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寒冰說,經濟大棋局,我們怎么辦》

《時寒冰說,經濟大棋局,我們怎么辦》

《時寒冰說:經濟大棋局,我們怎么辦》是一本通俗易懂、深入淺出、透徹分析問題本質而又引人入勝的著作。從整個世界經濟大棋局,到中國的股市和樓市這樣的小棋局,作者一一剖析,使得很多被掩蓋得很深的東西都纖毫畢現。 \r\n。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者:時寒冰著
出版社: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4210625
出版時間:2011-06-01
版次:1
頁數:428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編輯推薦

《中國怎么辦》作者時寒冰潛心十年力作!
人人都能讀懂經濟趨勢的第一書
未來10年財富保值增值必讀
時寒冰說:經濟大棋局,我們怎么辦》是一本通俗易懂、深入淺出、透徹分析問題本質而又引人入勝的著作。從整個世界經濟大棋局,到中國的股市和樓市這樣的小棋局,作者一一剖析,使得很多被掩蓋得很深的東西都纖毫畢現。
一開始,作者就從貨幣現象入手,給我們展開了一條由貨幣超發所主導的趨勢之線。在這條線上,政府的決策思路、大宗商品的趨勢、巨觀經濟趨勢和整個國際大棋局,都盡現於眼前。本書從經濟和金融領域,拓展到國際大棋局之下,讓一切變得清晰明了。
在中國、美國、歐盟、日本、俄羅斯等世界各大主要經濟體中,對內和對外的政策都包含著激烈的碰撞、博弈。這種博弈在大棋局中展開,然而一切都是公開透明的。作者仿佛一個靜立觀棋的高手,明察秋毫,洞悉本質。由此,我們看到了另一個世界,一個表面看似平靜而底下暗潮湧動甚至刀光劍影的世界。
作者在分析問題時,充分顧及所有要素和條件,然後熔之於一爐、層層抽絲剝繭、步步推理演繹,如庖丁解牛一般,絲絲入微、環環相扣,令人嘆賞。讀完全書,很多原來不解的問題會變得豁然,有醍醐灌頂之感。很多人關心的經濟格局和趨勢,更是變得直觀而清晰。
讀者可以從中學會看透這個世界深掩著的秘密和趨勢的變化,洞悉未來,捍衛自己的財富,實現保值增值。

內容簡介

洞悉經濟大棋局,掌握投資大趨勢
只有看清未來的人,才能把握住機會!
投資者和學習型個人、企業和政府必讀!
為什麼我們的錢越來越不值錢?
是什麼在決定著股市、樓市的大趨勢?
經濟現象背後,隱藏著哪些深層次的秘密?
經濟政策制定的邏輯是什麼?一位優秀的投資者該怎樣學會解讀政策,預測趨勢,並從中受益?
通貨膨脹下如何才能守住財富?
美國、歐盟、日本、俄羅斯,這些重要的經濟體,在棋局中的路線是什麼?他們的戰略選擇會對中國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中國經濟發展未來會怎樣?將會面對哪些問題和危機?如何才能突出重圍?
個人、企業和政府,在全球經濟一盤棋的情況下,應該如何應對?
