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

《朔方》

《朔方》是由寧夏文聯主辦的寧夏唯一的省級文學月刊,創刊於1959年5月16日。

基本信息

簡介

四十多年來,《朔方》始終堅持黨的“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立足寧夏,面向全國,突出西部特色和民族特點,以多出人才、多出精品為辦刊宗旨;以促進寧夏文學創作的繁榮,推出青年作家和回族作家,扶持文學新人為己任。《朔方》四十多年不改初衷,不遺餘力推出新人。如果說中國電影從寧夏鎮北堡走向世界,那么前提是張賢亮從《朔方》走向全國。20世紀80年代,《朔方》在頭條住置連續三次推出張賢亮的小說,其《靈與肉》榮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本世紀初,《朔方》連續四年以5—6期合刊的形式推出“寧夏青年作家專號”,推出固原、海原、彭陽等地區作者作品專輯和青年作家個人作品小輯。《朔方》先後與中國作家協會所屬的報刊社聯合,在北京舉辦“寧夏三棵樹”石舒清、陳繼明、金甌和“新三棵樹”季棟樑、漠月、張學東作品研討會,在文學界引起較大反響。寧夏先後有石舒清、馬宇楨、陳繼明、張學東四位青年作家的小說集入選“21世紀文學之星叢書”。以張賢亮為代表的一大批寧夏作家,正以《朔方》為陣地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發展歷程

五十年不改初衷,始終如一力推新人。
20世紀80年代,《朔方》在頭條住置連續三次推出張賢亮的小說,隨後刊發的《靈與肉》榮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90年代,在先後推出中衛、鹽池、海原、固原、石嘴山等地區作者作品特輯的同時;推出新人新作、青年小說家新作、七十年代出生作家、寧夏詩歌新人、寧夏青年作家西部採風、寧夏文學新人等作品專輯;推出楊森君、葛林、漠月等十多名青年作家的個人作品專輯。
本世紀初,《朔方》開闢了“本期一家”欄目,先後刊發了石舒清、陳繼明、季棟樑等近三十多名青年作家的個人作品專輯。同時,自2001年到2007年,六次以5-6期合刊的形式推出“寧夏青年作家作品專號”,2009年4期又以240頁的特大號推出“寧夏青年作家專號”。因此而引起全國文壇的普遍關注,入選全國性選刊、選本近百次。
1999年8月,由本刊編輯部倡議,得到寧夏區黨委宣傳部,寧夏文聯親切關懷,主辦了首屆“西部家筆會”,之後於2000年、2003年、2006年又舉辦了三屆。同時,本刊編輯部多次在寧夏召開了“全區中短篇小說創作座談會”、“全區青年作家創作研討會”、“‘新三棵樹’作品研討會”、“西海固詩會”、“西部文學創作座談會”等。
本刊編輯部與中國作家協會所屬的報刊社聯合,在北京舉辦“寧夏三棵樹”石舒清、陳繼明、金甌作品研討會,舉辦“寧夏青年作家作品研討會”兩次,在社會各界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西部筆會和寧夏青年作家作品研討會的成功舉辦,促成了寧夏青年作家在國內著名刊物上發表作品的諸多機會。其中有《中國作家》的“寧夏中青年作家十三人小說專輯”、《十月》的“西海固的詩”、《雨花》的“寧夏青年作家作品聯展”、《上海文學》的“西北青年小說家專號”、《綠風》的“中國現代詩壇巡禮·寧夏卷”、《香港文學》的“西部的芬芳·寧夏青年作家作品展”。2006年,《十月》全年開闢“文學寧夏”專欄,發表寧夏青年作家的中短篇小說近二十篇,《十月》如此集中地展示一個省區青年作家的作品,尚屬首次。
鑒於《朔方》在推出青年作家方面的用心,以及寧夏青年作家取得的成績,《文藝報》連續四次用頭版頭條的醒目位置給予深度報導,同樣開了《文藝報》的先河。
寧夏青年作家大多出生於上世紀60至80年代,源於這個《朔方》的平台,他們創作了大批優秀作品並得以成長,先後榮獲魯迅文學獎、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莊重文文學獎、春天文學獎、《中華文學選刊》獎、《小說選刊》優秀作品獎,《人民文學》獎、《十月》文學獎等,多人次榮登中國小說學會年度排行榜。先後有六名青年作家作品集入選“21世紀文學之星叢書”,有四部長篇作品集列入中國作家協會重點作品扶持項目,有十四位青年作家到魯迅文學院作家班學習升造,有兩位詩人參加《詩刊》社“青春詩會”。更有大量的優秀作品在《人民文學》、《當代》、《十月》、《詩刊》等全國性的期刊上發表,被《新華文摘》、《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中華文學選刊》、《散文·海外版》、《散文選刊》、《詩刊》、《詩選刊》等全國性的選刊轉載,入選各種版本的年度小說、詩歌、散文選本;還有相當一部分作品被翻譯成多種文字推介到國外。

