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問答錄》

《梁漱溟問答錄》由湖北出版社於1988年出版,1991年再版,是汪先生與梁漱溟相互對談的記錄,當然經過汪選生據史料和梁著整理加工而成,也可以算是汪先生整理的梁先生的口述歷史。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梁漱溟問答錄》《梁漱溟問答錄》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頁碼:353 頁
·出版日期:2004年
·ISBN:7216038576
·條形碼:9787216038577
·包裝版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32
·正文語種:中文

簡介

本書原由湖北出版社於1988年出版,1991年再版,是汪先生與梁漱溟相互對談的記錄,當然經過汪選生據史料和梁著整理加工而成,也可以算是汪先生整理的梁先生的口述歷史。 外國史學界頗時興口述歷史的工作,我國史學界也開始使用這種史學方法。雖然因口述者年事已高,史實上未必確精當,但作為當事人的回憶,仍不失一種資料,供後人研究。 汪樂林先生在這一新版中增加了九篇補遺,每一篇補遺都是一篇厚實的文章,增加、補進了許多珍貴史料,披露了原書出版時因這樣那樣的原因不能公布的一些內容,澄清了原書出版後的某些誤會,方便讀者進一步走近梁瀨溟。新版增加了大量的圖片,使得本來就頗有可讀性的這本書圖文並茂,更加便於讀者比興、聯想。

作者

汪東林,男,漢族,曾用筆名鄭直淑,鄭言,江郎山,汪洋波等。祖籍安徽徽州,1938年1月出生於浙江江山,1955年畢業於浙江省江山中學,1960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從1962年至今在全國政協機關工作40餘年。曾任《人民政協報》副總編輯、高級記者,全國政協機關副局長、巡視員。是第八屆、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新聞出版界)。現已出版的主要長篇作品:《李宗仁歸來》(與他人合作)、《宋希濂今昔錄》、《梁漱溟問答錄》、《梁漱溟與毛澤東》、《名人傳記集萃》、《10年風暴中的愛國民主人士》等約有100多萬言。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兼任期刊《百年潮》、《群言》編委。

出版波折

一篇文章引來劈頭蓋頂的批評

1980年11月9日,我應約在北京一家報紙發表了一篇訪梁漱溟先生的千字文章《一位剛直不阿的老人》,一星期後即招來劈頭蓋頂的批評,報社黨組織為此文專門寫了書面檢查。
的確,在報刊上公開正面報導梁先生的言行,這篇千字文是多年來的第一次。“文革”之中,自不必說,即便是五六十年代,凡公開見之於文字的,梁漱溟先生均處於被批判或反省、檢查的地位。
自然,如何寫梁漱溟,我是費了一番腦子的。1977年4月出版的《毛澤東選集》第五卷,首次披露《批判梁漱溟的反動思想》一文,實際上把梁先生1953年9月當眾頂撞毛澤東的事件公之於眾,至於梁漱溟講了些什麼,文中一字未提。
我寫這篇千字文時,十一屆三中全會已經開過,但我仍然認為,這篇短文切不可觸及敏感的1953年9月事件。文章的題目最後我用的是《梁漱溟先生訪問記》(文章見報時題目被編輯改為《一位剛直不阿的老人》,副題是“訪梁漱溟先生”),目的也是希望越平穩越好,不要太引人注目而惹出是非。
幾天后接報社劉編輯的電話,他說:“你要沉得住氣,疾風暴雨的批評來自上頭,……不過請放心,‘文革’已經一去不復返,恐怕不會因此被打成反革命的,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老兄要看得遠一些。”可我沒有這位年輕編輯的胸懷膽識,當天晚上一直失眠。
後來我從機關負責同志那裡知道,上頭有批評說:發表吹捧梁漱溟的文章,立場站到哪裡去了?梁漱溟這樣的人,說他“剛直不阿”,他對誰“剛直不阿”,學誰“剛直不阿”?這位機關負責同志還對我頗為關懷地說:“現在畢竟與從前不同,你不會因為一篇文章而落得一個什麼罪名,但這件事教訓是深刻的,你仍應當嚴肅對待,引以為戒。”

1953年的精彩一幕最終沒有被刪

這之後,我加緊整理寫作梁漱溟的傳記及有關史料。在我自己,思想困惑已基本解除,而且從1986年第一期《人物》雜誌起,又開始連載我由“傳記”改寫成的《梁漱溟問答錄》一書。在梁漱溟的全部傳記材料中,只有1953年他與毛澤東主席頂撞抗爭的一章,我遲遲不敢出手,生怕招來災禍。
1986年6月受到《新民晚報》上的一篇雜文《“雙百”聲中話梁老》的激勵,我著手把1953年梁先生與毛主席頂撞的紀實文章寫出,送梁先生審看。他逐段逐句十分認真地進行訂正,然後問我:“記述內容均屬實,但現在允許發表嗎?”我說:“只要是事實,就能站住腳。毛主席已故去10年,功過是非已有評價,從1953年至今,33年過去了,早已成為歷史的陳跡,為什麼不可以公之於眾呢?我想可以試試。”梁先生不語。
往哪兒送呢?我想還是連載推出更穩妥些,便將這篇文章改寫成問答錄的一章,寄給《人物》,他們看完後對此文很感興趣,並交所有負責人傳看,集體畫了圈,決定在1987年第三期或第四期發出。我將此訊息告訴梁先生,他只簡單說了一句:“那好。”哪知形勢又有了變化,編者和作者都產生了顧慮,便把原稿撤回。到了1988年初,在熱心朋友的幫助下,文章在上海《文匯月刊》上用筆名“鄭直淑”全文發表,一年後結集出書時,才恢復了真名。

