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文學作品]

《死水》是聞一多的著名詩集,1928年由新月書店出版後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沈從文等人撰文給予了高度評價。聞一多本人也只肯定促水》,而把前期的《紅燭》視為“過繼出去的一個兒子”——雖論聞詩不能丟開但燭》,但《死水》的確代表了聞一多新詩創作的更高成就。

背景簡介

《死水》[文學作品]《死水》
聞一多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集詩人、學者和鬥士於一身的重要詩人。他創作的詩集主要有《紅燭》、《死水》兩部。這兩部詩集雖然是聞一多思想和藝術風格發展不同階段的產物,但它們共同貫穿著一條愛國主義紅線。

詩集《紅燭》是聞一多第一本詩集,這個詩集中不少作品反映了詩人強烈的反封建意識、在異國他鄉的孤寂以及對祖國的眷戀之情。其中,《太陽吟》寫得很有特色。詩人藉助想像的翅膀,寄情於太陽,向它傾訴了思鄉戀國的衷腸。詩集《死水》所收輯的作品無論是思想的深刻,還是藝術的成熟,都要比《紅燭》集中的作品有顯著的提高。其中《發現》、《一句話》、《死水》等詩篇,寫得或悲痛、或激憤、或豪邁熱烈,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命運的憂慮與關切,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愛國熱情。讀者無論何時讀到這些作品,都會為之動情、顫慄。

內容精要

《死水》是聞一多1925年7月歸國後兩年的詩作,共二十八首,出版於1928年。詩人前期詩集但燭》是自由詩集,反映求學時期的恩想感情,更多地抒寫幻想。《死水》則是格律詩集,是詩人面對醜惡現實所發出的深沉的抗爭。但貫穿兩本詩集的卻是同一條紅線,即強烈的愛國主義,只不過詩人情感的表現由前期的“紅燭”式讚美、思念,向“死水式”的揭露、詛咒轉變,因為詩人愕然發現想像的中華和現實的反差是那樣的大,這裡役有一個“如花的祖國”存在,到處是軍閥的統治和勞動人民的呻吟。他無比沉痛地把愛國熱情和對現實的憤怒以及對軍閥混戰下殘破的祖國現狀的失望和悲哀,凝聚於筆下,傾注在深沉而憤激的詩篇中。收在集中的二十j晴詩,雖然所寫內容各異,卻無不圍繞著詩人深沉的愛國情感落筆。

《洗衣歌》表達對民族歧視、民族壓迫的憤慨,流露出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他將“高等”洋人的罪惡、骯髒,同“下等”華人低微然而神聖的勞動作了鮮明的對照:“我洗得淨悲哀的黑手帕,喔洗得白罪惡的黑汗衣。質心的油膩,慾火的灰,脅們家裡一切的髒東酉,交給我洗,交給我洗。”,“胰子白水耍不出花頭來,袱衣裳原比不上造兵艦,喔也說這有什麼大出息袱一身血汗洗別人的汗,脅們肯乾,你們肯乾?”字裡行間充滿愛憎和憤慨。《發現》是詩人歸國不久的詩作。表達對軍閥統治下國家滿目瘡痍、哀鴻遍野、田園荒蕪、民不聊生的破敗現實的悲憤,痛苦和抗爭。詩的開頭就驚心動魄,不同凡響:“我來了,我喊一聲,迸著血淚,/‘這不是我的中華,不對,不對’!”詩人幻想中的祖國是美好的,當他滿懷著報效祖國的豪情跨進國門,突然面對破敗現實,頓時產生了情感的逆差。詩人悲憤、痛苦,發出“不對,不對”的吶喊,“追問青天,逼問八面的鳳”,用“拳頭擂著大地的赤胸”,詢問這悲慘的根源到底是什麼?可是“青天”、“大”、“風”都不能告訴詩人任何訊息。詩人哭喊著“嘔出一顆心來”發誓:永不改變他那一片忠貞熱切的愛國心。

詩集中作者最得意的《死水》一篇起筆便刻畫出“清鳳吹不起半點漪淪”的“一溝絕望的死水”的景象,表達了對現實社會的徹底絕望的情緒。然而,“這不是‘惡之花’的讚歌,而是索性讓醜惡早些惡貫滿盈,‘絕望里才有希望”’(朱自清語)。所以,“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既然“這裡斷不是美的所在”,那么“不如讓給醜惡來開墾,看他造出個什麼世界”。

知名篇章

《死水》[文學作品]《聞一多詩文名篇》
詩隼《死水》即以此篇來命名,是詩人在夢想被擊碎後發出的憤蠢詛咒。

在藝術表現上,本詩被認為是聞一多“三美”論的典型休現:全詩五節,每節四句,每句九字,稱得上“啼的勻稱,旬的均守”,給人以“建築美”之感。

詩作由主鏇律“這是一溝鮑望的死水”領起,繪成一帽靜中含動的醜惡臼像,僵著又在動中寫靜勵靜相生。而這一切嘟是緊緊圍繞主鏇律來彈奏,臨近結束,本來低沉丁去的情緒,用‘’這裡並丁是美的所在”一旬驚起,表現了對死水世界的斷然否定!

死水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清風吹不起半點清論。

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

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

也許銅的要綠戍翡翠,

鐵罐上銹出幾瓣桃花;

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絝,

黴菌給他蒸出些雲霞

讓死水酵戍一溝綠酒,

飄滿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們笑聲變戍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溝絕望的死水,

也就誇得上幾分鮮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聲。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這裡斷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讓給醜惡來開墾,

看他造出個什麼世界。

著作解讀

《死水》[文學作品]聞一多精選集
聞一多是著名的愛國詩人,愛國之情可以說是聞詩最突出的特徵。聞一多曾留學美國,熱情地學習西方文化,卻又強烈地感到民族與文化的壓迫,之所以能炮蘸深情地寫下這些“愛國主義”詩篇,對他來說,是出於一種文化上的反抗。在異國他鄉弱國小民炮受凌辱備受歧視的刻骨銘心的感受,使他對西方文化產生了一種逆反心理,而對於東方文化的熱愛有時到了近乎偏執的地步。這些詩篇所表現出的深送而熾熱、悲槍而激越,甚至複雜難言的情緒,正是代表了這位根植在深厚的傳統文化土壤中的現代知識分子辦乙的矛盾與痛苦。

在詩的表現藝術上,聞一多最著名的是他“新詩格律化”和詩要有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的“三美理論”。音樂美強調詩要“有音尺,有平廠,有韻腳”;建築美強調詩要有“節的勻稱,句的均齊”;繪畫美強調詞藻和色彩的繽紛。《死水》中的詩正體現了聞一多創作中對其藝術理論的貫徹。促水》一篇尤被認為是體現“三美”格律詩的典型。其他如《口供》之詩式齊整、色彩斑斕;《罪過》之音節和諧、挫鉗動人等都達到了他所要求的“戴著鐐銬跳舞”,不但不覺得它是侄桔,反而顯出藝術的純熟的境界。

一方面執著於東方文化“和諧、均齊”的傳統美學理想,一方面有著酉方文化帶來的強烈的生命意志與個性自覺,這使得聞一多詩中充滿了矛盾的張力: 《春光》中自然的和諧與社會的不和諧;《仙跳》中生活的寧靜與心靈的不平靜;《你莫怨我》中言辭的灑脫與情感的偏執一巨大而深刻的幻想矛盾時刻洶湧衝擊著本性激烈、熱情的詩人,而詩人卻追求情感的克制,這就造成了聞一多《死水》中詩的形式規整而感情強烈灼人的獨特鳳格。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