成就

五十年不斷創新,傾盡全力打造精品。
本刊編輯俯首編稿,甘為人梯。《朔方》原刊作品被《新華文摘》、《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中華文學選刊》、《散文·海外版》、《散文選刊》、《詩刊》、《詩選刊》等全國性的選刊轉載不計其數,入選各種版本的年度小說、詩歌、散文選本以百計算,居西部文學期刊之首;發行量穩步攀升,在全國文學界和出版界的影響日益擴大。《朔方》所刊發的作品——張賢亮《靈與肉》榮獲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李浩《將軍的部隊》榮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
鑒於對甘為人梯的編輯的肯定,本刊副主編虞期湘於1984年榮獲寧夏“長期從事社會科學工作獎”;副主編肖川於1984年榮獲寧夏“知識分子專業技術工作突出貢獻獎”;主編路展、副主編虞期湘於1987年榮獲中國作家協會頒發的“文學編輯”榮譽證書;常務副主編馮劍華於1999年榮獲“自治區十佳編輯獎”;副主編漠月於2004年入選寧夏“新世紀313人才工程”;副主編楊梓於2008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編輯了一容於2008年被授予“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
同時,本刊編輯不僅編出了不可勝數的佳作,也在辛勤編稿之餘從事創作。路展《小蘋果樹請醫生》(單行本)於1980年榮獲全國少兒文藝創作三等獎;王世興《蓮花灘》(長詩)於1981年榮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路展《雁翅下的星光》(中篇童話)於1988年榮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了一容《掛在月光中的銅湯瓶》(中短篇小說集)榮獲全國第九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而馮劍華、陳繼明、楊梓、漠月、張學東等多次榮獲寧夏文藝評獎一等獎。
正因為有歷屆甘於奉獻、不斷創新的主編,還有主編倡導的“編輯首先是作家的理念”,使本刊做出了其他省刊望塵莫及的工作,在全國獨樹一幟,絕無僅有。因此《朔方》先後被評為寧夏社科質量評定優秀期刊、西北五省區唯一進入“中國期刊方陣”的雙效期刊、寧夏社科質量分級一級期,於2004年榮獲第三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成為全國同類綜合性省級文學月刊三家獲獎期刊中的一家,本屆寧夏期刊中唯一獲獎的期刊。2008年,本刊主編馮劍華榮獲寧夏“期刊領軍人物獎”,副主編楊梓、漠月,編輯夢也、張學東榮獲“優秀編輯獎”;因此,《朔方》在寧夏、在西部、在中國、在世界,獨此一家。

