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學院學報》

《河西學院學報》

本刊堅持以突出學術性、地方性為重點,立足河西走廓,為地方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經濟文化發展提供平台,成為千里河西走廊學術交流主陣地,成為河西走廊學人研究河西的信息服務中心,成為反映河西走廊經濟文化教育事業和人文生活的視窗。

基本信息

簡介

:《河西學院學報》:《河西學院學報》
河西學院學報是由甘肅省教育廳主管,河西學院主辦,河西學院學報編輯部出版發行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其前身為《張掖師專學報》。1982年,原張掖師專召開第一次學術報告會,編印了論文集,這是《張掖師專學報》試刊前奏。於1984年獲得內部刊物準印證,隨後以內刊(雙季刊)的形式,文理綜合,連續出刊。內刊版的《張掖師專學報》成績斐然,曾獲得全國和全省高校自然科學學報獎。
1998年在甘肅省教育廳的協調下,我校同蘭州慶陽天水、合作五所師專共同創刊《甘肅高師學報》,《張掖師專學報》相應併入《甘肅高師學報》,到2000年,張掖師專升本改制為河西學院,《張掖師專學報》(內刊)復刊,並於2001年相應地更名為《河西學院學報》,又以內刊季刊形式試刊一年,在這期間積極申請公開發行,2002年2月,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成為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期刊。

刊登內容

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網路傳媒與計算機等學科的論文和研究報告。

主要特色

專欄為:敦煌學、河西文化、河西風俗、河西生態等,目前對於河西經濟、歷史、文化、農牧、水文、生態、沙產業等方面的研究已初具規模,有效地促進了學校教學、科研工作和地方經濟建設、文化教育事業發展的結合。
《河西學院學報》堅持科學規範辦刊,得到了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肯定,於2002年底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和《中國期刊網》全文資料庫,成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
2003年底,《河西學院學報》獲得了《CAJ--CD規範》執行優秀資格,《河西學院學報》辦刊邁向了一個新的台階。在主管部門和專家、學者的大力支持下,《河西學院學報》立足河西,面向全國,不斷改進辦刊水平,轉載、索引率穩步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也日漸擴大。已逐步成為西北學人從事科學研究交流的陣地,逐步為了研究千里河西走廊經濟、社會、教育、文化、歷史以及生態科學的平台,也逐步成為了對外提升學校知名度的信息視窗。

徵文要求

1、文稿應思想健康、主題鮮明、立論新穎、論述清晰、體例規範、富有新意。文字一般不少於2600字為宜。
2、題名(文章標題)應簡明、確切、概括文章要旨,一般不超過20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名。文末標明作者單位及聯繫地址、郵編、電話、傳真、電子信箱。如為基金資助項目應加以註明,並提供項目編號。
3、2600字以上文稿請附300字以內的文章摘要和3—6個關鍵字。
4、參考文獻在正文的引文處以方括弧加序號的方式上角標註。文末依次排列參考文獻時,按作者、書刊名或出版社、出版年(期)、起訖頁順序標註。
5、來稿請首選E-mail,如條件受限,可郵寄,使用A4紙列印。
6、來稿本著文責自負的原則,作者切勿一稿多投。
7、本刊對稿件有刪改權,不同意刪改者請附聲明。因人力有限,恕不退稿。
8、稿件刊登後,贈與當期雜誌1冊。

投稿須知

(電子郵件投稿):
1.稿件署名作者應為合法著作權人,文責自負。
2.來稿首頁請註明:題名,每位作者的姓名、學歷、技術職稱及工作單位,負責與編輯部聯繫的通訊作者的姓名及其詳細通訊地址、電話和E-mail,並標明正文字數、表數及圖數。
3.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應腳註於標題頁左下方,如“基金項目:基金資助(編號)”,並附基金證書及複印件。
4.本刊對重大研究成果,將使用“快速通道”,在最快時間內發表。
5.本刊對來稿認真負責,處理及時。
6.根據《著作權法》,結合本刊具體情況,編輯部可作修辭等文字修改、刪節。
7.來稿一經錄用,即表示作者同意文稿的專有使用權歸《中醫臨床研究》所有。《中醫臨床研究》有權以電子期刊(光碟版、網路版)和紙版等其他方式刊發,未經本刊同意,該論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轉載他處;出刊後每篇文章贈作者1-2冊樣刊。
8.請作者自留底稿,本刊概不退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