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呼告》

《曠野呼告》

《曠野呼告》作者:(俄國)舍斯托夫,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版權資訊

書名:曠野呼告
作 者:(俄國)舍斯托夫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
ISBN:9787201059280
曠野呼告曠野呼告

開本:32
定價:24.00元

內容簡介

《曠野呼告:舍斯托夫荒謬抗爭集》內容為:舍斯托夫認為人的生存是一個沒有根據的深淵。在這個生存深淵面前,我們往往求助於理性及其形上學來填平深淵,然而生存的深淵是形上學的理性無法填平的。靈魂的漫遊者,不得不在深淵中向允諾揩掉每一滴眼淚的上帝呼告。而十字架上的真理直接關涉人的生存和死亡、渺小和偉大、罪孽和救贖、夢魘和自由、呻吟和悲嘆,它最終給予人的是上帝允諾的希望和愛。

作者簡介

舍斯托夫,現在俄國大思想家,揭示了人類生活的無根基性,試圖為無根基的生活尋找出路。

編輯推薦

在《曠野呼告:舍斯托夫荒謬抗爭集》中,舍斯托夫,這位偉大的靈魂漫遊者,揭示了人類生活的無根基性,消解了傳統哲學的理性思辨,為迷惘茫然的現代人尋找到了理性難以企及的出路。

目錄

前言:理性與信仰
作者序:克爾凱郭爾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01約伯和黑格爾
02肉中刺
03擺脫倫
04偉大的誘惑
05信仰的移動
06信仰和罪
07恐懼和虛無
08天才和天命
09知識就是墮落
10殘酷的基督教
11恐懼與原罪
12知識的權力
13邏輯和雷霆
14倫理的自治
15被奴役的意志
16上帝是愛
17克爾凱郭爾和路德
18絕望與虛無
19自由
20上帝和強迫的真理
21贖罪的秘密
22結論
舍斯托夫年表
……

文摘

克爾凱郭爾談到,要與舉世聞名的導師分道揚鑣,不是輕而易舉的,只有鋌而走險,發揚大無畏精神才有可能去反對偉大的導師。因為,他雖然英明偉大、通曉一切,是人類天才,然而“天才處處揭示天命,他愈天才,揭示得就愈深刻……儘管天才的存在光輝燦爛,意義深遠,但這是罪孽。對此要有勇氣才能理解”。英名流芳千古,被人們頂禮膜拜奉為救星的天才,由於他把手伸向了禁樹之果,由於他助長了“將像上帝一樣知道善和惡”這一無法實現的貪慾;由於他把空泛的虛無變成了必然,使之具有不可戰勝的力量,任意宰割了人自由的意志,使任何敢於凝視它的人石化;由於他神化了理性、倫理、永恆和無限,漠視了人類的苦難、悲哀、詛咒等一切偶然、有限的個體存在,他就成了人類最大的罪人,成了人要獲得自由的死敵。那些擾亂人類靈魂不安的問題,天才是不屑一顧的,天才高瞻遠矚的是那些雄踞於一切有限和暫時之上的東西,他要求人們只去“理解”,讓人受永恆普遍和亘古不變的原則所支配。由此,克爾凱郭爾離開了黑格爾,奔向了自己的唯一救星——《聖經》中的約伯和亞伯拉罕。
克爾凱郭爾在偉大導師的哲學裡感受到了一種致命的謊言和可怕的誘惑,即對主宰一切並對一切都漠不關心的真理的俯首聽命,用我們毫無限制的自由和無限可能性的信仰去換取知識和理性,換取對僵死的永恆原則的奴隸般的信賴。難道這不是一種最可怕的墮落嗎?當克爾凱郭爾轉向先知和《聖經》,他卻發現了思辨哲學不曾談到也不可能談到的東西。先知說,“遵守教規者以信仰為生”,“一切非信仰皆有罪”。信仰向他指引了生命之樹,生命之樹的產生不是知識,也不是思辨哲學,而是存在哲學,存在哲學源自生命之樹。這樣,克爾凱郭爾就把自己的哲學稱為存在哲學,並與源自知識之樹的思辨哲學相對立。
合斯托夫認為,克爾凱郭爾對存在哲學避免定義,因為克爾凱郭爾學習了蘇格拉底的接生術方法,不是為了建構哲學體系,而是去幫助人們發現真正的真理,所以他採用“間接表述法”,亦即通過第三者的口吻說出自己的重要觀點,其妙處是隱晦,把自己的思想暗示於人,啟發人自己去領悟,去體驗。因為存在哲學不像思辨哲學那樣無視有限與偶然,漠視個體的存在;恰恰相反,它正致力於關懷著每一個人的現實際遇,注視著每個人的苦難、折磨、悲哀、詛咒、絕望、呼告甚至死亡,它只是表明:“通向生活的原則、源泉和根本的途徑是通過人們向創世主呼籲時的眼淚,而不是通過那詢問‘現存’事物的理性。”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