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學津梁》

《梵學津梁》《梵學津梁》
空海從長安帶回日本的梵文偈頌不但對日本真言宗的宗教修持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日本後來語言文字學產生很大的影響。日本的慈雲尊者飲光(1718~1804)為了便利梵語學習者,將空海等人傳至日本的梵字及梵文資料,編纂成一套包含文法、辭典與研究的叢書,稱為《梵學津梁》,全書約千卷,分為本詮末詮通詮別詮細詮廣詮雜詮等七部份。

簡介

主要收錄空海等人攜至日本的梵文資料,其中包含法隆寺海龍寺清涼寺瑞泉寺高貴寺來迎寺等珍藏的九葉貝葉原典。空海本人的著作《梵字悉曇字並釋文》、《大悉曇章》等流傳至今,為悉曇學在日本的興盛奠定了基礎,而悉曇學的興盛又推動了日本音韻學的發展,木宮泰彥認為,日本50音的排列,應該是在悉曇學的影響下完成的。

目錄

第一 全詮

一。弘法大師請來 四十二卷

二。八家秘錄所載 八十六本

三。法隆寺所藏貝葉  二葉

四。海龍王寺所藏具葉 一葉

五。洛西清涼寺所藏  一葉

六。城州調子瑞泉寺藏 一葉

七。高貴寺所藏 一葉

八。近江阪本來迎寺藏 三葉

九。阿彌陀經 三本

十。般若心經廣略 二本

十一。普賢行願贊 三本

十二。金光明最勝王經陀羅尼(等)

十三。新舊譯經中陀羅尼(等並梵名)

詮補....

主要內容

約千卷。日本飲光慈雲尊者編著。蒐集梵字及梵語學習上之參考資料,以供學習之便,今流通於日本各地。全書計分成本詮、末詮、通詮、別詮、略詮、廣詮、雜詮等七部。第一部收錄諸師攜回之梵本、貝葉類;第二部蒐集佛名、偈文、陀羅尼之譯文;第三部為有關悉曇章、悉曇字記等之梵字表、梵文典之文獻集載;第四部收錄梵語千字文、翻譯名義大集等二十九部有關梵語學之書籍;第五部主要解說梵字之字型書法符號;第六部解釋佛號、法藏名號等;第七部收錄悉曇創學鈔、外國文字、紀行等有關梵語之參考文獻。編集年代,據推定完成於明和三年(1766),為研究梵語必備之參考書,網羅當時日本所有資料,堪稱曠世大業。原本現藏於河內(大阪府)高貴寺。

相關內容

〈悉曇學〉(摘譯自《佛教大事典》)

悉曇學,日本佛教用語。即指有關悉曇字母(摩多、體文)、連音法(切繼)、名詞形容詞(蘇漫多聲)、動詞(底彥多聲)的修習。修習悉曇學時,首先須學字母,其次修連音法,最後才學名詞、形容詞等文法。在名詞方面,須學男女之‘性’(lin%ga)及一多之‘數’(vacana),還有八囀聲(vibhakti,即格變化)、六合釋(s!at!sama^sa,即複合語)等。在動詞方面,則須學十羅聲(la-ka^ra,時態)、二九韻(十八種動詞人稱語尾變化)。不過,日本古代的悉曇學主要是學字母的形音義與連音法。兼學文法的人非常少。

與悉曇學有關的著作,在平安時代以後,有多種問世。平安時代末期心覺所撰的《多羅葉鈔》三卷,是日本最古的梵語字典,也是分類字典的嚆矢。鎌倉室町時代幾無作品傳世。江戶時代的悉曇學系與其他學問並盛。淨嚴《悉曇三密鈔》七卷及其他著作,為悉曇學研究之先河。慧光亦撰有《枳橘易土集》二十六卷。江戶中期以降,盛行文法的研學,其中編纂《梵學津梁》一百卷的慈雲尊者飲光,不僅集日本悉曇學之大成,更是近代梵語學的先驅。明治時代以來,雖已流行學習近代梵語,但修學古代悉曇學的人仍大有人在。尤其在真言宗之中,除了讀誦陀羅尼及作教義研究之外,仍然維持有研習悉曇的傳統。

相關詞條

《悉曇三密鈔》 悉曇學 梵語 梵名《枳橘易土集》

連結

1 http://www.cnbuddhism.com/cidian/ShowArticle.asp?ArticleID=33970

2 http://www.xianmifw.com/webbook/article.asp?NID=1&BID=1339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