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鷗》

《沙鷗》

《沙鷗》為一部中國彩色電影。影片塑造了主人公沙鷗的形象。該片選用非職業演員擔任主角,樸素、生動、真切,富有生活氣息。獲1982年第2屆最佳故事片入圍、1982年第2屆最佳錄音(張瑞坤)。已故女導演張暖忻更多想表達的是一種生存狀態,使得該片在鏡頭運用、表達手法上更象隨後風行一時的所謂“探索片”。影片努力反映一代青年新的心理氣質,挖掘富有時代意義的新思想、新人物。它抓住一代運動員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在命運變幻的流程中,集中表現了她們對人生目標的追索與奮鬥的精神,體現了強烈的時代感。

基本信息

影片信息

《沙鷗》 《沙鷗》

沙鷗 (1981) (THE DRIVE TO WIN)

導演:張暖忻

編劇:張暖忻李陀

主演:常珊珊 郭碧川 江韻輝 盧君 李萍 (更多)

上映:1981年

地區:中國大陸

顏色:彩色

類型:劇情片

製作團隊

沙鷗 (1981)製作團隊 職員表

張暖忻 .... 導演

張暖忻 .... 編劇

李陀 .... 編劇

鮑蕭然 .... 攝影

王硯縉 .... 美術(製作設計)

王酩 .... 作曲

張瑞坤 .... 錄音師(收音)

張蘭芳 .... 剪輯

張海山 .... 燈光(照明)

張連棟 .... 燈光(照明)

雷軍 .... 化妝

吳桂華 .... 化妝

解寶珍 .... 服裝指導

劉清標 .... 道具

郭萬勝 .... 置景

孫迎東 .... 繪景

楊順利 .... 音響

董亞平 .... 劇務

伍振國 .... 劇務

孫敏 .... 副導演

許同均 .... 副導演

梁思瑩 .... 顧問

曹曙生 .... 顧問

宋世雄 .... 解說

吳平川 .... 製片主任

中央樂團 .... 伴奏

韓中傑 .... 指揮

演員表

《沙鷗》《沙鷗》
沙鷗 (1981)演員表

常珊珊 .... 沙鷗

郭碧川 .... 沈大威

江韻輝 .... 母親

盧君 .... 韓醫生

李萍 .... 張麗麗

代明 .... 於教練

謝兵 .... 小顏

黎少旭 .... 記者

齊士龍 .... 胖廚師

王寧生 .... 楊教練

梁燕生

關鵬

葛向榮

齊坤瑩

夏小新

孫敏翁國校

王敏華

宋憲

韓虹

鍾娟娟

王燕紅

孟放
林立珠

鄭慧萍

王曉新

符妙齡

卞薇

杜紅

孫揚

羅世紅

張曉新

楊奕

故事梗概

《沙鷗》《沙鷗》
1977年,國家女排為準備參加粉碎“四人幫”後的第一次國際錦標賽,來到廣州集訓。訓練館內,女排正在進行緊張的訓練,隨隊韓醫生叫走了主力隊員沙鷗。原來,沙鷗的腰部有嚴重損傷,必須馬上離隊休養,但沙鷗表示她要用生命去贏得這次國際比賽。她沒有退卻,反而加強了鍛鍊。可在出國人員服務部,她才知道自己的名字已不在佇列中。這時,沙鷗的母親和未婚夫、國家登山隊員沈大威北京趕來。母親認為沙鷗年紀已大,應及早退出運動隊和沈大威結婚,沈大威卻支持她把腰治好去迎接比賽。經過老中醫的精心治療,沙鷗堅持著嚴格的訓練,她終於被批准參加比賽了。國家女排在世界體壇上經過激烈爭奪,在決賽時以兩分之差輸給了日本隊。沙鷗感到無比痛苦,一個人在浴室內痛哭起來。在返回祖國的輪船上,沙鷗將個人所得的銀牌丟入大海,韓醫生勸她不要太難過,沙鷗說:“人沒有目標就無法生活下去!我要的是金牌,不是銀牌。”回到北京,沙鷗決定結婚了,她決心當個“後勤部長”,支持沈大威登上頂峰。國家登山隊再次登上珠峰的喜訊傳來,沙鷗高興異常,幸福地籌備著婚事。不料,體委幹部送來噩耗,沈大威在返回基地途中遇上雪崩犧牲了,沙鷗極度痛苦。她徘徊在圓明園的遺址,回憶起當年她和沈大威來這裡遊玩的情景。為了國家民族的榮譽,她的精神變得堅強起來。在紅黃相間的秋葉之中,她似乎又聽到了當年練球場上那激越人心的拼搏聲。她重返排球場,當上了女排的教練。經沙鷗培養的年輕一代女排運動員參加了亞運會,雙腿癱瘓的沙鷗在療養院的電視裡,看到中國女排取得了冠軍,她激動地流下了幸福的眼淚。

