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之魂:香港中資首次解密》

《海之魂:香港中資首次解密》

《海之魂》首次解密香港中資企業在改革開放大潮中色彩斑斕的畫卷。著力刻畫人物內心世界的複雜性和豐富性。故事情節曲折生動,可讀性較強。著名作家梁曉聲說:“這是一部莊重的書,嚴肅的書,全無取悅人們低俗閱讀心理的痕跡。”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你是否知曉香港中資企業率先成為紅籌股的艱辛歷程?國海公司總裁汪浩是如何面對保守人士的阻撓、同事的誤解呢?他為何把主持上市工作的重任交給港人恩迪呢?恩迪如何面對上市的困境,如何對待秘書李娜的痴心迷戀、愛妻蘇姍的苦苦守望呢?成功上市後,他們如何迎戰亞洲金融風暴呢?小說把你帶入亞洲金融風暴前後香港紛紜複雜的世態人情中去。

內容簡介

海之子》、《海之龍》、《海之魂》是我國第一次反映香港中資企業“一企二制”的系列長篇小說,《海之魂:香港中資首次解密》是我國第一次描述國企闖蕩國際金融資本市場的小說,是一部好書,一部厚重的書,它的特點是第一性。第一,意味著一種驚異意外的新鮮感,一半熟悉一半陌生的隔世感。小說正面切入香港回歸前夕和亞洲金融風暴巨大的旋渦,生動展現歷史風雲變幻,多側面折射出時代的光與熱,逼真克隆金融股海的驚濤駭浪,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幅驚心動魄、斑駁陸離的壁畫。這樣的正面切入是需要過人的膽色和勇氣的,自信來自作者的親身經歷。國海公司老總汪浩領著幾個外派幹部,闖蕩世界自由經濟市場。為了做大做強企業,他們力爭上市融資。他背上壓著計畫經濟的沉重籠子,體制的束縛,負重踩著世界自由市場經濟的鋼絲,遵循著既定的規則法律謹慎前行。還得徜徉在遊戲規則允許的空隙間,悄然地編造上市的美麗故事。他年近花甲轉業從事外貿工作,熟悉貿易卻生疏金融資本,舉步維艱。他依靠香港本土員工,以心相許,同舟共濟。國海公司上市成功額手慶賀沒過幾年,亞洲金融風暴驟然壓頂,國海公司瞬間跌落破產的低谷。他渴望上級伸出援手,挽救垂危的國海公司。然而新來的領導卻冷板著面孔,反而要他墊付母公司的巨大負債,讓國海公司雪上加霜,還斥責他急功近利,居功自傲,自討苦吃,責令其停職反省等候處理。他就這樣悲慘地給體制淹沒了。在無望之際,他才恍悟自己一直活在籠子裡,他明白籠子一定得打碎。汪浩倒下了,國海公司卻依然前行。汪浩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在開放合流的長河裡激起了一小點浪花,閃爍著合流的亮光。

作者簡介

吳建斌,筆名劍冰,男,1962年重陽節生,陝西人。現任香港某中資企業常務董事、財務總監。高級會計師,工商管理博士,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香港記事》攝影專輯榮獲2007年平遙國際攝影展·鳳凰杯·優秀畫冊獎。著有《海之子》、《海之龍》、《海之魂》等長篇小說。