整個世界是一盤大棋局,中國也是這個棋盤中的一部分。只有明白大棋局的走向,才能真正洞悉這個世界的變化,明白中國趨勢的演變。因此,我們需要對國際大棋局一點點地進行剖析——當走進去,會發現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站在其內看中國的大趨勢,看中國的樓市、股市,看中國的未來,一切都那么清楚明了。
作者時寒冰獨創“利益分析法”,對經濟趨勢有著驚人準確的判斷。本書再次作出系統分析和預言,解讀我們應該怎么辦。

作者簡介

時寒冰,著名經濟趨勢研究專家、財經評論家。《上海證券報》評論主編、首席評論員,中央電視台特約評論員,鳳凰博報特約顧問,中國財經傳媒人聯盟特約觀察員,南京大學客座教授。
十多年來,潛心做趨勢研究,建立“利益分析法”體系,對經濟趨勢有著驚人準確的判斷。其部落格訪問量在經濟學人中排名全國之首。他站在民生的角度研究經濟問題,一直為民生呼籲,提出了許多利國利民的可行性建議,並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資助多名孩子讀書。
第一本著作《中國怎么辦——當次貸危機改變世界》對趨勢的預言已全部一一應驗,成為2009年最暢銷、影響最大的經濟類圖書之一,被讀者推薦“每箇中國人一讀”,廣西、廣東、河南、湖南、山東等多個省市政府列入學習必讀書目。

媒體評論

在本書中,時寒冰把一個經濟分析師的本事發揮得淋漓盡致,令人嘆賞。我首先被他的才華所吸引,因為這種才華是如此鮮明且炫目。但我更看重的,是在這些充滿才華和智性的文章背後所顯現的,一個嚴肅的學者兼思想家的品質。
——喬良空軍少將、著名軍事理論家、
一口氣讀完時寒凍的這部新作,感受到的不僅僅是深深的震撼,更有洞悉世界後的強烈的危機和憂患意識。從整個世界這盤大棋局,到中國的股市和樓市這樣的小棋局,寒冰都如庖丁解牛般一一剖析,使得很多被掩蓋得很深的東西都纖毫畢現。這部著作不僅幫助我們更深刻地了解這個世界,也為我們指明了應對的策略和原則。
——劉廣元亞洲加勒比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

目錄

序一 悲壯的先知
序二 我以我血薦軒轅
序三 深懷悲憫的金融戰略家
序四 在震撼中感悟大愛之美
自序 大棋局下的自我救贖
第一章 貨幣兇猛與房價股市之謎
第一節 昔日“萬元戶”今日255萬
第二節 吸納超發貨幣的海綿
第三節 超發貨幣流向之房地產
第四節 超發貨幣流向之股市
第五節 人民幣升值之血與中國的未來
第六節 解密中國製造國內貴於國外
第二章 中國式救市和美國式救市
第一節 中國式救市(上):投資盤活死棋
第二節 中國式救市(下):拉動內需盤活死棋
第三節 美國救市三部曲(上):自保
第四節 美國救市三部曲(下):轉嫁危機和尋找新增長點
第三章 大棋局·大狙
第一節 狙擊點
第二節 希臘被種上“特洛伊木馬”
第三節 驚心動魄的反擊戰
第四節 反擊
第四章 下一個目標是誰
第一節 危險的不是朝韓
第二節 大棋局的開啟之門
第三節 動盪背後的大國角逐
第四節 美國的下一個目標
第五章 俄羅斯華美轉身
第一節 梅普共治,俄羅斯的角色
第二節 俄羅斯的投名狀
第三節 俄羅斯與歐美的不同棋局
第四節 “梅普”雙峰,變數叢生
第六章 正在上演的石油戰爭
第一節 美國為打擊伊朗做準備
第二節 美國回撤拳頭
第三節 新能源與潛在的石油大國
第四節 血戰石油
第七章 裂縫中,什麼讓中國戰慄
第一節 石油:中國把自己綁在汽車上
第二節 糧荒與農產品恐怖新周期(上)
第三節 糧荒與農產品恐怖新周期(下)
第四節 匯率狙擊戰
第五節 生於泡沫死於泡沫
第八章 軟肋與痛,悲壯迎戰!
第一節 政府投資主導經濟後患無窮
第二節 民窮與脆弱的社會保障體系
第三節 脆弱的防線:國企冰冷
第四節 民企的掙扎暗藏禍根
第五節 缺位的中產階層和迷失的價值觀
第九章 大結局:債務危機死拼!
第一節 債務魔咒引發殘酷對決
第二節 日本:1875年以來最嚴峻的債務危機
第三節 中國:債務鑄成恐怖“緊箍咒”
第四節 美國:巨大恐懼——債務危機
第五節 決戰:美國突然殺出回馬槍
第十章 我們怎么辦?
