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神號》

《海神號》

《海神號》是一部結合了《鐵達尼號》的翻船事故和《完美風暴》的特技效果的災難片,由執導過《空軍一號》、《特洛伊》和《完美風暴》的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執導,是繼《後天》之後的又一部災難大片。

基本信息

簡介

《海神號》 海報《海神號》 海報

同樣是以號稱永不沉沒的超級大船為背景,《海神號》與地球人都知道的《鐵達尼號》相比較的命運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比起鐵達尼號上發生的悲壯的愛情故事,海神號上的故事更為大氣,這部電影探討的話題可以用“成長”來概括,主演艾米•羅森說她在這部電影中的任務就是“從一個毫無主見的小女生迅速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成熟女人”,在片中,艾米飾演的珍妮弗一直視父親為權威,“剛開始是個連尋找真愛都沒勇氣的女孩”,雖然與風度翩翩的小伙子相愛,但是卻一直不敢告訴嚴肅的父親,在經歷了一系列危險之後,她成長為獨立自主的女人。

沃爾夫岡為這個著名翻船場景選擇的拍攝場地,是華納兄弟公司位於加州的伯班克工作室,主角們在這裡歷經了海底逃亡的重重危機。在巨大的蓄水池中採用高壓水槍的傳統方式,表現出海水將舷窗壓爆的驚險瞬間。在導演的嚴格要求下,六位主演大多數危險橋段都需親身上陣,拍攝中經常出現演員掛彩事件。為了達到堪稱完美的視覺效果,沃爾夫岡不僅在拍攝過程中精益求精,還說服華納公司,將影片一併製作成IMAX的格式,使之成為暑期檔惟一一部真人IMAX影片。
的確,電腦特效技術的迅猛發展,直接導致好萊塢電影的工業化生產提速,為了讓創意跟上拍片的速度,大導們紛紛扎進電影公司的片庫,把腦筋動在經典老片上。依靠先進的電腦特效,好萊塢的名導們自認有能力讓老電影煥發不一樣的光彩。去年,史匹柏《世界大戰》彼得·傑克遜《金剛》就為此樹立了好榜樣。在兩部大師大作以及票房佳績的刺激下,2006年好萊塢依舊縱容翻拍片大行其道。而堅毅的德國人卻不完全這樣的觀點:沃爾夫岡不認為自己要像彼得·傑克遜拍《金剛》那樣照搬原作,他的翻拍不過是代用創意,劇情和角色都經過了重新的設定和創作。

劇情梗概

《海神號》《海神號》海報

聖誕前夜,一艘豪華的遠洋遊輪載著歡樂的遊客們緩慢地航行在北大西洋“平靜”的海面上。在船上巨大而豪華的禮堂大廳里,一場奢華的新年酒會正在進行著。達官顯貴、社會名流們正在觥籌交錯中享受著燈火輝煌氣氛,一些人更是陶醉於絢爛的舞池中肆意狂歡。當巨輪上的人們在茫茫的大洋之上盡情的歡歌笑語時,深不可測的洋底卻發生了劇烈的地殼運動,從而引發了一場空前的海嘯,先前略顯平靜的海面上陡然掀起一道洶湧的巨浪。高聳的巨浪如野獸般在海上咆哮,並迅速從側面撲向毫無準備的“海神號”。
瞬間,“海神”號被高達90英尺的巨浪壓倒,底朝天傾覆在海面之上。無數乘客在毫無預兆的磨難中丟了性命,一些僥倖沒有被巨浪奪去性命的人一時間驚惶失措、亂作一團。“冷靜”的船長一聲令下:倖存的乘客不得亂跑,在原地等待求援。話音剛落,這位船長竟然轉身離開,獨自逃命去了。

在輪船的娛樂場裡正享受博彩之趣的職業賭徒約翰·迪蘭(喬什·盧卡斯)在遭受突如其來的災難之後,不願坐以待斃,獨自勇敢地去尋找逃生的出路。在逃生途中遭遇一位與女兒失散的父親羅伯特·萊姆希(科特·拉塞爾),順道幫助他找到了女兒珍妮佛(艾米·羅素)以及她的男友克里斯蒂安(邁克·沃格)。為逃離險境,四人同心合力在迷宮般的船艙中尋找求生的通道。路上,他們救下一位單身母親(傑辛達·巴萊特)和她聰明的兒子科納(吉米·本奈特)以及更多需要援助的人……然而,兇殘的大海依然在肆虐,洶湧的海水不斷在湧入船艙,為了生存,眾人只得和時間在死神面前賽跑……

