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圓疑》

《深海圓疑》

攝於1998年的美國影片《深海圓疑》(Sphere ,又譯作《地動天驚》或《球體》)集恐怖、懸疑、科幻、倫理於一體,將人類對宇宙未知領域甚或人類本身深不可猜的域間的探索表達得淋漓盡致。奧斯卡影帝達斯汀•霍夫曼等人的精彩表演,使人們對這部影片有了更多說不清的微妙感受。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深海圓疑》深海圓疑

故事起源於一位心理學家諾曼詹森為了贏得三萬五千美元的酬勞,捏造了一篇震撼美國政府的研究報告,主題為《未知的生命型態》,探討人類與外星生物接觸的可行性。在報告中,諾曼將他所認識的好友,包括邏輯數學家哈利亞當、天文物理學家泰德菲爾汀、生物學家貝絲哈本等人全寫進去了,而這些人都潛藏著不為人知的否定意識:諾曼從小害怕水母海蛇;哈利討厭烏賊;貝絲有自殺傾向……

諾曼的報告發表之後,美國太空總署在深海一千尺處發現一艘太空船,他們懷疑是外星人的遺物,因此將這篇報告裡的學術界菁英全都找來,攜手進行一項深海探險計畫,並由美國海軍上校哈樂得巴恩帶領數位工作人員,一起深入海底基地探險。

不久,他們在海底發現了一顆巨大的金球,它沒有任何入口,卻似乎具有生命。後來證實只要看過這顆金球的人,他們心中的感覺和想法都會馬上實現。在探險過程中,那些學者都曾看過金球,但他們因不知道自己已具有心想事成的超能力,所以被彼此無意識中浮現的否定想法互相傷害。在一連串的意外事故發生之後,除了哈利、諾曼及貝絲三人外,其餘的學者及工作人員都喪生了。

首先是諾曼因從小害怕水母,當他看到一位女性工作人員費琪進入水中之後,心生恐懼,不知不覺中用他的恐懼意念創造出水母而殺死了她。再來是哈利因為看了一本《深海大海怪》的書,引發他潛藏害怕烏賊的心理,當他在睡夢中,他的意念產生了一隻巨大的烏賊,攻擊他們的海底基地,整個太空船艙因而受損。另外貝絲也因為有自殺傾向,進而引發爆炸裝置的定時引爆設定。這一切潛藏在他們內心深處的否定意念,造成整個探險計畫失敗和許多人命損失。最後因為引爆裝置已經設定了,他們三人不得不馬上搭乘救生潛艇逃生,經過一番肯定與否定意念的交戰後,他們終於回到了地面。

《深海圓疑》《深海圓疑》

回到地面上後,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調查人員可能的問話。這趟深海探險活動,失去了許多人命,毀損了海底基地上億美元的設備,誰會相信他們有如神話般的經歷:一千尺的深海中竟然會有殺人水母、烏賊和海蛇?更沒有人會相信那顆賜給他們超能力的大金球。整個海底基地蕩然無存,其他人都死了,為什麼只有他們三人沒死?

他們三人雖然都還有超能力,但也很害怕一覺醒來,惡夢中的怪物真的就出現在他們的床邊,他們到底該怎么辦?而且金球如果落入壞人手中,後果更是不堪構想!然而誰是壞人?他們覺得自己就是!他們認為:我們已經是學術界的菁英,平常都是奉公守法的好公民,但是一旦擁有魔力後,卻會用卑劣、扭曲、仇恨等狂亂無比的想法互相殘害。最後他們共同的結論是:能擁有心想事成的超能力固然不同凡響,可是我們的起心動念並沒有為整體人類的利益著想,因此我們根本不夠資格擁有人類史上這個最大的禮物!他們一致同意遺忘金球、超能力及一些相關事物。

這顆奇妙的大金球,本來應該可以大大地造福人類,然而卻因為人類的否定意念反而釀成大災難!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和修行也有直接的關聯,因為我們修行以後也會逐漸具有這種超能力,所以我們不論處在何種情況下,都要隨時訓練自己保持肯定的思想,才不會發生像影片中的情況,也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準備好接受上帝送給我們的任何禮物而套用得宜;反之,不論上帝賜給我們多少福報,我們也無法消受。

美國政府在南太平洋1000尺的海底,發現一艘已有300年歷史的神秘太空船,於是一組頂尖的科學小組受徵召前往當地調查,包括了心理學家諾曼古德曼(達斯汀霍夫曼飾,“桃色風雲搖擺狗”)、生物化學家貝絲哈波琳(莎朗史東飾,“驚世第六感”)、以及數學家哈瑞亞當斯(山繆傑克森飾,“星際大戰首部曲”)。科學小組利用高科技的實驗艇,深入海底進行探測,他們進入太空船後,發現了一個“2048年美國製造”的字樣,證明了這是一艘未來的太空船,曾經歷時空旅行來到此地,船內部有一個巨大而怪異的球狀體,當他們先後進入這球狀體後,人人都產生了詭異的反應與幻象。此時,一個不明海底生物開始攻擊實驗艇,使小組與地面失去聯絡,接二連三的驚駭亂象開始發生……