第一節 守衛財富的通道
第二節 大勢不可逆
第三節 積累資源
第四節 推動制度的最佳化
第五節 公心至上
第十一章 日本大地震與大棋局
第一節 大地震與“破窗理論”
第二節 日本的不可承受之重
第三節 大地震摧毀日本經濟基礎
第四節 日本地震對中國的影響
第五節 大地震改變大棋局·

前言

悲壯的先知
喬良空軍少將
本來,我是想用更戲謔一些的題目來著,比如“巫師”或“烏鴉嘴”什麼的,但我擔心讀者甚至作者本人不能理解我的本意,於是才決定用“先知”這個詞,一是它看起來更正面,二是讀完本書的書稿,我更堅定地認為,作者所思所言,當得起這兩個字。
我不認識作者,但我認識他的文字。這些年裡,時寒冰這個名字不時跳入我的視界。在我看來,他的文字有見地,有成色,且既先見又先鋒,值得你關注。所以,不管報紙上還是雜誌上,凡看到他名下的文字,我都會拿過來就讀,包括把他那本《中國怎么辦--當次貸危機改變世界》買回來讀。
但我要說,所有的閱後觀感,都不如讀本書來得震撼。在本書中,時寒冰把一個經濟分析師的本事發揮得淋漓盡致,令人嘆賞。從本書的目錄即可看出作者有幾乎涵蓋當下世界全部問題的雄心:一切皆在視野之中!甚至在軍事問題上,其見解之清醒、犀利,其辨析之精當、準確,也遠在我們今天許多軍事專家之上。你盡可以不認同他的某些結論,但你仍不得不嘆服他在分析某個問題時,充分顧及所有要素和條件,然後熔之於一爐、層層抽絲剝繭、步步推理演繹的分析能力。這就是才華。這是大多數在這個領域中耕耘、馳騁或鑽營者無人可及的才華。不過,我之所以欣賞時寒冰,首先還不是因他的才華,儘管我首先被他的才華所吸引。因為這種才華是如此鮮明且炫目。我更看重的,是在這些充滿才華和智性的文章背後所顯現的,一個嚴肅的學者兼思想家的品質。在我看來,這些東西--學者的才華、思想家的品質,必然會構成一個人的良知和責任感。這一切經過這個人的大腦再從胸腔中迸發出來時,最終變成了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大聲疾呼和警告。
當寒冰以近乎殘酷的文字把他的憂患和警告,以一種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孤憤呼號出來時,他就不可避免地成為了一位先知,一位不能用引號修飾的悲壯的先知。
讀讀這些對我們也許並不陌生但卻無人表述得如此觸目驚心的文字!
“全世界凡是貨幣超發的國家,都在拚命為貨幣找出路--只有吸納掉這些貨幣,才能避免通脹之火熊熊燃燒,點燃起民眾難以遏制的憤怒。”
“從貨幣的超發到吸納再到蒸發,這個被忽略的路線,主導著很多國家的資本市場趨勢和經濟大趨勢。”
“現在及以後,人類都不得不為持續超發的貨幣付出代價。……財富快速縮水的風險正在以比氣候變暖更快的速度到來。……全球所有政府及相關機構,都在遮掩貨幣超發的事實,在渾然不覺中,攫取著民眾辛苦創造的財富。”
“為何在國內通脹壓力日益增大的同時,即人民幣對內貶值的同時,對外尤其對美元卻在快速升值呢?……在國內投放基礎貨幣來儲備美元等外匯,必然造成這種局面。”
“美國等已開發國家,在過度信貸支撐的情況下,才能與中國的出口相對接,消耗掉中國過剩的產能。在次貸危機後,由於美國消費者已經透支了未來若干年的消費,他們的消費能力今非昔比,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國仍然大規模地進行投資,一旦這種供應能力在未來釋放出來,產能過剩的嚴重局面情何以堪?……在通貨膨脹之後,中國將步入輸入型通貨膨脹與國內的通貨緊縮共存的經濟形態!”
