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處世一本通》

《為人處世一本通》

為人處事很重要,這一點已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問題是如何才能提高為人處世的水平,讓為人處世的能力,真正成為搭上人生順風車的助力。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為人處世是人生的必修課、一個人的成功需要很多因素,學歷、背景、機遇等等,其中尤其不能忽視的是為人處世的能力——
奉行什麼樣的做人準則,擁有什麼樣的社交圈子,說話辦事的能力如何,從一定程度上說,為人處世的水平,決定著一個人生活、工作、事業等諸多方面所能達到的高度。

內容簡介

不管你處於什麼樣的地位,無論你面對的是什麼人,都應該拿出一副低調的處世姿態。
以此為原則決定處事方式的取捨,可以避開許多不必要的人生障礙,人生的路會因此順暢許多。

目錄

第一章低調做人才是處世的高手
1.學會低頭就沒有過不去的橋
2.退有助於更好的進
3.學會隱忍一點最好
4.做個表面的弱者又有何妨
5.寬容忍讓是一種好習慣
6.凡事看開一點就不會自找麻煩
7.不要讓激動的情緒爆發
8.要明白人生的風險無處不在
9.虛榮者容易被人乘虛而入
第二章善交朋友比多交朋友更重要
1.交朋友要有所選擇
2.做人要懂得互助原理
3.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4.贈人以桃,回之以李
5.善於推銷自己
6.無傷大雅的弱點當露則露
7.交朋友要對準“多米諾骨牌”中的“突破點”
8.以建立友誼的態度化解冷遇
9.朋友交義不交財
10.不要把交朋友當做做生意
第三章先把人看壞才能跟人處好
1.認清不自私才會少受自私的傷害
2.“互相利用”沒有什麼不好
3.意識到笑臉背後可能藏著什麼
4.好心未必得到好報
5.並非人人都懂得感恩
6.平靜對待成功後遭受的無端攻擊
7.學會對待別人背後踢你一腳的惡行
8.知道怎樣對待別人的“卸磨殺驢”之舉
9.知道怎樣對待言不由衷的恭維
10.學會與不同類型的人周旋
第四章不要小瞧你所遇到的任何人
1.莫以相貌衡量人
2.要知道沒有人是傻瓜
3.不要看輕所謂的失敗者
4.愛占人便宜的人會吃大虧
5.雪中送炭者必有厚報
6.小瞧別人會讓你失去很多
7.不要輕視小人物的力量
8.看人時不要盯著別人的短處
第五章給人留面子自己才會有面子
1.給別人面子也會給自己留面子
2.用面子引導別人的思路
3.不要總是搶占表現的機會
4.儘量爭取共同贏面子的結果
5.死要面子活受罪
6.不要在人前揭他人的短
7.不要強迫別人認錯
8.責怪是捅破別人“面子”的尖刺
9.口下留情,以“禮”服人
10.讚美是給別人最大的面子
第六章說話能力決定處世水平
1.天天說話不一定就會說話
2.努力提高自己的“語商”
3.學會恰如其分地稱呼他人
4.追求最理想的說話效果
5.拒絕別人要注重委婉
6.“場面話”不是可有可無的
7.說話要分清對象
8.從對方得意的事情說起
9.日常交往少不了人情話
10.傾聽可以起到誇誇其談起不到的作用
11.用幽默拉近你和他人之間的距離
第七章不可忽略為人處世中的社交細節
1.用禮貌表現出良好的修養
2.一個笑容讓你的社交形象熠熠生輝
3.別讓小節毀了自己的形象
4.著裝裡面有學問
5.“吃”出你的體面
6.坐臥行止表現風雅
7.注意與人握手的禮節
8.第一次見面要會作介紹
9.敬煙奉茶要禮節到位
10.名片交換學問大
11.致意時要顯示出真誠的尊重
第八章建立和諧的同事關係是為人處世之道中的重要一環
1.維護和諧的同事關係是處世哲學的重要環節
2.工作中是同事,生活中是朋友
3.及時化解同事之間的小矛盾
4.別讓嫉妒心毀了同事關係
5.適當的距離有好處
6.幫助同事也要把握分寸
7.對同事間的應酬不能忽視
8.注意防範同事中的小人之輩
第九章進退適宜是與領導交往中必須把握的處世原則
1.以誠懇的態度面對領導的批評
2.珍惜上司的信任
3.不要做讓上司難堪的事
4.不要總是遇事往後靠
5.居功自傲是應對上司時的大忌
6.從容應對上司的指令
7.巧妙應對糊塗上司
8.別擅自替領導做主
9.關鍵時刻代領導“受過”
第十章不要踏進不該涉及的處世“雷區”
1.審視自己的同船之人
2.要學會用“擬態”和“保護色”
3.是非之中要多算計
4.防奸須先識奸
5.把打擊返還給對方
6.小心“朋友”的“軟刀子
7.嚴防被人“殺熟”
8.兜底只會讓自己受傷害
9.吃一塹、長一智,鑄造更堅實的處世盾牌
10.處處爭第一併不是良好的處世之道
第十一章保護好自己是處世之道的基本要求
1.與人相處要防患於未然
2.改變自己的“軟柿子”形象
3.在處世的防禦戰壕里一定要沉得住氣
4.用積極打退消極
5.挖掘並利用自己身上固有的力量
6.防“內患”是一門“長修課”
7.調控好心中的防禦塹壕
8.學會把秘密藏在心裡
9.防範流言最好的辦法是沉默
10.切忌交淺言深
11.學會話說三分以免陷入是非
第十二章有一點超然的心態便始終握有處世的主動權
1.名利之心不能太盛
2.活的從容就要看淡名利
3.學會忘卻讓你更快樂
4.鬆開手你會擁有更多
5.學會割捨才能享受更大的自由
6.工作要進得去出得來
7.尋找心靈與精神的支點
8.做工作與生活的雙重贏家
9.不做金錢的奴僕
10.以淡泊之心處世

