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十進分類法》

《杜威十進分類法》

《杜威十進分類法》,美國 M.杜威編制的綜合性等級列舉式分類法。分為詳、簡兩種版本,詳本於1876年問世,取名為《圖書館圖書小冊子排架及編目適用的分類法和主題索引》,1951年的第15版改名《杜威十進分類法》,1989年出版第20版;簡本主要供中小型圖書館使用,現已出版到第12版。詳本的各版情況見表。

《杜威十進分類法》

正文

體系結構 《杜威十進分類法》受美國聖路易斯市圖書館哈利斯分類法的影響,根據17世紀英國哲學家培根關於知識分類的思想 ,將人類知識 分為記憶(歷史)、想像(文藝)和理性(哲學、即科學)三大部分,並將其倒置排列,展開為10個大類(下列類名引自DC第20版):
000 總論
100 哲學
200 宗教
300 社會科學
400 語言
500 自然科學和數學
600 技術(套用科學)
700 藝術、美術和裝飾藝術
800 文學
900 地理、歷史及輔助學科
DC第20版共 4卷,除主表外,還包括附表(輔助表)、索引及使用手冊等。附表包括:①標準復分表,②地區復分表,③文學復分表,④語言復分表,⑤人種、種族、民族復分表,⑥語種復分表,⑦人物復分表。
標記符號 DC採用阿拉伯數字作標記符號,並採用小數制(即十進制)的層累標記制。以三位數(000~999)形成前三級的等級結構。在三位數中,凡帶“0” 的號碼均表示總論性類目:後二位為“0” 的號碼錶示一級類(大類),末一位為“0” 的號碼錶示二級類,凡末尾不帶“0” 的三位數號碼均屬三級類。凡在三位數之後展開的號碼,均須在三位數後面加一小數點隔開。例如:
600 套用科學
630農業
631 農業經營
631.5 作物栽培
特點 ①體系結構完整、嚴謹,類目詳盡,層次清楚,易於理解,便於按學科進行檢索。②採用嚴格的層累標記制,類號等級分明,具有較強的助記性,但有時號碼過於冗長。③首創仿分、復分等具有組配性質的編號法。④最先為分類表編配詳細的相關索引,提供一條簡便的字順檢索的途徑 。⑤ 擁有實力雄厚的管理機構,定期修訂,使分類法不斷得到更新。
評價與套用 《杜威十進分類法》是世界現代文獻分類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是世界上現行文獻分類法中流行最廣、影響最大的一部分類法,現已用30多種語言出版,被世界上 135個國家和地區的圖書館採用。美國95%的公共圖書館及中國小圖書館、25%的高校圖書館和20%的專門圖書館採用DC。美國國會圖書館的印刷卡片,英美兩國的在版編目數據,12個國家的機讀目錄和10個國家的國家書目也都採用了DC。中國早在1910年就開始翻譯介紹DC,並陸續出現了一批仿照DC體系並結合中國特點進行補充、修改的分類法。《杜威十進分類法》的理論與技術對中國現代文獻分類法的發展產生過一定的影響。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