“一方面,美國要實行弱勢美元政策,另一方面,又要確保美元獨步全球的霸權地位不動搖,就只能通過襲擾唯一能和美元相抗衡的歐元,或者誘發其他相關經濟體的危機來實現,即通過引發其他經濟體的危機來強化美元的唯一強勢地位。”
“這就意味著,人民幣不僅對歐元升值,對美元也必然升值……另一個環節,將在未來出現,即通過引發日本債務危機的方式,迫使日元快速貶值,導致人民幣相對日元也快速升值。”
“這種危險布局的邏輯是:先逼迫人民幣升值,導致大量出口型製造企業因虧損而破產倒閉,這其中包括許多優質企業,而後,再推動人民幣大幅貶值,以推高在中國泡沫和套利中獲取的暴利,收購中國的優質企業、人民幣資產、資源……這正是人民幣升值之血。”
上述文字僅僅引自本書的第一章。而類似的這些既透徹辨析又大聲疾呼的文字,遍布於全書各個章節。也許,對這些見解,圈內某些自負的專業人士會聳起肩膀說,我早就知道,沒什麼新鮮;而某些習慣於報喜不報憂的官員則更會視之為“烏鴉嘴”式的預言,但它對於大多數國人--從決策層到普通民眾,卻不啻為一道劃破陰翳的閃電、刺疼耳鼓的驚雷。
因為,在時下中國,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見識,更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勇氣。時寒冰當然知道,作為一個思考著的先行者,一位先知,僅僅靠高分貝吶喊“狼來了”是遠遠不夠的。你必須用你的思想和語言證明,狼從哪裡來?來了會如何?為什麼會如此?一句話,你必須揭示:狼之所以為狼,狼的天性,狼的行為模式,狼的行進路線。當你把這一切說清楚之後,你就完成了一個先知的使命。剩下的,就是聽你呼喊的人們的事兒了。雖然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對先知都是不大理會的,直到狼真的來了,並且開始禍害羊群時,人們才會想起這位先知。於是,為了對先知表達敬意,中國人發明了--“亡羊補牢”,經典的“馬後炮”。
這是思想家的無奈,更是民眾的悲哀。面對這種悲哀和無奈,是選擇逆流而上,還是選擇迴避退卻?這是思想家和庸俗思想家的區別。寒冰顯然屬於前者。因為他在隨著第一章之後次第展開的各個章節中,陸續向我們揭示了過去幾十年間,人類--表現為不同國家--在經濟,特別是金融、政治,尤其是軍事,這盤大棋局中展開的種種驚心動魄的博弈乃至搏殺,而他並不滿足於僅只向我們描述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的殘酷場面。他甚至不滿足於像外科醫生那樣,用他的柳葉刀,向我們剖示充斥其間的陰狠算計和策略路徑,更以內科醫生式的探幽發微,向我們揭示這一切產生的病灶根源。這從他力圖在索羅斯狙擊英鎊、狙擊泰銖,到後來美國為擺脫金融危機製造的希臘等“笨豬”五國的歐債危機之間,尋找到一條隱秘軌跡的努力中,即可看出端倪。
我以為他的努力沒有白費。在這一點上,我把寒冰引為同道。因為我們從各自的不同領域和角度,同時發現了這盤大棋局上最大的棋手--美國人的對弈策略和規律,這一策略規律,寒冰用更學術的方式去表達,而我只把它縮略為兩個中國成語:“水漲船高”和“水落石出”。這一美國人秘不示人的策略意味著:當全球經濟形勢向好時,各國是水,美國是船,水漲船高,美國是最大的獲利者;而當全球經濟低迷時,各國仍然是水,而美國是石,水落石出,美國依然是相對的最大收益者。這就是美國人上百年保持不敗的秘密。而為了配合這一策略的實現,美國人不惜使盡渾身解數,從理論引導(以芝加哥學派為旗幟的市場原教旨主義理論),到全球化運動的推進(替代過去大英帝國用炮艦政策逼迫各國的“門戶開放”),再到用捏軟柿子式的戰爭敲山震虎,改變他人的投資環境,控制和驅趕資本的流速和流向,這一切,美國人玩得得心應手,而全世界對此即便不是懵然無知,也是萬般無奈。這其中當然包括中國。
作為這盤大棋局中的被動棋手,寒冰痛徹地指出了對我們來說種種令人不寒而慄的可能性。儘管不是每種可能性都會出現,因為你的對手也不可能把每種針對中國的可能性都變成現實,但對其前景的警惕,卻是絕對必要的。這正是本書的價值所在。而書中作者充滿激憤之情的理性疾呼,我以為決策者們必須傾聽!
