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主垂憐》[電影]

《求主垂憐》[電影]
《求主垂憐》[電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求主垂憐》,外文名:Inch'Allah,由加拿大和法國聯合製作拍攝,導演阿娜伊斯·巴貝·拉瓦萊特執導、伊夫林·布洛初、薩巴納·奧扎尼、西萬·列維等主演的一部電影。

基本信息

信息

類型

劇情/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加拿大/法國

語言:

英語/法語/阿拉伯語/希伯來語

上映日期

2012-09-08(多倫多電影節)

片長

102分鐘

又名:

烈火摯愛(台)/若能如願

劇情簡介

海報海報

克洛伊是一名年輕的加拿大女醫生。她在巴基斯坦的拉姆安拉為紅十字會工作,而平時則居住在耶路撒冷。她的隔壁是一名名叫阿娃的以色列士兵,兩人成了好朋友。每一天克洛伊都要經過在這兩座城市之間的邊界檢查站,去到另一邊的難民營工作。克洛伊主要負責照顧一些懷了孕的年輕女人。通過她的一名病人蘭德,克洛伊了解到了被占領區人們的生活。她花了很多時間與蘭德的家人相處。克洛伊試圖儘自己的所能,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或許鮮有人會到電影院看這部影片,由加拿大和法國聯合製作拍攝的《求主垂憐》,若只聽名字,可以聯想到一場關於宗教的悲劇,但事實上,導演想表現得遠沒有那么簡單。以一個來到巴以邊境工作的加拿大女醫生的視角,見證在兩個民族、兩個宗教的衝突背景下,身邊的小人物、小家庭、小片段的起起落落,小到被戰爭淹沒,小到被歷史吞噬。

年輕的加拿大女醫生Chloe繼承著魁北克民族熱心助人的精神來到了戰火不斷的巴基斯坦與以色列。電影很做作地將女主角所居住的地點安置在了以色列的耶路撒冷,與一位以色列女士兵Ava成為了鄰居和好友,卻同時需要她每日穿越邊界,到巴基斯坦的難民營照顧孕婦,甚至與其中一位孕婦Rand結交甚好,還與她的哥哥互生情愫。

影片中難得的幾抹色彩

在戰亂背景下的影片,可想而知,色調大多灰暗,鏡頭前儘是棕黃的塵土和中東女人特有的黑色長袍與面紗。於是,影片中偶爾出現的幾筆色彩就顯得格外動人。

深櫻桃口紅。Chloe送給Rand一管深櫻桃色的口紅,並幫她塗抹在嘴唇,淡淡一筆,就讓這個皮膚乾枯,面色黯淡的巴基斯坦女人明亮了起來,笑靨如花。

超人斗篷。一個仿照超人穿著藍色連體裝,將明黃色的內褲套在外面,披著紅色斗篷的小男孩,每日穿梭在廢墟之中,不言不語,或許想要拯救他的家園卻不知從何下手。但當一輪炮火來臨時,他卻只能被媽媽夾在手臂中,慌亂的逃亡。

黑暗中的火焰。在一輪侵襲之後,幾個男孩圍坐在火堆旁烤著玉米,商討著第二天的“大計畫”,在火焰下,這幾個從戰爭中成長起來的幾個孩子笑得放肆、扭曲,卻始終難掩調皮、純真。

在Chloe與其他幾個人物破碎、複雜、糾結的感情中,仇恨會時不時地出現。一個平日裡會與Chloe說笑打鬧的巴基斯坦男孩被以色列軍車軋死,血濺在了她的鞋子上,但是“另一邊”的好友Ava聽到這個訊息卻毫不在乎;Chloe好心想帶Rand一家尋找故居,卻勾起Rand的哥哥對於失去家園回憶,使她遭到憤怒的指責,而他們之前剛剛萌芽出的小曖昧也被扼殺……巴基斯坦和以色列累積了近一個世紀的傷痛與仇恨從頭到尾充斥在影片之中。

近幾年,西方國家總是喜歡站在第三者的中立視角去展現中東幾國的戰爭,無關批判,沒有共鳴,只是想通過在戰亂中晃動的攝像機鏡頭,人物的大特寫和漫無目的的故事抓取,留給觀眾反思戰爭的意義。事實上,這樣描述顯得無謂又無力。在我們所認為的這個和平年代,在我們每日有規律的上班下班,抱怨生活的乏味和諸多不順的時候,另一片領土上的人民正遭受著戰火的侵襲,遭受著一次次的恐怖攻擊,槍枝、炸藥隨處可見,生命的存亡似乎都顯得渺小……但這一切的痛苦和災難都不屬於我們,也不屬於任何一個高高在上的西方國家。

