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寒三友》

《歲寒三友》

八大山人的《歲寒三友》作於1699年(康熙乙卯),此畫創作以松竹梅為主題,而最為絕妙的卻是憑藉這個主題通過大段文字題跋表白自己的處世風骨;在他所處的特殊歷史時期,通過有形的繪畫,用間接而極富思想內涵並佐以詩文語言。2010年拍出1.680億元的天價。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八大山人《歲寒三友》局部八大山人《歲寒三友》局部

作 者朱耷
類 別中國書畫>繪畫
創作年代己卯年作
尺 寸40×365cm
成交價1.680億元
印文:八大山人(白文)、何園(朱文)、在芙(朱文)、真賞(朱文)、浪得名耳(白文)、驢屋屋(白文)
鑑藏印:山左一翁(朱文)、一翁(朱文)、渠園(朱文)、魯鄆(朱文)、覺者鑒緣(朱文)、中和老人(白文)、晉隋唐琴齋(朱文)
錄文:己卯十一月至日友翁沈先生自豫將歸,約八大山人浮白於洛陽,再浮白於漢陽王家,曰:“麟今年六十有一也,望七可預為壽,三友歲寒梅竹松也,畫何?”八大山人至日相見,辛金從革,大官之廚,大火西流,而為之畫,律題其端以步之,賀曰豫賀:由來吳楚星同冀,豫日揚州不放梅,夢自文昌隨北斗(文昌星亦北斗星,七比之梅放六花)屏要駙馬列三台。(梅竹松三)論功彩畫麒麟躍,(三友之蘇武一人)百兩黃金鼎鼐開。(一再浮白比之鼎賜七舉)真箇鱸鄉仙鶴在,成仙跨鶴盡徘徊。八大山人頓首書。

名畫介紹

八大山人《歲寒三友》
該作品作於1699年(康熙乙卯),此畫創作以為主題,而最為絕妙的卻是憑藉這個主題通過大段文字題跋表白自己的處世風骨;在他所處的特殊歷史時期,通過有形的繪畫,用間接而極富思想內涵並佐以詩文語言,作無可奈何的自我暗喻,是學術界普遍了解的八大山人藝術靈魂之所在。
題跋主題內容無非是借畫松、竹、梅名為祝壽,實則為八大山人表述對“沈先生”出仕清廷的冷喻“三友比之蘇武一人”等句明明在向世人訴說歲寒三友的情操之高潔,古來只蘇武一人。“大官之廚,大火西流”,“揚州可放梅夢”則說的是:我的眼中只看到水茫樹蒼,斗轉星移,歸巢的烏鵲結隊飛去,而我羞與為伍;揚州的屠城歷歷在目,你高潔的人格卻成了夢中虛幻的梅花。所謂“望七而預為壽”通常是指六十八、九乃為望七。這分明是強借友翁沈先生六十一歲預賀其七旬壽為由,用詩畫的方式暗諷沈先生此類為名利折節背信棄義之行徑;而非真為友人“沈先生”作畫祝壽而作。
此作為紙本設色,開篇便是風格典型的行書長題,其後才漸作松、竹、梅、石,如此構圖似也別具深意。“乙卯”署款與《八大山人全集》第520、521頁《松溪翠嶺圖》、《雙鷹圖》二作姿態意趣同為一格,是不可多得的晚年佳作。

畫家介紹

八大山人,名朱耷,明末清初畫家、書法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晚年取八大山人號並一直用到去世。其於畫作上署名時,常把“八大”和“山人”豎著連寫。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後二字則類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其原為明朝王孫,明滅亡後,國毀家亡,心情悲憤,落髮為僧,他一生對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遺民自居,不肯與清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徵手法抒寫心意,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筆墨特點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樸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神。章法結構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繪畫對後世影響極大,白石老人曾有詩曰:“青藤(徐渭)雪個(八大山人)遠凡胎,缶老(吳昌碩)當年別有才。我原九泉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其傾倒如此。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