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洴澼百金方》

《洴澼百金方》

中國清代彙輯評論歷代戰略防禦的兵書。14卷,約14萬字,各種兵器、攻防器械、火炮戰船等圖175幅。舊題惠麓酒民編,一說清袁(吳)宮桂編,皆不可考。“洴澼”取自《莊子·逍遙遊》,以防手龜裂喻國家防禦之策。約成書於乾隆元年(1736),現存乾隆五十三年刻本。道光時重刻,更名《備豫錄》,鹹豐、光緒時重印。該書“實本於《金湯十二籌》” (《洴澼百金方》道光刊本,陳介平序),也吸收了其他城守書的內容,事例多取材於《左傳》、《周禮》、“二十一史”中有關備御之策,針對時弊,分類輯述歷代的戰略防禦思想和作戰原則、作戰方法。

國清代彙輯評論歷代戰略防禦的兵書。14卷,約 14萬字,各種兵器、攻防器械、火炮戰船等圖175幅。舊題惠麓酒民編,一說清袁(吳)宮桂編,皆不可考。

洴澼”取自《莊子·逍遙遊》,以防手龜裂喻國家防禦之策。約成書於乾隆元年(1736),現存乾隆五十三年刻本。道光時重刻,更名《備豫錄》,鹹豐、光緒時重印。該書“實本於《金湯十二籌》” (《洴澼百金方》道光刊本,陳介平序),也吸收了其他城守書的內容,事例多取材於《左傳》《周禮》、“二十一史”中有關備御之策,針對時弊,分類輯述歷代的戰略防禦思想和作戰原則、作戰方法。

所論戰略防禦的核心是防患於未然、以民為本。認為即使太平之世,也應作到“安不忘危、盛必慮衰”、“有備無患”(《洴澼百金方》,乾隆刊本,下同);備戰禦敵應以“固結民心”為制勝根本之策。

關於備戰的內容和措施論述主要有四:

一是在人力準備上,主張練兵和兵民結合。練兵要以“訓兵六章”(忠愛、敢戰、守法、勤習、敦睦、信義)為準則,以練心、練藝、練膽為主;主張建立鄉兵,組織鄉民,實行兵民聯合防禦。

二是在物力準備上,重糧儲和兵器製造。認為“積貯為天下之大命”,金城湯池,帶甲百萬,無粟不可守,強調“公督私藏”、“藏富於民”;對各種兵器構造使用、火藥配製方法詳加記載,並指出,如果器械不利,勢必要“以卒與敵”。

三是在戰守上,提出“善守如環”、 “以戰為守”的原則,主張“天降”(下雲梯出擊)、 “地出”(從地道出擊)“近沖”、“遠擊”及正兵、奇兵等互相配合運用。

四是主張正確地利用地形,認為 “扼險者勝,恃險者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