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齊心耦意》

齊心耦意①,下九②同嬉戲。 “兩翅蟬雲梳未起,一十二三年紀。 “春愁不上眉山,日長慵倚雕欄。

作品原文

清平樂·齊心耦意齊心耦意①,下九②同嬉戲。兩翅蟬雲③梳未起,一十二三年紀。春愁④不上眉山⑤,日長慵倚雕欄⑥。走近薔薇架底,生擒蝴蝶花間。

作品注釋

①齊心耦意:即齊心合意。

②下九:為每月的農曆十九日,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初七及十九,嬉戲莫相忘。”

③蟬云:即蟬鬢,古時女子的一種髮型。

④春愁:春日的愁緒。

⑤眉山:形容女子眉如遠山。

⑥雕欄:雕花彩飾的欄桿;華美的欄桿。

作品賞析

“齊心耦意,下九同嬉戲。”齊心耦意即齊心合意。看那字面,“耦”者,“耒”與“禺”的組合。“耒”為耕地的工具,“禺”在古代與“偶”相通,“耒”、“禺”相併,合成一個新字,表達的是二人同耕。再引申開來,這“耦”便有了配合默契之意。“下九”,是為每月的農曆十九日。與之相應,古人將每月的二十九日稱為上九,每月的初九日稱為中九,而下九還是個節日,相當於古代的“三八節”,卻不僅限每年的三八那天,而是逢月十九皆是。當然這個節日不象“三八節”那樣正式,也並無官方文獻證實其由來。它最早出現於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初七及十九,嬉戲莫相忘。”千餘年後,元人伊世珍在其《琅嬛記》中曾引摘宋無名氏《采蘭雜誌》的記載:“每月下九,置酒為婦女之歡,名曰陽會……故女子於是夜為藏鉤諸戲,以待月明,至有忘寐而達曙者。”對於“下九”有了一個更為明確的定義。文中所載“藏鉤”者,只是“下九嬉戲”的一種。在下九那天,有痛於深閨乏味的女兒們肯定還有更多的玩法。

“兩翅蟬雲梳未起,一十二三年紀。”詞人之意,明顯不在嬉戲的內容,而在於嬉戲之人,那許多女兒中的一個。那年的她,只有十一、二歲,是下九嬉戲的主角,也是他心靈的主角。一頭烏濃黑亮的頭髮,在她的肩背上歡跳不停。有她的地方,就有光源,有她的地方,就有歡喜。一抹生動的微笑飛上了他的嘴角,活潑可愛的她,對於過早失去了童年與少年的他,對於過早感受生活重擔、步入成人行列的他,真如一泓清泉般有著飲之忘憂的奇效。微笑之中,他似已見到她長大後的模樣。“蟬雲”即蟬鬢,相傳為三國時魏文帝宮人莫瓊樹所制,縹緲有若蟬翼。溫庭筠在《菩薩蠻》中曾云:“春夢正關情,鏡中蟬鬢輕。”兩翅蟬雲,這是多么美麗的髮型,多么動人的妝扮。但她到底只是一個小小的姑娘,用蘇東坡的話來說,是“道字嬌訛苦未成,未應春閣夢多情。”是“彩索身輕長趁燕,紅重睡重不聞鶯”。

“春愁不上眉山,日長慵倚雕欄。”“眉山”是她漸漸秀潤起來的眉,象兩脈青山欲語未語。“春愁”是詞人時明時暗的期願,如片片輕雲籠不上你的眉心。玩累了的小姑娘,不勝慵倦地獨倚雕欄,顯出從未有過的靜,靜得令人生出甜蜜的憂愁。 

“走近薔薇架底,生擒蝴蝶花間。”十一、二歲的小姑娘,又怎能懂得詞人的心思與憂愁呢?由靜而動,只在俄頃之間。她放開雕欄,放輕腳步走近芬芳瀰漫的薔薇架底,閉緊雙眼,合掌一撲。可憐花間的一隻蝴蝶,有如詞人之心,被她牢牢捉住。來不及掙扎,來不及逃逸。

作者簡介

朱彝尊(1629~1709),字錫鬯,號竹垞,浙江秀水(今嘉興)人,清代官吏、學者、文學家。1679年(康熙十八年)應博學鴻詞科,授檢討,與修《明史》,對體例多所建議,學問兼工詩、文、詞、經學考據,有《曝書亭集》、《經義考》、《日下舊聞》、《明詩綜》、《詞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