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居家指南》

德麗雅是個文藝女青年,從斯賓塞那裡知道了馬爾維,對艾略特和狄蘭?托馬斯信手拈來。她同時也是一個讀者問答專欄作家,一個家庭主婦,一個母親,一個妻子;她善於觀察,沒有耐心,是個家庭操縱狂。簡而言之,她是每個女人的點滴集合。她被宣判癌症晚期。本書穿插著德麗雅讀者問答專欄的片段以及隨後《死亡居家指南》的引言,同時貫穿著她對書籍、音樂、烹飪、園藝的喜愛,滲透著她對人生幸福、困境、死亡、關係等的思考,語言沉靜幽默,故事感人至深。這是一段交織著愛與失落,溫情與痛苦的人生旅程。照亮旅程的,不是彼岸的光芒,而是人心的愛與希望。

基本信息

本書介紹

1

“德麗雅是個文藝女青年,從斯賓塞那裡知道了馬爾維,對艾略特和狄蘭·托馬斯信手拈來。她同時也是一個讀者問答專欄的撰稿者,一個家庭主婦,一個母親,一個妻子;她善於觀察,沒有耐心,是個家庭操縱狂。簡而言之,她是每個女人的點滴集合。她被宣判為癌症晚期。”

從書中的這段內容簡介不難看出,本書的話題和“死亡”有關,話題的主角是“一個讀者問答專欄的撰稿者,一個家庭主婦,一個母親,一個妻子”,在得知自己要死的事實後,一系列的準備就要開始。

“麗雅就要死了”,小說主角徳麗雅在寫了一系列居家維修、園藝、廚房和洗衣指南之後,在自己奔向死亡的過程中,用生命寫出了這個系列的最後一本:《死亡居家指南》。本書沒有像其他談論死亡的書那樣走向玄妙和不可知,沒有探討死後的世界,相反地,囊括在書中的是“釋放身心的房間”、“遺囑和遺願”、“葬禮即節日”,是如何為死亡做好準備,比如註銷信用卡、結算納稅申請單、教會女兒泡茶、幫愛人物色新的伴侶等等。

除了由61個簡短篇章組成的曲折情節,本書還有徳麗雅讀者來信專欄的節選穿插其中,其中她詼諧地打發掉了“懷疑者”、“絕望者”和“厭煩者”的來信以及他們在食譜、清潔和禮儀方面的訴求。本書同時貫穿著作者對書籍、音樂、烹飪、園藝的喜愛,滲透著她對人生幸福、困境、死亡、關係等的思考,“語言沉靜幽默,故事感人至深”。

內容介紹

德麗雅是個文藝女青年,從斯賓塞那裡知道了馬爾維,對艾略特和狄蘭·托馬斯信手拈來。她同時也是一個讀者問答專欄作家,一個家庭主婦,一個母親,一個妻子;她善於觀察,沒有耐心,是個家庭操縱狂。簡而言之,她是每個女人的點滴集合。她被宣判癌症晚期。本書穿插著德麗雅讀者問答專欄的片段以及隨後《死亡居家指南》的引言,同時貫穿著她對書籍、音樂、烹飪、園藝的喜愛,滲透著她對人生幸福、困境、死亡、關係等的思考,語言沉靜幽默,故事感人至深。這是一段交織著愛與失落,溫情與痛苦的人生旅程。照亮旅程的,不是彼岸的光芒,而是人心的愛與希望。

作者介紹

黛博拉·愛德萊德(Debra Adelaide)黛博拉·愛德萊德(Debra Adelaide)

黛博拉·愛德萊德(Debra Adelaide)
澳大利亞知名女作家、圖書評論家、編輯和學者。曾獲悉尼大學博士學位,現任悉尼科技大學高級講師,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的副教授,教創意寫作課程,
已出版兩本小說,《信天翁旅館》和《撒旦達斯特》,均獲得出版評論界的好評,同時取得商業上的成功,另編有四本小說集和回憶錄。她有三個孩子和一群母雞。

書評

“德麗雅是個文藝女青年,她同時也是一個讀者問答專欄的撰稿者,一個家庭主婦,一個母親,一個妻子;她善於觀察,沒有耐心,是個家庭操縱狂。簡而言之,她是每個女人的點滴集合。她被宣判為癌症晚期。”“徳麗雅就要死了”。小說主角徳麗雅在寫了一系列居家維修、園藝、廚房和洗衣指南之後,在自己奔向死亡的過程中,用生命寫出了這個系列的最後一本:《死亡居家指南》。

