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地名》

《猜地名》是單口相聲演員的一部作品。

《猜地名》

歌詞

甲;聽說你很喜歡猜謎語?

乙;特別喜歡,不瞞您說,打發工資的第二天我就猜下個月能拿多少

甲;我知道您這是開玩笑,出個字謎你猜猜

乙;我試試

甲;過河,猜一字

乙;這我知道,是個‘橋’字。俗話說過河拆(猜)橋嘛。

甲;這位還是個大舌頭,不對!這樣吧?咱們換個別的。你對武漢熟悉嗎?

乙;不是吹,我三歲時,尿床都能尿出武漢地圖來

甲;那後來呢

乙;八歲尿全國的,現在改尿世界地圖了

甲;瞧你那點出息,現在我就出謎面了,謎底必須是武漢的地名。

乙;沒問題

甲;我的這個謎面是‘飛機跑道’

乙;簡單啊,航空路

甲;行啊!聽這個,腐敗全因貪吃起

乙;更不在話下了,舵(墮)落口

甲;先別吹,來個難的,馬王爺看書,還猜一地名

甲;不神氣了吧,告訴你,馬王爺三隻眼,是三眼橋。再聽這個,還是馬王爺看書,猜武漢一地名

乙;三眼橋

甲;錯!是丁字橋,你想啊,誰看書不得盯著字橋啊,除非是瞎子。再給你來一個,馬王爺照鏡子,接著猜

乙;只聽說過豬八戒照鏡子,以來老馬也喜歡臭美,不知道是什麼

甲;聽好了!還是丁字橋,誰照鏡子不是盯著自己看啊?盯自瞧。

乙;您要是這么解釋,我也給你出幾個,聽好了,謎面是三羊止步,猜武漢一地名。

甲;。。。。。。不知道,你就說謎底吧

乙;每隻羊頭上兩隻角,三羊止步,所以謎底就是六角亭(停)

甲;那如果羊的腦袋還晃呢?

乙;你這是抬槓,再給你出個,一羊止步。還猜地名

甲;。。。。。。

乙;不牛了吧?學著點,羊腿上有四隻腳,頭上兩隻角,加一塊,還是六角亭。不服就再給你來個,張果老止步,接著猜。

甲;我算看出來了,誰到了他這都別想走路,張果老只有兩隻腳,頭上沒長腳,絕對不是六角亭!

乙;錯!還就是六角亭

甲;為什麼啊?

乙;張果老還騎著毛驢呢。

歌手簡介

劉寶瑞1915年生於北京。自幼家境貧寒,曾向崇壽峰學藝,十三歲拜張壽臣為師,學說相聲。十四歲赴天津,與馬三立、趙佩茹、李潔塵等在南市聯興茶社相聲大會演出,並在廣播電台播音,開始嶄露頭角。1940年從濟南回北京,在啟明茶社相聲大會演出,聲譽鵲起。後去南京、上海等地演出,被譽為“單口大王”。四十年代末,赴香港演出,首先把相聲藝術介紹給予港澳觀眾。

解放初期,他回到北京,參加中國曲藝團,後調到中國廣播說唱團,擔任藝術指導。他努力學習,刻苦鑽研業務,勇於探索,擅於借鑑吸收獨角戲、評話、電影、戲劇等姐妹藝術的優點,大膽革新創造,形成了聲、容、情、神兼備的獨特藝術風格。劉寶瑞的代表作之一、單口相聲《連升三級》被選進中學語文課本,同時被譯為英、法、日多種文字,介紹到國外。1968年劉先生在北京被中國文革時期官員迫害致死。

名家點評:

相聲藝術素有“演員肚,雜貨鋪”的美譽,非熟知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有豐厚的文化底蘊不可。劉寶瑞堪稱老一輩藝人中善使雜學兒的第一人……他的單口相聲正如藝諺說的“裝龍裝虎我自己,一個人好似一台大戲。”——當代學者薛寶琨
劉寶瑞先生最突出的藝術成就表現在單口相聲方面,他繼承老一輩藝術家張壽臣先生的表演風格,集單口相聲之大成,他的藝術風格沉、穩、準、狠。觀眾聽他說相聲感到很舒服,耐人尋味。——相聲表演藝術家李增瑞

抗日戰爭前,劉寶瑞曾赴濟南光明茶社演出,編演了相聲《韓復榘講演》,揭露當時山東省主席、親日派直系軍閥-韓復榘驕橫昏庸、不學無術的醜態。民國二十九年(1940),他從濟南回到北京,在西單啟明茶社相聲大會作藝,擅演《八扇屏》、《歪批三國》、《朱夫子》等“文哏”相聲。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後,劉寶瑞赴南京、上海等地,與曲藝名家白雲鵬、高元鈞合作演出。他常演單口相聲,經與南方曲藝同行切磋琢磨,使他的單口相聲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汲取了南方獨腳戲及評話的藝術技巧,又借鑑電影、話劇的表演手法,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風格,被人們譽為“單口大王”。他是把北方相聲藝術介紹給江南及港澳觀眾的先行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2年,他回到北京,參加了中國戲曲研究院實驗曲藝團。後調中央廣播說唱團任藝術指導。1954年春節期間,他到北京郊區為農民演出,同年4月,他到琉璃河北水泥廠下廠輔導工人曲藝隊伍。此後,他為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舉辦的曲藝訓練班堅持教學十二年,培養出大批青年相聲演員。他對新相聲的創作,對傳統相聲挖掘整理,對發展與提高單口相聲的表演藝術,均作出重要貢獻。

1959年夏天,他去福建前線慰問解放軍,在艱苦的條件下深入前沿陣地演出。為了體驗部隊生活,他一遍又一遍地練習持槍、臥倒、射擊。他訪問了偵察英雄紀瑞瑄,及時創作、表演了歌頌英雄的單口相聲《神兵天降》,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篇軍事題材的單口相聲。
 

 六十年代初,他和侯寶林、馬季一起,經常去北京中南海,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做專場演出,並多次受到親切接見。

劉寶瑞熟悉歷史掌故,社會知識豐富。他擅長描繪社會環境、時代背景,以此來烘托人物、事件。在台上他強調語言、眼神、面部表情三結合,輔以手勢,對每段台詞的抑揚頓挫都精心設計過,通過長期舞台實踐,能做到平整而不溫,脆快而不過,形成了穩健瀟灑、口風細膩的藝術風格。
 

 劉寶瑞單口相聲的代表作之一《連升三級》曾被編進中學語文課本,同時被譯成英、法、日等國文字,介紹到國外。
 

 劉寶瑞為人謙恭和藹、誨人不倦。1960年,中央廣播說唱團附設相聲學習班,招收了十幾名學員,由他負責輔導,後來這些學員大部分成為各專業文藝團體的骨幹力量。為培養馬季掌握傳統段子,錄製《找堂會》、《扒馬褂》等段子時,他為馬季捧哏,並將許多傳統相聲傳授給馬季和唐傑忠。1960年,廣播說唱團挖掘整理傳統相聲,動員演員們口述筆記,劉寶瑞積極參加,他記錄下來的單口相聲文字稿及錄音在全團數量上占第一位。

文化大革命”期間,劉寶瑞遭受嚴重衝擊和迫害,1968年10月8日下午,他在北京房山農場勞動時受到現場批鬥,當晚逝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