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笛

月下笛

為羈旅傷懷之作。宋亡後,張炎懷著國亡家破的巨大悲痛到處飄零。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流寓甬東(今浙江定海)。一次獨游天台萬竹山,觸景生情,創作這首寄託“黍離之悲”的詞章。詞中以孤雲自比,抒寫故交零落,故宮荒涼,故家殘破的無限悲慨,以及對故國,故家、故友的深切懷念之情。

詩名

月下笛

作者

張炎

內容

孤游萬竹山中1,閒門落葉,愁思黯然,因動黍離之感2。時寓甬東積翠山舍3。
萬里孤雲,清游漸遠,故人何處。寒窗夢裡,猶記經行舊時路。連昌約略無多柳4,第一是、難聽夜雨。謾驚回淒悄,相看燭影,擁衾誰語?
張緒歸何暮5!半零落依依,斷橋鷗鷺。天涯倦旅,此時心事良苦。只愁重灑西州淚6,問杜曲7、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猶倚梅花那樹8。

全部注釋

1.萬竹山:據《赤城志》載在浙江天台縣西南四十五里。
2.黍離:《詩經·黍離》篇,起句為"彼黍離離",寫周朝志士看到古都宮殿里儘是禾黍,悼念國家的覆滅而賦詩,後人以此寄寓哀嘆亡國之情。
3.甬東:今浙江定海縣。
4."連昌"句:是謂戰亂後的蕭瑟破敗景象。連昌:唐代行宮名,在河南宜陽縣。這裡借指南宋故宮。古時宮中多種植柳樹,元稹有《連昌宮》詞。約略:大概。
5.張緒:《南齊書》有其傳,謂之少有文才,喜談玄理,丰姿清雅。這裡詞人是借之自比。《藝文類聚·木部》:"齊劉悛之為益州刺史,獻蜀柳數株,條甚長,狀若絲縷。武帝植於太昌雲和殿前,常玩嗟之曰:'楊柳風流可愛,似張緒當年。'"
6.西州淚:見《甘州》注6。
7.杜曲:唐代長安城南的名勝地區,此借指南宋故都杭州的繁庶之地。
8."恐翠"二句:杜甫《佳人》有"天寒脆袖薄,日幕倚修竹"句,寫一為避亂世而幽居深谷的佳人。此處化用其意,以"翠袖佳人"比喻那些隱居不仕的南宋遺民逸士,即前面所提的"故人"。

詩詞欣賞

元大德二年(1298),張炎流寓甬東,此時雖距南宋滅亡已有二十年,但時間流逝並沒有減輕詞人胸中鬱結的家國之恨,所以當他身處清幽之境時,黍離之悲便自然而生。是詞運用曲折深婉的筆法抒寫亡國之痛,悽愴纏綿,詞意含蓄深厚,正是姜夔所倡的清空一路。
上闋"萬里孤雲"句悽愴渺茫,定下全篇基調。詞人感時傷懷,痛極成夢,其中破敗衰落之景,猶未忍觀。元稹有詩感嘆連昌宮之昔盛今衰,而張炎又以之借指南宋故宮,愈現悲涼滄桑之感。夢中已憂,夢醒復愁,可見詞人心緒之悲已到無可逃遁之境地。
下闋詞人以翩翩才子張緒自況,既是切姓相類,又是承連上闋"連昌約略無多柳"意。"歸何暮"以下都是抒傷懷之悲切,發感時之幽怨。結句化用杜甫《佳人》詩句,回應開頭"別人何處",也含有褒揚那些高潔自守的南宋遺民之意。詞人作詞時年僅二十九,但已是歷盡顛沛流離的苦楚和家國淪亡的創痛,故字字血淚,感人致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