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是河南科技大學主辦的綜合性醫藥衛生學術刊物,季刊。本刊設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臨床藥學、臨床檢驗、超聲醫學、預防醫學、法醫學、臨床護理、綜述等欄目。主要讀者對象為全國醫藥衛生工作者及相關人員。

基本信息

期刊信息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是河南科技大學主辦的綜合性醫藥衛生學術刊物,季刊,中國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1672-688X,CN41-1363/R。A4開本,80頁,季末出版,郵發代號:36-287。本刊1982年創刊,當時刊名《洛陽醫專學報》,為河南省內部期刊,半年刊,1989年改為季刊。1998年經國家科技部批准正式國內外公開發行。2003年隨河南科技大學組建報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改名為《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至今已出版28卷94期,全部準期刊出。

辦刊宗旨

本刊立足河南,面向全國,主要刊登各醫藥衛生單位及院校在醫療科研、教學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術、新經驗,報導省內外醫學新動態,為推動醫學事業的發展和促進學術交流服務。

主要欄目

本刊設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臨床藥學、臨床檢驗、超聲醫學、預防醫學、法醫學、臨床護理、綜述等欄目。主要讀者對象為全國醫藥衛生工作者及相關人員。

刊物影響

全體編輯人員嚴格遵守黨和國家的新聞出版紀律和相關法規,認真執行編排標準,刊物質量不斷提高。本刊與全國400多個高校及圖書情治單位建立了固定的交流關係,在全國教育界及醫藥衛生界已有一定影響,取得一定的社會效益。1995年以來本刊獲得各項獎勵6項,其中全國3項、省級2項、市級1項。2003年入選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參加首屆《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範》執行評優活動,獲第三批優秀期刊獎。已經達到《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標準。

歷史與特色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是由河南科技大學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醫藥衛生學術刊物。本刊立足河南,面向全國,主要刊登各醫藥衛生單位及院校在醫療、科研、教學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術、新經驗,報導省內外醫學新動態,為推動醫學事業的發展和促進學術交流服務。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為季刊,每季度末月出版,大16開,80頁。標準刊號:ISSN1672-688X,CN41-1363/R,郵發代號:36-287。創刊於1982年,當時刊名《洛陽醫專學報》,為河南省內部期刊,半年刊,1989年改為季刊。1998年經國家科技部批准正式國內外公開發行。2003年起更名為《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至今已出版27卷93期,全部準期刊出。
本刊設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臨床藥學、臨床檢驗、超聲醫學、預防醫學、法醫學、臨床護理、綜述等欄目。主要讀者對象為全國醫藥衛生工作者及相關人員。
本刊與全國400多個高校及圖書情治單位建立了固定的交流關係,在全國教育界及醫藥衛生界已有一定影響,取得一定的社會效益。本刊參加的資料庫包括:①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CNKI期刊全文資料庫;②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③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④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資料庫。

編輯委員會介紹

主任周志立
副主任蘇娟華
委員塗心明人體解剖學教授
雷萬軍燒傷整形外科學主任醫師、教授
王建剛藥理學教授
莫耀南法醫學教授
李凡法醫學教授
趙勇剛神經外科學主任醫師、教授
馮笑山外科學主任醫師、教授
毛毅敏呼吸內科學主任醫師、教授
田曉宇婦產科學主任醫師、教授
董平栓心臟內科學主任醫師、教授
王宏運內科學主任醫師、教授
楊建學神經內科學主任醫師
史海軍泌尿外科學主任醫師

編輯室簡介

主編蘇娟華
編輯王建軍劉絢麗左巨森(兼)

獲獎情況

1998年全國高專學報評比一等獎
1995年省教委首屆高校學報評比一等獎
1999年省教委第二屆高校學報評比二等獎
1995年洛陽市首屆報刊質量評比一等獎
1995年全國高校自然科學學報一等獎
2002年全國高專學報評比二等獎

收錄匯總

2010年1|2|3
2009年1|2|3|4
2008年1|2|3|4
2007年1|2|3|4
2006年1|2|3|4
2005年1|2|3|4
2004年1|2|3|4
2003年1|2|3|4
2002年1|2|3|4
2001年1|2|3|4

同類期刊

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安徽醫科大學學報
安徽中醫學院學報
蚌埠醫學院學報
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