作為讀者,我當然也想知道這部書能為醫治令人擔心的“中國病人”開出什麼樣的藥方。我注意到在所有有針對性的藥方之外,寒冰多次強調了“制度”、“體制”和“價值觀”的功效問題。在這方面,我們尚未交換過看法,但我可以感受到寒凍的題外之意。因此,我不禁想也就此說幾句題外話。
在我看來,一位思想者,是不能把前人的結論不假思索地拿過來作為自己立論的前提的,即使這一結論在人間流傳了數百年、上千年而無人懷疑,依然不能成為我也不懷疑的依據。我一向不大相信制度或體制可以解決根本性問題,因為本末不能倒置。所以,我堅信相對於制度和體制而言,構成制度、體制的土壤--國家性、國民性要遠為重要。因此,不改變土壤結構去移植制度或體制,不可能真正解決問題--這從台灣地區的“民主夾生飯”中不難得出結論。更不要說接受某種價值觀的問題,特別是當這種價值觀越來越成為一種國家利器,而不僅僅是大眾的認同和自律時,它和與它相反的價值觀的功用,又有什麼區別?基於這些認識,我對一切來到中國這片土地的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都既不排斥,也不迷信。當然,這些題外話只是隨感而發,是耶非耶,見仁見智。與寒冰所說的一種好的金融體制對於國家經濟的良性運轉和安全至關重要,並不是一回事。
謹以此序,向這位比大多數國人都更早洞悉了中國未來且情懷悲壯的青年思想家致意。
大棋局下的自我救贖
時寒冰
在當今世界的大棋局中,我們處在怎樣的位置?棋局在如何演變?紙幣為何貶值越來越快?房價、股市在按照什麼樣的規律運行?面對日益嚴重的財富縮水危險,我們該如何應對?我們當下最迫切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所有的這一切,都是我多年來一直在苦苦思索的。我試圖找到其中的答案。而本書帶給朋友們的,就是一些心得。
我希望通過這本書,揭開經濟的深層次秘密,幫親愛的讀者接近真相,讓一切變得簡單、明了、透明,然後,以一種更明確的方式,規劃自己以後的路--這是我竭力追求的目標。
當然,我更希望人類被這種幾成定勢的趨勢,喚醒憂患意識,從而儘快地修正自己。
雖然次貸危機似乎正在漸去漸遠,但全球正在面臨新的危機。人類通過消耗大自然數億年累積的資源,來滿足日益膨脹的欲望,這種發展模式正在面臨資源日漸枯竭等現實瓶頸的制約。
資源的日益減少與貨幣的迅猛膨脹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意味著,只有通過大危機“消滅”超發貨幣,才能維繫看似正常的增長。
從這個角度來看,次貸危機以及接下來世界所面臨的更大的危機,都具有相當的必然性,是全球經濟自我修復的內在需要所促成。而各個利益主體所做的,無非是轉嫁危機,或在危機中火中取栗而已。隨著各國尤其大經濟體龐大的債務風險顯現出來,新一輪危機便已逐漸展開……
就中國自身而言,最大的挑戰是能否儘快擠壓泡沫的問題。在目前來看,時間已經非常緊迫,可謂生死時速。泡沫是難以維持的,而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的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趨勢正在走完,取而代之的將是一個完全相反的趨勢。
這意味著,一場遊戲結束,而另一場遊戲開始。
而伴隨著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周期的終結,中國經濟的系統性風險可能突然呈現出來,令人猝不及防。這是我們必須高度警惕的。
看似複雜、深奧的金融、經濟、國際關係等學科,從本質上來看只是一種種工具而已。關鍵是如何運用它們,運用得當,工具是活的,是有利於自身的;心中一片模糊,工具是死的,是利於對手的。這就需要心中有大戰略、大棋局。
看透了大棋局,一切瞭然於心。
近20年來,我閱讀大量著作,涉及許多領域。常常發現,真正大師的作品,往往更平易近人,他們以謙卑之心與人交流。他們用這種方式,讓自己的作品更有意義。
其實,所有的研究都不應該高高在上,更不應該以所謂的專業術語去賣弄,或遮掩自己的缺陷。真正誠實、投入的研究者是不需要也不會故作高深的,而是儘可能地追求實用、易懂,如此,才能讓更多的人受益。本著這個原則,我儘可能以通俗的語言一針見血地表述我的觀點,在確保專業性的同時,使得即使不具備專業知識的讀者,也能夠一目了然。
趨勢研究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作。它必須依託一種跨學科、跨領域、跨地域、跨周期的系統分析方法,對信息進行深刻解析、精準透視、充分利用。因為,任何趨勢都不是一種單一的力量來影響或左右它,而是很多因素交叉、重疊、排斥、吸納、包容、平衡後的結果。
這不僅需要研究者有豐富的積累,更需要研究者能夠拋卻功利的誘惑和各種浮躁信息的干擾,全身心投入其中,細細梳理各種信息、數據等要素,潛心思考和鑽研,以己心感悟趨勢所指,找到方向。
每個人做研究,都必須有自己的分析工具、分析系統和分析理論。我把自己的這種研究方法稱為“利益分析法”。
所謂的利益分析法,就是從這個利益主體的利益取向著手,追溯、推導其為了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最有可能採取的行動,找到時間與利益等要素的交叉點、重疊點、平衡點--對於難點和模糊點找到簡單的替代因素,而後再推導出趨勢。
因此,利益分析法是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的分析系統,它之所以能夠推導出基本符合實際發展趨勢的結論,也根源於此。
利益分析法是跨學科、交叉學科的綜合分析系統,有別於目前局限於個別領域的單一的周期研究,因為任何一種趨勢都不是孤立運行的。
局限於某一領域的趨勢研究,很難有實際指導意義。
比如,很多人關心中國的經濟發展趨勢,尤其關心股市、樓市的發展趨勢,而二者與國家的巨觀經濟政策、貨幣政策是息息相關的,政策的決定性力量無可替代。
只有了解政策的來龍去脈和未來政策所出,並放在國際大棋局和國內形勢之下,預估相關政策落實的力度和結果,才能把握趨勢。
那么,中國的經濟政策又是受什麼影響的呢?
