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拉升職記2:華年似水》

《杜拉拉升職記2:華年似水》

《杜拉拉升職記2:華年似水》是現實主義的職場小說,講述的是杜拉拉求職的故事,2008年12月1日由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6

2005-2006年,中國一線城市。

對大部分人而言,掙錢的速度明顯跟不上房價的漲幅。而沉寂四年的A股正走出漫漫熊途,開始了從998向6140的輝煌進發。

淡泊從容越來越成為奢侈,時代在湍急中奔流。

作為對各種難題胸有成竹的PROBLEMSOLVER,杜拉拉日顯強大。當女性的缺點和可愛,日益為專業的成熟及規則所取代,讓人不禁疑惑“成熟”是褒義還是貶義?而職場版的說文解字中,下屬無性別,上級的性別則只關乎授權的程度,WHY比WHAT更重要。

每個人都有難處:姚楊年過而立競聘經理失敗,懷孕日程遙遙無期;李坤掏心掏肺栽培小蘇,反遭小蘇翻臉無情;林如成被下屬的發財氣得發瘋,但無從幹掉業績不錯的股神楊瑞;TONY林認為培訓生制度弱智,卻被迫協助好大喜功的HR成就功名。

對八十後沙噹噹而言,愛人不是問題,問題是房子的產權。

對七十後杜拉拉而言,失戀不是問題,問題是沒有更好的戀情。

寬頻薪酬制中吃了虧的拉拉決定跳槽,懷著惡劣的心情,在2006炎熱的盛夏,她踏上了漫漫的求職之路……作為著名的“倔驢”,她一直以為:你我會情長意久。

中產之夢多半就是在這號人手中實現的。

作者簡介

李可,女,某名校本科畢業。十餘年外企生涯,職業經理人。從事過銷售和人力資源工作――對於現今以打工謀生的人來說,兩種不失為不錯的謀生行當;從滿足人類成就感的角度看,是兩種可能提供極大發揮空間和精神滿足的職業。典型的歐美500強企業文化,長期薰陶出的專業與敬業下,她是一個生動的熱愛生活的人。

目錄

DB人物表
1.離開的成本
2.知道不知道?
3.捍衛個人和只能尊嚴的經典
4.焦慮的三十五歲
5.野百合也有春天
6.提問也需要程度
7.基於事實的溝通,說“你遲到一小時”,不說“你沒有時間觀念”
8.當我們是新人的時候
9.管理培訓生——“弱智”還是“有害”
10.管理培訓生——百個裡頭挑半個
11.可有可無的人,隨時可被替代
12.使別人願意教你,是你自己的責任
13.傳遞信息要分階段
14.秘密知道得太多的人
15.統一的談話模板,強大的讚美功能
16.看資源和指標,還是看市場潛力
17.新老闆需要的是表決心
18.想做經理的人1——標準
19.想做經理的人2——上交矛盾的成本
20.想做經理的人3——四十歲的激情和能力
21.想做經理的人4——性格極端是最壞的情況
22.想做經理的人5——在影響力和驅動力之間選擇
23.想做經理的人6——憤怒的獵頭
24.想做經理的人7——跳槽動機
25.想做經理的人8——該做的事和容易做的事
26.什麼叫READYFORNEXTLEVEL
27.擇偶是改變命運的第二次機會
28.財富的積累需要假以時日
29.憤怒的“撈妹”
30.老闆不好自有老闆的老闆教訓,下級要先做到下級的本分
31.WHY比WHAT更重要
32.當不了“技術派”,當好“感覺派”也不錯
33.一個幸福指數高的房奴
34.不用期望抄底,大勢看漲就可買入
35.高潛力人才的特徵——永不滿足現狀
36.會議的經典
37.別講現任經理壞話,因為新經理會想:你和他那么鬧,沒準以後和我也那樣
38.70%的人曾因管得太細想跳槽,其中半數付諸了行動
39.授權的依據和程度
40.開會的原則與慎用感嘆號
41.將漂亮進行到底
42.懂事是值錢的
43.下屬無性別
44.落袋為安
45.被嘲笑或者被憐憫
46.求職的滋味
47.沉浸地賺錢
48.我一直認為,你我會情長意久

媒體評論

現實主義的職場小說,超越職場的似水華年。

——世界500強資深經理揭示外企生存智慧

讀聰明女人的書是種享受。會心,不累。書中所講的白領生活、職場規則,頗為生動有趣,同時實用得很——雖然我並沒有經歷過真正的〔職場〕,但仍篤定地這樣認為。
——徐靜蕾