投稿注意事項

1.1來稿須附單位推薦信,稿件的保密性、真實性及署名審查由作者單位負責。同時註明詳細地址、郵編及聯繫電話。

1.2來稿要求字跡工整,標點符號準確,簡化字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正式公布為準,勿自造異字。所有外文(包括符號、公式等)應打字,注意大小寫、正斜體與上下角。
1.3文稿要求論點明確、數據可靠、結構嚴密、文理通順,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和邏輯性,有創新和自己的見解。論著稿(包括圖表、中英文摘要及參考文獻)一般不超過4000字;經驗交流不超過2000字;病例報告500~1000字;綜述不超過5000字。所有文章均應附有英文文題、中文摘要、關鍵字、中圖分類號及文獻標識碼,論著稿應附有英文摘要。

2 文題與署名

2.1文題應居中書寫,以簡明、確切的詞語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一般不超過20個字,不設副標題。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認的縮寫詞、字元、代號和公式。
2.2作者署名置於文題下,居中書寫,一般不超過6人,中間用逗號“,”分開。應只限於直接參與課題研究的全部或部分工作及論文撰寫,並能對編輯部提出的修改意見進行核修者,按貢獻大小排列。不同單位的作者應在署名的右上角加注不同的數字序號。對本文有貢獻的其他人員可列於文末致謝欄內。
2.3作者單位寫於首頁左下角,包括單位全稱,所在省、市及郵編,並在其工作單位名稱之前加與作者署名相同的數字。例如:
作者單位:1.洛陽東方醫院內科,河南洛陽471003
2.南陽市中心醫院普外科,河南南陽473000
2.4作者單位下寫第一作者簡介,內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學位,職稱,從事工作(或研究方向)。例如:作者簡介:李××(1965-),男(回族),河南洛陽人,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解剖學教學與研究。
2.5獲得基金資助的文章亦應在首頁左下角加以標註。基金項目名稱應該按照國家規定的正式名稱填寫,並在圓括弧內註明項目編號。例如:
基金項目:“八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85-20-74)3摘要撰寫要求
3.1中文摘要採用結構式,內容包括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4部分,一般不超過300字,不分段,不用圖表。
3.2關鍵字一般為3~8個,每個關鍵字之間用“;”隔開,並儘可能引自《MeSH》主題詞表。
3.3中圖分類號標於關鍵字下,以《中國圖書資料分類法》(第4版)為準。
3.4每一篇文章標識一個文獻標識碼,本刊套用主要有以下幾種:
A—理論與套用研究學術論文(包括綜述報告)
B—實用性技術成果報告(科技)、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總結(社科)
C—業務指導與技術管理性文章
3.5英文摘要與關鍵字同中文摘要完全一致,包括Objective、Method(s)、Result(s)、Conclusion(s)4部分。英文務必打字,不得手寫。作者和單位署名置於文題下,姓名用漢語拼音,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寫,複姓應連寫,名字的首字母大寫,雙名中間加連字元,名字不縮寫,各作者名間用逗號分開。如:ZHANGYing(張英),WANGXi-lian(王錫聯),ZHUGEHua(諸葛華)。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工作單位還應在省市名及郵編之後加列國名,其間以逗號“,”分隔。如:(DepartmentofCardiology,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Henan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Luoyang471003,China)
4正文