幕後製作

《海神號》劇照《海神號》劇照

拍攝動機

2005年,史匹柏的《世界大戰》和彼得·傑克遜的《金剛》為翻拍片樹立了榜樣,2006年,新一輪翻拍片的序幕由華納公司耗資1.5億美元打造的《海神號》的起航掀開,希望藉此終結曾經風光而今幾近末路的好萊塢災難片的低迷狀態。
好萊塢電影工業化生產的提速得益於電腦特效技術的迅猛發展,但電影創意卻遠落後於拍片速度,為此,大導們打起了經典老片的主意,試圖在電腦特效的幫助下在老電影精髓的核心裹上一層華麗的外衣,以此大賣一把。1972年的經典災難片《海神號遇難記》是好萊塢和影迷心目中的災難片之冠,全明星陣容、驚險的情節、先進的視覺效果使之輕鬆成為史上最賣座電影之一,並由此掀起災難片狂潮,使災難片變成百試百靈的票房妙藥。“這真是個絕妙的點子”,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坦率地說道,“在電腦特效的幫助下,我們可以將它變成一部經典大片。”34年後“重出江湖”的新版《海神號》相較於72年版的《海神號歷險記》無疑具有更為刺激的視覺效果。當年的《海神號遇難記》以在大銀幕上真實呈現出遊輪沉入海底後的翻覆場景而著稱,而新版《海神號》展現的則不僅是示範性的沉船,它採用大量計算機特技,製造出沉船、漏水、火災、爆炸等災難性大場面,將災難的全過程一一呈現。為求儘早鎖定觀眾情緒,《海神號》開場後10分鐘後即進入緊張的翻船情節,並減少不必要的對白,以實際行動抓人眼球。
但彼德森又再三強調,新片絕不是對老片的簡單複製,除借鑑老版中豪華郵輪遭遇大浪襲擊傾覆的情節外,劇情和角色都經過了重新設定。“在本片中我們將會為影片注入儘可能真實的災難場面和各種災難元素,旨在通過災難逆境反映出人性的真實一面,包括醜惡和偉大的一面。”彼德森如是說。至於愛情,則不過是增加戲劇衝突的手段之一,不會像《鐵達尼號》中的愛情那般盪氣迴腸。

關於影片

三十四年前,當時還初露鋒芒的吉恩·哈克曼主演的《海神號遇險記》,在當時便引起了轟動效應,絲毫不遜於“壓倒一片”的《鐵達尼號》,這部經典海難片不僅是年度票房亞軍,收入僅次於《教父》,更同時獲得奧斯卡八項提名,並最終捧回最佳原創歌曲和最佳視覺效果兩座小金人。最難能可貴的是,在特效技術並不發達的七十年代,《海神號遇險記》以其異常逼真的場景設計,為災難片這一類型的電影,樹立了全新的榜樣。在如今翻拍成的好萊塢,在故紙堆中尋找金礦已經是慣用的伎倆,精於算計的華納兄弟,今年便要憑兩部經典影片,在暑期檔重拳出擊:一部是延續常青系列的《超人歸來》,另一部便是這艘再現海難經典的《海神號》。華納選擇在是年五月讓這艘豪華油輪再次起航,的確是審時度勢後的明智選擇:近年來超級英雄在銀幕上橫行肆虐,而好萊塢曾經最拿手的災難題材電影,卻是幾近末路。還好在兩年前,一部把地球幾乎要凍僵的《末日浩劫/後天》,將災難類型片又重新塞進了人們的眼球。並且,《末日浩劫/後天》當年極為豐厚的票房,也充分證明只要理念夠新、視效夠炫,災難片依然為廣大影迷同誌喜見。因此在整體蕭條的情況下,多年後再度出海的《海神號》,選擇此時橫空出世,可謂占盡天時。
為了能使新版《海神號》在強手雲集的票房榜上掀起“完美風暴”,華納此番特意請來了有“海神”之稱的海難專業戶德國人沃爾夫岡·彼得森為新船掌舵。眾所周知,沃爾夫岡在好萊塢憑拍海難片起家,《從海底出擊》和《完美風暴》兩部作品大獲全勝,也讓他成功躋身A級導演之列,如今“海神”三度發威,再戰巨浪之餘,還將原作中的劇情全盤推翻,悉心設計了更具戲劇張力的橋段,讓人不由對這位新船長萬分期待,對於又想懷舊,又不願放棄現代視效的影迷來說,《海神號》的確是今年暑期檔中一舉兩得的不二選擇。

