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原》

《梨園原》是戲曲表演論著,清黃旛綽等著。對培養演員舞台適應能力,有一定的借鑑作用。

《梨園原》

正文

戲曲表演論著,清黃旛綽等著。黃旛綽是棄儒習藝的崑山腔演員,於乾隆嘉慶年間,匯集生平的表演經驗著成《明心鑒》一書,後經其友人胥園居士莊肇奎於卷首增益部分考證內容,改名《梨園原》。書成於嘉慶二十四年(1819),僅有抄本。黃旛綽去世後,原稿因保存不善,頗有傷損。道光年間,黃旛綽弟子龔瑞豐得此殘稿,托友人秋泉居士葉元清代為修訂,並增補龔瑞豐和俞維琛(亦為黃的弟子)的演劇心得,於道光九年(1829)再度成書,也有抄本流傳。1917年,夢菊居士彙輯兩種抄本加以校訂,初次鉛印出版。《梨園原》是中國古代僅有的一部表演藝術專著,是研究自明末清初至乾隆年間崑山腔表演藝術的重要資料。書中提出的“凡男女角色,既妝何等人,即當作何等人自居。喜、恕、哀、樂、離、合、悲、歡,皆須出於己衷,則能使看者觸目動情,始為現身說法”,以及“面狀心中生”、“按情行腔”、“勢貴如真”等創作原則,是傳統戲曲論著中關於舞台體驗的論述。“藝病十種”(“曲踵”、“白火”、“錯字”、“訛音”、“口齒浮”、“強頸”、“扛肩”、“腰硬”、“大步”、“面目板”)指出了戲曲演員在舞台演出中的常見弊病;“曲白六要”闡述了念白的發聲吐字等方面的注意事項;“身段八要”總結了戲曲演員形體訓練和舞台動作的某些規範和要領,如“辨八形”,“分四狀”,“眼先引”,“頭微晃”,“步宜穩”,“手為勢”等;作者還主張演員應嚴格要求自己:“鏡中影”、“無虛日”,每天對鏡練習,持之以恆。這些論述,對培養演員舞台適應能力,有一定的借鑑作用。但論述中也摻雜著一些揚富貴、抑貧賤的封建等級觀念。《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 4集收有此書。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