,因為我喜歡‘我們是我們自己的觀眾,看著我們自己來來去去’這種說法,另外這對我來說意味著居高臨下。”
拍攝呂多維克的戲分很難在抓住小演員注意力、按照緊湊的拍攝計畫表演跟同時又得避免任何使小演員入戲太深而受到劇中角色影響的可能之間把握平衡(畢竟那是個有異常性別認同的角色,而演員卻是尚處在成長期的正常男孩)。小演員Georges du Fresne身上兼具的脆弱與決絕正是導演所想要的。“相對於他那個年紀應該擁有的思想,他表現的過於成熟,並且為自己扮演的角色注入了作為一個真正的演員應有的想法,還努力去探求為什麼他所飾演的那個角色會做出那種舉動,”貝利內讚賞到。“大部分試鏡的小孩都沒辦法勝任這個角色,因為劇本不僅很貼近他們的現實生活還令他們渾身起雞皮疙瘩。”發夢與魔力,這兩件呂多維克的祖母伊莉莎白-一位在上世紀女權運動高潮時期得到成長並為自己的女兒選擇的循規蹈矩的生活方式深表遺憾的女性-給他的工具,成了小主人公生活中最美的一道風景線。這位寬容的祖母在呂多維克的家人威脅說不要他的時候收留了小外孫,並一起觀看後者喜歡的一檔名為“Pam”的電視節目,這時,她叫他閉上眼睛,這樣的話,世界就會變成他想要的那樣。他幻想著成為變成像Pam那樣的擁有魔力和一頭亮麗長發的仙女。“呂多維克通過發夢跟想像來逃避現實。而且對他來講,這兩樣跟呼吸一樣天經地義。人年齡越大,限制各種可能性發生的障礙越多。我覺得生活就像某種意義上的漏斗,”貝利內說。“這就是我拍電影的原因,因為這樣我就能嘗試創造任何東西。”曾經為彼得·格林納威的多部電影以及布賴恩·迪帕爾馬《碟中碟》(Mission Impossible,1996年)系列做過特效的Eve Romboz在該片中運用經過處理的合成圖像來賦予本無生命的木偶以靈性,同時在其中添加了簡短的卡通片段用來以呂多維克的視角創造出一片奇幻的天地。影片中人造的色彩斑斕的木偶世界,並且反映出當現實與夢境發生衝突時,那鮮活的色彩是如何褪去光澤的。
在劇中扮演呂多維克的媽媽-阿娜
玫瑰少年夢玫瑰少年夢
Michele Laroque在讀到電影劇本時大為所動,表示被故事中力圖營造的輕鬆及幽默氣氛所感染。至於飾演呂多維克爸爸皮埃爾的Jean-Philippe Ecoffey戲分相對不多,他在詮釋這個人物的時候相當注意,以避免自己演成個反面角色。“皮埃爾對待任何事情都很激進。比如兒子出現異常的時候,他是家中表現地最不能容忍的一個人,因為他喜歡任何事都中規中矩、不得出格。但最終隨著時間的推逝,他還是想開了,”Ecoffey解釋說,“這部影片反映的就是家庭以及人際關係,並且告訴人們怎么去化解矛盾。”片中另一個重要的角色無疑是小主人公的奶奶伊莉莎白,這個角色落入Helene Vincent囊中,她演過很多法國電影,稱得上是老戲骨了。Vicent自己評價說:“伊莉莎白是一個完全正面的女性形象,她一直堅持自己自青春年少時所信奉的處世態度,也是她千方百計幫助自己的小孫子面對現實。我認為,這個片子的可取之處在於促使人們不要對‘異端’抱有恐懼心理,而是通過愛來理解和接納。”
故事發生在布魯塞爾市郊一個寧靜的社區裡面,呂多維克的事兒令鄰里驚慌不已,因為這可能會威脅到社區的和諧。說到呂多維克的小意中人-熱羅姆,則對父母言聽計從,但卻被小呂的獨特魅力所吸引。至於他的父母-阿爾伯特跟麗才特·布蘭夫婦在面對兒子的“出軌”時,絲毫不妥協,不僅對呂多維克一家冷言冷語,還想方設法疏遠、排斥他們。導演對此解釋說:“片中的成年人反應過激是因為在“我到底屬於這個世界上的哪個地方?我究竟是誰?”這個本原問題背後還隱藏著其他令人困惑的東西。影片本身並沒有從心理學上去解釋呂多維克為什麼會做出異常舉動,當然這背後肯定有原因,不過也因為片中牽扯到的問題比較難去把握。”最後,戲中最讓貝利內感到吃驚地是,主要夢想的幻滅跟人物衝突最終都回復到皆大歡喜的路子上來。

導演介紹

《玫瑰少年夢》導演阿萊納·貝利內在給扮演呂多維克的小演員喬治·杜·弗亥斯尼說戲
《玫瑰少年夢》是比利時電影導演阿萊納·貝利內的處女長片。Berliner以優異的成績從位於布魯塞爾的比利時國家表演藝術和傳播技術學院畢業之後,曾為法國電視一台打工,參與拍攝其播出的多部電視劇。他在法國電視一台參與拍攝的劇集包括:《維克多先生》(Monsieur Victor,1993年),《La guerre des prives》(1993年),《Extreme Limite》(1992年),《榮膺》(A l'ombre de la gloire,1992年),《Les Galettes de Maimie》(1991年)。1990年,貝利內執導的短片《賭場》(Casino,1990年)入選當年的坎城國際電影節相關單元。除了自己的導演職業,他還在比利時名導Erwin Provoost創辦的製片公司中充任劇本的熱心讀者與參謀,並在位於法國里爾的北下加萊省影視學校里教授編劇課程。他有一個幸福的家庭跟兩個孩子。

主創人員

導演 阿萊納·貝利內
編劇 CHRIS VANDER STAPPEN
阿萊納·貝利內
製片人 CAROLE SCOTTA
攝影 Yves Cape
錄音 LUDOVIC HENAULT
布景 VERONIQUE MELERY
演員指導 BRIGITTE MOIDON
服裝 KAREN MULLER SERREAU
剪輯 SANDRINE DEEGEN
配音混錄 PHILIPPE BAUDHUIN
THOMAS GAUDER
特效 SPARX
音樂 DOMINIQUE DALCAN
發行公司 比利時WFE
RTBF
法國HAUT ET COURT
LA SEPT CINEMA
TF1 FILM PRODUCTION
英國FREEWAY FILMS

公映爭議

該片被美國電影協會評定為R級,然而全劇自始自終沒有任何有關“性”的內容。因此這樣的決定有點誤導觀眾,就好說性別界定與性取向是一回事似的。

所獲獎項

提名
英國電視電影藝術學院獎:最佳非英語片獎
法國愷撒獎:最佳處女片獎
澳大利亞電影評論圈獎:最佳外語片獎
約瑟夫·普拉泰奧獎:比利時最佳導演獎
金衛星獎:最佳外語故事片獎
聖保羅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觀眾獎
獲獎
卡布爾浪漫電影節:金斯旺獎
歐洲電影獎:最佳劇本獎
佛羅里達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以及最佳外語片評審會大獎
同志媒體獎:傑出影片獎
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
約瑟夫·普拉泰奧獎:最佳票房獎
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水晶地球儀獎
烏克蘭Molodist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
塞拉耶佛電影節:影評人費比西獎
美國西雅圖同志電影節:最佳影片觀眾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