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資源保護和水質改善理論與技術》

《流域水資源保護和水質改善理論與技術》從流域整體性角度,科學地規劃流域水系總體布局和與水資源保護的協同方案,提出了污染物減量、污染源系統截留淨化和區域綜合控制的技術途徑。在分析河流動力特性的基礎上,制定了河流水利與生態功能複合的生態修復和水質改善的工程技術方案;研發給出了河流生態修復和水質改善工程的技術措施和設計要求;分析研究了跨區域或跨流域調水引流工程的理論方法和工程技術;集成分析和開發了流域水資源保護管理的信息系統,形成了完整的流域水資源保護和水質改善的理論體系和工程技術系統。本書由王超、侯俊等編寫。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流域水資源保護和水質改善理論與技術 流域水資源保護和水質改善理論與技術

書名:流域水資源保護和水質改善理論與技術

作者:王超

出版社: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ISBN:9787508484525

裝幀:平裝

頁碼:496

開本:16

出版日期:2011年3月1日

版次:第1版

原價:120.00元

產品標識:asinB00507U2O2

作者簡介

王超,工學博士,河海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水資源保護與水質改善工程科技研究及工程實踐。近年來主持國家“973計畫”項目(首席)、國家“863計畫”項目課題、國家重大水專項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60餘項。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11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l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6項,已授權10項,獲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和江蘇省百件優質發明專利1項。發表學術論文160餘篇,其中70餘篇被SCI收錄,80餘篇被EI收錄,出版著作6部,主編國家水利行業標準l部。2008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10年獲中國“第六屆發明創業獎”特等獎。王沛芳,工學博士,河海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水資源保護研究所所長。國家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和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人選。現從事水資源保護與生態修復等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負責或參加國家“973計畫”項目課題、國家“863計畫”項目課題等40餘項。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獎5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0餘項,已授權8項,獲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和江蘇省百件優質發明專利1項。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其中30餘篇被SCI收錄,40餘篇被EI收錄,出版專著1部,參編國家水利行業標準1部。2006年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2007年獲第十屆中國青年科技獎。侯俊,工學博士,河海大學講師,現從事水資源保護與生態修復等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目前作為負責人承擔國家“973計畫”項目子課題2項、國家重大水專項子課題1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l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0餘項,已授權8項,獲中國專利優秀獎l項和江蘇省百件優質發明專利l項。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其中10餘篇被SCIEI收錄,參編國家水利行業標準1部。錢進,工學博士,河海大學講師,現從事水資源保護與生態修復等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目前作為負責人承擔國家“973計畫”項目子課題1項、國家重大水專項子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l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和二等獎1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參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1部。

目錄

前言
1流域概述
1.1流域定義及分級體系
1.2流域水循環與物質輸移過程
1.3流域水系形成和演化過程
1.4我國流域特徵分析
1.5我國流域水資源、水環境和水生態情勢
1.6我國流域水資源保護中的突出問題分析
1.7流域水資源保護綜合治理的總體思路
參考文獻
2流域水系與水資源保護協同規劃
2.1流域水系與水資源保護協同規劃的重要性
2.2流域水系與水資源保護協同規劃的原則
2.3流域水系與水資源保護協同規劃的要求、內容和步驟
2.4流域水系分類分級體系及功能定位
2.5流域水系格局分析與規劃
2.6流域水系、防洪除澇與生態健康協同規劃
2.7流域水資源生態配置與節水防污型社會建設規劃
2.8流域水系與水質安全保障協同規劃
2.9流域水污染控制與水質改善工程規劃
參考文獻
3流域污染源綜合治理和系統截留控制技術
3.1概述
3.2流域污染源類型與源頭控制途徑
3.3流域點污染源治理新技術及其進展
3.4城鎮污水廠達標尾水深度處理、輸導淨化和潛沒排放技術
3.5不同水文尺度條件下面污染源發生過程分析
3.6農業面源污染減量化技術
3.7農田灌排溝渠系統面源污染物生態攔截技術
3.8農村降雨徑流面污染源生態攔截技術
3.9農村坑塘濕地系統面源污染物截留淨化技術
3.10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和資源化
3.11農村有機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
3.12養殖業污水處理和控制技術
3.13區域污染控制前置庫截留淨化技術
3.14流域農村面污染源組合控制系統
3.15流域農村區與城市區協同控污
參考文獻
4流域河流動力特性與綜合整治
4.1概述
4.2流域河流類型及特性
4.3河流水文及水動力特性分析
4.4河流地貌形成過程分析
4.5河床演變過程及穩定性
4.6河流水生植物和動物群落
4.7河道系統中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關係
4.8流域不同尺度河流水體中污染物輸移過程
4.9河流生態需水量及流速和水位調控
4.10順直型河段的綜合整治
4.11蜿蜒型河段的綜合整治
4.12分汊型河段的綜合整治
4.13遊蕩型河段的演變及整治
參考文獻
5水利與生態功能協同的流域水工程治理
5.1流域水利和生態工程的類型和功能
5.2流域水利工程的綜合影響效應
5.3生態修復工程對水利功能影響分析
5.4溝渠排灌與生態化協同建設及生態型灌區構建
5.5水利與生態功能協同的流域生態型河流系統
5.6防洪堤壩安全穩定與生態化協同建設技術
5.7擋洪削峰與蓄豐濟枯協同的流域湖庫群生態用水保障系統
5.8水利與生態功能協同的流域閘壩調控系統
5.9水土保持與面源截留協同的生態防護林系統
參考文獻
6流域河流生態修復技術
6.1河流生態修復的材料及類型
6.2河流縱橫形態恢復
6.3河道邊緣界面保護與修復技術
6.4河道濱水帶和河床生態修復技術
6.5河流景觀廊道系統建設技術
6.6實例——江蘇省宜興市大浦林莊港生態型河道構建
參考文獻
7流域河流水質改善技術
7.1概述
7.2河流水質改善技術選擇要求
7.3河流水質改善技術分類
7.4物理性水質改善技術及工程設計
7.5化學性水質改善技術
7.6生物性水質改善技術
7.7生物載體水質改善技術及工程設計
7.8不同材料水質改善技術
7.9河道內濕地系統水質改善技術
7.10旁側型濕地系統水質改善技術
7.11引****人工濕地水質改善技術
參考文獻
8調水引流的流域水動力調控系統
8.1概述
8.2調水引流的國家需求和科技發展要求
8.3調水引流的關鍵問題和前提條件
8.4調水方式和水量確定
8.5調水引流水質保障技術
8.6調水引流河道生態修復
8.7受水區水量增加和水體流動的環境效應
8.8不同空間尺度調水工程
8.9不同時空尺度調水引流的生態風險分析
8.10實例——太湖流域調水引流
參考文獻
9流域水資源保護管理信息系統與監測管理體系
9.1概述
9.2流域水資源保護管理信息系統的技術內容
9.3流域水資源保護管理信息系統的總體設計
9.4流域水資源保護管理信息系統的子系統設計
9.5流域水資源保護系統模擬模型的建立技術
9.6流域水資源保護的監測和預警系統
9.7流域水資源保護管理體系
9.8流域水環境風險應急預案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