梁漱溟生平簡介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梁漱溟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1988年6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梁漱溟先生,原名煥鼎,字壽銘,廣西桂林人,1893年生於北京。1911年加入同盟會京津支部,順天中學畢業後任京津同盟會機關報《民國報》編輯兼記者。1916年任南北統一內閣司法總長秘書。1917年10月,應蔡元培先生之聘,任北京大學印度哲學講席。1924年辭離北大,赴山東主持曹州中學高中部。1928年任廣州政治分會建設委員會主席。1929年任河南村治學院教務長並接辦北平《村治月刊》。1931年與梁仲華等人在鄒平創辦“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任研究部主任、院長,倡導鄉村建設運動。抗日戰爭爆發後,任最高國防參議會參議員、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38年訪問延安。1939年參與發起組織“統一建國同志會”,1941年與黃炎培、左舜生、張君勱等商定將該會改組為“中國民主政團同盟”,任中央常務委員並赴香港創辦其機關報《光明報》,任社長。香港淪陷後,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撤回桂林,主持西南民盟盟務。1946年作為民盟的代表參加政協會議,是年再訪延安,並以民盟秘書長身份,參與“第三方面”人士國共調停活動。1947年退出民盟後,創辦勉仁文學院,從事講學與著述。1950年初應邀來北京,歷任第一、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常委。1980年後相繼出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改委員會委員,中國孔子研究會顧問,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中國文化書院發展基金會主席等職。
梁漱溟先生是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甲午戰爭前一年出生的梁先生,與同時代的志士仁人一樣,為民族獨立、為國家富強積極追求探索。他曾醉心於西方政治制度在中國的實現,先贊成“君主立憲”,隨後又加入同盟會,投身辛亥革命,後來他轉入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求改造舊中國,建設新中國的“路向”。他認為中國是“倫理本位,職業分途”的特殊社會形態,必須從鄉村入手,以教育為手段來改造社會,並積極從事鄉村建設的實踐。但由於他認為中國缺乏階級,不贊成用暴力革命解決中國社會問題,到頭來他雖付出“一生心血、全副肝膽”的努力,仍沒有也不可能實現他的宿願。新中國建立後,他“醒悟”到自己走的是改良主義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儘管如此,梁先生那種“改造舊中國,建設新中國”的愛國初衷和為之奮鬥的不懈努力是值得人們稱道的。
抗日戰爭爆發後,梁先生和其他愛國民主人士一起,堅決主張團結抗日,一致對外,提出“一多相容,透明政權”的主張。他對國民黨頑固派製造摩擦、挑起“黨爭”、破壞抗戰,憂心如焚。為聯合中間勢力,形成政團力量,促進聯合抗日,梁先生髮起參與組織“統一建國同志會”,又是“中國民主政團同盟”的發起人和組織者之一。1941年梁先生在《光明報》發表民盟成立宣言和政治綱領,明確主張“實踐民主精神,結束黨治”,“厲行法治,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及身體之自由”。1943年梁先生對國民黨當局“民有痛癢務掩之,士有氣節必摧之”的獨裁專制極為不滿,斷然拒絕參加國民黨一手操辦的所謂“憲政實施協進會”。1946年梁先生任民盟秘書長,積極參加了當時的政治協商會議,同其他民主人士一道為爭取國內和平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同年,梁先生受民盟總部委託赴昆明調查“李聞慘案”,發表《李聞案調查報告》、《李聞被殺真相》,旗幟鮮明,義正詞嚴地痛斥國民黨特務的暴行。他激憤地說:“我要連喊一百聲‘取消特務’,我們要看看國民黨特務能不能把要求民主的人都殺完!我在這裡等著他!”梁先生在白色恐怖面前,不畏強暴,表現出崇高的氣節。解放前夕,梁先生拒絕參與國民黨策劃的假和談,在重慶等待解放,1955年,他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呼籲“台灣同胞歸來歡聚”,使“祖國統一達到完整無缺”。
梁漱溟先生是中國共產黨的老朋友,他同情並敬重中國共產黨改造社會的精神和為之進行的努力。思想意識上的分歧並沒有妨礙他在爭取獨立、民主的鬥爭和社會主義建設中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朋友。梁先生曾兩次訪問延安,與毛澤東主席等中共中央領導人多次推心置腹地交換意見。全國解放後,他為國家統一和經濟發展的形勢所鼓舞,莊嚴宣布:“我已經認定跟著共產黨走了。”並對自己的政治主張進行了認真的反思。同時,他以“幫助共產黨認識舊中國”為己任,對解放初期的政治運動提出意見和建議。1974年在“批林批孔”運動中,梁先生反對以非歷史的觀點評價孔子,反對把批判孔子與批判林彪相併提,並為劉少奇、彭德懷同志辯護。當受到圍攻時,他傲然宣稱,“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在“四人幫”猖獗一時,萬馬齊喑的境況下,梁先生不顧個人身處逆境,仗義執言,表現了一位愛國知識分子敢于堅持真理的高尚品格。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梁先生對我們黨撥亂反正,恢復實事求是的優良作風,堅持改革開放的政策十分欣慰。他堅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國家是有希望的。
梁漱溟先生是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學者,是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在半個多世紀裡,他發表了大量有影響的著作,主要有:《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印度哲學概論》、《鄉村建設論文集》、《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後覺悟》、《鄉村建設理論》、《我的自學小史》、《中國文化要義》等。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梁先生重新活躍於學術舞台,完成了50年前著手的《人心與人生》,出版了《我的努力和反省》、《梁漱溟教育論文集》等。他還參與創辦中國文化書院並親自為學員授課、答疑,接待來訪的國際著名學者。梁先生為弘揚民族文化,擴展中外文化交流,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