結局?身處戰亂國家的難民營之中,只有注定的殘酷悲劇。Rand臨產當天正趕上兩國邊界封鎖,最終生下的孩子卻早已胎死腹中。同時,身在獄中的丈夫也傳來訊息,被判刑25年,看不到天日。於是她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留下一段遺言,求主垂憐。

演職員表

導演:

阿娜伊斯·巴貝-拉瓦萊特

編劇:

阿娜伊斯·巴貝-拉瓦萊特

演員:

伊夫林·布洛初....Chloé

薩巴納·奧扎尼....Rand

西萬·列維....Ava

約塞夫·斯威德....Faysal

HammoudehAlkarmi....Safi

ZorahBenali....Soraida

CarloBrandt....Micheal

Marie-ThereseFortin....Mère

JamesGarsonChick....FriendattheBar

AhmadMassad....Imad

YoavDonat....SoldierattheCheckpoint

製作人:

LucDéry

KimMccraw

IsabelleDubar

YochananKredo

EylonRatzkovsky

StephenTraynor

原創音樂:

LévonMinassian

攝影:

PhilippeLavalette

剪輯:

SophieLeblond

選角導演:

YaelAviv

EmmanuelleBeaugrand-Champagne、

NathalieBoutrie

ConstanceDemontoy

藝術指導:

André-LineBeauparlant

布景師:

KarimKheir

NasserZoubi

服裝設計:

SophieLefebvre

視覺特效:

MarcMorissette

副導演/助理導演:

YanickDiVito

YanalKassay

PascalElissalde

獲得榮譽

第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閉幕式暨“天壇獎”頒獎典禮2013年4月23日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影片《求主垂憐》獲得“天壇獎”評審會特別獎。同時提名最佳影片

《求主垂憐》:熱鏡頭裡的冷敘事

“加薩走廊”是新聞里出現頻率很高的名詞,而電影《求主垂憐》則深入加薩走廊,試圖挖掘這個我們熟悉的名詞背後,那些具體的人,真實的生活和情感,展現戰爭對人們心靈的戕害。

與《焦土之城》相近,《求主垂憐》也是由加拿大人打造的中東戰爭題材影片,是從外來者的角度來審視這片土地上的人。來自加拿大的女醫生克洛伊住在以色列,每天去巴勒斯坦為當地的女性治病,她試圖與當地人做朋友,為他們提供幫助。但在目睹了一次又一次死亡之後,她發現自己的熱情很難稀釋戰爭的冷酷,也不可能真正幫到任何人,因為不能改變戰爭,就什麼都不能改變。

克洛伊局外人的身份並沒有使這部影片疏離於這片土地。導演以不加修飾的,紀實性的鏡頭來拍攝全片,試圖真實再現焦土之上的生存艱辛。鏡頭熱切地搖到每個人臉上,親昵地撫摸著他們,企圖傳遞每一種溫度,但影片整體的敘事卻始終保持冷靜,準確地解剖出戰爭的冷酷,也使得這部影片帶給觀眾的震撼更為強烈。

在這裡,每個人的生存都是懸念。克洛伊的好友,以色列邊防女兵艾娃並不承諾自己每一次工作結束後能回來,經常要給母親打電話說我還活著;巴勒斯坦的小男孩前一分鐘還在和克洛伊開著戰爭的玩笑,後一分鐘就被以色列的軍車碾壓;即將臨盆的好友蘭德也因為以軍關卡不能逾越,而生下一個死嬰……這些使人頗為震撼的台詞和情節,在片中卻以非常克制的形式再現,並不加以任何鋪陳和渲染。殘酷的戰爭把恐懼變成了家常菜,但由此造成的傷害並不因此而減輕。

導演並沒有天真地想讓局外人克洛伊真正理解這些人的痛苦與悲傷。當她說出“你們以色列人”時,艾娃轉身而去;當她幫助蘭德拿到特別授權,希望可以帶給他們快樂時,卻沒想到短暫重溫故土的快樂只會映照出他們不能回家的悲傷。有一個強大的戰爭背景冰冷地矗立著,任何舉動都顯得悲觀和無望。

當身邊那些親切溫熱的面孔,一個個地都變成了“聖戰”海報上冰冷堅毅的面龐,克洛伊才真正意識到,自己什麼都不能改變,這片焦土唯有“求主垂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