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會長大》

《每個孩子都會長大》

陽光可愛的鄔錦美、大大咧咧的方真、美若仙子的孟旭紫、柔弱內向的陳細妹、冷漠孤傲的李一岷、拖拖拉拉的趙小強、嬌生慣養的鐘小童、堅韌自強的龍坤……一群來自深圳特區的女生男生,來到黃埔青少年軍校參加以軍訓為基礎的磨礪教育,在短短五天內上演了一幕幕可惱又有趣、哭過笑過進而觸動心靈深處的故事,晶瑩的汗水、閃爍的淚光、燦爛的笑聲讓每個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健康成長。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張秀娟,廣東人,畢業於廣州華南師範大學中文系。深圳市作家協會會員,現為深圳市布心中學語文教師,長期關注青少年成長狀況和心靈風暴,著有長篇校園小說《爸爸媽媽不要說離婚》

目錄

第一天
1.陽光女孩鄔錦美
2.初一(11)班
3.老虎不發威別以為是病貓
4.學會謙讓
5.“掌上明珠教官”
6.一切行動聽指揮
7.搶床位風波
8.蝸牛也能成為兔子
9.做事要有一股勁兒
10.午餐前的折磨
11.哭泣的午餐
12.斷髮之痛
13.“抱樹”訓練
14.麻辣豬咪教官
15.接受磨礪陽光成長
16.“蝸牛”的錯?
17.只追前一名
18.丟錢記
19.跟時間賽跑
20.我不做“護舒寶”
第二天
1.軍校的早晨鐵骨錚錚
2.艾舒的心靈風暴
3.失蹤的褲子
4.不學順步走的熊
5.朱教官的遙遠童年
6.女孩子因為堅強而可愛
7.趣味野炊
8.不幸的家庭里最受傷的是誰?
9.尋找逃兵
10.每個孩子都是會長大的
11.朱教官和汶川小女孩
12.“飛奪瀘定橋”
13.丟眼珠風波
14.觀看《中國新式武器揭秘》
15.快快快,不要像個老太太
16.因為我是班長
17.站崗
18.偷窺產生的病號
第三天
1.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
2.探望傷號李一岷
3.國慶大閱兵的軍旗手
4.鄔錦美和陳細妹
5.寂寞是一面鏡子
6.怎樣的女生男生讓人“愛”
7.撒謊是一種危險的遊戲
8.走進黃埔軍校的歷史
9.參觀孫中山紀念碑
10.飛馳珠江
11.壓抑痛苦會變成自卑
12.最英俊的少年納西斯
13.給一點陽光就燦爛
14.李白已經名滿天下啦
第四天
1.軍訓是風雨無阻的
2.戰勝百米障礙
3.玩轉真槍實彈
4.李一岷的困局
5.飛出大山的翅膀
6.聯歡晚會
7.夜行軍
1.惆悵的清晨
2.匯操大表演
3.領導力與責任心的訓練
4.說不出再見
5.告別軍校