目錄


引子
第一章敢為人先
第二章堅忍不拔
第三章胸懷寬廣
第四章齊心合力
第五章臨危不懼
尾聲

前言

說起來自己也不相信,寫了這么些年的小說,沒自問過文學是什麼?你寫了些什麼?近日跟譚元亨兄閒談,他說文學——歷史的未盡之言。這話說得深刻,一針見血。
他是個學者、教授,又是作家,博學深邃,著作等身。他的話引起了我對文學的思索。我想,文學是心靈的傾訴,是歷史的未盡之言,是未盡之言的歷史,心靈的天空無邊無際,讓未盡之言淡淡地傾訴。此刻,創作與生活融和,作家與人融合,這是文學魅力的源泉。心靈的厚重、生活積累的厚重、歷史的厚重,恰好是文學的厚重。讀《海之魂》,我感受到了這點厚重。
認識吳建斌(劍冰)時,他已是駐港企業財務老總了,年輕有為,事業有成。他愛好文學,自討苦吃,幾乎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傾注進創作中去了。他另外兩部長篇小說《海之子》、《海之龍》,寫的都是香港中資企業可歌可泣的故事。但意猶未盡,說是同香港有緣,又動筆寫起《海之魂》這部小說來。苦苦筆耕了四年,幾經修改才脫稿。說它是心血之作,千真萬確。年輕人對文學的執著、堅韌、純真的追求,我深受感動,深表尊敬。當他讓我看小說手稿時,儘管我動過心臟手術,身體欠佳,多動一動就感到異常疲憊,但我還是欣然應允,先睹為快。
《海之子》、《海之龍》、《海之魂》是我國第一次反映香港中資企業“一企二制”的系列長篇小說,《海之魂》是我國第一次描述國企闖蕩國際金融資本市場的小說,是一部好書,一部厚重的書,它的特點是第一性。第一,意味著一種驚異意外的新鮮感,一半熟悉一半陌生的隔世感。小說正面切入香港回歸前夕和亞洲金融風暴巨大的旋渦,生動展現歷史風雲變幻,多側面折射出時代的光與熱,逼真克隆金融股海的驚濤駭浪,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幅驚心動魄、斑駁陸離的壁畫。這樣的正面切入是需要過人的膽色和勇氣的,自信來自作者的親身經歷。國海公司老總汪浩領著幾個外派幹部,闖蕩世界自由經濟市場。為了做大做強企業,他們力爭上市融資。他背上壓著計畫經濟的沉重籠子,體制的束縛,負重踩著世界自由市場經濟的鋼絲,遵循著既定的規則法律謹慎前行。還得徜徉在遊戲規則允許的空隙間,悄然地編造上市的美麗故事。他年近花甲轉業從事外貿工作,熟悉貿易卻生疏金融資本,舉步維艱。他依靠香港本土員工,以心相許,同舟共濟。國海公司上市成功額手慶賀沒過幾年,亞洲金融風暴驟然壓頂,國海公司瞬間跌落破產的低谷。他渴望上級伸出援手,挽救垂危的國海公司。然而新來的領導卻冷板著面孔,反而要他墊付母公司的巨大負債,讓國海公司雪上加霜,還斥責他急功近利,居功自傲,自討苦吃,責令其停職反省等候處理。他就這樣悲慘地給體制淹沒了。在無望之際,他才恍悟自己一直活在籠子裡,他明白籠子一定得打碎。汪浩倒下了,國海公司卻依然前行。汪浩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在開放合流的長河裡激起了一小點浪花,閃爍著合流的亮光。
