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併購》

《海外併購》

儘管中國企業的海外併購在20世紀還處於萌芽階段,然而進入21世紀以來,尤其是過去的兩三年之間,中國企業的海外併購此起彼伏,聲勢奪人。2002年,我國企業以海外併購方式對外投資額達到2億美元;2003年,海外併購投資額達到了8.34億美元,是2002年的4倍之多,呈現出快速上升勢頭;2004年至今更是風起雲湧,僅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一項交易金額即達17.5億美元。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企業“進人海外併購時代”、“掀起海外併購高潮”等字眼,頻頻見諸報端。的確,中國企業海外併購潮流的形成可謂是恰逢其時。目前,全球正處在產業結構變動重組期,生產要素在以中國為中心的新興市場聚集;中國企業的規模和實力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而迅速壯大,加上技術更新換代的需求,使中國企業成為構建全球範圍內競爭格局變化中的重要力量。且在2000年,黨中央就確立實施“走出去”戰略,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同時並舉、相互促進。2001年,實施“走出去”戰略作為一條重要建議被寫入《“十五”計畫綱要》;黨的十六大報告再次指出,實施“走出去”戰略是對外開放新階段的重大舉措。為此,中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海外併購的政策規定,為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目錄

1中國企業海外併購歷史、現狀、特點與動因
1.1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歷史進程
1.2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現狀
1.3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特點
1.4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發展趨勢
1.5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一般動因
1.6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特殊動因
2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操作
2.1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方式
2.2海外併購的對象選擇
2.3海外併購的程式
2.4發揮投資銀行的中介作用
3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目標企業的估價
3.1公司的價值創造與企業價值評估概述
3.2資本成本、風險與現金流量折現模型
3.3相對價值法
3.4期權定價模型及經濟價值模型
4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風險及防範措施
4.1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風險
4.2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風險防範措施
4.3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悲觀論
5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目標地區專題分析
5.1中國企業對美國企業的併購
5.2中國企業對歐洲企業的併購
5.3中國企業對其他地區企業的併購
6汽車行業的海外併購
6.1萬向集團收購美國AI公司
6.2南汽併購英國“百年老廠”羅孚汽車公司
6.3上汽收購韓國雙龍
6.4上汽入股通用大宇10%的股份
7工具機行業的海外併購
7.1秦川發展收購美國UAI公司
7.2瀋陽工具機集團收購德國希斯公司
7.3大連工具機收購德國茲默曼公司
8石油天然氣行業的海外併購
8.1中海油收購澳大利亞西北大陸架天然氣項目
8.2中海油收購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尼資產
8.3中海油併購美國優尼科石油公司失敗
8.4中石油收購戴文能源公司在印度尼西亞的油氣資產
8.5中石油聯合印度石油公司收購敘利亞石油公司部分股份
8.6中石油收購哈薩克斯坦PK石油公司100%的股權
8.7中化公司收購ATLANTIS公司資產
9銀行行業的海外併購
9.1中國央行收購BG集團股份
9.2中行收購新加坡飛機租賃公司
9.3中信公司收購哈薩克斯坦油田資產
10通信軟體行業的海外併購
10.1中國移動收購巴基斯坦巴科泰爾公司
10.2中國電子併購飛利浦手機業務
10.3中華網軟體收購美國Catalyst軟體
10.4用友軟體收購Fidatone股權
11鋼鐵煤炭有色金屬行業的海外併購
11.1中國特鋼收購印度尼西亞南洋礦業
11.2中煤裝備公司收購英國帕森斯公司
11.3首鋼收購秘魯鐵礦
11.4五礦集團收購加拿大諾蘭達礦業公司失敗
11.5中鋁公司收購加拿大秘魯銅業公司
12其他行業的海外併購
12.1浙江錢江摩托控股義大利百年老廠貝奈利
12.2中集集團收購荷蘭博格
12.3上工申貝收購德國DA
12.4上海電氣收購日本秋山
12.5中國建材收購德國NOI風力機葉片項目
12.6海爾併購日本三洋泰國冰櫃工廠
12.7林德國際購買德國帕希姆機場
12.8北京華聯收購新加坡西友
參考文獻與資料