政府在制訂巨觀經濟政策和具體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時,不僅要充分考慮國內各種因素的發展變化,也要考慮國際上各種因素的發展變化,更要考慮各種強勢利益集團的直接影響。
當然,無論哪個因素,在全球一體化進程日益深化和加快的今天,都必須從全球大棋局的高度上來看,如此,才能把中國的趨勢看得更透徹、更清晰。
我必須要加以說明的是,“利益分析法”是一個很容易被誤解的概念。
所謂的利益分析,首先是超越利益本身的。只有當人走出利益的局限,才能洞悉利益本身的力量對趨勢的影響。否則,身陷利益的沼澤中,人的智慧永遠是被捆綁和束縛的,怎么可能看清趨勢?
從根源上來看,經濟危機、金融危機都是人類欲望不加節制地、無限度地膨脹的結果。
人類在自我戕害和毀滅的道路上,已經走得太遠!現在需要重新找回自我,以愛對待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對待每一個原本平等的生命體。當愛驅散無盡的貪婪、邪惡和仇恨,當愛充盈這個世界,人類才能實現自我救贖。
哈耶克說:“願意放棄自由來換得保障的人,既得不到自由,也得不到保障。”而當今社會的很多人,寧肯放棄一切來換取物資方面的享受,這種唯物至上論的泛濫,使得很多人淪為金錢的奴隸,失去最起碼的尊嚴和權利保障。
很多人放棄權利得到的,遠比失去的多。但金錢蒙蔽了人們的眼睛,他們甚至看不清自己遭受的不幸,而僅僅是通過財富的數量丈量自己的幸福。
我們的精神家園到底在哪裡?
迷失自我的人,內心永遠不會寧靜,而是常常隨波逐流,顛沛流離,惶恐不安。因此,很多人儘管擁有充盈的財富,卻在空虛和灰暗的精神世界裡,忍受痛苦的煎熬。
假如人們能夠將權利和尊嚴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而只是把物資看做維繫生命的過程而非目的,很多人的生活就會發生質的變化:多一點悲憫,多一點公心和奉獻,為苦難中的人送去食品、溫暖、安慰、支持……
但很多人不願意這樣做,哪怕只是舉手之勞。
因為冷漠或冷酷,這些人在拋棄別人的同時,也拋棄了自己,讓自己在遭受掠奪和欺凌時面臨同樣的冰冷和無助,讓自己失去健康成長、獲取幸福和快樂的機會。
在當下的環境中,只有時時站在弱者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深刻體味他們的苦難和哀傷,我們才能深懷悲憫之心,才能擁有大愛,而只有大愛之人,才能獲得上天恩賜的智慧。
所有的人都希望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而美好的生活,必須有制度、法律等作為保障。誠如我在部落格首頁所言:“公平公正的制度才能讓人民免於掠奪和恐懼,才能讓公心和敬畏生命成為普遍的價值觀,而這一切都只能源於民主。”
我從小生活在一個貧困的環境當中,深切地感受到弱者的苦難和艱辛,他們善良、誠實、熱心、勤勞……但仍然免不了各種苦難的降臨和折磨,所缺少的恰是一種公平制度的保障。
這種制度的保障,同時也決定著大棋局下的博弈結果。其實,所有的經濟問題,在中國都不在經濟本身,而在於經濟之外。因此,僅從經濟層面入手修修補補,其結果只能是徒嘆奈何。
必須要強調的是,書中儘管提及很多問題,但無不是帶著深切的愛心去談論,所有的出發點都是基於一種急於修正和改進的渴盼。
只有深深地熱愛這片飽經滄桑的土地,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悽愴和淚水,因為,希望它擺脫苦難歷史帶來的負荷,迎來平安和幸福。
只有深深地熱愛這片多災多難的土地,才能深刻地感知到它的缺陷和問題,因為,希望它儘快地改正和修復,以更完美的姿態前行。