沃爾夫岡•彼得森再當海上霸主

沃爾夫岡•彼得森生於德國,但成就他的卻是好萊塢。雖然這位柏林電影電視學院的高才生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憑藉《潛艇風暴》《防火牆》這部戰爭片揚威德國。但真正確立他大導演地位並為觀眾熟知的是他在好萊塢拍攝的一系列災難大片,當中包括哈里森•福特主演的《空軍一號》還有日後席捲全球的《完美風暴》。在《特洛伊》完了一通“人海戰術”之後,沃爾夫岡把目光重新移向自己熟悉的海難題材《海神號》。1972年成就了兩部電影,第一部是譽滿全球的《教父》,而第二部就是《海神號》,當年《海神號》在票房和口碑上都與《教父》有得拼。沃爾夫岡此次重拍這部經典海難片明顯懷有很強的野心,在接受採訪時他曾透露自己的《海神號》比起老版的更有看頭,他推翻了老版《海神號》的故事,僅僅藉助這艘巨船探討沃爾夫岡式的論題:面對死亡每個人會有怎樣的改變。
在探討“成長”的同時,沃爾夫岡的電影絕對不會忽略視覺效果這塊。這位拍海難電影的老手造出一艘巨大的“海神號”模型,在他曾經拍過《完美風暴》的巨型水池中完成了“海神號”被“百米巨浪”掀翻的戲份。除次之外,對於片中的各種驚險場景(如被高壓水柱沖飛,在兩個升降梯間架木板走獨木橋等)沃爾夫岡都要求演員親身上陣,儘量做到“真槍實彈”的效果,整得演員叫苦連天,主演喬什•盧卡斯為此還數度掛彩。
除了花盡心思的拍攝外,沃爾夫岡在為該片的後期製作上也發揚了德國人一絲不苟的精神,他和剪輯師甚至創造出一套新的剪輯系統,剪輯師所剪輯的每個畫面都會顯示在大銀幕上,沃爾夫岡可以即時看到效果並做出修改。如此大動干戈,沃爾夫岡唯一的目的就是讓效果“遠超《完美風暴》”,鞏固自己“海上霸主”的地位。
還說服華納公司,將影片一併製作成IMAX的格式,使之成為暑期檔惟一一部真人IMAX影片。的確,電腦特效技術的迅猛發展,直接導致好萊塢電影的工業化生產提速,為了讓創意跟上拍片的速度,大導們紛紛扎進電影公司的片庫,把腦筋動在經典老片上。依靠先進的電腦特效,好萊塢的名導們自認有能力讓老電影煥發不一樣的光彩。去年,史匹柏的《世界大戰》和彼得·傑克遜的《金剛》就為此樹立了好榜樣。在兩部大師大作以及票房佳績的刺激下,2006年好萊塢依舊縱容翻拍片大行其道。而堅毅的德國人卻不完全這樣的觀點:沃爾夫岡不認為自己要像彼得·傑克遜拍《金剛》那樣照搬原作,他的翻拍不過是代用創意,劇情和角色都經過了重新的設定和創作。

《海神號》劇照《海神號》劇照

演員

明星
演員陣容上,《海神號》遜色於由金·哈克曼謝利·溫特斯出演的舊版經典,用彼德森的話來說是:“我們的演員沒有超級明星,是像你我一樣的普通人。”以《美麗心靈》而獲得SAG Award提名的喬什·盧卡斯飾演帶頭逃離地獄的賭徒,經常需要游泳救人;另一關鍵人物前紐約市長拉姆齊則由在《烈火雄心》、《絕地危機》中的硬漢形象而深入人心的庫特·拉塞爾飾演,這次他不僅要引領眾人逃生,還要尋找其失蹤的女兒珍妮弗;珍妮弗一角則由憑藉《明日之後》《歌劇院魅影》而被喻為好萊塢最有前途玉女新星的艾米·羅森飾演,雖不像《鐵達尼號》中的凱特·溫絲萊特露點演出,但穿著低胸晚裝走來走去也挺養眼。而老牌奧斯卡影帝理察·德萊弗斯也在電影中飾演一位老同性戀。
 
