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金鋼》

《烈火金鋼》

《烈火金鋼》是一部以評書形式寫成的小說,描寫冀中人民的抗日鬥爭故事,展示了冀中軍民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從艱難走向勝利的光輝歷程,歌頌了英勇抗戰的傳奇式的英雄,宣揚了革命英雄主義和偉大的愛國主義思想,表現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偉大領導作用。小說中刻劃的主要人物,給讀者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在廣大青少年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顯示了較強的藝術生命力。

基本信息

簡介

《烈火金剛》《烈火金剛》

《烈火金鋼》是一部描寫冀中人民抗日鬥爭的長篇小說。故事講述了地裂山崩的“五·一”反“掃蕩”戰爭爆發時,日本侵略者向國民黨蔣介石加緊了政治誘降,回師後方集中兵力向冀中軍民進行了滅絕人性的大“掃蕩”.戰爭打得最緊張最激烈的時候,在滹沱河的下游橋頭鎮,發生了一次殘酷的阻擊戰鬥,跟主力部隊離散的八路軍排長史更新、肖飛、丁尚武等人,在冀中平原與敵後武工隊結合,組成了一支強有力的抗日武裝,向敵人展開神出鬼沒的襲擊戰、對抗戰,最後殲滅了侵略軍、偽軍,爭取了起義軍,並狠狠地懲罰了漢奸

作者簡介

劉流(1914-1977),原名劉其庚,河北省河間縣人。他1937 年參加革命,1938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革命隊伍中,他曾擔任晉察冀軍區第五支隊的偵察科長、軍區司令部的參謀等職務。還當過晉察冀軍政學校的區隊長、軍區政治部的軍事教官、軍區白求恩學校的軍事教員和政治教員、大隊長等。後來,他到晉察冀邊區的抗敵劇社任職,曾參加京劇《史可法》、《蘇州城》、《李自成》的改編工作。全國解放後,他到保定工作,先後擔任市文學藝術聯合會的秘書和創作部長、保定市文化館主任、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文藝處幹事等職。曾任《戲劇戰線》編輯部主任,從事文藝創作工作,寫過敘事詩、短篇小說、鼓詞和獨幕話劇。1958 年出版長篇小說《烈火金鋼》,受到讀者的歡迎和好評。1964 年,他又寫出長篇小說《紅芽》第一部,也受到好評。

主題模式

《烈火金剛》《烈火金剛》

武俠小說的主題模式

《烈火金剛》與傳統武俠小說之間有深厚的淵源。從唐宋傳奇到港台武俠作品,可從中發現五種主題模式:行俠、復仇、奪寶、伏魔、爭霸。在《烈火金剛》中,我們可以看到行俠、復仇、伏魔主題模式的影子。

武俠小說不可無俠。這裡的俠不僅指身懷奇功異術之能,而且還包括了助人為樂、公正、勇敢、誠實、足以信賴、慷慨等種種俠義精神。“行俠”可以說是小說主人公生存的目的。《烈火金剛》中的革命者田耕、齊英、史更新、丁尚武、孫定邦等等可謂是一批革命俠義之士。他們的革命目的是消滅日本鬼子和漢奸,讓所有老百姓平安、幸福地生活。他們憑藉智慧和勇氣,鋤強扶弱、伸張正義、保家衛國,與武俠小說之“俠” 擔當世運、拯救萬民的意願不謀而合。

“復仇”已成為武俠小說的基本主題模式。通常以主人公遭逢滅門之仇為起點,倖存的主人公從此走上漫漫的復仇之路。《烈火金剛》中也演繹著眾多復仇故事。在報仇的過程中,家仇上升為階級仇、民族恨。騎兵團班長丁尚武出生於貧苦人家,爹爹被地主吊起來活活打死,母親跳井自殺。隨後他又投奔叔叔、舅舅,可他們先後被日軍和偽軍所殺,他自己也因被懷疑是共產黨,遭受皮肉之苦。滿懷仇恨的他最終參加了革命,跟著黨來報家仇。但他沒有把報家仇當成他惟一的目的,而是想通過革命,剷除欺壓農民的地主,為天下所有像他這樣的兄弟姐妹報仇。小說中田大媽為掩護他的乾兒子--日本兵武男義雄慘死於日本人屠刀下,為此武男義雄改變以前固執的想法與八路軍並肩作戰,誓死抗日。偽軍小頭目刁世貴的新婚妻子不堪日本軍官侮辱而上吊自殺,他的體弱的父親也沉鬱而死,痞子習氣極濃的他當晚就想去找高鐵桿兒向日軍報仇。後來經過革命領導的說服,階級覺悟提高了,認識到日本鬼子十惡不赦的罪行,最終歸順於共產黨。首先他將困於地洞中的革命者放出,而後伺機帶領士兵倒戈而行,勇敢地與日軍戰鬥。

