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明朝24懸案》

《正說明朝24懸案》

《正說明朝24懸案》從明朝高層政治鬥爭層面、精心挑選了明朝24件影響深遠的懸案,闡述了明帝國是如何走上滅亡之路。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正說明朝24懸案》正說明朝24懸案

明朝在中國歷史上是不多的由社會底層人士建立起來的皇朝之一,它遭後人詬病的諸多癥結集中在差強人意和能力匱乏的皇家血統以及黑暗腐敗到驚人程度的專制統治上。這個與西方文藝復興和地理大發現同時期卻神秘詭異的朝代,留給了後人太多的思索和未解之謎。《正說明朝24懸案》將歷史上關於明朝的24個重大人物和事件謎案匯集一處,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加以剖析,驅散野史和傳說的迷霧,為您呈現出一個真實的大明王朝。

圖書前言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出了名的荒唐皇帝,一個是“何不食肉糜”晉惠帝;另一個則是明武宗朱厚照:他看到宮廷房子著火,不急著救火,而是站在一邊感慨地說:“好一棚漂亮的煙火!”明武宗是皇帝,揮霍得起金銀珠寶、雕樑畫棟,但江山社稷也能如此揮霍嗎?
就在中華大地不時上演宮廷鬧劇和政變醜聞的時候,地球的另一邊,大國崛起的故事已經開演:文藝復興、航海大發現、資本積累。這廂是風雨飄搖的末日帝國,那裡卻是欣欣向榮的升騰景象。為何這樣一個泱泱大國不再前行,徘徊在中世紀的輪迴中呢?這也許是中國歷史上的司芬克斯之謎,答案似乎就在眼前,仔細想想又好像不對。要解開如此難題,還應從更為細節的謎題開始。
翻開明朝276年的歷史,特別是明朝宮廷史,裡面充滿了權與血的鬥爭場面:權力是各類懸案的終極謎底,鮮血則是權力鬥爭的必然結果。“爭名利何年是徹?看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鬧嚷嚷蠅爭血。”(馬致遠《夜航船·秋思》)明初的政治屠殺到明末宮廷暗戰,在權與血的官場政治中,仁義道德不是臧否人物的標準,也由此,晚明世林風氣徹底走向墮落,甚至出現太學生(相當於現在社科院的研究生)為了巴結炙手可熱的魏忠賢,上書建議將魏忠賢與孔夫子並列!這是真正善良的人們無法想像的咄咄怪事。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晚明也不是一下子墮落的。
太祖朝的文字獄、建文的仁柔、朱棣的篡逆、宣宗的特殊愛好、英宗的依賴心理、景帝的貪權、孝宗的畸戀、武宗的荒唐、萬曆的貪蠹、光宗的愚蠢、熹宗的顢頇和思宗的獨斷將明帝國一步步送上滅亡的道路,也給中華民族帶來無數的後遺症。這些帝王性格上的缺陷是每個普通人都可能有的,如果不是權力,不是壓倒一切的專制集權,恐怕不會將其性格上的弱點推到極致。張士誠、況鍾、于謙、張居正、嚴嵩和魏忠賢是另外

精彩書摘

對於明英宗來說,王振讓他吃了不少苦頭,害得他失去了帝位,在塞外吃苦,又險些丟了性命,幾乎不能活著回來。但對於這些,明英宗都毫不抱怨,復辟之後仍對他思念不已。明英宗不但沒有處罰王振,還賜給他“精忠”的稱譽,真是咄咄怪事。除了英宗的“婦人之仁”外,王振生前到底是怎樣爬上跋扈擅權的高位,又是如何敗落,他給明朝的政治又留下哪些遺禍呢?
明朝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太監帝國”,而英宗時期的王振則是開明朝專權太監先河之人。明太祖朱元璋鑒於歷朝歷代因宦官而亡國滅家的經驗教訓,對宦官限制極嚴,曾立下規章制度,不許宦官讀書識字,不許宦官兼任外臣文武銜,不許穿戴外臣所穿戴的冠服,品級不得超過四品等。還在官門掛一塊高三尺的鐵牌,上面刻有“內臣(即宦官)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幾個大字。建文帝即位後,對宦官的管制更為嚴格,左右內侍常常因小過而被誅殺,這些宦官心裡都怨恨不已,紛紛逃到明成祖朱棣的軍中,或者給他暗通訊息,明成祖能攻入南京,奪走侄兒的江山,宦官也立了大功。朱棣稱帝後,委任太監到各地從事徵稅、釆辦,甚至監軍這些事務,更有鄭和下西洋。可以說明朝宦官得到重用是從明成祖開始的,至於他創辦的東廠更成為後代宦官得以擅權的重要機構。
宦官開始讀書識字是從明宣宗開始的,宣宗給自己寵愛的幾個太監頒發免死敕書,文辭褒美和開國功臣的鐵券差不多。他還在宮內設立內書堂,讓大學士陳山教宦官讀書。宦官雖未達到擅權亂政的程度,但條件已經成熟了。
王振是明初蔚州(今河北蔚縣)人,略通經書,後來又做了教官,一事無成,考慮到中舉人、考進士這條榮身之路太過艱難,他不惜自閹人宮作了太監。王振人宮後,宣宗皇帝也很喜歡他,便任他為東宮局郎,服侍皇太子,就是後來的英宗皇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