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參賽》

《王羲之參賽》是鬼柳創作的短篇小說,現在已完結。

基本信息

作品資料

作者:鬼柳

作品類型:短篇小說

書籍簡介

王羲之參加了一次規定要寫二王的書法大賽,結果卻入不了圍。

全文內容

王羲之於蘭亭快然寫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之後,回到家中仍是興頭不減,就又狂飲一頓,不覺爛醉。豈料這一醉,世間卻是千年時光飛逝,待他醒來,已至中華盛世。

國泰民安,萬象更新。王羲之感覺甚是心曠神怡,便循著青山綠水,一路暢遊過去。

這一天,王羲之見一群墨客正聚在一塊熱烈地討論著什麼,就也湊了過去。墨客們議論著的是一個重量級的書法賽事。他們議論著說組織方規定了參賽作品必須是二王的東西,又說一等獎有兩萬獎金之多。王羲之聽後大喜,心想自己正好缺少飯錢,就相上了那兩萬塊錢的獎金也有了參賽之意。那些人接著又議上了如何拼紙如何注意作品形式。王羲之聽不明白,就說這還有拼什麼紙注意什麼形式?那些人說這可是關鍵的關鍵,否則就沒多大戲了。王羲之還是不明白,說,酒好還怕巷子深?那些人都笑了,說你要不信就試試。王羲之說我當然不信,心裡說,要說寫二王的東西,有我大王在此,那獎金不是探囊取物又是什麼? 

回到住處,王羲之取出文房四寶,凝神靜氣,重溫了一遍蘭亭,再潑到紙上。寫畢,又認真看了看,感覺雖然此蘭亭不如彼蘭亭,卻也應該稱得上是上品,遂蓋上印章,滿懷希望地投了出去。

豈料一個月過去了,兩個月過去了,王羲之遲遲沒等到大賽組委會的任何訊息。想想不對勁,王羲之就仍去到那群墨客先前聚集的地方。正好他們又聚集著。王羲之就過去詢問。那些墨客說大賽結果早已經出來了,又說他們之中誰得了個比較可觀的獎項,誰是入了展,說就是差一點的也撈了個入選。說著,那些人中就有人問王羲之,說你叫什麼名字,我們幫你查一查。王羲之說我叫王羲之。有人輕輕地笑了,然後就有人在電腦上查找著。查過一通之後,那人說很可惜,沒有查到你的名字。王羲之自言自語地說,這怎么可能呢?擺弄電腦的那位站起來,拍拍王羲之的肩,說,不要灰心,下次努力吧。又說,你不要不相信,作品的形式真的很重要。另一個人說,大展後天開幕,建議你過去看一看,這對你很有好處的。王羲之暗想,也好,我倒要看看現在的人寫字寫到了什麼水平。 

回頭王羲之又寫了一紙尺牘。日子一到,他把尺牘帶在身上往大展的地方而去。

禮花,剪彩,講話。

之後,王羲之隨著人流慢慢踱進展廳。可是,王羲之一踏進大廳,就感到頭暈目眩。原來他是適應不了展廳里掛著的那花花綠綠。閉目穩穩神,王羲之才小心地睜開眼睛,走進書法作品的海洋。

看了幾幅作品過後,王羲之暗自搖搖頭,然後向人問過一等獎作品的所在奔了過去。那是一幅八尺有餘的、拼紅接綠的巨作,書的正好《蘭亭序》。王羲之只看了一眼,就感覺到了胸中有股東西在涌動,就轉過身要走。可是,他卻走不出去。他的身後這時已經圍上了里三層外三層的人,那些人紛紛指點著,說真是好字,說既得羲之的神韻,又有自己的風格,好字!好字!有的還忙不迭地舉起手中的機子拍著。聽著,王羲之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就強著擠出了人牆。

勻了好一陣氣,王羲之找到大展的組織者,把他扯到一等獎作品的面前,說,就這樣的東西也能得一等獎?組織者說,你說該得個什麼獎?王羲之說,我說能得個什麼獎?我說只能得個狗屁!正圍著看一等獎作品的人群聽見王羲之的怒聲,紛紛轉過身看著他。王羲之又問組織者,你說說看,這東西憑什麼能得一等獎?組織者沒好氣地說,憑什麼能得一等獎?憑的是它既有羲之的神韻,又有自己的風格。王羲之說,羲之的神韻?你倒說說,羲之的神韻是什麼?組織者不回答,反問道,照你這樣說,你一定是達到了羲之的神韻囉!王羲之說,達到沒達到先讓你看看。說著,他取出那幅尺牘,展開。組織者一看那紙張,就聳了聳鼻子,再看了看字,說你的字是有點形似羲之,要說神韻嘛......你讓大家看看。旁邊的人審視了一番之後,也說是有點形似羲之,要說神韻嘛......啊?哈!組織者又問,你叫什麼名字?說著,定睛察看了下尺牘的題跋,說,啊,沒有署上自己的名字,是臨王羲之的。王羲之說,什麼臨王羲之的,我就是王羲之。組織者笑,旁邊的人也都哈哈地笑了,說這人真是瘋了。王羲之大怒,說你們口口聲聲說羲之的神韻,今天我就讓你們開開眼界,見識見識什麼是真正的羲之神韻。說著,王羲之向組織者索要了文房四寶,擺開架勢忿然寫下“胡說八道”四個大字,然後題上“王羲之頓首”,蓋上印。之後,王羲之折筆摔墨,長嘯一聲踉蹌而去。 

眾人忙引頸聚觀。可是,還未細賞,大家就覺一股氣浪自紙上襲出,襲得大家不由自主地倒吸著涼氣驚呼著向後傾退。

組織者想想這事非常蹊蹺,急發帖召集了國內外研究二王的專家予以辨別真偽。經過三天三夜的連續鑑別,專家組得出結論:系王羲之手書無疑!!

另一天,全天下就爆出了一則驚天的新聞:又有王羲之新的傳世之寶問世!新聞里稱,王羲之的這一墨寶足與其《蘭亭序》相媲美,所不同的是,《蘭亭序》中流動著的是曲水流觴修竹茂林之美,而這幅墨寶涌動著的卻是衝冠的真氣。

於是,天下颳起了一股臨寫“胡說八道”之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