4.1臨床研究和實驗研究論文分為引言(一般不寫出“引言”二字)、材料與方法、結果、討論4部分。其他類型文章如病例報告、綜述等可不必嚴格按4個部分書寫。文內標題力求簡短,一般不超過15個字。
4.2層次不宜過多,一般為3~4級。層次序號一級用“1,2,3…”,二級用“1.1,1.2,1.3…”,三級用“1.1.1,1.1.2,1.1.3…”。序號一律偏左頂格寫,其後空一格接標題。
5計量單位、數字、符號和名詞術語
5.1計量單位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3100-3102-93)量和單位》。請參考中華醫學會編輯出版部編,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法定計量單位在醫學上的套用》一書。
5.2凡可用阿拉伯數字且很得體的地方,儘量使用阿拉伯數字,如公曆世紀、年代、年、月、日及時刻等,年份應寫全數,不得省略。例如2001年不能寫作“01年”、“二○○一年”或“○一年”。文中避免使用因時間推移而易被誤解的詞,例如“今年”、“上月”等。凡有單位符號者應使用符號,如“年”寫為“a”,“天”寫為“d”,“小時”寫為“h”,“分”寫為“min”,“秒”寫為“s”。
5.3尾數“0”多於5位的數,可改寫成以萬和億為單位的數,例如“3~5萬”。數字的增加和減少,要注意用詞的概念,增加可用倍數或百分數,減少不能用倍數,只能用分數或百分數。例如增加1倍,減少1/4或減少25%。
5.4參數與偏差範圍:①數值範圍:可將五至十寫成5~10,3×109~8×109寫成(3~8)×109;②百分數範圍:20%~50%不能寫成20~50%;③具有相同單位的量值範圍:1~8m,不必寫成1m~8m;④偏差範圍:如(25土1)℃也可寫成25℃±1℃,但不能寫成25±l℃。
5.5表示面積、體積的每個數值後均須附統一的尺寸單位,如11cm×5cm×3cm,不能寫成10×5×3cm或10×5×3cm3。
5.6檢驗結果的構成比用小數表示,如中性粒細胞占70%,應寫成0.7。
5.7漢字數字的使用:構成定型詞、慣用語、縮略語、相鄰兩個數字並列連用表示概數,以及表示清朝以前的歷史紀年均要用漢字。詞、詞組、慣用型、縮略語或具有修辭色彩語句應使用漢字。例如二倍體、三級護理、十二指腸等。
5.8標點符號以國家頒布的GB/Tl5834-1995《標點符號用法》為準。
5.9名詞術語應注意全稿統一,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各學科名詞,中草藥一律加注學名,名詞術語的縮寫在首次出現時應注出全稱。6表和圖
6.1表和圖設計應合理、正確、簡明,且均應少而精,勿與正文內容重複。凡用文字能清楚表達者,儘量不用表圖。表圖應列出序號及表圖題。表(圖)題力求簡明,一般不超過15個字,不用標點符號。
6.2表格應在白紙上繪製,表題居中,一般採用三線表(頂線、表頭線、底線),不用斜線、縱線。表內數據要求同一指標有效位數一致。
6.3線條圖請用計算機製圖,以8cm或16.5cm寬度為宜。照片圖應為圖像清晰、層次分明、反差良好的黑白照片。組織學切片應註明染色方法及放大倍數。
7統計學符號
應以GB3358-82《統計學名詞與符號》為準。符號的大小寫及正斜體應寫清楚,不能區分時套用鉛筆標示,例如樣本大小n,樣本的算術平均數x(不能用X),樣本的標準差s(不能用SD),樣本的相關係數r,t檢驗t等用小寫斜體。機率P,F檢驗F等用大寫斜體。卡方檢驗χ2,自由度υ用希臘文小寫斜體。
8參考文獻
引用的參考文獻務以親自閱讀過的近年主要書刊為限,一般論著不超過15篇,綜述不超過20篇。文獻以文中引用先後順序附於文末,引用處以方角碼註明,例如[1],[2-6],[7,8],日文漢字請勿與中文混淆。內部刊物及資料等請勿作為文獻引用。
文獻書寫格式如下:
[期刊]作者(3位作者及以下的均列出,中間加一逗號,3位作者以上的,只列前3位,後加“等”).文題[J].刊名,年,卷號(期號):起-止頁.
[書籍和專著]作者.書名[M].卷次.版次(第1版不標註).出版地:出版者,年.起-止頁.或作者.題目[M].見:主編.書名.卷次.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起-止頁.
舉例:
[1]陳敏華,嚴昆,張勁松,等.超聲對肺周圍型占位性病變的鑑別診斷[J].中華醫學雜誌,1994,74(1):19-20.
[2]徐叔雲,卞如濂,陳修,等.藥理實驗方法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662-663.
[3]曾憲九.抗菌術與無菌術[A].黃家駟,吳階平.外科學[C].上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9:8-11.
[4]WeinerAJ,KuoG,BradleyDW,etal.DetectionofhepatitisCviralsequencesinnon-A,non-Bhepatitis[J].Lancet,1990,335:1-3.
[5]EissenHN.Immunology:anintroductiontomolecularandcellularprinciplesoftheimmuneresponse[M].5thed.NewYork:HarperandRow,1974:406-408.
[6]WeinsteinL,SwartzMN.Pathogenicepropertiesofinvadingmicroorganism[A].SodemanWAJr,SodemanWA.PathologicPhysiology∶Mechanismsofdisease[C].Philadelphia:Saunders,1974:457-472.
9錄用與回修
9.1本刊稿件由編委會審定後決定取捨。文責自負,依照《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本刊可以對來稿做文字修改、刪節,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則提請作者考慮。編輯部根據審稿意見和編輯規範對來稿進行刪改後退作者本人再修改,若1月內不修回,作為自動退稿處理。由於本刊人手有限,一般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
9.2編輯部應在收稿3月內與作者聯繫,否則作者可另投他刊。文稿刊出贈送學報2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