這本書沒有像其他談論死亡的書那樣走向玄妙和不可知,沒有探討死後的世界,相反,囊括在書中的是“釋放身心的房間”、“遺囑和遺願”、“葬禮即節日”,是如何為死亡做好準備,比如註銷信用卡、結算納稅申請單、教會兩個幼小的女兒說再見是班內特要做的最艱難的事情:兩個女孩在敘事的內外飄來飄去,對母親的疾病感到難過,但又無法理解死亡,這既讓人驚訝,又在情理之中。她們爭吵,看電視,受鼓勵後在母親的棺材上畫畫,天真無邪地繼續生活,與家裡其他人相愛著。至於丈夫阿爾奇,他繼續著自己的園藝,那是他的職業,做護根、修整草坪,他的痛苦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不曾被聽到,直到第211頁,班內特心痛地描述道:“我看著他的臉,從他的眼神中看到了自己的死亡。”

這些人物都無比的勇敢堅強。作者將死亡這件事書寫得極為世俗,讓它顯得並不可怕,但又是那么痛徹,痛徹得沒有世俗之感,這是她原話的翻版,源自班內特為她的新書做調研而見習的一場屍體解剖,書的那一部分名稱為“死後的狀態”。

這是非常出色的一個章節,恐怖而又有趣,富於哲學上的挑戰性。解剖台上一個死去的女人像在肉店一樣被剖開:糞便樣的內臟被取出,稱重,測量,片割,然後裝入一個黑塑膠袋,重新縫到肚子裡。班內特思考著是應該將這具屍體稱作“她”還是“它”。她說“埃里克現在用來從空腔里取走體液的不鏽鋼勺子和我在廚房裡用的一模一樣”,上一次用它是做豆湯的時候。

這部小說在澳大利亞取得了很好的銷售業績,是2008年法蘭克福書展的熱門圖書,併入圍了2009年女性文學“柑橘獎”。2009年熱門電影《附註:我愛你》小說作者西西莉雅·艾亨在推薦這本書時說,這是一部“很讓人熱情振奮的小說,寫得華美,情節完全引人入勝,並有著攝人心魄的溫柔。我超愛主人公德麗雅,從故事可愛的開始,到令人意想不到的結局,自始至終我都被深深吸引。”

而一位澳大利亞書評人在評論這本書時說:“我是流著淚讀完這本書的,慶幸著自己的狀態,想著自己走向死亡的道路會是怎樣的;是否會有告別的時間,是否自己有足夠的勇氣來面對。”
死亡一直以來是個禁忌話題,所有人都要面對,但大家都避而不談。這本書為讀者打開了這個禁忌,告訴讀者,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很多時候,我們懼怕的不是死亡本身,我們只是牽掛那些未完成的愛與事。”就像此書宣傳文案中所說,這本書“關於死,更關於生”,這樣一個獨樹一幟的主題,是我們深思生命本身時,都要去面對的。

推薦

2009年女性文學“柑橘獎”入圍作品
2008年法蘭克福書展熱門圖書
電影《附註:我愛你》原著作者超愛的小說
英國《衛報》、《出版商務周報》隆重推薦
澳大利亞才情女作家傾心五年心血之作
還未上市,豆瓣網友想讀預定已過千人
以“死亡”為名,講述深沉的愛和詩意的生命
當想到人生的盡頭,你是不是也需要這樣一本指南
語言沉靜、詩意、故事感人至深,萬千讀者翹首以待的年底新作
很多時候,我們害怕的不是死亡本身,我們只是牽掛那些未完成的,愛與事

媒體推薦

特別的題材、幽默、加上一些傷感主義,讓這部小說毫無疑問地取得了評論界和商業上的雙成功。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

小說以家常的口吻,寫了一個特別的題材。雖然結尾優雅甜蜜,但作者若即若離的敘事風格和非常規的時間線安排,讓整個故事感人至深。 ——《出版商務周報》(Publishers Weekly)

我是流著淚讀完這本書的,慶幸著自己的狀態,想著自己走向終點的道路會是怎樣的:是否會有告別的時間,是否自己有足夠的勇氣來面對。 ——澳大利亞書評家 尼古拉·沃可

很讓人熱情振奮的小說,寫得華美,情節完全引人入勝,並有著懾人心魄的溫柔。我超愛主人公德麗雅,從故事可愛的開始,到令人意想不到的結局,自始至終我都被深深吸引。 ——西西莉雅·艾亨 《附註:我愛你》作者

通過《死亡居家指南》,黛博拉提供了一個讓人不忍卒讀的文學點心——在德麗雅性格上,輕盈和沉實漂亮結合,她風趣、好玩,又好強、勇敢,很多面的一個角色,我想你會愛上這個講述生命的小說。我也是。 ——維利·拉姆 小說《當我開始相信》作者

這個小說讓人神魂顛倒,閱讀時很享受,讀完後它的意味還會長久迴蕩的內心深處。德麗雅充滿魔力、水晶般的嗓音讓我熱忱地期待她是真實存在的人,我想認識她。 ——帕特麗夏·伍德 《彩票》作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