這是歷史的厚重。
商海之魂是盈利生存的聖經。汪浩辦公室的牆壁上掛起著一幅字:嚴。嚴於克己,嚴於守法,嚴於誠信。他要以誠信待人處事闖世界。誠信贏得國海公司上下香港員工的心,人們以公司為家。當英國查理斯皇儲行了降旗交接儀式之後,香港回歸了,但人心仍未穩定。回歸,歸根到底是心靈的回歸。心靈回歸是需要心靈的感受,心靈的感受來自人的誠信,人性的誠信。恩迪是香港人的一個代表,他港大畢業,精通英語,年輕有為,熟悉香港市場,熱愛祖國和國企。然而,他的妻子蘇姍對香港回歸疑慮重重,取得了英國國籍以後,執意留在倫敦修習歷史。他當太空人仍在國海公司任職,歷盡傭員之職責。他的優秀才幹得到汪浩的賞識,升任助理總經理,並委以主持國海公司上市的重任,令人羨慕。太空人的孤寂生活折磨著他,這才深感國海公司外派幹部苦行僧式的清寡日子確實不好受,因而感動至深。人也是感情的動物。不久妻子因病幾次推遲回港假期,引起了誤會。他在苦惱鬱悶中對下屬李娜小姐的垂愛有所心動。李娜是個美麗的姑娘,文質彬彬,善解人意,含情脈脈。他忍不住被她的真誠求愛打動了,但最後他還是堅守了道德底線,忠於蘇姍,冰釋誤會。蘇姍也厭倦了倫敦的孤獨清寡,回到香港工作。當汪浩知道蘇姍患上胃癌,毅然決定她的醫藥費由國海公司負擔一半。數目雖小,但真情深切溢於言表。夫妻倆深為感動,由衷地感到了祖國的溫暖,流下了心靈的熱淚。蘇姍當上了記者,一直仗義執言,維護真理。此外,對勤雜工陳太、文員李娜、高級白領查理、富豪許應雄及銀行經理鄭聰等人的刻畫,入木三分,給人留下較深的印象。鮮明地鏤刻了香港人的心理回歸歷程。
直至最後汪浩遭遇停職反省,恩迪焦慮萬分,連同己因故辭職的鄭聰,聯名給北京上書,力保汪浩。。然而適得其反,那位領導反而產生了疑問:為什麼連香港人都為你汪浩說話?這裡面又藏著些什麼不可見人的勾當?他們哪裡知道,香港人的心和我們的心已經貼在一塊兒了!
這是感情的厚重。
作者行文簡明流暢,追求一種明快的簡約。有意簡化情節,淡化描寫,著意白描,精刻細節,呈現出自己的個性。但簡約區別於簡單淡化,也許由於刻意的簡約致使人物感情描寫的色彩稍嫌淡然,悅人的色彩可惜也悄然淡化了。小說的結尾也顯得倉促了些,頓落了。我想,作者會注意到自己的不足的,今後會把人物刻畫得更深刻、更出色的。
末了,世界已進入金融資本時代,新世紀的一個鮮明特點是和合,這彌合了歷史的斷層,呈現出和諧的曙光,催生著一國兩制的輝煌。這本書對我們理解歷史的輝煌是有裨益的。
2008年夏深圳
公元一九九一年初冬的一天。

