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獵者》[2004年中國電影]

《狩獵者》[2004年中國電影]
《狩獵者》[2004年中國電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狩獵者》根據獨孤手網路小說《抗戰狙擊手》改編而成。影片選取其中一個故事,以“太行抗戰”為歷史背景,以“戰壕真實”為寫實手法,從一個普通抗日戰士“小山子”的角度,再現了偉大抗日戰爭的慘烈與悲壯。影片主人公自幼與獵槍為伴,練得一手精準的槍法,在一次次精美絕倫的狙擊戰孤膽對敵,整個電影深化出一個民族永不屈服的精神。

基本信息

故事梗概

《狩獵者》 《狩獵者》

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盛夏時節,鬼子的一輛軍車在山區的樹林裡遭到我八路軍一個連的伏擊。一陣密集的子彈過後,一名僥倖的鬼子奪路而逃,但沒跑出多遠,就被布在草叢中的一個繩扣倒著吊上了樹梢。繩扣是一個年齡在十五、六歲的孩子布下的。撿起鬼子的槍,男孩子滿以為就是自己的了,可八路軍戰士也缺槍,不少參軍時間長的老兵至今用的還是大刀,怎么可能把槍交給一個孩子呢?
那孩子也是倔。在張連長試圖用跑步前進的辦法也沒將孩子甩掉後,“老膠東”大叔的建議讓張連長答應把那個男孩留了下來。入夜時分,部隊回到營地休息時,“老膠東”得知了男孩的身世。原來,男孩名叫何遠山,打小跟爹在山林里學打獵。爹娘在鬼子的掃蕩中雙雙身亡後,何遠山的心裡只有一個念頭:打鬼子報仇!部隊接到新的命令,在老牛坡一帶阻擊敵人,掩護八路軍機關、醫院和山區民眾撤退。就在王團長趕過來看望進入大戰前準備的連隊時,何遠山為張連長不讓自己參戰而隨機關撤退和“老膠東”吵了起來。大戰在即,面對脾氣如此之倔的孩子,王團長的辦法是比槍法,打中了,參加阻擊;打不中,給自己當勤務兵。沒想到在王團長打過的槍眼處,何遠山雖端槍的姿勢不好看,瞄準還睜著兩隻眼睛,但子彈卻穿眼而過。

《狩獵者》 《狩獵者》

一個乳臭未乾的孩子能百步穿“孔”,說給誰誰也不會相信,可不久王團長就發現自己或許是錯了,因為何遠山不見了。在猛烈的炮火轟炸中,何遠山已經出現在一連的阻擊陣地。阻擊戰開始後,黑鴨鴨的一群鬼子一字排開向陣地撲來。激戰當前,經驗豐富的“老膠東”帶著十二個戰士摸到陣地翼側,準備利用樹林和山坡做掩護,襲擊鬼子。這一招雖然危險,但出奇不意、尤其是何遠山精準的槍法給鬼子指揮官的打擊,為阻擊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然而再隱蔽的襲擊也有被發現的時候,當“老膠東”帶領的小分隊被暴露並很快被鬼子包圍。危急關頭,“老膠東”把生的希望交給了何遠山,自己和鬼子同歸於盡。何遠山從大雨中醒來,帶著為爹娘和雨水中十三名八路軍戰士忠骨報仇的怒火出發了。從此以後,何遠山在與部隊失去聯繫的日子裡,用“老膠東”留下的槍和從泥水裡扒出的十八顆子彈,與鬼子鬥志鬥勇,百發百中、彈無虛發。

幕後製作

《狩獵者》 《狩獵者》

影片根據獨孤手網路小說《抗戰狙擊手》改編而成。《抗戰狙擊手》是風靡2006年網路的一部原創軍事小說,小說以其流暢的文筆、真實的故事、新穎的手法、鮮活的人物區別於過去其它的抗戰文學作品。影片選取其中一個故事,以“太行抗戰”為歷史背景,以“戰壕真實”為寫實手法,從一個普通抗日戰士的角度,再現了偉大抗日戰爭的慘烈與悲壯。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關於狙擊手的描寫和戰鬥場面的反映,很有一些《兵臨城下》中狙擊手“瓦西里·澤索夫”的味道。