對於這種源於我們民族血脈中的純粹的情感,相信很多人有著同樣的感受。
民主富強之國,作為一個偉大的目標,曾經讓很多先輩義無反顧、視死如歸。這是一條充滿犧牲、苦難的荊棘之路,而真正對這個民族有著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會正視一切問題,促使制度走向完善--作為大棋局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當有了這個前提,才能真正集思廣益,凝聚民族之力,在博弈中占據主動,而此時的大棋局才是活局,才能做到進退自如,隨心所欲。
此當為努力之目標。
雖然為這本書付出了很多心血,但由於水平有限,加上很多經濟之外因素的限制,難免會出現一些表述有失嚴謹或錯誤之處,懇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以便及時更正!
在這裡,我非常感謝喬良將軍、曹建海教授、周洛華博士、劉廣元先生在百忙之中通讀全稿,提出寶貴的建議,並為本書作序;非常感謝養生專家曲黎敏教授和其學生給予的有關健康方面的指導和幫助;非常感謝秦維輝先生給予的很多照顧和好友周紅權、王劍鋒劉東波、王增興、朱長征給予的諸多幫助,使我能夠安心研究和寫作;非常感謝王洋先生提供的國外的經濟數據和信息,使得我能夠更便利地做研究;非常感謝我《上海證券報》的同事尤菲菲提供的精彩圖片……還有許多曾經幫助和支持我的朋友,我都永遠銘記於心,永懷感恩之情!
本書策劃張慶麗女士做了大量細緻、認真、艱苦的工作。因為有她和其他同仁的辛勤付出,才有此書的順利問世。在此一併深表感謝!
在這裡,我也要特別感謝我的父母、妻子和陳隨有大哥,以及弟弟、妹妹給予我的關心、幫助和支持,讓我不為瑣事煩惱,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中去。也要謝謝我的小千金,在學習之餘,為本書畫了六幅充滿童趣的漫畫,讓複雜的現象變得如孩子般單純和直觀。
我還要特別感謝一直默默支持我的博友們!他們的支持是我前行的最大動力,他們的關心和祝福是陪伴我的最親切的陽光,他們永遠是我堅強的後盾。
謹以此書獻給生我養我的這片飽經苦難的土地和始終如一支持我的親愛的博友們!·收起全部<<精彩書摘房地產和股市--吸納貨幣的兩大“海綿”
大量投放的貨幣,在中國,主要是通過房地產和股市兩大領域吸納,這兩大領域的吸納能力一旦受到限制,就必然促使貨幣流向農產品等領域。因此,國家為了避免民眾對農產品價格上漲反應過於強烈,會小心翼翼地尋求某種平衡。比如,當農產品價格上漲,CPI漲速較快時,對房地產的調控就會放鬆。而當農產品價格上漲勢頭趨緩時,調控政策就容易變得比較嚴厲。同時,房地產的調控與股市的打壓,在貨幣超發的今天,一般也很難再同步進行--政府必須小心地為貨幣流向找尋出口。
物價上漲是紙幣超發的結果,是貨幣貶值的信號,也因此,當CPI持續上漲且漲速加快時,很多人出於對財富縮水的恐懼心理,會積極買房,把紙幣換成資產。在這種情況下的購房行為,實際上相當於被動的投機,這時候的房屋其實已經變成了存款的一種存在形式,確切地說,就是一種金融產品。
當越來越多的人出於避險、增值的需求把資金投入到房地產時,住宅的金融屬性便越來越明顯、越來越醒目、越來越突出。當房地產的金融屬性取代商品屬性,其功能由相應的居住為主導變成以財富的另一種存在形式為主導。在這種情況下,決定房價的根本性力量,就不再是實際的供求關係,嚴格地說,不僅僅局限於實際供求關係,而是取決於貨幣政策的寬鬆程度。貨幣政策越寬鬆,流動性越充足,簡而言之,貨幣供應量越大,房價的上漲速度越快、幅度越大。