書摘

很多心情,當時沒有釋放,或者因為沒有時間,或者因為無人可說。

過了也就過了,成了陳舊的心情。

上海2005,夏未盡而秋欲來。

大客戶部銷售總監王偉離開了DB,同時受累離開的還有大客戶部南區的大區經理邱傑克。

王偉外形英俊,舉止做派頗有教養,加上話不多,不管他本人情願不情願,離開前,在DB的人氣排行榜上他一直是大熱門。

杜拉拉則是DB人氣排行榜上最新爆出的一個大冷門。因為人們知道了她居然和王偉有一腿,而且,關於市場部總監約翰常的離開,她在其中的作用也很可疑。

有點生活常識的都知道,特冷的和特熱的一結合,製造出來的動靜就特別大。

這太令人興奮了。志願者們熱心地奔走相告。

當民眾興奮的時候,場面就難免有那么點混亂的意思,而一個人假如不幸處於興奮漩渦的中央,你要么選擇跑,要么選擇熬。

杜拉拉選擇了熬,因為她在心中反覆地計算過王偉離開的成本,沒有足夠的產出,就對不起王偉,她已經不單是為自己的前程考慮了。

王偉走的時候不要DB任何賠償,條件是公司停止調查以免再影響到更多的人。DB接受了他的主張,但一定要補助他五十萬聊表心意,說是作為對他服務數年來出色業績的回報,實情是假如他一個子兒不肯拿的話,公司也放心不下。

但這五十萬離正常的賠償標準,其實差距還挺遠。一般來說,大公司炒一個總監,都不會撕破臉皮的(除非不幸是由不夠專業的或者性格不夠理想的人物主持這樣的事情),因為他知道的事情太多了——賠償固然得按服務年份給足,保密費也要談談,通常,還會給足半年至一年的時間讓當事人從容地離開。

除了面子上的考慮,也是因為總監屬於比較高的職位,市場上的同等職位堪稱稀少,要給人家足夠的時間去尋找一個新的總監職位——而一年的緩衝是行業默認的江湖規矩。

在這一年裡,有的公司會幹脆讓你掛個顧問的閒職白養著你,上班你願來就來、不願來就不來,反正永遠不會有人真找你顧問;有的公司比較能體恤人,則會在表面上給你保留著總監頭銜,以方便你找下家,但實際上,後手已經暗中接過所有重要的工作了。

現實是,並非所有的當事人都在一年後當真離開,因為有的時候主張他離開的那人,自己倒先於他離開了,新老闆千頭萬緒忙得大半年顧不上他,他就繼續挨著,或者他運氣好乾脆鹹魚翻身了,還露出一口白燦燦的牙微笑,鬧得先前欺負過他的人直犯怵也難講,要不說世上還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樣的說法兒呢,這“一年”由此就更加寶貴了。

王偉認為自己理應盡到對拉拉最後的保護,再者他的心理也不是特別堅強的那類,臉皮不厚,他沒有要求寶貴的“一年”,這對他本人的傷害很大。他不僅明擺著是一個被炒的總監,而且是一個未按江湖規矩來炒的總監,這給他的職業生涯打上了可疑的記號,找下家陷入了極大的困難。

拉拉級別不夠,尚不知曉炒總監這活里的機關。在DB這樣的大公司,炒人時,寬限個把月再離開的事情倒是常有,但那都是發生在經理以下的級別,拉拉萬想不到炒個總監,這一寬限,能給到一年。

直到李斯特退休離開上海回美國前委婉地暗示拉拉,她方明白過來:王偉走得和別人不一樣。她心裡更加難過了。

拉拉去過兩次王偉的住處,都吃了閉門羹,後來再去倒是有人了,卻已經物易其主。至於王偉原先使用的手機號碼,自打他離開DB後就再沒開過機。但王偉沒有去移動銷號,甚至沒有暫時停機。當固定資產被處置後,這一直有效的手機號碼,成了杜拉拉失去著落的情感的唯一依據了,而這個依據是如此地不可控不可靠。這一切發生得太快,讓人有時候似乎難以相信它曾真實發生,其實是難以接受。

“熬”是一種難受的狀態,很容易令人聯想到“煎”。你的精神總之得在通紅灼燙的鐵板上茲啦啦地冒著青煙,而民眾的好奇和興奮,正是那塊灼燙的鐵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