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溺》[鄭道遠長詩]

詩人鄭道遠以他的敘事抒情長詩《沉溺》(民族出版社2005年4月版)昭示了人擺脫肉體“沉溺”的艱難與尋求精神“救贖”的可能。《沉溺》共八章,六千餘行。

基本信息

概述

當一個人過度“沉溺”於往事,就不可能激情矚目於未來,更不會鍾情於現實而重鑄或重塑全新的精神品格。所以,一個人是否真的持存海納百川的胸襟與氣度,該舍當舍、當存必存,關係著能否創造生命中笑越百峰的超越氣象和自省、自足的生存意境。

鄭道遠出生於內蒙古通遼市,現任秦皇島市社科聯主席,又是作家協會的副主席和詩歌創作研究會會長。他追索詩神三十餘載,早在80年代,就以一首《莊稼之歌》,在國內詩歌界引起了很大反響,並陸續出版了四部詩集。這部長詩是他腹筆多年的嘔心瀝血之作。

內容

《沉溺》由民族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時空跨度十餘載,抒寫了主人公高遠人生中三個時段或浪漫、或悽美、或悲苦的愛情歷程。

詩人把它稱為敘事抒情長詩,即在形式上它是敘事的,而骨子裡卻是抒情的。從結構上看,詩人所敘寫的高遠與白雲、與斯琴、與盈春的三段愛情經歷,分別發生在部隊里、復員回鄉後和高考進入大學期間,隨著時間、地點、場景、人物的轉換,情節的演繹最終結束,人物的命運留待想像去填充,長詩因人寫事,以事寫情的線索十分清晰。在此意義上,長詩是敘事的。《沉溺》所寫的愛情歷史與曾經客觀存在過的歷史呈現之間,並不可能完全對等或吻合,而必然存在幻想與虛構。這當然不僅僅由於他們本來就不在一個維度或層面上,詩人呈示給讀者的歷史故事或歷史存在,事實上僅僅有助於我們還原或重回歷史的情境中去,去重新體味、再度升華生命中的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