而伏魔的主題模式在《烈火金剛》中也有具體體現。武俠小說往往把人間的奸佞邪惡之徒象徵性地通過誇張的手段描繪成大魔頭,這些人殺人如麻,做盡各種壞事;但往往他們又武功高超,一般人難以降伏。而擔任主角的正義俠士終會歷盡磨難,練就絕世武功,從而將這些魔頭剷除。小說中日本侵略者豬頭小隊長、毛驢太君及偽軍高鐵桿兒之徒個個貌醜如怪,心比蛇毒,乃名副其實的大魔頭。他們殺人如麻,做盡各種壞事,為害全鎮百姓;可他們武器裝備精良,勢力強大,非短時間能被消滅。邪終不能壓正,他們最終被革命俠士和人民民眾所消滅。

結構和情節

《烈火金剛》《烈火金剛》

從《烈火金剛》來看,它擁有傳奇小說的許多結構特點:如“分章別回”結構安排,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的敘述方式,第三人稱全知全能敘事角度。小說共分三十回,每回回目都是兩句七言對仗。每回最後由“正是、可謂、看來、真箇是、有詩讚曰”等等這類詞引出兩句或四句詩結尾,總結該回。

文學史家曾說傳奇小說“情節離奇曲折,富有戲劇性。”這類小說往往大故事中套故事,一環扣一環。《烈火金剛》也有類似的情節特點。小說的主要故事情節是從一次反掃蕩結束寫起,八路軍排長史更新為掩護主力部隊轉移,身負重傷,被小李莊民眾解救,和區幹部齊英、村幹部孫定邦、八路軍班長丁尚武等人組成新的戰鬥集體。他們在戰鬥中漸漸成熟,團結和領導周圍村民,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一次次成功地抗擊了日本侵略者。在這個大故事中先後串起眾多驚心動魄的小故事:白手奪槍,史更新一人突圍;揮大刀丁尚武逞威,六人險截被抓婦女;三勇士潛入敵穴,眾婦女衝出囚牢;三路民兵戰沙灘,打得敵軍腿斷眼盲;生龍活虎埋伏兵,毀公路老百姓暴風卷土。這些精彩的小故事都可剪輯成為傳奇短篇。

而小說中肖飛買藥的一章最為精彩。書生模樣的肖飛隻身去戒備森嚴的敵軍腹地為史更新買藥療傷,在路上遇到漢奸何大拿父子。他憑機智反綁父子二人,奪取腳踏車及寫有“地頭蛇襲擊隊”字樣的新版特務證,順利進入敵占區;然後又裝作某醫院的工作人員批發買藥,因沒錢付款而遭追捕,隨即憑智勇過五關斬六將,衝出重圍。這種驚險,讀者也為之捏一把汗!這些傳奇情節曾讓多少當時剛剛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充滿著革命熱情和幻想,對傳奇英雄產生崇拜之情。

人物分配

《烈火金剛》《烈火金剛》

正統英雄人物

正統英雄人物是小說構建的樑柱,貫穿始終,其性格缺乏變化。如縣委書記田耕的沉著遠謀,女區長金月波的堅實勇敢,偵察員肖飛的俠義智勇,衛生員林麗的細心堅韌,從他們進入讀者第一眼便是如此。而小說中齊英是一個在戰鬥中成長的喜劇式的正統英雄。

