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輓歌》

《暴力輓歌》

鈴木清順,日本B級片的掌門人,早在60年代就已經拍了《野獸之青春》 、《暴力輓歌》等經典黑幫、情色B級電影,但真正讓他獲得評論界關注並蜚聲影壇還是歸功於八十年代復出影壇後的《流浪者之歌》 、 《陽炎座》 等奇幻電影,並為他帶來了“奇幻導演”的稱號。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暴力輓歌》海報暴力輓歌》海報
電影名:暴力輓歌 Kenka erejii / 1966
類型:動作 / 劇情 / 喜劇
地區:日本
導演:鈴木清順
主演:高橋英樹 川津祐介 加藤武
音效:日語1.0
字幕:英文、三區中文字幕
片長:01:26:06

劇情

改編自鈴木隆的同名小說。故事發生在上世紀30年代日本一個小鎮上,岡山中學的南部麟六(高橋英樹 飾)是一名沉默寡言的男生,他默默暗戀著同住一個屋檐下的清純少女道子(淺野順子 飾)。某天麟六教訓了侮辱道子的高年級學生,其實力被本校打架高手甲魚(川津祐介 飾)相中,故向打架傳授大家技巧。經甲魚介紹,麟六加入了由澤庵(片岡光雄 飾)領導的岡山中學最大暴力團——OSMS團。憑藉過人的實力,麟六很快成為該團的副團長。然而對道子的感情遲遲無法說出口,以及團內矛盾日益積累,麟六最終離開岡山,轉入若松的西多方中學。但他作為不良少年的名號早已聲名遠播,身邊的麻煩只會越聚越多…… 暴力基因不斷升級,最後他更追隨著一位日本右翼戰爭分子而去。

關於電影:

暴力輓歌》 劇照暴力輓歌》 劇照
《暴力輓歌》是又一部有典型日本精神烙印的刻畫少年青春、暴力、性的“青春殘酷物語”。影片最後一幕也是體現導演的深刻寓意,暗示麟六去東京追隨北之輝,既預示了他未來的慘澹收場,又解釋了“輓歌”的另一層含義,輓歌何止破滅的懵懂愛情,還有被偽善的成人和變質的政治目的所破滅的青春夢想。暴力輓歌,是一部十足的鈴木清順式的戰爭諷刺劇,相當的尖銳和入骨,鈴木清順本身也是個參加過二戰的老兵,戰爭的不理智性,瘋狂性,這個老人體會的是相當深刻,我看過一本鈴木導演寫的書,他在書中就說,戰爭是我的青春像獻祭一樣,燃燒了。

導演

鈴木清順 Seijun Suzuki 男,生於1923年5月24日 ,日本 ,被譽為日本“奇幻導演”的鈴木清順,是為日本B片的掌門人。六十年代的“日活”年代,他曾拍下《殺手烙印》、《東京流浪客》、《肉體之門》、《白虎刺青》、《河內卡門》、《野獸之青春》、《暴力輓歌》等經典黑幫、SQB級電影。後來,他得罪了日活公司,遭日本電影界列入黑名單,整個七十年代也沒有拍片。
到八十年代初復出,拍下《流浪者之歌》、《陽炎座》等奇幻電影,其中《流》片更獲八O年日本《電影旬報》十大電影的第一位及八一年柏林影展的評判特別獎。因此,他的早期作品亦被各電影評論家作重新的評估,更引起國外影迷的注意,幾套六十年代的名作,如《殺手烙印》、《東京流浪客》與《肉體之門》等被外國公司重新發行DVD與影帶,令他的作品在國際間廣泛流傳。早前,鈴木先生更接受了《Asian Cult Cinema》的訪問,登上該雜誌第廿一期的封面人物。而影迷為他與其電影作品製作的網頁或撰寫的評論著實不少。
而鈴木最後也在ATG的支持下,於1980年拍成傑作《流浪者之歌》。影片獲選為《電影旬報》十大電影的第一位及柏林影展的評審團特別獎。鈴木以79高齡完成《手槍的歌劇》一片,參加了威尼斯影展,風格依然前衛。最新作品是2005年由中國演員章子怡出演的《狸御殿

評論

《暴力輓歌》影評《暴力輓歌》影評

《流浪者之歌》獲得了80年日本《電影旬報》十大電影之首及81年柏林影展的評審特別獎,從而他的早期作品亦被各電影評論家重新評估,要知道,鈴木清順60年代的電影也不乏獨樹一幟的佳作,70年代是他電影事業的一段真空,原因卻是60年代被忽視的那些電影被當時日活公司社長認為是“令人看不多的作品”,於是解僱了他,經過文化界聲勢浩大的遊行示威抗議,日活才同意道歉並做出賠償。