精彩書摘

1學會低頭就沒有過不去的橋
有了一點成績就洋洋自得,自以為高不可攀,這樣的人注定要摔大跟頭。更多的人本來就在別人的屋檐下,也就更需要適時低頭。民間有一句俗語,叫“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就是說,人在力量不如別人的時候,不能不低頭退讓。這句話,可以說洞徹世事人情,非常有智慧。然而,仔細看這句話的後半句,我們會發現“不得不”一詞里隱含著太多的勉強和無奈,這是一種消極的、不情願的低頭,既然是勉強和不情願的,做起來就不免流露出不滿的情緒,這種不滿如果讓對方看到,很可能會影響你處世的效果。因而,我們要把這句俗語改成“人在屋檐下,一定要低頭”。把“不得不”改成“一定要”並不是在玩文字遊戲,而是要求權勢和力量不如對方的人要積極主動地低下頭來,變消極為積極,變不情願為心甘情願。
所謂的“屋檐”,通俗點說,就是別人的勢力範圍,也就是說,只要你在這勢力範圍之中,靠這勢力生存,那么你就在別人的屋檐下了。這屋檐有的很高,任何人都可抬頭站著,但這種屋檐不多,以人類容易排斥“非我族群”的天性來看,大部分的屋檐都是非常矮的!也就是說,進入別人的勢力範圍時,你會受到很多有意無意地排斥和限制,以及不知從何而來的欺壓,除非你強大到不用靠別人來過日子的程度。即使如此,你也不能保證一輩子都可以如此自由自在,不用在人屋檐下避避風雨。所以,在人屋檐下的心態就有必要調整了。
所以,只要是在別人的屋檐下,就“一定”要低下頭,不用別人來提醒,也不用撞到屋檐了才低頭。
“一定要低頭”,起碼有這樣幾個好處:你很主動地低下了頭,不致成為明顯的目標;不會因為頭抬得太高而把矮檐撞壞。要知道,不管撞壞撞不壞,你總要受傷的,儘管你的頭是“鐵”的,但老祖宗早就有“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古訓。不會因為脖子太酸,忍受不了而離開能夠躲風避雨的“屋檐”。離開不是不可以,但是必須考慮要去哪裡。要知道,一旦離開,再想回來就不那么容易了。在“屋檐”下待久了,就有可能成為屋內的一員,甚至還有可能把屋內人趕出來,自己當主人。
在歷史上,各種鬥爭極其複雜,忍受暫時的屈辱,低頭磨鍊自己的意志,尋找合適的機會,是一個欲成大事者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質。西漢時期的韓信忍胯下之辱正是這種“一定要低頭”的最好體現。因為他不低頭就把自己弄到和地痞無賴同等的地步;奮起還擊,鬧出人命吃官司不說,還很可能賠上一條小命。
另一種“一定要低頭”,屬於更高一個層次,就是有意識地主動消隱一個階段,借這一階段來了解各方面的情況,消除各方面的隱患,為將來的大舉行動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隋朝的時候,隋煬帝十分殘暴,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隋朝的許多官員也紛紛倒戈,轉向農民起義軍,因此,隋煬帝的疑心很重,對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唐國公李淵(即唐太祖)曾多次擔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處,有目的地結納當地的英雄豪傑,多方樹立恩德,因而聲望很高,許多人都來歸附。