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2001年陳士爭版]

《牡丹亭》[2001年陳士爭版]

1999年由陳士爭導演並在美國林肯藝術中心上演的全本55出《牡丹亭》,著眼點不僅在崑曲,它是中國民俗的一個大展示。舞台上搭起亭台樓閣,亭台邊有魚池蓮葉,演員在亭子裡演戲,亭外是穿長衫的樂隊。

簡介

《牡丹亭》《牡丹亭》

導演陳士爭排演的《牡丹亭》世紀交接之際,美籍華裔導演陳士爭聯合上海崑劇團把沉睡200多年的全本《牡丹亭》搬上世界表演藝術的顛峰重鎮--紐約林肯藝術中心。此劇在美國引起轟動,主流媒體紛紛撰寫報導或劇評,讚譽有加。

平常的中國戲曲,就是一桌兩椅,放一張幕就看戲了,沒有任何的立體效果。陳士爭的《牡丹亭》做了一個中國劇場的環境,像在蘇州園林里演戲一樣,有最傳統的舞台,有魚池、金魚、鴛鴦、鳥語花香,把中國明代文人看戲的那種欣賞習慣,都轉換到這個環境下。陳士爭導演的《牡丹亭》,就是要表現這個傳統,讓觀眾"盡情地品味我刻意為他們營造的一種觀劇的氛圍,在深刻體會中國人演劇觀的同時,全方位地感受中國的傳統文化。"觀眾可以跟隨導演的鏡頭去欣賞離奇的故事、華美的辭藻、雜技;人手縫製的蘇繡戲服;台上的亭台流水,遠山飛泉,水池裡鴨子的靜臥、游戈、嘎叫、嘻鬧。

導演簡介

《牡丹亭》導演陳士爭《牡丹亭》導演陳士爭

1963年出生於湖南,1987年到美國開始從事舞台劇的演員、舞蹈編導和導演工作。陳士爭對早年的經歷談得很少。不過,翻看他的履歷,首先映入眼帘的必然是1999年,他將20小時的湯顯祖全本《牡丹亭》搬上美國林肯藝術中心,法國《世界報》曾將這一次演出評為“二十世紀最受矚目的文化盛事之一”。
“如果我只做《牡丹亭》那樣的劇目,今天我也不會坐在這裡接受你採訪。”對於舞台劇和電影,陳士爭沒有孰輕孰重的分配,“在做舞台劇和音樂劇的時候,我用了很多電視、電影的手法。其實,舞台劇和電影都是用畫面在講故事。對我來說,電影一直是很有魅力的事情。如果非要說兩者的不同,舞台劇是只講藝術的,但電影要講票房、市場。”
希望自己有更多的年輕觀眾,一直在美國發展的陳士爭很清楚“年輕觀眾是未來,所有美國的電影都是沖這個來的”。“音樂劇也可以有年輕觀眾,但那個畢竟是有門檻的,相對來說,電影會輕鬆很多。”
從舞台到大銀幕,陳士爭的第一部電影作品選擇了拍攝根據華裔留學生在美國校園開槍殺人事件的真實事件改編的《暗物質》。“盧剛(《暗物質》男主角)事件發生的時候,我也剛開始紐約大學的學習生活。很痛苦,語言不通,然後那個事件發生對我觸動很大。”陳士爭說,選擇這個嚴肅沉重的題材拍電影處女作,完全是因為“這個題材離我的生活很近”,“這段記憶很深刻,我一直覺得應該拍一部戲,表現中國對美國期待的沒有達到,美國對中國的期待沒有實現,雙方在了解上一直有問題。電影裡的那些人物,很多都是身邊朋友的真實經歷。”
兩部電影作品,風格迥然不同,陳士爭笑說,這樣才好:“我就是想讓觀眾摸不透我的風格。”至於下一步是繼續電影還是回歸舞台,陳士爭說會結合著來:“就像我說的,電影還是相對好玩的。那么我覺得舞台劇、音樂劇就像是英文鍵盤,在國外使用。電影就像是中文鍵盤。我回來中國,度假也是玩,拍電影也是一種‘玩’。”

評價

舞台設計布景不說,但就服裝來說就是國內所有演出中不能得見的。後來看花絮,裡面提到了服裝一塊就動用了400多人,而且所有的戲服都是在蘇州找的老手工藝人,完全手工製作,我看見鏡頭裡的阿婆戴著老花鏡在一上一下的走針的做著繡活兒。而這就是最讓人感動的,對細微末結的要求,這是一個藝術家對藝術的追求,也體現對文化的一種深層的認同和尊重。可能很多人想,不就是服裝上找蘇繡繡一下嗎,這有什麼了不起,這是沒什麼了不起,可是只有人家這樣做了,用了心,別人沒有。這就是差別。

很容易就能看出陳版<<牡丹亭>>里的對服裝是有想法的。在《遊園驚夢》這最出名的一折里。會看到杜麗娘身穿金黃色的戲服,周身繡滿紅色飛龍,在外袖口處是同樣紅色的雲海做飾,而垂出來的水袖則是在明黃色上繡以靛藍色牡丹花兩大朵。在舞台的燈光下,這一亮像真是金光燦燦,熠熠生輝。在配上杜麗娘手中的溜金面繁花摺扇,真是見到了中國富貴華麗之氣派。在這一處,顯然服裝突破了禁區。中國傳統服飾在繡品上是有很多講究的。比如龍這一圖案幾乎是不能隨便繡的,其是皇家專用。在戲中杜麗娘雖是千金小姐,也只不過是個太守的女兒,按今天的話來說,也就是一個省長的女兒。所以按傳統來說,她是不能著繡有龍圖案和金黃色顏色的服裝的。所以其他人排的<<牡丹亭>>里就從來沒有這樣穿出來過。而陳版在這裡就沒有走舊路比如穿滿身繁花的戲服,而是大膽的用了金黃色的緞面和飛龍出海的圖案,而且還在同一戲裡的別的場次也不同的用到龍這一圖案。我想一半是為了盡顯華貴,一半是為了迎合海外的觀眾,必竟作為鬼佬還是覺得有龍就是很中國的。無論為了什麼,它很好的表現了杜麗娘的出身尊貴,把中國式的富貴氣帶到了舞台上,讓所有人都眼前一亮。 

同樣,讓人不能忘了的服裝是同一摺子里的柳夢梅手持垂柳一枝上台時的戲服。整個服裝用了月白色的緞面,領口處的絛子邊和下擺都用嫩綠色繡出大片的花案。但是我沒有看清楚繡得是何花形,但這並不是重要。重要的是這一襲服裝在顏色上就把一文靜書生帶了出來。同女主角服裝的質地和色彩華麗相比,男主角的服裝以素美為主,兩個人相得益張,既表現了兩個人不同的出身背景,哄託了人物性格,又在舞台上展現出了中國文化的大氣,既有華麗繽紛,又有大氣素雅。

其它角色上的服裝也是可圈可點,很多的色彩上的運用都是很值得學習的,顏色艷麗但不怯,用色彩去說話去表達這齣戲做到了,很多顏色都是選用了很正的中國國畫用色,非常的典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