鈴木清順以黑幫類型片確立了Cult片美學秩序,以遊戲筆墨及玩樂心態鮮活操縱這個男人陽剛當道的世界。隨著鈴木清順60年代一系列影片美學價值的浮現,《暴力輓歌》等數部影片都被頗具口碑的標準公司挑中重新發行DVD,標準公司每年發行的影片不多,而且都是精挑細選的人文藝術電影的教科書級經典,關於Criterion Collection還有不少話題,待會詳提。

還是談談這部電影吧,粗粗掃了幾眼簡介,以為會是陽剛而嚴肅的黑幫片類型,可沒想到幽默了許多,對於習慣了三池崇實式血流成河和北野武式殘酷人來說,40年前的黑幫片實在是太溫和了,即使高潮與昭和白虎隊的對決也僅以百人骨折收場,如同受縛之雞的下場,實在可笑。實際上《暴力輓歌》更是被一層浪漫包裹住的血性故事,麟六暗戀道子,壓抑的性慾無處發泄,轉化為拳頭用打架來發泄,主題明顯,但鈴木清順沒有把故事打造成純暴力的迂腐之作。與那些啼笑皆非的打架場面來說,麟六對於愛情的懵懂、壓抑更是讓人印象深刻。

套用一個流行的稱謂,《暴力輓歌》是又一部有典型日本精神烙印的刻畫少年青春、暴力、性的“青春殘酷物語”。影片最後一幕也是體現導演的深刻寓意,暗示麟六去東京追隨北之輝,既預示了他未來的慘澹收場,又解釋了“輓歌”的另一層含義,輓歌何止破滅的懵懂愛情,還有被偽善的成人和變質的政治目的所破滅的青春夢想。

影評

《暴力輓歌》 劇照《暴力輓歌》 劇照

青春是無辜的,卻又是最殘酷的。至少對我而言如此——在我還沒有咂摸出“青春”是什麼味道的時候,它就已經老去了。
84分鐘,代表著一部電影的長度。
84分鐘,埋葬了他的青春。