喜劇英雄

喜劇英雄是讀者喜愛的類型。小說中塑造了丁尚武、李金魁等喜劇英雄形象。丁尚武有李逵式的魯莽、直爽、正義、可愛的性格。路遇史更新也不看明白差點置戰友於死地;當他發現辛辛苦苦背回來的女衛生員林麗居然是世仇地主何大拿的女兒時,立即大叫瞎了眼,伸手把刀抄在手裡要殺人。而在與另兩位戰友深入虎穴救出五十多名婦女的戰鬥中卻顯示出他謹慎的一面。

兩類英雄之間常常有矛盾和意見分歧,但始終是誠心合作的。小說中第七回寫到村支書孫正邦對民兵的偏見,認為民兵隊長李金魁雖是黨員,但脾氣倔強,其他民兵不是黨員,政治上不可靠,都不能委以重任。經過齊英的說服,他改正了這種偏見。第八回寫到黨員商量如何對付解文華和何大拿時,性急的李金魁眼瞪著猶豫不決的孫正邦,道:“怎么著?草雞了啊!”而他對齊英的搖頭極其厭煩,直衝齊英說:“你光搖頭算怎么著啊?你是俺們的主心骨,為什麼不拿主意呢?”明顯露出他對正統英雄的不滿。正統英雄和喜劇英雄一莊一諧的矛盾是演義小說中傳統內容。正是這種對立統一的矛盾使他們分別承擔著各自的功能。如同傳統演義小說中的主人公宋江、岳飛、楊六郎等正統英雄擔當著教化功能,而李逵、牛皋、程咬金擔當著娛樂功能。《烈火金剛》中的田耕、金月波和丁尚武、李金魁分別承擔著教化和娛樂功能,為主流階層和人民民眾所共享。

外敵角色

小說中豬頭小隊長、毛驢太君是典型的外敵角色,高鐵桿兒、何大拿父子屬小人角色。這兩類人相貌醜陋,無惡不作,雖有小聰明,但與英雄人物相比則蠢笨無能,常常是英雄人物的戲弄對象。日本鬼子由於害怕和邀功請賞的心理,虛報戰情,以至最後日本鬼子調動了一個日軍聯隊,一個偽警備大隊,偽治安軍的一個營、兩個騎兵中隊、兩個摩托小隊,配備了重機關槍、輕迫擊炮、放毒瓦斯的化學兵,還有兩輛小型的坦克車,封鎖小鎮。而真正在包圍中的只有身負重傷且赤手空拳的史更新一人。最後史更新憑機智和勇敢,單槍打開千軍陣,獨身衝破重兵圍,更顯外敵的愚蠢和可笑。日軍、偽軍兩類人物之間的合作是心懷鬼胎、相互利用。這種合作關係在小說第十回的“聽情報敵偽軍起糾紛”、第十四回的“逞淫凶敵偽小火併”中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示。

日軍、偽軍與革命英雄的正反矛盾是小說的主要故事情節,貫穿全篇。最終結果是正將反除盡,偽軍繳械,敵人的炮樓被燒、公路被毀。

中間人物

中間人物是英雄人物和敵人爭奪的對象,與另四類人物都有利害關係。小說中的解文華是不能不提到的一個中間人物。解文華,外號叫轉軸兒。他處世圓滑,人都說他有七十二個心眼兒,九十六個轉軸兒。如第十一回中描寫他隨漢奸何大拿和何志武搜查八路軍,結果何大拿發現地洞裡藏著的不是別人,正是何大拿的女兒,何家父子頓時傻眼了,這時漢奸高鐵桿兒在外邊問怎么回事,於是解老轉就用何大拿“中了啞巴番”來打掩護,把高鐵桿兒哄得將信將疑,使劍拔弩張的事態化險為夷。解文華的隨機應變可謂一舉兩得,一方面,他為何家父子和自己解了圍,而且也沒有得罪漢奸;另一方面,他也保護了地洞裡的八路軍和民眾。解文華這類中間人物遊刃於五行八作之間,他一邊跟何大拿來往,與漢奸高鐵桿兒、日軍有聯繫,在日軍控制的橋頭鎮有說話的資格;一邊又幫共產黨提供一些信息和幫助,有時是出於無奈,有時是出於未泯滅的良心。他的行蹤牽連著各種人物各個階層,使整部小說的結構更加縝密,情節更加連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