我在研讀相關專著時,發現一個有趣的規律:凡是房屋交易頻繁(包括換房)、投機盛行的國家,房屋的金融屬性都會體現得更為分明。但是,這一點與中國截然不同。中國交易頻繁與房屋質量差(不得不多次升級)、投機盛行有關,而國外則因為房屋質量都更有保障,能多次交易,也才具有金融屬性。
大前研一在《心理經濟學》中有這樣一段話:美國人一生平均要換四次房子。與一生只有一套房子,房屋貸款要35年才能還清的日本人相比,美國人的住宅更像是金融產品。我曾在雜誌一類的刊物上發表過文章,把美國住宅的這種現象稱為“不動產的動產化”。美國住宅壽命高達100年,只要位置恰當,住宅就能類似金融產品那樣升值,而且,獲利空間很大。只要利用住宅上漲賺取的利潤,美國人就能一間一間地換房子,而且,越換越快,最後就能在高檔住宅區買下一棟大房子。
通過大量數據的對比,我發現,凡是房屋的金融屬性突出的國家,很容易引發系統性的問題,而且,最終都會拖累金融業,引爆危機。次貸危機後的美國,即為一個典型的例子。
當然,當住房的金融屬性體現得比較充分時,它對貨幣的吸納能力也會大大增強。
2010年8月,CPI同比上漲3.5%,漲幅創下年內新高,與此同時,房屋銷售量也突然快速上升。民眾出於對貨幣貶值的恐懼,再次蜂擁入市,推動原本已經畸高的房價繼續上行。其實,中國的房價一直都是在這種恐懼心理下推動的,它已經完全脫離了傳統意義上的供需理論。
需要強調的是,如果不控制貨幣發行量,不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僅僅靠貨幣政策“回收”是無濟於事的。
美國是如何轉嫁危機的?
美國的經濟復甦之路儘管走得非常謹慎和紮實,但它有一個巨大的軟肋,那就是它同樣存在著嚴重的債務危機。說輕一點,只要美國的國債發行遇阻,就將成為美國經濟的不堪承受之重。說重一點,一旦美國債務的軟肋亮出來,就必然引發資金的外逃,甚至引爆世界上最慘烈、最嚴重、最難以挽回的債務危機。
因此,美國一方面大張旗鼓地通過減稅等措施拯救本國經濟,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避免自己的債務問題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而要做到這一點,讓其他經濟體的債務問題顯得更加突出無疑是一條捷徑。華爾街的大鱷們,在自身處於深度危機的情況下,為了把人們的目光轉移開,為自己爭取更多時間,也為了減少政府在救助自己方面的干擾和顧慮,在歐元的缺陷暴露出來後,展開了狙擊行動,這種狙擊使得歐元國的債務問題更徹底地暴露出來,吸引走全球關注的目光,間接為美國整體經濟復甦爭取了更多的時間和空間。
這其實也是美國的慣用之招。
20世紀80年代,美國國際收支逆差增大,國際社會開始對美元的價值產生疑懼之心,令美元的權威蒙塵之時,美國等已開發國家逼迫日本簽訂《廣場協定》,最終摧毀日元的影響力,即為經典案例。
在不能比競爭對手做得更好的情況下,讓對手做得比自己更差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果理解了這個思路,就不難理解在次貸危機之後發生的種種反常的情形:那些受次貸危機影響的國家,反而比次貸危機的發源地美國顯得更加糟糕--當然,很多做得更差的國家更多是由於自身的原因。華爾街出於逐利和遮醜(避免危機更深、更廣地蔓延)的需要,利用相關國家的缺陷,展開狙擊行動。
做到這一點很難,需要具有強大的金融實力、充裕的尖端人才儲備和豐富的經驗。無論是美國政府,還是華爾街,在這方面,在當今世界,沒有可出其右者,因此,它們得以在貨幣戰爭中如魚得水、左右逢源。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