岡山——當青春遭遇愛情

我們的男主角,是以一個相當典型“愣頭青”形象出現的。憨直的表情,總是傻乎乎直勾勾盯著人看,IQ程度一目了然,肚子裡就那么點可憐的湯湯水水,還忽悠著晃蕩來晃蕩去。此君的內在可以參考那位相貌欠佳的“電車男”(當然,形象上要好得多了,正經八百的好人臉,李向陽式的天庭飽滿,地角方圓),讓人一看就知道還處在“思春期未滿”的狀態。
當然了,要是他只有這些資本,那他充其量也就是個“死跑龍套”的,登不得台面。我們的主角還有他的過人之處——一個字形容就是——犟。兩個字形容就是——“很犟”,三個字形容就是“相當犟”,四個字形容就是“犟的N次方”(不算英文……);五個字形容就是“那是相當犟”(請用范偉腔,相字拉長三拍)。再寫下去有湊字嫌疑,我申明只是強調強調再強調……如此而已。
犟,就是頭強牛。頭腦簡單,四肢發達這句老話簡直就是為他量身定做。不過犟和倔換一個角度,就可以說成是“單純可愛”,抑或“有韌勁兒”。這種性格的代表人物可以舉出那位“生命不息,奔跑不止”的阿甘兄——要是他和我們的KIROKU相遇,一定會相見恨晚一見如故,說不定兩人一道來個環球奔跑,順帶破個世界紀錄什麼的。
對了,貧了半天正經事忘了,自掌嘴巴……還沒正式介紹他的名字——南武鱗六,NANBU KIROKU。
一句話總結:根兒正苗紅愣頭青,鑑定完畢。
這樣的男孩,老天當然不會虧待他——給他設定了九九八十一難,壞笑著看他過關斬將。
鱗六借住在一戶信仰天主教的人家中,美麗漂亮的女孩道子是他心中的女神。少年的初戀總是青澀而執著,鱗六也不例外。道子在教堂表演鋼琴,本來這傻小子精心準備了一番,要給“心目中的道子女神”獻花的;可是這傢伙緊張得過了頭,沒等人家姑娘彈完就冒冒失失地沖了上去——“女神”急忙給他使眼色,幸好身邊的朋友眼疾手快,一把拉他回去,不然道子怕是要埋怨他好一陣子了。傻小子跑到台下,氣喘如牛,解開扣子鬆快鬆快——還不夠快意,乾脆把背心都脫了,揉巴揉巴當毛巾用。誰知這時道子恰好演奏完畢,鱗六手忙腳亂了好一陣,還把人家上台獻花的神父一把推到一邊——半邊耷拉著外套白邊露著膀子——就這樣,完成了一次尷尬的獻花。
在表現這種說不出道不明,愛你在心口難開的小兒女情懷時,導演的鏡頭可謂詼諧而富有深意。“道子”並非直接出場,而是借麟六作了很多鋪墊:鱗六放學回家,在玄關處看到道子的鞋。他先把自己的鞋子放到石級旁,後來歪著腦瓜想了想,嘿嘿一聲傻笑,又偷偷把自己的鞋子拿過來和道子的鞋並排挨著放到一起——看到這一幕,我和鱗六一樣,傻笑程度半斤八兩;純愛的悸動,曾經有過這樣經歷的人應該會心一笑吧。
青春不能只有愛情,男孩子們還要有熱血。本片文本的一條主線就是柔性的愛情和剛性的戰鬥欲望之間不可磨合的矛盾,這個矛盾也是男主角鱗六苦惱的根源,並最終埋葬了他的初戀。導演從一開始就為這一條線索進行了鋪墊:開頭學長前輩們對他的“熱血”教育,就為這場多災多難的愛情埋下伏筆。其後鱗六的“打架”師父“鱉”スッポン更是直接對他說“女人是消磨男人意志的魔鬼”這樣的言辭,並且義正詞嚴地警告麟六不要沉迷於對道子懵懂的衝動。對於鱉(這詞兒真彆扭,直接讓我聯想到《龍珠》里的龜仙人)熱血沸騰的演講,鱗六大概最多聽懂了四成。傻小子緊緊攥著衣角,左揉右揉,好像要把道子女神從腦袋裡趕出去。結果是,在有自我催眠嫌疑地背誦了一段聖經之後,鱗六貌似堅定地將雙手伸展,以標準的立正姿勢站好。
在教堂里,鱉用黃豆似的東西打穿蠟燭(其威力堪比黃老邪的看家本領“彈指神通”),把旁邊剛喝完酒的鱗六唬得一愣一愣,著實大驚小怪了一番。接下來就是一系列艱苦的“修煉”,什麼死盯著鏡子看不能眨眼啦,以正步走路啦,走竹尖啦(類似於咱的梅花樁)……搞得道子都以為鱗六受了什麼刺激,也盯著鏡子看了半天。總之,搞得是亂七八糟雞犬不寧。
經過初期階段的試煉,鱉讓麟六去參加組織,說白了就是學生幫派。鱗六選擇的這個叫“OSMS”,據其“團長”的說法是某某某學校的羅馬字加英文的頭一個字母。這一段,說實話我真是開了眼界:刀片藏在帽子裡,自製忍者飛鏢“手裏劍”一類的暗器,真是讓人佩服這些學生的自己動手能力。團長帶著鱗六來到一家料理屋,在這裡鱗六進行了自己的“處女戰”——將一個前來挑釁的傢伙打倒在地。
