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琴齋吟草》

《海琴齋吟草》

《海琴齋吟草》是由范義坤先生所著的文學詩詞集,該詩詞集包括“鳴鶴篇”、“律詩篇”、“詞絕篇”四大篇,其詩細緻入微、思維放蕩、跌宕自然。該書集於2013年6月由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圖書導讀

《海琴齋吟草》序言
粱鑒江
中國是詩的國度。在我國古代,詩不僅是一種文學形式,而且是一種關乎社會政治、道德修身的大文化。孔子對詩的社會功能作了充分的論述。《論語·泰伯》:“子日: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何晏《集解》引包鹹注“興於詩”云:“言修身當先學詩。”《論語·陽貨》:“子日:小子何莫學乎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指出詩可以啟發思想感情,考察為政得失,幫助群體相處,得於怨刺時政。因而在我國古代,學詩、寫詩是全民的文化行為,上至帝王將相,下而販夫走卒,莫不學詩,而能詩者眾。傳統詩歌早已融進中華民族的血液,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傳統詩歌一旦遇上適宜的社會生態環境,就能蓬勃發展,這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傳統詩歌勃興的根本原因。
范義坤是傳統詩歌的後起之秀。他畢業於工科,出身行伍,早年戎馬倥傯,轉業後又政務旁午,沒有許多時間學習文學。但他一旦迷上傳統詩歌,便如醉如痴,把業餘時間都投入到傳統詩詞的學習和寫作。他是傳統詩歌文化基因一旦啟動便一發不可收拾的典型例子。他學習格律詩創作兩年多便存稿三百首,其中二百多首發表在《詩詞》報、《當代詩詞》、《羊城晚報》等國內外五十餘種出版物上,作品獲得過多種詩賽獎項。他動筆之勤,進步之快,在他這一輩詩人中並不多見。
范義坤傳統詩歌創作迅速取得成績的原因是投入。他心無旁騖,專力於傳統詩歌,兩年來艱苦備嘗,卻又收穫了成功的喜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苟子·勸學》)專心致志,使他在短時間內取得“赫赫之功”。范義坤短時間內取得顯著成績的另一個原因是進取。他虛心學習,刻苦鑽研,勤於實踐,因而能較快地明法度,達詩理,掌握傳統詩歌的藝術手法。當然,詩有別材,范義坤頗具詩人素質,這是他能寫出好詩的重要原因。
《海琴齋吟草》是范義坤兩年多來傳統詩歌創作的總結,其中有不少可圈可點的作品。如《左宗棠收復新疆有懷》:
大岳高標氣脈深,百年楚些動湘陰。
平疆偉略傾朝闕,舁櫬天山振漢音。
萬里垂楊名帥路,一懷明月老臣心。
英靈異代相知否,東海南沙寇又侵。

左宗棠光緒元年(1875)以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一舉收復迪化(今烏魯木齊)、和闐(今和田),震懾了沙俄的侵略氣焰。首聯上句以“大岳高標”寫其形象氣概,下句謂其功業在民間百年傳頌。兩句橫空而起,總領全章。頷聯寫其對國家民族的貢獻,為實寫;頸聯寫他征戰之辛苦和對朝廷的忠心,以虛筆出之,氣韻靈動。尾聯關及時事,深化主題。全詩格調豪雄,筆力勁健。又如《成都寬窄巷子》:
果然川味此間醇,小店潮堂韻色勻。
幾盞寒燈耽往事,一壺濁酒暖紅塵。
龍門陣老崇山月,錦瑟弦邀窄巷鄰。
最是幽芳藏不住,梅花點點自吟春。

詩寫成都風物,以“川味”領起,處處圍繞“川味”著筆。中間兩聯對仗工整,筆墨形象,頗有生活氣息。再如《登鸛雀樓》:
登臨莫道夢中悠,大野風煙入海流。
鸛去聲銜千里月,雲浮嶺帶幾痕秋。
今朝舜詠飄三晉,古邑人文燦九州。
如畫關山來眼底,攜歌更上一層樓。

詩寫登鸛雀樓所見。起聯氣象宏闊,中間兩聯一寫景、一議論:寫景境界蒼茫,詩筆空靈;議論亦頗見筆力。尾聯上句總結;下句宕開,搖曳有致。再看《大悟紅葉》:
果然造化奪天工,照眼霜顏氣象雄。
素節自持塵不染,熾情慾溢焰如烘。
釀春夢納千峰碧,沐雨歌邀萬丈虹。
莫道層林楓韻好,堯鄉烏桕正秋融。