精彩書摘

經過了十三年打拚和積累,國海公司已經從原來的包工頭成長為一家集承建、地產和投資初具規模的集團企業;從當初的十八羅漢跨過羅湖橋開始,發展到今天上千名員工;從當初的十萬美元起步,到如今擁有資產十多億元。作為這家企業的創業者、見證人、如今的掌門人汪浩,參加了一次國際投資峰會,峰會上關於企業上市和如何利用資本市場的議題,弄得他興奮不已。回到公司後,他依然興致勃勃,亢奮了好幾天。他揣摩著要搞公司上市。在香港搞上市,對於國有企業來說,這是頭一次。他越想越興奮,擬了好幾個方案。“真男兒就敢為天下先,要做就做第一個”的想法,一直在腦海中縈繞。
汪浩立馬著手挑選此項具有挑戰性工作的負責人。此事由自己兼任,順理成章。可作為一把手,他不想把有限的精力陷入到具體事務之中去。在國海公司,員工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內地派來的,另一部分是香港市場招聘來的。前者多數是內地主管部門派來的,在某種意義上講,代表著國家利益,被稱為“外派幹部”、“外派人員”,或“內派人員”;而後者是從香港市場招聘的。前者人數不多,僅占公司總員工百分之十五,而後者是公司人員構成的主體,被稱為“港聘員工”。汪浩把公司中層以上的幹部過了幾遍,首先在外派人員的高層中,尋思著擔綱人選。領導班子由五人組成,總經理是他,負責全面工作。副總經理是張力、胡江、常明理,總經理助理是查理。汪浩、張力、胡江、常明理均是外派人員,唯有查理是香港人。張力分管人事,五十歲剛出頭,精神飽滿,紅光滿面;胡江分管大宗材料採購和貿易,大張力兩歲,看上去有點刻板,相貌酷似高爾基;常明理分管財務和法律,雖在班子裡年齡最大,五十八歲,可走路如風,反應敏捷;查理分管工程和房地產,雖說四十歲出頭,由於皮膚保養得細白,看上去很年輕。汪浩把思緒聚集到恩迪身上。他是土生土長的港人,三十五歲。恩迪是他的英文名,中文姓名鄧嶸。看上去文質彬彬,白淨的皮膚,不胖不瘦的身材,中等個頭,給人第一印象是位大學教授。除了查理之外,他是港人中職位最高的。
星期三早上八點剛過,還沒有到上班時間,汪浩召集了一次領導班子外派成員臨時碰頭會。幾位副手都明白,汪浩的小會要決定大事了。汪浩總是這樣,每當腦海中進發出閃光點時,就興奮不已,就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他才不管你願不願意接受,他喜歡就好,所以有人罵他是一個唯我獨尊的人。他很欣賞李嘉誠、包玉剛、鄭裕彤等香港精英,最欣賞毛澤東的軍事謀略。他很欣賞一句話:每個成功者都需要有點激情。的確如此,他總是思維活躍、思想超前,突然有一天受到一點啟發,就會有個想法,就想嘗試一下。他常說,世界上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變化,要善於變化,在變化中尋求機會。他的精力充沛到連續工作幾天幾夜不休息。沒有人不讚賞他幹勁沖天。他讓所有人一看就知道,他是一個北方漢子:濃眉、大眼、方臉、腮胡,身材魁偉,走路八面來風。
他們聽了汪浩的宏偉描述,表示支持。但在工作小組負責人這個問題上產生了分歧。張力主張小組工作由汪浩負責,汪浩認為不妥。張力又建議由常明理負責,汪浩依然認為不妥,出乎尋常地建議由恩迪負責。張力不再堅持自己的看法。可是,有人問為什麼挑選恩迪負責?汪浩除了說恩迪忠心耿耿、工作成績突出外,還說恩迪生於此長於此,有良好的人脈。經過解釋,多數老總同意了汪浩的意見,唯有常明理堅持認為啟用恩迪是不妥的。汪浩最後要求大家抓住機遇,順勢而為,全力推進上市工作。常明理卻認為,順勢而為的提法是不錯的,可關鍵是企業如何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優勢、劣勢。
會後,汪浩沒有再和常明理就分歧進一步磋商,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組織原則,立即組成了六人工作小組,並執意由恩迪負責。
下午,汪浩找恩迪談話。恩迪沒有絲毫心理準備,當聽到如此安排後,心裡慌了一陣。企業上市是件大事,絕非兒戲。他大體了解國海公司的基本狀況,也零星地知道有關上市的基本要求。香港是一個高度規範的透明市場,要想投機取巧上市,實屬困難。汪浩目光凝視著恩迪,期待著恩迪能痛快地答應。恩迪含糊地說“可以一試吧”,很明顯,沒有太大的信心。汪浩也為自己的執意決定捏了一把汗。選恩迪是否衝動,是否冒險,他一時難以判斷。
恩迪離開了汪浩辦公室,在門外碰見汪浩的秘書程小姐,還碰見清理雜務的陳太。他步履沉重,神態恍惚,沒有像以往那樣跟她們熱情地打招呼。
“怎么了,恩迪?”陳太瞪起杏仁眼問,“幹嗎哆哆嗦嗦的?”
“沒事,沒事……”恩迪邊說邊走。
恩迪回到自己辦公室,輕輕地關上房門,靜思了至少半小時,突然臉上露出了微笑。他茅塞頓開,明白這是汪浩信任和重用自己之舉。不管上市能否成功,證明自己在公司有了新位置,或者說一隻腳已經踩進了早就期望的高層門檻里。
有人敲門,恩迪應聲:“進來!”
秘書李娜膽怯地看著恩迪的眼神,“鄧總,沒事吧?”
恩迪笑笑說:“沒事,挺好的。”
李娜也笑道:“沒事就好!”接著半開玩笑地說,“陳太讓我看看你,看你苦瓜臉,以為你被炒魷魚了。”
“哪會啊!”恩迪站起來,高興地說,“汪總給了我一項重要任務,要我負責上市工作。怎么樣?”
“哇,恭喜!”李娜幾乎蹦了起來。她早就誇口過恩迪能進人高層。“我說對了吧!快請客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