影片進行到現在,導演終於給我們上演了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暴力”:挖眼,揪耳,拳頭與皮鞋齊飛,鼻血共瘀青一色(我的詩才真是愈發高明了,扭一下)。鱗六本來就有一副好體魄,再加上鱉老師的“正規訓練”,何況還有團長在一邊幫手,三下五除二就把對方搞定。當然了,因為經驗不足,鱗六也吃了不少苦頭——險些淪為“一隻耳”。
這場戰鬥的後果之一,是鱗六的父親大人登場。先是義正詞嚴地教訓了兒子一番,接著就笑嘻嘻地饒恕了他,雨過天晴了。這個角色雖然出場寥寥,卻是舉足輕重。他代表了來自傳統家庭的向心力,這種力量和道子所代表的“愛情”一起,成為維持鱗六保持“正道”的基本力量。而這種柔性力,在以權欲為動力的剛性力量面前,顯得如此弱小而微不足道。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父親下場,道子登場。這個冰雪聰明的女孩,敏銳地感覺到了鱗六的變化。她試圖用“上層的教育”來挽回他,手把手教麟六鋼琴。不過這一下似乎起了反作用,和心目中女神的“近距離接觸”讓鱗六愈發把持不住——不僅手足無措,連身體的某一部位還因為道子無心的一句“鱗六君的手怎么像石頭一樣 硬梆梆 的”,而起了生理反應。
難捱的“折磨”過後,鱗六詩興大發,在日記本上寫下了“道子是聖女是女神,我願做她忠實的部下,匍匐在她腳下”以及“啊,那雪白的小手,讓我熱血沸騰”二首情深意重的詩(勉強算吧)。
不過,愛情的甜蜜並不能掩蓋青春的尖銳。
復活節,道子和鱗六並肩走在櫻花路上。道子再次想起了她已經過世的父親,因此感懷。不過鱗六可沒有那份纖細的心思,他滿頭大汗地苦思冥想如何能夠碰到那雙“雪白的小手”——幾次嘗試未果之後,鱗六終於勇敢了一回,一把抓起道子的手逃難一樣拉著人家快步向前走去。
道子笑話鱗六看起來很害怕的樣子,鱗六眼睛直直瞪著前面嘴裡還不忘為自己開脫:“這一帶的櫻花樹底下死過人……”虧他能想出這樣蹩腳的理由。
小兒女正柔情蜜意,煞風景的就來了——OSMS團的團長十分無厘頭地出現在牆頭上,質問鱗六“這個女孩是誰”;而鱗六則向見了老貓的老鼠似的迅速放開道子的手,戰戰兢兢地爬上牆頭和團長解釋“這是我姐姐”。如此侮辱別人智商的理由當然是被對方毫不客氣地戳穿,在一片散落的櫻花雨中,柔弱的愛情就這樣被殘酷地打斷了。
第二天,鱗六臨出門前,道子主動握著他的手,央求他不要打架。結果是,麟六用陶醉而深情的目光看著自己被道子握過的那隻手,神神叨叨地上學去了。
由於和OSMS組鬧翻,麟六無奈只好去找師父鱉商量對策。鱉義不容辭為鱗六出頭擺平,結果是越搞越亂,事態持續擴大。這裡,出現了第二次暴力場面:釘子扎進胳膊,用書包蒙著腦袋從窗戶跳下,在30人的包圍下開著汽車突圍……誇張的音樂配上誇張的畫面,讓人有一種漫畫蒙太奇的感覺。鱉和別人纏鬥中大喊一聲“鱗六!”後者聲如洪鐘氣沉丹田地應道“是!”擼起袖子就從課桌上氣勢洶洶地殺了過去——鱉大吼:“笨蛋!我是叫你逃跑!”下一個鏡頭,師徒二人抱頭鼠竄,撞破玻璃突出重圍。
鱉幫了倒忙,第二天二人都收到了OSMS組送來的戰書。鱗六臨事有些慌亂,被鱉教訓了一頓。道子察覺到鱗六的異常,在他的房間裡發現了戰書。
能當別人的老師,鱉也不是好惹的。這邊廂,他召集了一群狐朋狗友——喔,錯了,是英勇的戰友——大家整成戰國武士的造型,還煞有介事地吃了飯糰,預祝今日打架勝利。那邊廂,OSMS團也不甘示弱,召集了20人進行“戰前動員”,真正要開“殺鱉大會”了。這一段導演進行了精彩的剪輯,讓觀眾在雙方的戰前準備中積攢了足夠的興奮度,也對接下來的“惡戰”充滿期待。
兩軍對壘,劍拔弩張。鱉命令鱗六爬上梯子放哨,此舉不無保全之意。鐮刀斧頭,棍棒錘子一應俱全,還真有些《紐約黑幫》里火併的味道。就在我擦亮的了眼睛準備看好戲的時候,鱗六死命砸起鑼來:“警察來啦!警察來啦!”