詠物詩忌粘皮著骨,要求不膠著於審美客體之形似,而能寫出審美客體之精神;詠物詩忌“脫”,即脫離於審美客體而漫無邊際,隨意發揮。不“粘”、不“脫”是詠物詩的寫作原則。本篇詠紅葉,既寫出其如火如虹的“氣象”,又寫出其“素節自持”之高潔和“熾情慾溢”之熱烈,是形神兼備的詠物之作。其他如《元宵感懷》、《廣州長堤感吟》、《軍營舊憶》、《壬辰秋湘潭詩苑兩周年版慶》、《湘潭詩苑版兩周年慶江聲中學聚懷》、《小樓鎮游湖》、《春遊瘦西湖》、《題洛陽牡丹花會》、《哈爾濱紀游》、《春遊靖港》、《中秋寄懷》、《步浪子韻致楚之氓老師》、《2013年元旦次韻奉和劉凌雲老師來句》等等都是較好的作品,不一一評說。
范義坤在當代傳統詩壇算是年青詩人,寫詩時間也不長,取得這樣的成績不容易。傳統詩歌有數千年的歷史,前人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寫出了許多世代傳唱的名篇佳作。范義坤如能很好地汲取前人和當代優秀詩人的成功經驗,勇於開拓,就一定能在鍊字、煉意、造句、謀篇方面逐漸走向成熟,並形成自己的風格,為繁榮芻代詩詞作出更大的貢獻。
2013年2月於廣州天河寓廬
註:作者原為廣東人民出版社編審(正高級職稱),中華詩詞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韻文學會理事、廣東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詩詞》報總編輯、廣州詩社社長。出版《柳宗元傳》、《陳維菘詞選注》、《北亭集》等專著十五種。

作者簡介

范義坤,1964年6月生,湖南湘潭人。長期在團、旅、軍及大軍區司令部工作,曾任團、旅參謀長和作訓處長等職,工學學士,上校軍銜。現任廣州市某區檔案局副局長,中華詩詞學會、世界漢詩協會、中國詩歌學會、廣東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華詩詞論壇和竹林風詩詞論壇版主。2011年開始學習格律詩寫作,並陸續在《詩詞》報《當代詩詞》《羊城晚報》《洛杉磯中華詩會叢刊》《中國詩詞月刊》《詩詞世界》《詩詞月刊》《中國詩賦》《中華詩教》《詩詞百家》《當代文人》《香港詩詞》等五十多家報刊及書籍發表詩詞作品200多首。兩年來,部分作品獲“2011年第五屆新視點全國詩詞書畫大賽金獎”、“2012年廣東詩詞楹聯大賽二等獎”、"2012年望城杯詩書畫大賽詩詞類二等獎"、"2012年南京莫愁湖詩聯大賽三等獎"及"2012年洛陽全國牡丹詩詞大賽優秀獎"和“2012年江門錦鯉之鄉全國詩詞邀請賽優秀獎”“2012年湖北大別山大悟紅葉詩聯大賽優秀獎”“羊城捷運癸巳春聯徵集大賽優秀獎”等賽事獎勵。

基本信息

作者:范義坤
出版: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編審: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責任編輯:雨涵
裝幀設計:九州詩詞社
印刷:中國文化出版社印刷廠
開本:880×1194mm1/32
字數:50千字
印張:5.00
版次:2013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價:30.00元

出版社簡介

中國文化出版社是一家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出版機構,主要出版文化、藝術、教育、衛生、經濟管理類圖書和書畫、攝影作品集以及各類學術專著。該社前身是1936年成立於上海的中華文化書局,1938年遷入香港,1955年更名為香港文化出版社,1982年定名為中國文化出版社。在多年的發展中,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出版了上萬種圖書,業務範圍遍及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中國文化出版社已成為一家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多元化文化出版機構。業務包括圖書編輯出版、書刊代理發行、文化學術交流等。附屬機構包括作家委員會、《水墨味》雜誌社、《藝術典藏》編輯部、《中華翰墨》編輯部等。總社地址:中國·香港九龍彌敦道208-212號四海大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