影片看點

《深海圓疑》《深海圓疑》

這是一部以心理學背景為主,外推而成的科幻電影,恐怖的賣點在於人類和自然打交道中自身建立的恐懼對象。殘殺源於猜忌和夢想。

自然殺手——片中的科學考察小組雖然每個都學識淵博,但只要是社會人,都會在其自身的成長史中對經歷過的事物有自我的看法,這種看法包括了對事物給自己帶來的傷害而形成的恐懼,麻煩的是,這種意識埋伏在我們自身中而未必能被看到或者極少外顯於平日的行為表現,作為意識形態的深層恐懼,需要在足夠壓力下才能形成症狀表現,出現幻覺,導致精神分裂。科學小組需要進入1000英尺下的海水中對可能是外太空遺物的船隻進行考察,海水不再是文學家眼中的海水,其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潛在殺手,海底對人的客觀影響、壓力、空氣成分、食物等等賴以生存的條件時刻都在危險中,海水的平靜和海洋生物的美麗不過是一道絢麗的遮掩。

當夢成為現實——可怕的不僅僅是海洋本身,在太空船中的巨大球形物體成為考察組踏入死亡線的真正開始,完美的球形因為完美本身就是最強有力的吸引和信息,膽顫的是一旦進進球體人的無意識便開始由蠢蠢欲動變身夢想成真,進入過球體的人一旦害怕什麼或者想像什麼現實就會呈現什麼,誰都成為了恐懼的源點,誰都是最可怕的殺手。比死亡更無奈的便是自己就是死亡的導致者,不斷的帶來災害並且渾然不知。

幕後花絮

《深海圓疑》劇照《深海圓疑》劇照

花絮:
片中的一些對白是即興發揮的。
搖滾樂隊Linkin Park的DJ約瑟夫·哈恩(Joseph Hahn)設計了片中的海蛇。
影片結尾不得不重拍,因為試映會上的觀眾都不相信影片人物不經歷數周的減壓能倖存下來。
太空船內的一個箱子上寫著“Basura”,是西班牙語的“垃圾”。
水母進攻的場景是由木偶、電腦圖形和真實水母的圖像合成的,真實水母的圖像被調快了3-5倍,以顯示出其兇猛性。
安德烈·布拉格(Andre Braugher)曾是扮演哈里的最初人選。

精彩對白:
Harry:Are you a religious man, Norman?
哈里:你信奉宗教嗎,諾爾曼?
Norman Goodman:Atheist, but I'm flexible.
諾爾曼:我是無神論者,但我很脆弱。

穿幫鏡頭:
在浴室中攻擊諾爾曼的不是海蛇,而是毫無威脅的盲鰻。

影片評論

《深海圓疑》《深海圓疑》

《深海圓疑》絕對是一部值得在美學上濃墨重彩一番的優秀影片,除了它的特技藝術(如球體空間展示、透明水母群的遊動等,下詳)之外,影片真正的美學意味在於它的“隱喻”藝術:人類在探索未知領域時,雖充滿著艱辛、恐懼和不可避免的悲劇性災難,但這都是人所共知的,不足為奇。真正令人們不曾或不願想到的是,其間的諸多悲劇因素恰恰源自人類自身。在影片的後半部,當剩下的三名探險隊員千方百計去尋找災難之源時,他們竟驚異地發現,原來他們自身的恐懼和焦慮,以及由他們自身的恐懼和焦慮而產生的迷狂與夢幻竟是置人於死地的根源所在。雖然影片以神秘的球體來遮掩人性的醜惡,但給人的感覺是,這只不過是一具言說人性弱點的“魔殼”。

《深海圓疑》另一值得稱讚的地方自然是它的電影特技,它更傾向於魏茨曼所說的“第二種傳統”:水下居住艙、宇宙飛船、神秘球體、透明水母群等,都拓展了我們閱讀原著時的想像。譬如,當女潛水員弗萊切爾去水下居住艙外捕捉龍蝦時,周圍突然冒出了大量晶瑩剔透的水母群,那是一種看上去如同透明的絲絹一般的軟體動物,它們在海水中螢光閃爍,搖曳生姿,令人嘆為觀止。然而,它們美麗的外表下卻隱藏著兇殘的本性,就如同某些人類一樣,這或許就是導演的一種“隱喻”藝術。最終,這些美麗的凶物,似乎受到了某種暗示或指令,迅速向潛水員猛撲過去,它們甚至用觸角撕開了海員的潛水服,奪取了海員的生命……據稱,這些令人驚異的場面,在拍攝時採用了電腦合成與模型實拍相結合的辦法,即用透明的塑膠和發光光纖製作了可以亂真的水母,再用電腦在銀幕上虛擬出大小不同、成千上萬的水母組群。可以說,《深海圓疑》和同時期的任何一部科幻片相比,在特技處理的科技含量和藝術水平方面都不遜色,這使她真正成為一部魏茨曼所說的“時代的藝術”。

任何電影特技都服務於它的思想——電影家的生存況味、精神境界和人生理想。《深海圓疑》也不例外,它的每一個特技鏡頭,就像一顆顆鑲嵌在人性磁場上的光珠,熠熠閃爍出人性靈光的立體層面,通過對它的觀賞,我們會獲得諸多的人生啟迪。我的意思是說,《深海圓疑》在特技上的成功,並不僅僅限於它的高科技含量,更在於它的不惟為特技而特技的藝術意味。可以說,《深海圓疑》的每一個特技鏡頭,都是導演貝瑞•李文森(Barry Levinson)關涉人性的嘗試。譬如弗萊切爾在水下居住艙外遇到水母群時,它還以為那是些友好而美麗的海蟄,通過她的獨白,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她由喜到悲的心理變化,也可以看出導演安排這場特技的用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