此言一出,所有人作鳥獸散。鱉跑了一半,突然想起鱗六還撂在梯子上沒下來,又回去救他。警察倒是來了,可只有一個。就這一個,還是鱗六的老爸——冒牌的。
原來,道子已故的父親是警察局長;在發現戰書之後道子急忙找到鱗六的父親,讓他假扮警察阻止這場群架。這裡有一個值得玩味的鏡頭,道子對不肯從梯子上下來的鱗六大喊“我會為你求情的,請你下來吧!”鱗六聞言毫不猶豫地開始向下爬,卻在半途中再次停住,又爬了回去——愛情並不能拯救青春的煩躁,在這裡導演已經埋下了伏筆
接下來的一段,可以說是理解這部影片的關鍵。“道子,道子!我控制不了自己!我必須要發泄這難以排解的煩躁!”鱗六煩惱的根源,在這裡被一語道破。對道子的愛伴隨著性的萌動,而現實的鱗六無法得到性的發泄和滿足,這種難以排解的衝動轉化為另一種形式發泄出來——這就是“暴力”。性的欲求本質上伴隨著破壞欲,青春的躁動仿佛火山的岩漿,在地下左衝右突,尋找每一寸薄弱的岩石,迫不及待地噴涌而出。無處發泄,只有在拳頭和鮮血里尋求解脫。而鱗六對鋼琴的“褻瀆”更是這一線索的直觀體現:面對可望而不可及的道子,麟六無法宣洩自己的欲望,只有用作為道子“身代”的鋼琴變相地得到滿足。這個特殊的年紀,總是有足夠的精力供人揮霍消磨。然而麟六的矛盾還不止於此。作為一名虔誠的基督教徒,他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犯罪”——自慰行為之後他看到牆上的十字架,神色慌張,伴隨著他乞求上帝寬恕的懺悔,畫面變暗,漆黑的部屋裡只有十字架散發著微弱的光亮。而鏡頭裡那一排帶給人壓抑之感的木窗,暗喻著鱗六內心欲望和“禁慾”之間難以消解的矛盾——而這一點,就是連宗教的信仰都無法拯救的,青春的盲動和困頓。
經此一役,鱗六也算是正式出道,成了OSMS組的副團長。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煞有介事地宣讀了自己的一系列新規定:包括禁止一切男女交往。在念到這一條時,他虛張聲勢的樣子反而泄了自己的老底。
軍訓中,麟六因為背上的“自製”勳章和未穿鞋而遭到教官訓斥。鈴木清順導演的影片,一般甚少和政治扯上關係。這也是他CAMP電影風格的基調;只有在《春婦傳》和《暴力輓歌》兩部影片中,才隱約可以看到政治的影子。相對於前者,後者在表現上更加隱蔽,但也反映了導演對以天皇為代表的“神道”的強烈不信任感和反抗意識。這一幕出現的軍官很有象徵意義,這個口口聲聲要維護大和軍人的權威,而對鱗六的“小鳥”圖案嗤之以鼻的形象,正是1936年政治風波的預兆和暗示。這一點,從其後出現的俳人MISA身上體現得更加明顯。
鱗六死不認錯的態度惹惱了軍官,鱉再次出面擺平此事,結果還是適得其反。在用“彈指神通”將軍官及其助手打得鼻青臉腫沒法見人之後,鱉在勝利的進行曲中穿著自製簡易旱冰鞋揚長而去。在這一情節里,在軍官要求登記姓名時,鱉略帶自嘲地鄭重寫上“スッポン”(烏龜王八蛋),對於鱗六這樣的熱血青春少年而言,“有情有義”的鱉們所起到的作用是微妙的。他既是鱗六的老師和兄長,也是將他帶入暴力世界的領路人。對於鱉這個形象,導演也同樣表達了自己的批判意識:找不到出路的青春是痛苦的,而一條歧路則會讓青春面目全非。
被迫離開岡山前往會津的鱗六,放不下道子偷偷跑了回去。這一情節也成為整個影片的轉折點:如果說,前半部分的青春是盲動而不安的,那么,後半部分的青春則是略帶著戾氣的,雖然相對平靜,卻更加危險。用比較具象的字眼來形容,就是“岩漿”和“暗流”。
道子將自己鎖在屋子裡瘋狂地砸著鋼琴;鏡頭下移,耶穌基督受難的十字架躺在冰冷的地板上。鱗六緊張地站在屋外,想要進去卻還是放棄了。道子哀傷的琴聲響起,傻傻的鱗六開心地笑了,他以為他的“女神”依然如昨。
其實,從那一刻起,他的愛情就被判了死刑。
傻小子站在街上大聲喊:“MI——CHI——KO——!”
每喊出一個字,就用力抓住仿佛還漂浮在空氣中的字眼,吞到肚子裡去。似乎這樣做,就可以將這份愛情永遠留在青春的熱血之中。