1959年至1960年7月,《民眾文藝》主編李微冬;副主編石天、馬若;編輯部負責人為梁文若。

1960年7月至1964年底,《寧夏文藝》主編江雲;副主編馬若、朱紅兵;編輯部主任為李穎。

1974年至1982年,《寧夏文藝》復刊,主任哈寬貴;副主任高奮(當時沒有主編、副主編)。

1982年至1987年,《朔方》主編路福增(路展);副主編吳淮生、虞期湘。

1984年經過調整,高深曾一度主持工作;潘自強、虞期湘、肖川、李唯為副主編。

1988年至1991年,《朔方》主編王世興;常務副主編潘自強;副主編虞期湘、肖川,其間李唯調離編輯部,馮劍華於1991年任副主編。

1992年,《朔方》主編潘自強;副主編虞期湘、肖川、馮劍華。

1993年至1995年,《朔方》名譽主編為張賢亮;主編楊繼國;常務副主編虞期湘;副主編肖川、馮劍華。

1996年至1998年《朔方》名譽主編張賢亮;主編楊繼國;常務副主編肖川;副主編馮劍華、吳善珍。

1999年至2007年,《朔方》名譽主編張賢亮;主編楊繼國;常務副主編馮劍華;副主編吳善珍。

2007年2010年3月,《朔方》名譽主編張賢亮、鄭歌平;主編馮劍華;副主編楊梓、漠月。

2010年4月至今,《朔方》名譽主編張賢亮、鄭歌平;主編馮劍華;常務副主編漠月;副主編楊梓(兼)、趙建銀、張學東。

編輯部主編

主 編:馮劍華主 編:馮劍華

名譽主編:張賢亮

張賢亮,生於1936年12月,江蘇人,漢族,大專學歷。1955年從北京移民到寧夏任教員。

1957年因發表長詩《大風歌》,在反右運動中被錯劃為右派分子,勞動改造長達二十餘年。1979年徹底平反,1980年任《寧夏文藝》編輯;1981年任寧夏文聯專業作家;1984年任寧夏文聯副主席兼寧夏作家協會主席;1986年任寧夏文聯主席,現任寧夏文聯名譽主席。

重新執筆後創作小說、散文、評論、電影劇本,代表作有《靈與肉》、《邢老漢和狗》、《河的子孫》、《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綠化樹》、《習慣死亡》、《我的菩提樹》、《張賢亮文集》、《張賢亮選集》、《張賢亮自選集》等。

曾三次獲得國家級優秀小說獎:

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1984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榮獲“有特殊貢獻的知識分子”稱號,9部小說被改編電影電視,作品被譯成27種文字在世界各國發行,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

1983年起連任全國政協第六、七、八屆委員;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寧夏文聯主席;寧夏作協主席。

在當代中國被認為是最關心社會改革和現實生活的作家之一。在中國社會經濟形態轉軌的開始有投入市場經濟,創辦的“華夏西部影視城”,如今已成為寧夏文化旅遊的黃金品牌。

名譽主編:鄭歌平

鄭歌平,男,漢族,1957年1月出生,山西嵐縣人。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大學學歷。1974年2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國家二級美術師。歷任寧夏國營渠口農場知青,寧夏長城工具機廠子弟中學教師,自治區政府辦公廳綜合處、法制處秘書,自治區政府法制局綜合處副處長、處長、副局長、黨組成員,自治區政府辦公廳副主任、黨組成員兼自治區政府法制局辦公室主任,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廳黨組副書記(正廳級),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黨組副書記,吳忠市委副書記(正廳級)。現任中國文聯委員,政協寧夏第九屆委員會委員、常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兼),寧夏文聯黨組書記、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楷書委員會委員,寧夏書法家協會主席。

書法作品入展全國第五、六、七、八屆書法篆刻展,第七屆全國中青年書法篆刻展覽,第一、二、三屆全國正書展等。獲全國第七屆、第八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獎,第三屆全國正書展全國獎。獲寧夏第五、七屆文學藝術評獎一等獎。2002年被中國書法家協會授予“德藝雙馨”會員稱號。

主 編:馮劍華

馮劍華,女,1950年出生,安徽太和人。197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寧夏文聯副主席,《朔方》文學月刊編輯部主編,寧夏作家協會副主席。1973年開始發表作品。從事文學刊物編輯工作多年,業餘時間進行散文創作。有多篇作品在《人民文學》、《中國作家》、《十月》等刊物發表,並被《新華文摘》、《散文海外版》等轉載。散文《鵲雀為鄰》獲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五次文學藝術評獎一等獎;《西北二題》獲寧夏回民族自治區第七次文學藝術評獎一等獎。多年來,致力於寧夏作家群的培養,湧現出以“三棵樹”為代表的寧夏青年作家群現象,為寧夏文學的梯隊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常務副主編:漠月

副主編:楊梓

副主編:趙建銀

副主編:張學東

榮譽

2005年第三屆國家期刊獎日前揭曉。由寧夏文聯主辦的《朔方》文學月刊榮獲第三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獎。這是《朔方》榮獲寧夏社科期刊質量評定優秀期刊、一級期刊,進入中國期刊方陣之後,獲得的國家級獎項。是全國同類綜合省級文學月刊兩家獲獎之中的一家,是本屆寧夏期刊中唯一獲獎的一家,是寧夏繼上屆《寧夏社會科學》獲獎之後的第二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