前言

儘管中國企業的海外併購在20世紀還處於萌芽階段,然而進入21世紀以來,尤其是過去的兩三年之間,中國企業的海外併購此起彼伏,聲勢奪人。2002年,我國企業以海外併購方式對外投資額達到2億美元;2003年,海外併購投資額達到了8.34億美元,是2002年的4倍之多,呈現出快速上升勢頭;2004年至今更是風起雲湧,僅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一項交易金額即達17.5億美元。
此時,中國企業“進人海外併購時代”、“掀起海外併購高潮”等字眼,頻頻見諸報端。的確,中國企業海外並購潮流的形成可謂是恰逢其時。目前,全球正處在產業結構變動重組期,生產要素在以中國為中心的新興市場聚集;中國企業的規模和實力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而迅速壯大,加上技術更新換代的需求,使中國企業成為構建全球範圍內競爭格局變化中的重要力量。且在2000年,黨中央就確立實施“走出去”戰略,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同時並舉、相互促進。2001年,實施“走出去”戰略作為一條重要建議被寫入《“十五”計畫綱要》;黨的十六大報告再次指出,實施“走出去”戰略是對外開放新階段的重大舉措。為此,中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海外併購的政策規定,為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然而,事不盡如人意。通過中海油失意優尼科,海爾退出對美泰克的競購,TCL和阿爾卡特勞燕分飛,華為、中興等因“安全問題”海外併購業務擱淺,中國移動併購失敗等一系列案例,我們得到的結論卻是,中國企業在海外併購的道路上走得並不順暢,即使之前能成功收購海外企業的,在此後的相互磨合過程中也多多少少會受到阻礙或者歧視,乃至分道揚鑣。

精彩書摘

1 中國企業海外併購歷史、現狀、特點與動因
1.2 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現狀
1.2.3 反面的聲音
在大多數學者都認為中國海外併購時代已來臨之際,其聲音還夾雜著一些認為中國海外併購還不成氣候的反面的聲音。
他們的主要論點是拿現在中國和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相對比得來的。主要認為在海外大規模併購時期的日本公司已經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實施海外併購的企業基本上都是國際知名品牌了,這些公司在經過比較長時間的海外代工與熟悉海外主要市場之後,已經在全球構建起了自己的全球性的經營網路,具備了非常強的技術創新能力、質量保障能力以及日本式的管理與製造模式,全球電子、汽車等諸多產業基本都處在日本的強大衝擊之下。所以說,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公司的海外併購浪潮應該被看成是日本跨國公司在全球的併購,當然日元的持續升值也推動了這種併購浪潮。目前中國公司的海外併購與日本當初的併購是截然不同的。首先,中國公司剛剛開始國際化,目前還集中在代工的起步階段,在海外的投資基本上是風毛麟角,中國公司仍然是中國市場上的公司,還不屬於跨國公司,公司完全依賴中國生產要素的優勢以及中國龐大市場的規模才成長為現在的規模;中國公司本身的技術水平、管理水平仍然處在比較低的層次上,中國公司仍然還不熟悉海外的市場,缺少跨國與跨文化管理的經驗,甚至連這種跨國併購的項目自己都難以獨立完成,所以目前發生在中國公司身上的併購行為嚴格說就是中國本土公司對海外公司的收購,併購項目的操作以及併購後企業的運營對中國公司來講都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全球正處在產業結構的變動重組的新時期,技術的發展速度也是越來越快,目前被中國企業併購、計畫併購的一些公司或者這些公司中的部分產業在產業格局轉換中大多處於劣勢,可以說中國的收購還是一種“撿芝麻”式的收購。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