臨時演員
為製造最大規模的海難場面——按照劇本的構思,輪船傾覆時僅死在舞廳中的人就有200人——劇組每天都要動用200名以上的臨時演員。為配合拍攝,這些臨時演員不得不每天在水中連續泡上六七個小時。為防止裝扮脫落,臨時演員化的都是防水妝,但他們的角色僅僅是屍體!
現場
《海神號》的大部分場景在包括著名的“16號片廠”在內的五大片廠拍攝,該片廠是全球最大的容水量片廠,其立體面積為95尺×10尺×22尺,可容130萬加侖水。《海神號》的主要場景之一——被翻轉的大舞廳即在此處搭建及拍攝,這個5層高(720尺)的舞廳由100個工作人員花了五個月時間搭建而成,耗費了75萬磅的鋼材及1萬塊層板,並製造出9萬加侖水的衝擊效果。
而著名翻船場景的拍攝場地則是華納兄弟公司位於加州的伯班克工作室。劇組借用了當初拍《從海底出擊》的各種技巧,在巨大的蓄水池中採用高壓水槍的傳統方式,表現出海水將舷窗壓爆的驚險瞬間。

精彩花絮

《海神號》劇照《海神號》劇照

·彼德森拍攝災難題材片(包括《海神號》)的重要的體會是:一不要在海上拍電影,二不要把自己弄濕,三是中午11點要用好湯招待演員和劇組工作人員。
·儘管彼德森喜歡把整個劇組稱為一個派對,但包括庫爾特·拉塞爾、埃米·羅森、理察·德賴弗斯和喬什·盧卡斯在內的演員卻表示,這種“聚會”讓他們吃盡了苦頭。盧卡斯說:“我度過了濕漉漉的5個月。”
·《海神號》開拍之前,劇組即為6位主演備下了16位替身,但在彼德森的嚴格要求下,六位主演仍需親自上陣,做好受傷準備。喬什·盧卡斯在關機前的兩天不慎傷了左臂,不得不帶著夾板完成了最後一幕。
·在談到水下工作的艱苦條件時,庫爾特·拉塞爾表示:“我喉部感染惡化然後患上了肺炎。”
·《海神號》的幾百個人物中有150具的倒模人被安在多個騷動場景中,這些倒模人由《納尼亞傳奇》的特技化妝組負責,與真人如出一轍。庫特·拉塞爾笑言:“與這些倒模人演戲十分有趣,我們甚至不敢將腳踏上他的的身上,以為他們會尖叫。”
·為達到堪稱完美的視覺效果,沃爾夫岡·彼德森不僅在拍攝過程中精益求精,還說服華納公司將影片一併製作成IMAX的格式,使之成為暑期檔惟一一部真人IMAX影片。

精彩對白

Christian: [to Jennifer] I need you to tell me that you love me.
克里斯蒂安:[對詹尼弗]我要你告訴我你愛我。
Maggie James: [To Conor] You have to be strong!
瑪吉·詹姆斯:[對柯洛]你必須堅強起來!
Robert Ramsey: There's nothing fair about who lives and who dies.
羅伯特·拉姆齊:誰死誰活沒有公平可言。

看點

《海神號》《海神號》

三十四年前,當時還初露鋒芒的吉恩·哈克曼主演的《海神號遇險記》,在當時便引起了轟動效應,絲毫不遜於“壓倒一片”的《鐵達尼號》,這部經典海難片不僅是年度票房亞軍,收入僅次於《教父》,更同時獲得奧斯卡八項提名,並最終捧回最佳原創歌曲和最佳視覺效果兩座小金人。最難能可貴的是,在特效技術並不發達的七十年代,《海神號遇險記》以其異常逼真的場景設計,為災難片這一類型的電影,樹立了全新的榜樣。
在如今翻拍成的好萊塢,在故紙堆中尋找金礦已經是慣用的伎倆,精於算計的華納兄弟,今年便要憑兩部經典影片,在暑期檔重拳出擊:一部是延續常青系列的《超人歸來》,另一部便是這艘再現海難經典的《海神號》。華納選擇在是年五月讓這艘豪華油輪再次起航,的確是審時度勢後的明智選擇:近年來超級英雄在銀幕上橫行肆虐,而好萊塢曾經最拿手的災難題材電影,卻是幾近末路。還好在兩年前,一部把地球幾乎要凍僵的《末日浩劫/後天》,將災難類型片又重新塞進了人們的眼球。並且,《末日浩劫/後天》當年極為豐厚的票房,也充分證明只要理念夠新、視效夠炫,災難片依然為廣大影迷同誌喜見。因此在整體蕭條的情況下,多年後再度出海的《海神號》,選擇此時橫空出世,可謂占盡天時。
為了能使新版《海神號》在強手雲集的票房榜上掀起“完美風暴”,華納此番特意請來了有“海神”之稱的海難專業戶德國人沃爾夫岡·彼得森為新船掌舵。眾所周知,沃爾夫岡在好萊塢憑拍海難片起家,《從海底出擊》和《完美風暴》兩部作品大獲全勝,也讓他成功躋身a級導演之列,如今“海神”三度發威,再戰巨浪之餘,還將原作中的劇情全盤推翻,悉心設計了更具戲劇張力的橋段,讓人不由對這位新船長萬分期待,對於又想懷舊,又不願放棄現代視效的影迷來說,《海神號》的確是今年暑期檔中一舉兩得的不二選擇。