前言

秀娟的這部作品,像一縷陽光,讓我心靈的角落為之一亮。
在這個充滿兒童歡聲笑語的世界裡,有誰知道背後有多少眼淚和嘆息?一代又一代在成長,但是一代比一代的問題更複雜。對教育來說,高消費的和平年代,比苦難的戰爭年代更具挑戰性,那是使命與責任會不會一代代消磨的重大挑戰!其實,和平年代,孩子們的成長過程,充滿了看不見的刀光劍影:好逸惡勞、好吃懶做、好高騖遠……在爭奪孩子們勤勞、善良、純真的天性。社會發展的高節奏,高壓力,高難度,高速度,需要一代比一代更加有大愛之心,更加能吃苦耐勞,更加有承受痛苦的能力,更加有摧不垮打不倒的堅韌,哪個家長,哪個老師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學生,個個出落得在社會上頂天立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面對嬌氣、嬌貴的孩子,人們往往會對他們的任性、脆弱束手無策。
讓孩子們在艱辛的環境中去滾爬、去折騰、去委屈一回、去痛苦一回,對於父母,對於老師,對於孩子自己,對於全社會,無疑,是福音。
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出生的獨生子女,大多比較獨立、大膽、有創新思維、敢於表現自我,但同時,也顯得嬌慣、自私、不懂感恩、缺乏自理能力、缺乏合作友愛的精神。這是每個家庭的困惑,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困惑。
這樣一群被父母、爺爺、奶奶、七大姑、八大姨的溺愛包圍的孩子們,怎樣才能擺脫愛的枷鎖帶來的性格弱點?人們在思考,在尋找,全社會在呼籲,呼籲能鋪一條讓兒童們心理和生理得到完美錘鍊的新途徑。
有教育家提出,如果讓孩子們在一個封閉的環境裡,接受一個時間段的集中磨礪,個性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隨著時代的召喚,全國各地的少年軍校應運而生,為少年兒童提供了一個封閉式接受磨礪的場所。多年來,我國三億多的少年兒童絕大多數都在少年軍校里接受過軍訓磨礪。軍訓在孩子們的心中甚至生命中留下什麼樣的記憶和影響?三億多個孩子就有三億多個答案,但有一個答案是共同的——我們會愛別人了。
深圳市羅湖區教育局江可志局長在區內學校推行“陽光少年,磨礪教育”德育工程,這更是給秀娟帶來創作的靈感,她抓住了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角度,觸及了一個沒人涉及的領域,我非常贊同她的觀點,讓孩子們到艱苦的環境中去經受考驗。《每個孩子都會長大》一書,用秀娟親身經歷,講述了一群來自特區的中學生,在黃埔青少年軍校參加軍訓磨礪教育所發生的趣事。書中雖然重點寫了幾個孩子,卻讓我們聯想起一大群孩子。李一岷、羅康養、鍾小童、趙小強等男生總是不斷製造事端,如想串聯罷練、捉弄教官、欺負弱小等;女生們在嬌驕二氣上也不斷給軍校製造麻煩,有時還會用冷暴力欺負某些“合不來”的女生。軍訓人性化的啟蒙引導,使孩子們在苦難中自然要尋找友情,自然懂得了付出比索取更有意義。這群少年在朱教官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在懂得尊重並關愛學生的章老師的教誨下,在同齡人越來越友愛的陽光氣息感染下,在一個接一個生理和心理訓練項目的磨礪下,上演了一幕幕用哭聲和笑聲觸動心靈的故事。孩子們的愛國情操、團隊精神、紀律觀念、生命意識、感恩美德、承受挫折能力……有了根本的改變。當然,軍校不是唯一的手段,秀娟這本書,提供了一個教育孩子的大舞台,圍繞軍校訓練背後的親職教育、校園教育、社會教育也遙相呼應,密切配合。最後,當孩子們依依灑淚惜別軍校時,大部分孩子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長大了,成熟了,開始了做人、求知的新旅程。
讀著這本書,我的眼前出現了許多畫面,軍號一響就起床,快速穿衣疊被,高速洗漱吃飯,然後就是爬山、淌水、打槍、攀登、跑步、操練、勞動……一群身穿迷彩服的少年兒童,被陽光炙烤得汗流浹背,面孔黝黑,心痛嗎?當然,但更多是寬慰。你看,孩子們長大了,有苦,忍著;有淚,忍著;想媽媽,忍著,想冰激凌,忍著。他們學會了忍耐,學會了承受,學會了堅強。有這樣的起點,還怕我們後代子孫的使命感會被好逸惡勞、好吃懶做、好高騖遠腐蝕嗎?完全有理由相信,這樣的故事也能引起全國眾多青少年的共鳴,引起家長們的共鳴,因為書中有他們熟悉的生活,也有他們雖然不熟悉、但卻心痒痒,也想仿效的生活。誰不願意快樂著孩子們的快樂,誰不願意幸福著孩子們的幸福?誰不願意自豪著孩子們的自豪?
作者秀娟是位始終關心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青年作家,也是位跟青少年朝夕相處的中學教師。她說“每個孩子都會長大”,都要面對一步一個腳印的自己,孩子們自己會跌倒爬起來,擦乾淚水,接著往前走。由此及彼,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應對孩子們敞開理解的胸懷,允許他們在碰撞、反省中,在跌跌撞撞中慢慢長大。每位孩子也當意識到,自己的未來自己開創,自己的人生自己描繪,應當迎著困難,面向挫折,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這本書無論是從文學的角度,還是從教育的角度,都值得研究。
秀娟請我為這本書寫序,我抽空閱讀了文稿,感動之餘寫下以上文字,是為序。
深圳市作協主席:彭名燕
2010年7月1日

精彩書摘

“烏雞,‘潤滑油’教官讓我覺得世界末日快到啦!”方真爬著樓梯,小聲對鄔錦美說。
“你說‘掌上明珠教官’?”鄔錦美說。
“哈,美的!你真絕呀,‘掌上明——豬教官’,‘豬頭’的‘豬’!”方真快意地哈哈笑了。
“喂喂,我是說‘掌上明——朱教官’!”鄔錦美著急地辯解。
“哈,我也是說‘掌上明——豬教官’呀!”方真咯咯笑了。鄔錦美知道自己闖禍了。
一傳十,十傳百,年級里的女生很快就知道朱教官的“雅號”,嘴裡說著,心裡的難受好減像輕了些。她們一邊拖著沉重的腿往四樓五樓攀爬,一邊嘀咕是一頭扎進人間地獄受苦受難來了,回頭準要變成人模鬼樣,讓老爸老媽都認不出來。
進到宿舍,女生們全傻眼了,這么簡陋的地方,是給人住的?屋裡只有五張雙層的鐵架床,床板看上去硬的可以把人扎傷。床頭擱著的“豆腐塊”讓大家隱約感到教官們的威懾力已經衝擊到了宿舍。
“這樣的床,會讓人做惡夢的。”孟旭紫滿臉臉愁容地說。
班上最高最瘦,成績又最好的艾舒嘟囔著說:“我們離地獄很近了!”
405房的室長是鄔錦美,由她負責分床位。長得像蠶寶寶一樣的安蓮蓮一個箭步跨到孟旭紫身邊,嗲聲嗲氣地對班長說:“拜託,不要拆散我們!”她還望了一眼黑瘦黑瘦的陳細妹,唯恐沾上她,陳細妹滿臉無助地拎著行李袋望著鄔錦美。
“細妹,我跟你睡同一張床,好嗎?”鄔錦美和善地問道,陳細妹抿著嘴害羞地點點頭。
在406房,舍長岳欣也作了妥善的安排。
男生那邊,可就亂了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