會津——當青春遭遇權欲

岡山的青春,就這樣和鱗六做了不光彩的道別。無奈之下,他只好來到會津投靠叔叔。
會津若松,與岡山截然不同。初來乍到的鱗六,對這裡的一切都看不順眼——有點像被下放的感覺。
父親跑來看他,說了許多寬慰的話。鱗六默默地聽著,態度誠懇。
這時的鱗六,已經今非昔比。青春時光的消磨和成人世界的偽詐,讓他逐漸懂得了什麼。儘管並不清楚。
新學校的教導主任是個說話大喘氣的傢伙,他上氣不接下氣地講解所謂的“會津精神”,鱗六耐著性子勉強聽著。倒是校長,那個“良志久”的講解還有幾分聽頭。
回家的路上,鱗六問叔叔:“叔叔平時聽說的都是會津饅頭呀會津燒餅一類的,今天怎么跑出來個會津精神?”
叔叔茫然地抬頭問道:“什麼是會津精神?”
第一天上課,鱗六就見識到了所謂的“會津精神”:簡而言之,就是學生是爺爺,老師是孫子。幾次三番受到捉弄之後,鱗六忍無可忍,在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戳穿這幫學生的嘴臉後,摔了書包走人。後門出,前門進,不忘又罵了句“混蛋!”
這一段,特別推薦學生和老師進行對峙的情節。導演採用了巧妙的剪輯,切換迅速,將畫面分成截然的兩部分,突出表現了以老師為代表的成人世界和以學生為主的青春一代之間尖銳的矛盾衝突。這種手法節奏鮮明,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回家路上,鱗六滿腔怒火無處發泄,剛好一個不怕死的上來挑釁,被胖揍一頓。第三段暴力場景,二人在泥漿里你推我搡,連滾帶爬,打得著實難看至極。導演似乎是想告訴我們,暴力並不能宣洩什麼;如同在泥漿里打滾並不能洗淨自己一樣,它只會使事情變得更糟。
鱗六鼓起勇氣給道子寫了信,結果卻等到了一句“我不喜歡你。”失戀的他在朋友金田的慫恿下來到一家茶屋,在這裡遇到了一個神秘的男人:他有著一雙充滿戰鬥欲望的眼睛,逼人的氣勢在一瞬間就將鱗六鎮住了。這個男人,代表著本片的另一條主線——權欲。從影片結尾處可以得知,此人就是曾經領導東京青年軍官暴動的北一輝:北一輝是(1883-1937)年輕一輩軍官擁護的理論家,早於1919已發表《日本改造法案大綱》,鼓吹政府把一切國有化;目標並非要行共產主義,而是要鞏固國策的根基,為天皇服務。他生命的高峰是在1936年策劃了著名的“二.二六事件”,鼓動皇室派軍官實行武裝政變,要求殺死一乾大臣,為天皇建立軍部的獨裁政體。可惜得不到天皇的首肯,結果在三天后被下令鎮壓,瞬即平定政變,而北一輝亦以首腦的身分被判處死刑。可以說他利用了青年軍官們理想主義的一面來實現自己的權利慾。影片暗示了北一輝和茶館女招待的曖昧關係,同時擁有愛欲和權欲,剛好滿足了以鱗六為代表的青年們所追求的終極目標。在愛情上遭到挫敗的麟六,此時惟有從權力上尋求新的自我滿足。
昭和白虎團”來找碴,鱗六和夥伴們寡不敵眾被俘。脫困之後鱗六痛痛快快地報了仇,把全體團員一個不落地打成嚴重骨折。教導主任要狠狠教訓鱗六,被校長阻止,氣得主任愈發喘氣不勻。和白虎團的一戰,是本片最後的暴力場面。和前幾場相比,血腥程度有所提高,同時也顯示了鱗六的漸變過程:從一開始接到戰書時的手忙腳亂,到如今的鎮定自若,當初的傻小子也已經是士別三日了。
冬日的雪花紛紛揚揚,鱗六回到家中,拉開門,卻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
“道子!”
激動的麟六向心中的女神表白了自己的愛意,然而道子卻告訴他自己要到修道院去,終生侍奉在上帝左右。鱗六大吃一驚,固執地試圖挽回道子。在他不停地追問之下,道子痛苦地告訴他自己身體有缺陷,無法結婚。
隔著一扇紙門,兩個人的手分開的那個剎那,青春已死。
“我喜歡你啊,鱗六君!”
或者,這個時候說喜歡,反而比較殘酷。
東京發生暴亂,青年軍官起事。鱗六無意間發現被通緝的犯人正是茶館里的俳人MISA,決定坐上前往東京的火車。
汽笛聲響起,青年看著窗外不斷倒退的景色,若有所思。
若是青春可以重來,又將如何?
理想主義者惟有死於青春,剩下的都已經面目全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