影片看點

《狩獵者》 《狩獵者》

A.作為一部動作片,流暢緊湊的特點完全把握住了,靠的是畫面語言和衝擊力,對白相當簡練。
B.表演真實,人體中彈的反應,瞄準射擊,拉槍栓的動作,敵我突然近距離遭遇的心態,非常專業和真實。
C.注重細節,日軍官兵的眼神和軍事動作透出的老練專業,山子射擊前大拇指沾口水測風向,給影片增色不少。各類道具和煙火化妝也基本是一絲不苟。
D.畫面乾淨明亮,一掃國產電影似乎老用過期膠片的感覺。
E.情節有創新,影片明顯有瓦西里的影子,包括山子學習射擊的場景,幾乎是克隆,但影片又有突破,瞄準時要兩眼都睜,目的是要看到獵物周圍環境,更好的保護自己,非常令人信服,包括最後的一槍穿倆,非常精彩。
另外在狙擊戰術上,也突破了固有模式,過去所看狙擊手電影,包括目前美軍在伊拉克的實戰,,先從掩體頂出一個假目標以暴露對方目標都是經典戰術,但影片中,這個戰術不靈了,雙方都明白,都不上當,增加了對抗的精彩性。

影片評價

《狩獵者》《狩獵者》

作為一部電視電影,基於投資的限制,場面不是很宏大,子彈飛行的數字圖象也不如好萊塢,但故事的精彩和畫面的質量,拍攝手法上還是可圈可點的,尤其是導演的認真和誠意可以在影片中看出來,他沒有因為小成本的電影電影而粗製濫造,看的出國內的一些導演也在認真吸取好萊塢的優點,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這一點值得肯定。
有趣之一,雖然是固定的歷史背景,但卻不是以八路軍戰士為主體的。電影后半段基本脫離了八路軍的行為和戰術了,完完全全的個人英雄主義。在小山子的戰友犧牲後,他沒有去找隊伍卻獨自一個人去報仇,這不是戰士的行為。
有趣之二,戰爭場面的表現。雖然影片與《集結號》比相形見拙,但不乏創新之處。

具體表現在

1、爆炸效果,較之以往的戰爭作品,本片表現炮彈擊中地面產生的爆炸真實了很多,與《集結號》看齊。
2、槍火效果,多了在空氣中的彈痕效果,增加了武器的威力也更真實了。
3、日本鬼子再也不是一個個的笨蛋了,他們個個是訓練有素的軍人。並且講純正的日語(好多電視劇里的鬼子都說半調子中文)。
4、槍戰場面中採用了“晃鏡手法”,讓戰爭氣氛更濃。不懂“晃鏡手法”意思的人可去看看《集結號》。
5、細緻表現了單兵之間的作戰,以往的戰爭片喜歡錶現陣地戰、肉博戰以顯示我軍的勇氣,這部片卻用了國內鮮有的“阻擊戰”手法。

《狩獵者》《狩獵者》

有趣之三,從頭看到尾,驚奇發現這簡直就是中國版的《兵臨城下》嗎!那個少年小山子不就是蘇聯的神槍手瓦西里翻版啊!同樣是獵人的後代,同樣的學習打獵的畫面。 中國到現在為止專門表現抗日中阻擊手的作品恐怕還只有這部了。
這部由山東電影電視製作中心製作的電影,絕對稱得上是一部劃時代的抗日巨製。故事發生在民風彪悍的齊魯大地,一改往日一涉及抗日就臉譜化,就程式化的現象(電視劇方面《亮劍》也有一定體現),作出了真實,作出了激情!山子的出場,戰鬥的鏡頭,漂亮完美的狙擊戰,人的思想鬥爭,故事的結構,每一個方面都做到了這個資金條件下的極致。山子的冷靜而又充滿仇恨的眼神,狙擊場面的絲絲入扣,以及能在有限的條件下將戰爭場面做到投入肌膚般逼真,並且沒有虛假的吹捧一方(並沒有把八路軍描繪成完美無瑕,也並沒有把日本小鬼子搞得跟白痴一樣),這樣表現的才是真正的歷史真正的英雄,這用才能激發真正的民族熱情。沒有過多複雜的過於虛假的襯托,比如山子沒有那種某些電影中令人不解的崇高情緒(不是一心回隊伍,搞到地圖後也沒有)。故事在一次次精美絕倫的狙擊戰孤膽對敵中高潮迭起,讓人熱血沸騰,最後山子從土堆中頑強的站起以及黑幕後的一聲槍響,使整個電影深化出一個民族永不屈服有仇必報的精神!演員的表演都是可圈可點,而整個環境也絕對真實,讓人一眼便有大好河山的感覺。