影片努力反映一代青年新的心理氣質,挖掘富有時代意義的新思想、新人物。它抓住一代運動員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在命運變幻的流程中,集中表現了她們對人生目標的追索與奮鬥的精神,體現了強烈的時代感。人們從沙鷗不斷遭受打擊,但仍然為實現目標而頑強搏鬥的經歷中,看到國家興盛、民族自強的精神支柱。該片選用非職業演員擔任主角,沒有矯飾、造作的痕跡,樸素、生動、真切,富有生活氣息。它以直接表現人的心理活動的敘述形式構築銀幕形象的根基,重意境輕情節,重人物輕事件,探索新的電影語言,尋找和發現電影藝術表現生活的新能力。

導演簡介

張暖忻

中國電影女導演。祖籍遼寧鐵嶺,生於呼和浩特。1958年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79年與李陀合寫論文《論電影語言的現代化》 和電影劇本《李四光》。1981年自編自導處女作《沙鷗》 ,影片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她本人獲1981年第三屆金雞獎導演特別獎。之後又執導拍攝了影片《青春祭》,獲香港國際電影節1985年十大華語片獎和法國賽特國際電影節評審特別獎,被認為是新時期中青年導演中的重要代表人物。1985年赴法國進修一年。回國後在中法合拍的 《花轎淚》 (閨閣情怨)中任中方導演。1988~1990年任北京青年電影製片廠藝術室主任,執導《北京,你早》獲1989年廣電部優秀影片獎、香港國際電影節十大華語片獎。1990年,入北京電影製片廠任導演。1995年5月28日患癌症逝世。

演員簡介

孫敏 。中國影視演員。原籍河北大城,生於安徽淮北。1975年中學畢業後在淮北農村勞動,後入煤礦當採煤工。1978年入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學習,1982年畢業後任峨眉電影製片廠演員。在學期間曾在影片《原野》中扮演白傻子。1988年在影片《晚鐘》中飾演日本戰俘,於1989年獲第九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和八一廠小百花最佳男配角獎。因在《京都球俠》中扮演瘸子,獲電影藝術表演學會第二屆學會獎。曾在電視連續劇《今夜有暴風雪》中飾演小瓦匠,1985年獲第五屆全國優秀電視劇飛天獎優秀男配角獎。1992年在電視劇《赤日炎炎》中扮演麥克波獲第五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男主角獎和文匯時報杯最佳男主角獎。

現任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一直從事教育工作為祖國的下一代作貢獻。

獲得獎勵

1982年第2屆最佳故事片入圍。

1982年第2屆最佳錄音 張瑞坤

張瑞坤,1931年生於浙江,1952年畢業於蘇南文化教育學院電化教育專修科,此後在北京電影學校(即後來的電影學院)任教,1991年已退休。張瑞坤是建國以來中國老一代錄音師。1978年起在影片《沙鷗》、《鄰居》、《鴛鴦樓》等影片中出任錄音,出色地完成了錄音創作,並且在聲音的表現上有大膽探索和創造。如1982年在《沙鷗》的錄音創作中,她把多種音響元素匯成了一個聲音總譜,形成主觀音響與音樂及對白的心理交響曲,增強了影片的藝術感染力,從而獲得第2屆金雞獎最佳錄音獎。在影片《鄰居》中,她拋棄以往中國電影無聲源可尋的音響和音樂,將富有濃厚北京特色的聲音環境再現得生動、自然。1988年在《鴛鴦樓》一片中,大量採用同期錄音。這是當時對中國錄音師的挑戰,而張瑞坤也因其大膽的探索獲第8屆金雞獎最佳錄音獎提名。1985年,張瑞坤當選為中國電影家協會第5屆理事,並參與主編《電影藝術辭典》的工作,此外,她還擔任了多部譯製片的錄音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