英國“海神”號三體試驗艦

“海神”號是由英國防禦評估與研究中心斥資2000萬美元設計建造的。“海神號”長97米、寬22.5米、排水量1100噸,最高航速20節,續航里程3000海里。
“海神”號三體驗證艦三體船是以軍事套用為目的而發展的一種新船型,起步迄今不過20年。與單體船相比,三體設計具有更快的航速、更低的燃料消耗、更好的適航穩定性和更出色的操縱性,戰場生存能力更為出色。三體船的平穩性比小水線面雙體船型還要好得多,其寬大的甲板面積,更有利於艦載機的起降。中間的主船體內可放置重要設備和彈藥,兩側的副船體可以起到對主船體的保護作用,在遭到敵方水下武器攻擊時可使中間的主船體免受損傷,大大提高了艦船的生存能力。船體設計採用內傾斜邊和雷達吸波材料,具有較小的雷達反射面積,船的外側船體也有助於減弱推進器在水下發出的較大聲響。

海難加強版《鐵達尼號》

超豪華遊輪、滔天災難、生死一線之間,以海難名義擊出重拳,難免讓人扯到水下的泰坦尼克。然而對擁有特殊大片兼海洋情結的德國導演沃爾夫岡·彼特森來說,詹姆斯·卡梅隆在《鐵達尼號》里表現的海難卻實在有些太簡單,淒悽美美的“你跳,我跳”顯然不是他中意的題材。從開場後10分鐘就進入壯烈船難場面的《海神號》,儼然是刪去了盪氣迴腸愛情劇碼的《鐵達尼號》,磅礴的災難效果和死命逃出生天的歷險才是它的主題。
《海神號》的壯觀沉沒其實已經不是第一次,早在特技技術遠不如今的24年前,被巨浪吞噬的同名巨輪就已經轟動一時,不僅成為影迷心中的海難片之冠,還獲得8項奧斯卡提名。如今沉船再次航行在大西洋海面,由《完美風暴》的導演和幕後特效團隊再度揚帆上船斗巨浪,1億5千萬美元投資幕後支持,輕車熟路之餘,一場海難逃生的宏大視覺盛宴必然更加震撼人心!

相關評論

《海神號》劇照《海神號》劇照

一句話評論

這部電影因為彼德森的心不在焉而馬馬虎虎——或許,彼德森因為太明智了而意識到這絕非一個一流的題材,而且他是個如此優秀的導演以至他不屑將其變為愉人的垃圾。 ——《芝加哥太陽時報
雖然老版超級優秀,但這部片子卻缺乏靈魂:一部徒有其表的花哨影片。  ——《娛樂周刊
《海神號》無關人類精神的勝利,無關犧牲的價值,無關創新的美德,他們想要達到的僅僅是兩個目的:一,倖存者的極度喜悅,尤其是當其他人都死掉時;二,當一艘輪船傾覆時所能發生的一切殘酷事件。 ——《舊金山編年史》
《海神號》不會試圖將自己偽裝成一部深沉的戲劇,它就是一部“將你的大腦留在門外僅憑身體前行”的夏季爆米花動作片。 ——《About電影評論》

比《鐵達尼號》高級的勵志成長冒險故事

自《海神號》開拍之日起,便不斷有人拿來與此前同樣葬身北大西洋的《鐵達尼號》相題並論。誠然,兩部影片的確有著諸多的相似之處:同樣是夸下“永不沉沒”的海口的豪華巨輪,同樣遭遇空前的自然災難,同樣講述危難之中眾個體的逃生,更加相像的是,汪洋深淵的絕境中,影片都沒忘了演練一回浪漫,謳歌一下人性。眼見人人擺出一副未卜先知的姿態,導演沃爾夫岡很是不爽:當年《海神號遇險記》拿奧斯卡時,《鐵達尼號》還沒拍出來呢,而且如今的特效技術,與九年前簡直不能同日而語。雄心百倍的德國人誓要在北大西洋這片寬闊的洋面上與當年的“小前輩”一較高下。
的確,如今好萊塢的電影特效技術日新月異,用電腦合成這些災難場面絕非難事,何況導演沃爾夫岡有過兩次成功的經驗助陣。相信,這場“北大西洋論劍”真的要在影片公映之後才能一見分曉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