主創人員

趙冬苓 趙冬苓

編劇:趙冬苓
主要作品:電視劇《孔繁森》 《至高榮譽》《愛情幫你辦》《倩女奇冤》《仗義執言》《天降大任》《非常警示》 《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21天》
電影《緊急救助》《激情辯護《鄭培民》《學費》
電視電影《法官老張軼事》《法官老張軼事之審牛記》《法官老張軼事之養老樹
記錄片《未被審判》
長篇小說《凱鏇門》《悠悠情結》《仗義執言》《21天》

導演:孔笙

主要攝像作品:《殺人街的故事》《情系滿洲里》《白眉大俠》 《孔繁森》《甘十九妹》《愛情幫您辦》《大海呼喚》 《軍嫂》 《紅十字方隊》《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阿里山的女兒》
主要導演作品:《民警程廣泉》《燃情四季》《警方 110》《一滴陽光》 《人鬼情緣》海上聖火》《吉隆坡的雨季》《媽媽》《同學,您好》《兩個人的一生》《家事》《好太陽》《前門樓子九丈九》《茶馬古道》《未來之訟》


演員陣容

王文杰王文杰----《狩獵者》主演(山子),

王文杰
王文杰,男,山東臨沂人,1988年出生,1997年到宋江武校,1999年入團
參加演出:
2000年《水滸少年》新疆啤酒節
2001年 中央兒童節晚會
2002年 (華東六省一市)演出
2003年 (中國節)赴韓國表演
2004年《水滸少年》第二部, 《七劍》, 《狩獵者》主演(山子), 《哆格哆劍童》,
第七界(大學生運動會)開幕式
2005年《接力追兇》
2006年 赴美(世界環境日)演出 , 《抗戰》
2007年《一夢十七年》,
2008年《武術之少年行》

靳東 靳東 


靳東 

姓名:靳東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76年12月22日
身高:1.83米
畢業院校:中央戲劇學院 表演系(音樂劇)99本科
籍貫:山東濟寧市金鄉縣
星座:摩羯座 血型:B型 
嗜好:唱歌、球類運動、駕駛

相關書籍

影片《狩獵者》改編自軍事題材小說《抗戰狙擊手》 ,作者:獨孤手。該小說被譽為“2006年第一網路原創軍事小說”。電影節選自小說的前幾章節!

作者簡介

獨孤手,男,生於70年代初。曾考入上海交通大學,大學三年級因病退學。病癒後進入社會謀生,從事市場行銷、市場分析行業。現為自由撰稿人。

內容提要

書以真實的歷史事件為背景,以“戰壕真實”為寫實手法,從一個普通抗戰士兵的視角,再現了偉大抗日戰爭的慘烈與悲壯。 小說主人公蕭劍揚,原本是東北獵人之後,自幼與獵槍為伴,練得一手精準的槍法。
“9·18”事變之後,他跟隨父親參加抗日義勇軍。義勇軍失敗之後,他流落進關內,參加了抗日部隊。
在淞滬會戰中,為了給慘死的連長復仇,他一個人潛入敵後,憑藉22發子彈,連續狙殺17名日本官兵,然後全身而退。 淞滬會戰結束,簫劍揚隨部隊參加了慘烈的南京保衛戰。
在南京的長江岸邊,簫劍揚目睹了日軍屠殺中國民眾的場景,被日本人的暴行極大地激怒了。他背上心愛的步槍,毅然返回南京城,決心用自己的子彈,為慘死的同胞復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