這樣,大家都替他擔心,怕他遭到隋煬帝的猜忌。正在這時,隋煬帝下詔讓李淵到行宮去晉見。李淵因病未能前往,隋煬帝很不高興,多少有點猜疑之心。當時,李淵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煬帝的妃子,隋煬帝向她問起李淵未來朝見的原因,王氏回答說是因為病了,隋煬帝又問道:“會死嗎?”
王氏把這訊息傳給了李淵,李淵更加謹慎起來,他知道隋煬帝對自己起疑心了,但過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低頭隱忍,等待時機。於是,他故意廣納賄賂,敗壞自己的名聲,整天沉湎於聲色犬馬之中,而且大肆張揚。隋煬帝聽到這些,果然放鬆了對他的警惕。試想,如果當初李淵不主動低頭,或者頭低得稍微有點勉強,很可能就被正猜疑他的隋煬帝楊廣除掉了,哪裡還會有後來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國的建立?
“一定要低頭”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與當時的環境有和諧的關係,把二者的摩擦降至最低;是為了保存自己的能量,以便走更長遠的路,更為了把不利的環境轉化成對自己有利的力量。這是一種柔軟,一種權變,更是最高明的生存智慧。
在人屋檐下是我們經常遇到的情況,它可能會以很多不同的方式出現,當你看到了“矮檐”,請不要“不得不”,而要告訴自己:“一定要低頭”!
2退有助於更好的進
面對矛盾,一般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用強去爭,但可能對方比你還強,你用強人亦用強,結果就不那么妙了。實際上,在聰明人看來,低頭不單是緩和矛盾,也能化解矛盾;而爭只有在極端的情況下才能解決矛盾,在多數情況下只能是激化矛盾。在很多事情上,頭低一些,退讓一步,不但自己過得去,別人也過得去了,產生矛盾的基礎不復存在,矛盾自然就化解了。彼此能夠相安,離禍端就遠了。
明朝年間,在江蘇常州地方,有一位姓尤的老翁開了個當鋪,有好多年了,生意一直不錯。某年年關將近,有一天尤翁忽然聽見鋪堂人聲嘈雜,走出來一看,原來是站櫃檯的夥計同一個鄰居吵了起來。夥計對尤翁說:“這人前些時典當了些東西,今天空手來取典當之物,不給就破口大罵,一點道理都不講。”那人見了尤翁,仍然罵罵咧咧,不認情面。尤翁卻笑臉相迎,好言好語地對他說:“我曉得你的意思,不過是為了度過年關。街坊鄰居,區區小事,還用得著爭吵嗎?”於是叫夥計找出他典當的東西,共有四五件。尤翁指著棉襖說:“這是過冬不可少的衣服。”又指著長袍說:“這件給你拜年用。其他東西現在不急用,不如暫放這裡,棉襖、長袍先拿回去穿吧!”
那人拿了兩件衣服,一聲不響地走了。當天夜裡,他竟突然死在另一人家裡。為此,死者的親屬同那人打了一年多官司,害得那人花了不少冤枉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